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2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2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掌握太阳活动的表现及影响;二、基础知识(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1.能量来源: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能量主要集中在的可见光部分。3.影响:(1)对地理环境:①维持地表温度②物质运动的主动力③影响岩石风化④万物生长靠太阳(2)对生产生活:①提供能源②提供能量③过多紫外线危害健康点拨:(1)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2)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3)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4.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1)从空间分布看:①不同纬度分布:由向递减②相同纬度分布:由向递增③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处太阳辐射弱。(2)从时间分布看:季太阳辐射强于季。(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三个层次。我们平时能用肉眼看到的是。2.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3.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与特点太阳大气层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概念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温度大而亮的斑块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带电粒子标志与周期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为、;太阳活动的强弱的变化周期为11年。(波状变化)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⑵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⑶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⑷影响地球气候,诱发、灾害等。知识拓展:(1)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的影响。(2)极光观看条件:①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②高纬度地区;③夜晚(冬半年)。三:考点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22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3)题。(1)“张衡一号”在天空运行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A.火箭发射的能量 B.内部的核电站C.太阳辐射D.地面传输能源(2)酒泉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大气稀薄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D.人类影响小,大气洁净(3)“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日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张衡一号”卫星位于高空中。(2)酒泉深居内陆,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处中纬地区。(3)太阳活动类型。(1)高空中丰富。(2)酒泉属于气候,降水,晴天。(3)爆发,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对电磁监测影响很大。【考向知识点总结】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我国年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及影响因素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形式黑子:周期约为11年耀斑:大多数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太阳风活动规律①高速旋转的气体漩涡,温度相对较低;②带电荷,能产生磁场;③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与低谷年的交替①激烈的能量爆发;②以射电爆发和高能带电粒子等形式放出辐射能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太阳活动高峰年剧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上的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考向变式练习】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96%的地区有可利用的太阳能资源。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据此完成1~2题。1.与图中乙地相比,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多,原因可能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雨较少B.地处干热河谷,降水稀少C.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D.距海远,夏季风弱,空气干燥2.若在丙地建设光伏电站,发电量比较稳定的季节是()A.夏季B.冬季C.春季D.秋季四:核心素养:太阳辐射类图表的判读太阳辐射类地理图表大致可以分为统计图表和等值线图两类。下面以太阳辐射类等值线图为例分析。太阳辐射类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该类型的等值线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分析影响因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降水)等方面考虑。第一步:定区域。依据经纬度信息、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特征等进行区域定位。图示为非洲部分区域。第二步:读数值。特殊值:主要有最大值、最小值、重要地点等特殊数值。图中甲地数值最大,介于之间;乙地数值最小,介于之间。2.看递变: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图中年日照时数总体上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第三步:看分布。主要包括等值线的走向(如图中北部等值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弯曲特征(乙地周边地区等值线大致呈弧状分布)、闭合区域(如图中丙地区等值线闭合,形成一个高值区)及疏密差异(图中等值线西侧较为密集,东侧较为稀疏)等。第四步:析成因。不同纬度的比较纬度因素,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同纬度地区地势高低,天气(降水差异)山地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时间变化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天气(降水)【知识迁移练习】下图为西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西藏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A.随海拔增高而增多B.随河谷延伸为带状分布C.由南向北逐渐递增D.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2)图中甲地年太阳辐射量低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空气密度大B.海拔较低,植被状况好C.季风影响,多阴雨天气D.冰川广布,反射太阳光课后检测练习案下图示意太阳活动极小期时旱涝格局。据此完成1~2题。1.某区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密切,由此可知该区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周期约为()A.11年B.14年C.20年D.24年2.太阳活动极小期时()A.东部地区整体偏涝B.长江中游地区整体偏涝C.华北地区整体偏涝D.华南沿海地区整体偏旱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下图示意1962~201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据此完成3~5题。3.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部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状况④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2%,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0℃左右,与冬、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高度B.昼夜温差C.昼夜长短D.季风环流5.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原因A.全球气候变暖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