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6章溶解现象第1课时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认识溶解现象。4.知道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微观存在形式。5.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学习目标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有一个内陆湖,面积约81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2米,这就是世界上陆地的最低处。因湖中没有水生植物和鱼类、岸边寸草不生,人们把它称作“死海”。传说许多年前,罗马帝国的军队来到“死海”,他们把几个俘虏捆绑起来扔进湖里处死。没想到,几个俘虏不但没有淹死,反而被湖里的波浪送回到岸边。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让我们走进溶液,探索其中的奧秘吧!自主探究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在表中,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事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到水中洗涤衣服洗洁精分散到水中高锰酸钾分散到水中氯化钠分散到水中漂白粉分散到水中洗涤餐具用于消毒制成生理盐水,给病人补充体液漂白衣物一、溶解与乳化活动与探究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或粉笔灰)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实验现象,将两次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实验内容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食盐加入水中蔗糖加入水中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高锰酸钾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紫红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食盐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蔗糖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搅拌时形成浑浊的混合物;静置后大部分固体物质又重新沉降到烧杯底部搅拌时形成浑浊的混合物;静置后油和水又重新分层,油浮在水面上依据实验现象,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怎样进行分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参照以下问题思考: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哪些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哪些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物质分散在水中有以下三种现象:①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能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体系;②泥土(或粉笔灰)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③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放入水中后,会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这就是它们在水中消失的原因。1.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如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经搅拌后形成的就是悬浊液。(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如食用油加入水中经搅拌后形成的就是乳浊液。“分散”的过程不是“化学反应”,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放置较长时间后,原本分散于水中的物质和水发生分离。悬浊液中有些物质会沉在水底,如泥土;乳浊液中有些物质会浮在水面上,如食用油。2.溶液(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2)溶液的定义: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3)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③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教师点拨(1)判断某液态物质是不是溶液的依据:看是否具有溶液的基本特征,即均一性、稳定性和混合物。(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KMnO4溶液呈紫红色、CuSO4溶液呈蓝色。(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定义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

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宏观特征均一、稳定,静置后不分层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实例食盐水、糖水、碘酒泥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形成的浊液油和水的混合物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教师点拨(1)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水中多数得到悬浊液,不溶性液体分散到水中得到乳浊液,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得到溶液。(2)溶液中的物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单个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的;浊液中的物质是以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形式(肉眼看得见)分散的。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在水中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请你提出建议,并用实验验证你的设想。建议1:溶解时不断搅拌;建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与探究答案:用热水溶解(或将混合物加热);将固体粉碎;振荡(任选两个,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2)物质的颗粒大小:物质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如把固体物质粉碎可加快其溶解速率。(3)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速率越快。用热水溶解或把混合物加热可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活动与探究在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l~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振荡片刻后,食用油、水和洗洁精形成相对均一、稳定的乳浊液。5.乳化(1)乳浊液①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溶液,不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浊液。②油脂与水不相溶,用力振荡后也只能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不稳定,经过静置,油脂逐渐浮起来,分为上下两层——我们把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2)乳化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油脂很容易用水洗净。(3)乳化剂和乳化作用①乳化剂:乳化剂是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②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使其很容易随水流走,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4)乳化作用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洗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②农药的施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透明液体。③生活中常用的含有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水等。乳化作用示意图教师点拨(1)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将较大的分子聚合体分散成较小的分子聚合体,使其在水中不易聚集,容易随水流走。溶解则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2)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不同: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了溶液,而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3)乳化剂(洗涤剂)在热水中去污效果更好。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稳定的B.溶液中不能同时有两种物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蔗糖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作用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B

D

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酒精 B.硝酸钾C.铁粉 D.蔗糖3.少量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氯化氢 B.粉笔灰C.泥沙

D.冰块A

C

5.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以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溶液。实例:

能导电,但不是溶液。硫酸铜水铜6.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问题。请你来解决下列问题:(1)①食盐、②面粉、③味精、④植物油、⑤冰块等均为家庭中常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

D.①③⑤(2)少量的植物油加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植物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该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清洗这支试管用

,因为它有

功能。(3)若用大粒盐配制盐水,要使大粒盐尽快溶解,可采取的两种方法是:方法一:

;方法二:

