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导学案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导学案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导学案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导学案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目录

概述......................................................................1

鉴赏形象.................................................................7

鉴赏语言................................................................20

鉴赏技巧................................................................38

鉴赏情感................................................................55

综合训练................................................................81

第1页共93页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做题步骤:

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一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

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

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二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三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

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

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约束力大问题什么答什么,约束力小问题一般要包

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

或抒发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

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

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

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

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常见题型:

【第一种】

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第2页共93页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

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鹅鸽鸟(叫

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

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

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

坚守节操),

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

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5.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

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

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

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

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

第3页共93页

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

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赛武

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

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

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

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

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

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

反复、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

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

觉;或通感。

第4页共93页

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

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

常考)

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

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

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

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

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5页共93页

一、鉴赏形象

【题型1】鉴赏景物形象

“事物”,指单一的对象,而“景物”则是多种事物的组合体,也可视为一组“意象群”,

“意象群”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意境”。(人,有时也是景物中的重要元素;特定的人,

也可视为诗歌中的“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

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针对景物形象命制的试题,常见的考题可分为四类:考查意象内涵、感受意境氛围、体悟情

景关系和分析写景作用。

【答题规范】

(1)明确指出要分析的对象,即“象”。

(2)揭示对象的内涵,即“意”。

(3)必要的情况下,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

[题型2]鉴赏事物形象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如:风、蝉、柳絮)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表达特定主旨的诗歌。古代诗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

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着自己的感情。这

就产生了大量的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

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

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表明自己的高洁品质,或

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等等。

【答题规范】

(1)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的神韵。

(2)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理、志)。

[题型3]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

自由的人物形象。后者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

自适的渔父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

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

(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

第6页共93页

【答题规范】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蟆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和“乔木峥蝶明月中”两句描写的景色的特点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

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酷,有白衣劝酒杯。

第7页共93页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这首小令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电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鹏鸽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②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瞽③。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④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

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③皆: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④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加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8页共93页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煤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嬖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

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洪。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中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

第9页共93页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镜湖女

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注】“小伞翻翻乱荷叶”意为女子头顶荷叶作伞遮阳•

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的形象加以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锐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弃

陆游

藜麓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第10页共93页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蕾: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

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南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⑶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

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

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

不群的形象。

第11页共93页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

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感遇(其一(J))

张九龄

兰叶春赢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苹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古风②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注】①《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②《古风》大约作于李白应诏人长安的

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一些人的挑拨,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首联对偶整齐,写出了兰桂的特点。

B.张诗用“谁知”一词,只为表明“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

C.李诗中的兰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虽有香气却无清风助力。

D.两首诗语言质朴,用词贴切;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

(2)这两首诗中,兰的共同点是什么?

(3)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田家杂咏(节选)

黄燮清.

第12页共93页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注】①黄燮清:晚清诗人,少以贫四处充任幕僚,有短暂的从政为官经历。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对“豪华子”发出感叹,讽刺他们生活奢侈无所事事,态度立场鲜明。

B.百姓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与“豪华子”的“安坐”“嗜欲”形成强烈反差。

C.七八两句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民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

D.诗歌就稼嵇之事发出议论,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

(2)诗歌最后两句“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中的“君”指代的人不同,情感表达也会

有差异,请对此具体分析。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漏糖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

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⅛t弋(1),长路谙冰霜。

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

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1)皤弋:射鸟用的箭。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港相”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第13页共93页

(2)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两首诗中都有“我”,你

更欣赏哪个“我”的形象?请简要说明原因。

19、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

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此时,诗人白居易

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

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

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

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

表现。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二首

王守仁0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摆②!

第14页共93页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③满太清。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④,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注】①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

良知”。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②攫(ylng):干扰。③钧天:指天上的音乐。

④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O

A.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

想到了天下英雄。

B.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

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C.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借典故表达

自己要向曾皙学习•

D.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

及对弟子的期望。

(2)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煤。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ʌ.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15页共93页

22、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粮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己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模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阳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4、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第16页共93页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兼葭冷。

【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

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

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

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

息在“霜落兼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二、鉴赏语言

【题型1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

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

1.动词

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

的动词,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

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

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的情况。

3.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4.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

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17页共93页

5.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

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题型2】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

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句子,一般是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形象的关键性句子。它是作者

感情的喷发口,能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

形象。

【题型3】鉴赏诗歌的“诗眼”

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所谓“句

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新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所谓“全篇诗眼”,是就

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题型4】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

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我们在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时,要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

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等。

【提问模式】

L简要赏析X联中“XX”“XX”字词的妙处。

2.简析λXHXXXXw一句中“X”字的妙处。

3.本诗(词)哪个字最传神?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炼字”答题规范:

1.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

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炼句”答题规范:

1.解释该句的意思。

2.展开联想,并简练地分析该句表述的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

3.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第18页共93页

“诗眼”答题规范:

L点明哪一个字(词或句子)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该字(词或句子)对主旨表达或情感表

达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或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3.考虑该字(词或句子)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m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纥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第19页共93页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

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

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徘徊。③白雪阳春:古代

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1)下列对全曲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A.贯云石安排诗酒歌舞为友送行,令佳人唱曲,美人捧金杯传酒令,将当时的文士风流表

现得十分传神。

B.“倚徙西楼”三句,写出作者在酸斋学士处流连终日,徘徊留恋不舍离去,巧妙体现二

人的深厚情谊。

C.作品长于用典,以“羽扇纶巾”“白雪阳春”入曲,语言简洁,表意含蓄,可见作者文

学造诣之深厚。

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同时还融入其他丰富的情感;善于运用词家手法作曲,情景相

融,别具一格。

(2)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

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第20页共93页

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剑南西川①门感怀

陆游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瘴历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②。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③深思看太平。

【注】①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后常为军阀割据。陆游曾应宣抚使王炎之

邀,进川一年,投身军旅;很快奉朝廷之诏,入蜀为地方官,与诗人范成大诗酒唱和,辑有

《剑南诗稿》。②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③投老:垂老,临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ʌ.首句既点题,交代了身份与处境,同时叙写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

调。

B.“吴京”一词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牵

挂。

C.颈联叙述诗人身处条件恶劣的地方,疾病缠身,生活困窘,叙事中渗透着感伤和无奈。

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建言献策,同时表达了垂老的自己渴望太平的愿

望。

第21页共93页

(2)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好在