。B洗涤剂乳化把大粒盐研碎搅拌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6章溶解现象第2课时1.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能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学习目标在溶解过程中,除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对于能量变化,除用手触摸获得感觉外,还可以借助温度计进行测量。自主探究在溶解过程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还伴随着什么现象呢?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活动与探究探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1)实验步骤①取3个烧杯,各注入约3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②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1.探究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2)实验数据

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结论水17—溶解硝酸铵12.8下降4.2℃溶解氯化钠17无变化溶解氢氧化钠25.6上升8.6℃室温下水温相同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氯化钠溶解时能量变化不明显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表中测量的温度可能不同,这与环境的温度、加入固体质量的多少有关。教师拓展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个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1)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NH4NO3等。(2)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NaOH等。(3)当放出的热量约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等。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1)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2)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3)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3.冷却剂(1)用冰做冷却剂,只能提供0℃左右的低温。将冰与一些化合物混合,却能获得更低的温度。(2)在某些地区,若急需冷却治疗,却一时没有冰块,可利用化合物溶解时的吸热作用做冷源。如将硝酸铵(农村常用的化肥)溶于冷水中,灌入塑料袋,做冰袋使用。使用过的硝酸铵溶液仍可做肥料。这种降温方法成本低。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温度如下表:冷冻混合物的组成最低温度/℃41gNH4NO3和100g冰-1719gNH4Cl和100g冰-1623gNaCl和100g冰-2122gMgCl2和100g冰-341.溶液的用途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比较快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物质发生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使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拌,以加快反应进行。(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一般要先使其形成溶液。植物吸收养料要使其形成溶液,才能被根部吸收;人及动物摄取食物,也要形成溶液才会被吸收,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三、溶液和浊液的用途农业上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医疗上常用的溶液有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化学实验室中也有很多溶液。2.浊液在医疗和农药等方面用途广泛(1)医院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要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2)农业生产中,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方法原理应用溶解使油污溶解于某些溶剂中,从而除去油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用酒精除去碘渍乳化使乳化剂作用于油污,发生乳化现象,从而除去油污用洗涤剂除去碗碟上的油污化学变化使油污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除去油污用热的碱性溶液洗涤油污,使碱性溶液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总结:几种常用的去污方法四、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1)溶液的导电性实验①实验步骤:在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时,观察实验现象。②实验现象:装有食盐溶液、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闭合开关时,灯泡发光。装有水、蔗糖溶液的烧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发光。③实验结论:能导电的物质有食盐溶液、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物质有水、蔗糖溶液。观察与思考(2)溶液能否导电的原因①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得溶液能够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时才能导电。食盐溶于水后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同理,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NaOH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Na+和OH-,所以食盐溶液、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导电。②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蔗糖的水溶液不能导电。2.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1)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温度降低。①冬季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②在冬季建筑施工时,常向砂浆中掺入少量氯化钙,以防止水凝固而使混凝土的结构被破坏;③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使冰雪很快融化。④许多设备的冷却液不用水而用某些溶液,高山上用盐水煮鸡蛋更易熟等。(2)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是因为汤中溶解的食盐等物质使其沸点升高。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

B.食盐

C.蔗糖

D.硝酸铵

D

2.发生特大冰雪灾害时,为确保道路畅通,有关部门常使用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D

3.某同学改进了“物质导电性”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的导电性。当闭合开关时,下列灯泡不发光的是

。BE4.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他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CaCO3CuSO4NaOHNaCl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第6章溶解现象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第6章溶解现象第1课时1.知道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能根据给定的溶液判断出溶质和溶剂。3.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学会从“质”和“量”两方面对溶液组成进行探究。学习目标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内都有溶液,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都是通过溶液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在使用溶液时,人们往往需要知道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关系。自主探究1.溶液的组成(1)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2)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扩散到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一、溶液的组成2.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教师点拨①固体物质溶于液体时,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则不属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②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一般而言,因为粒子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填充,溶液体积小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③溶质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和酒精也是常见的溶剂。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看作溶剂,量少的一种看作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不管水量的多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4)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即溶质是化学变化后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如将一定量CaCO3放入一定量稀盐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而不是稀盐酸。巧记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固、气与液体,液体是溶剂;液体相互溶,量多是溶剂;只要有水在,水就是溶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溶液是不同状态的溶质溶解于溶剂而形成的。请将你知道的一些溶液的组成填入表中,并与同学交流。溶液溶质(状态)溶剂(状态)酒精溶液酒精(液态)水(液态)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固态)水(液态)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态)水(液态)生理盐水氯化钠(固态)水(液态)盐酸氯化氢(气态)水(液态)碘酒碘(固态)酒精(液态)4.溶液的命名(1)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食盐水”中食盐为溶质,水为溶剂。(2)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指的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为溶质,水为溶剂。量筒读数时,首先将量筒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活动与探究在常温下配制下列溶液:【实验1】称取3g蔗糖加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20mL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实验2】称取5g蔗糖加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50mL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你认为上述两个实验所得的蔗糖溶液哪个更甜一些?你能通过有关数据的比值说明吗?实验1所得溶液更甜些,可以通过有关数据计算加以证明。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溶液质量/g实验1所得蔗糖溶液实验2所得蔗糖溶液32023

55055

1.溶液的浓度(1)定义:人们把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2)溶液浓度的表示: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如体积分数。人们常用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二、溶液浓度的表示对于有色溶液,如硫酸铜溶液可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溶液的浓度大小。对于有味道的溶液,如糖水可根据甜度大小判断溶液的浓度大小。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的食盐溶液。②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0份。教师拓展(1)运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①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CuSO4。②有些化合物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如氧化钙溶于水,发生反应:CaO+H2O

Ca(OH)2,反应后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2)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例如,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就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白酒中酒的度数也是用酒精的体积分数表示的。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关系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增加增加减小不变减少减少增大增加不变增加增大减少不变减少减小成比例增加成比例增加成比例增加不变成比例减小成比例减小成比例减小不变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B.1g碘完全溶解在50g酒精中可得到51g碘酒C.40mL酒精跟60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溶液D.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2.常温下,在15g氯化钠中加入60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15% B.20% C.25% D.33.3%

B

B

4.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稀盐酸(2)碳酸钠溶液(3)石灰水(4)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3.用4g酚酞与酒精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酚酞溶液,需要酒精的质量是

g,这些酒精的体积为

mL(酒精的密度为0.8g/mL)。96

120答案:(1)稀盐酸中,氯化氢为溶质,水为溶剂。(2)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为溶质,水为溶剂。(3)石灰水中,Ca(OH)2为溶质,水为溶剂。(4)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为溶质,水为溶剂。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第6章溶解现象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第6章溶解现象第2课时1.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简单步骤和操作方法。2.初步学会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3.学会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4.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学习目标自主探究1.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1)所需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步骤:①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要的浓溶液和水的体积。(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列式求解)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③配制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④转移——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指定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三、溶液的稀释和增浓

2.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加入溶剂(水)或加入低浓度溶液。(1)加水稀释计算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A×a%=B×b%或A×a%=(A+m水)×b%(2)加入低浓度溶液A×a%+B×b%=(A+B)×c%A代表浓溶液质量,a%代表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代表稀溶液质量,b%代表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2

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加水()980g

B.882gC.880g

D.98g解析: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100g×98%=(100g+x)×10%,x=880g。C3.溶液的增浓问题溶液增浓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向原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则Ag×a%+Bg=(Ag+Bg)×b%。(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质没有析出)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Bg)×b%。(3)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g×b%=(Ag+Bg)×c%。在溶液增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向原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时,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必须全部溶解;将原溶液蒸发部分溶剂,要注意溶质没有结晶析出;与浓溶液混合要注意加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原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例3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食盐10g(全部溶解)B.加入水50gC.蒸发掉水50g(溶质没有析出)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

C2.市售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如何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请观察老师的操作,并将有关步骤简要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活动与探究1.察看实验室里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说明标签上文字的含义。答:标签上一般标有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等信息。

量取浓盐酸和水:用10mL量筒量取5.8mL浓盐酸,用50mL量筒量取43.2mL水。配制溶液:将量好的浓盐酸和水小心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四、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2)称取氯化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将天平调平;再在天平两端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用镊子夹取7g砝码,置于天平右盘,并将游码调到0.5g刻度处。用药匙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待天平平衡后,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量取水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并将其倒入烧杯中。(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5)转移(或装瓶贴签)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将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主要配制过程如下:(1)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使水量取多了。②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③固体药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等。④称量结束时天平指针偏右就停止称量。⑤称量时左盘放纸片,右盘未放纸片。⑥砝码有破损。⑦称量前托盘天平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左,导致药品称量偏少。⑧在转移固体时,不小心将少量固体洒落到烧杯外。(2)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称量前托盘天平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右,导致药品称量偏多。②砝码已生锈。③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④称量结束时天平指针偏左就停止称量。⑤称量时右盘放纸片,左盘未放纸片。1.计算方法当有溶液参加化学反应时,通常是求反应前某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先写出题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1)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在计算中应注意:若反应中不生成(或消耗)水,溶剂水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质量之和;若生成物(或反应物)中有水,则还需考虑这部分水的质量。(2)质量守恒法: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质量总和-生成气体质量-沉淀质量。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两种算法中,质量守恒法比较简单,解题时应因题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注意溶液底部存在的固体,不管是加入的固体,还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都不能算入溶液质量。先弄清楚溶质是什么,再利用有关数据求出其质量。应该注意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能把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当作溶质的质量或体积直接代入计算。例426g黄铜(Cu-Zn合金)与100g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5.8g。求:(1)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26g+100g-125.8g=0.2g;根据0.2gH2计算出26g黄铜中锌的质量和生成ZnSO4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稀硫酸质量+参加反应锌粒质量-氢气质量=硫酸锌质量+稀硫酸中水的质量。

本题采用了溶液组成法计算出反应后溶液质量,即硫酸锌溶液质量=生成的ZnSO4质量+稀H2SO4中水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来计算:稀H2SO4质量+参加反应的锌粒质量-生成H2质量=100g+6.5g-0.2g=106.3g。当然也可用反应后所得剩余物成分来计算:125.8g-(26g-6.5g)=106.3g。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无土栽培的作物从营养液中吸取养料和水分。这种栽培方法突破了土壤、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沙漠、石岛、戈壁、山区、工矿区以及其他缺乏耕地而有水源的地区都可以实施。无土栽培方法省水、省肥,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无土栽培营养液是多种化合物的水溶液。这些化合物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为适应不同作物生长的需要,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组成有所不同。几种作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各溶质的质量分数(%)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5mL B.2mL C.3mL D.4mL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贴上标签

D

B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C.⑤①②④ D.③②④①3.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毫升的量筒量取多少毫升的浓硫酸()A.100mL

54.35mL B.100mL

55.5mLC.250mL

54.35mL D.250mL

55.5mLB

B①②③④⑤⑥⑦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B6.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B7.下列为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为

g,水为

g。(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碳酸钠应放在

(填“左盘”或“右盘”)。(3)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

(填“10mL”“25mL”“50mL”或“100mL”);溶解碳酸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4)反思:若称取的碳酸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0.689.4左盘100mL搅拌,加快碳酸钠的溶解速率偏小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g,再把100.0g稀硫酸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65%

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章溶解现象第1课时1.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溶液,有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如医用生理盐水用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工业上用于电解的食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增大?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奥秘吧!1.溶解性的定义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碱面在水中易溶解;油渍在水中很难溶解,而在汽油中却很容易溶解。这说明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即物质的溶解性)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活动与探究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1】实验步骤: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食盐、蔗糖和消石灰(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三支试管中。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静置后观察到蔗糖、食盐全部溶解,消石灰几乎不溶解,有很多固体剩余。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2】实验步骤: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食用油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食用油与水分层,食用油浮于水的上面。实验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3】实验步骤:取1支试管,加入3g硝酸钾,然后加入5mL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加热后,未溶的硝酸钾固体又逐渐溶解。实验结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教师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1)溶质的性质: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溶剂的性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温度: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多数物质,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3.溶解性的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用酒精、汽油、氯仿和苯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如用酒精溶解化妆品中的香精、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用氯仿溶解有机玻璃。交流与讨论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请举出实例,与同学交流。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蔗糖在水中易溶解,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油渍用水很难洗去,用汽油却很容易洗掉。2.你知道衣物是用什么物质来干洗的?请查阅资料说明其原理。答:干洗剂。最初使用的干洗剂是苯(C6H6),后来改用四氯化碳(CCl4)、三氯乙烯(C2HCl3),现在使用的干洗剂是四氯乙烯(C2Cl4)。干洗衣物的原理是以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织物进行清洁,因为油或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中,以达到去除污垢的目的。由于干洗剂在清洗织物时并不像水洗那样会对天然或毛织物产生膨胀作用,而是形成纤维收缩现象,所以经干洗的织物不会产生明显的褶皱和外观的变化。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探究硝酸钾的溶解限度【实验1】实验步骤: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20mL上层清液加入A、B两个烧杯中,再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g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现象:固体不再继续溶解。实验结论:温度和溶剂量一定时,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活动与探究【实验2】实验步骤:在A烧杯中再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实验现象:A烧杯加入水后,未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实验结论:水的量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实验3】实验步骤:在酒精灯上加热B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实验现象:B烧杯加热后,未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实验结论:水的量一定时,温度越高,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教师点拨1.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时,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2.水(或溶剂)越多,溶解溶质越多。3.溶剂量一定时,温度越高,溶解溶质越多。通过以上实验可知,配制硝酸钾溶液时,用水量越多,可以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温度升高时,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增大。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教师点拨(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因为随着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会相互转化。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2)“饱和”与“不饱和”是针对某物质而言的,因为一定条件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却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如某温度下,某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了,但它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对蔗糖来说,它是饱和的,而对氯化钠来说,它是不饱和的。(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水中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1)观察法:向该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搅拌或振荡后看该溶质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2)实验法:①称量加入的溶质的质量,充分溶解后,过滤出固体,洗涤、烘干,再次称量,若质量与原加入的固体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若小于原加入的固体物质,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称量加入溶质前后溶液的质量,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若溶液的质量比原来大,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则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和条件如下: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升温后它们的溶解能力增强,其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Ca(OH)2却因升温后溶解能力减弱,其饱和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而变得浑浊,但还是饱和溶液。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为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2)浓溶液、稀溶液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因此两组概念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

B.稀溶液C.含100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2.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固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D

D

质量选项ABCD加入NaCl质量/g10203040所得溶液质量/g1101201301363.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按下列要求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何种方法?(1)保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溶液质量减少

。(3)溶液质量增加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增加溶质4.请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1)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升温后

变成不饱和溶液。(3)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

变成饱和溶液。(4)20℃时,向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固体全部溶解,则原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5)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些。(6)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质量多。不一定一定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章溶解现象第2课时1.理解溶解度的含义。2.认识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3.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能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人们常用溶解度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那么什么是溶解度呢?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1)一定温度;(2)100g溶剂;(3)饱和状态;(4)溶质质量(单位为“克”)。三、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可将其概括为四个字:“温”“饱”“剂”“克”,也可谐音记成“温”“饱”“即(剂)”“可(克)”。(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要抓住的四个要点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中。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量的大小,溶剂必须要等量。此处100g是指溶剂的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即极限),才是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所以必须是饱和状态。④单位:以克为单位。溶解度实际上是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上述公式适用于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即一定温度下,固体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之比是个常数。(4)溶解度的含义①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②通过溶解度可知,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比=溶解度∶100g∶(100g+溶解度)。溶解度含义的应用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①指20℃时,100g水中溶解KNO3达到饱和时的质量为31.6g(或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的质量为31.6g)。②20℃时任意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水、硝酸钾饱和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31.6∶100∶131.6。(5)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硝酸钾与氯化钠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②外部因素:温度。例如,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与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2.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解度的比较

溶解性溶解度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区别定性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联系二者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表中数据是常温下(20℃)的实验数据。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①列表法:下表列出了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列表法的优点:读取数据直观、快捷。列表法的缺点:未列出的数据不能确定。②曲线法: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法的优点:能读取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能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变化情况。曲线法的缺点:数据读取较繁琐。(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即曲线为“陡升型”),如图所示大多数固体。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即曲线为“缓升型”),如图所示NaCl。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即曲线为“下降型”),如Ca(OH)2。(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③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⑤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⑥描述溶液组成的相关信息。观察与思考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3.在0℃时,图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______g。80℃时140g硝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5.0℃时,用100g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液加热到70℃(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出氢氧化钙约______g。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铵食盐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铵=氯化钾<食盐<硝酸钠<硝酸铵46不饱和0.07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通常是指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时的状态,因为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所以非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气体溶解度的五个要素(1)一定温度;(2)101kPa的压强下;(3)1体积溶剂;(4)饱和状态;(5)溶解气体的体积。(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比较

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和压强为101kPa时标准100g溶剂(水)1体积溶剂(水)状态饱和饱和单位克比值,单位为1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和压强变化规律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除外)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固体与气体溶解度的“三不同”(1)单位不同;(2)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3)气体溶解度还受压强影响。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溶质N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物质M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B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B3.25℃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则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A.30g B.43g C.23g D.无法确定4.常温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Ca(OH)2的质量为0.033g,则Ca(OH)2属于()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C.易溶物质

D.微溶物质

D

D5.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D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1010040120.9②6010040140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2)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

。BB>A=C(或A=C<B)C降低温度增加溶剂谢谢大家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章溶解现象第3课时1.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方法。3.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方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活动与探究【实验1】实验步骤:取10mL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至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实验现象:水分蒸发,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实验结论:将氯化钠溶液蒸发溶剂,可以使氯化钠晶体析出。蒸发1.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2.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4.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小心地放在石棉网上。巧记蒸发操作要点勤搅拌,防飞溅;大量析晶撤热源。【实验2】实验步骤:在一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如图所示),观察实验现象。活动与探究实验现象:烧杯中不断有白色晶体析出。实验结论:降温可以使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1.结晶的定义人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四、结晶2.结晶的方法(1)蒸发结晶: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掉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①蒸发操作所需的仪器和用品: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火柴。②蒸发结晶适用对象:适用于大多数固体溶质的结晶析出,尤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2)降温结晶:将溶液制成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冷却,析出大量晶体,再进行过滤,得到需要的晶体。①降温结晶所需的仪器和用品: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火柴。②降温结晶的适用对象: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教师点拨在进行降温结晶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先在加热的条件下制成热的饱和溶液;②过滤时要按照“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进行。3.结晶法的应用(1)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2)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NaCl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步骤:将NaCl溶液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的固体(如KNO3中混有NaCl),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步骤:向KNO3和NaCl的混合物中加入热水至固体刚好全部溶解,然后冷却热饱和溶液至常温,最后进行过滤,得到的晶体为KNO3,NaCl留在母液中。(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如NaCl中混有KNO3),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步骤: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冷水,然后加热蒸发至出现一些固体,趁热过滤,得到的晶体为NaCl,KNO3留在母液中。教师拓展(1)母液:过滤出晶体以后的滤液。母液是一种饱和溶液,否则不会有晶体析出。(2)重结晶:为得到更纯的晶体,可把过滤出的晶体再溶解,再一次结晶,然后过滤,反复操作来提高晶体的纯度。4.海水晒盐(1)原理: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2)海水晒盐的过程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如MgCl2、CaCl2等)的饱和溶液。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海水晒盐五、粗盐的初步提纯1.实验目的(1)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过程。(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滤纸、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粗盐(含难溶性杂质)、蒸馏水、坩埚钳、石棉网、火柴、剪刀等。3.实验步骤(1)称量与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2g左右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蒸馏水,将粗盐和蒸馏水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食盐水。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果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3)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如图所示,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蒸发操作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可以通过称量精盐的质量计算精盐的产率)。教师点拨(1)蒸发皿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时,倒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2)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不能待滤液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否则会造成液滴飞溅。(3)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应用坩埚钳取下,放在石棉网上。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吗?课堂达标1.可以证实某KNO3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KNO3晶体析出C.20℃时再加入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加热到30℃,再加入KNO3,固体继续溶解C2.欲从碳酸钙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除去碳酸钙,正确的操作是()A.过滤—溶解—结晶

B.溶解—结晶—过滤C.溶解—过滤—结晶

D.过滤—结晶—溶解C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变为不饱和溶液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1℃时将2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70g溶液B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时,将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甲多于乙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D5.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C6.根据“粗盐的初步提纯”,填写相关实验内容:(1)实验目的:学生可以初步学习除去粗盐中

杂质的实验过程……(2)实验用品:粗盐、蒸馏水、玻璃棒……(3)实验过程:实验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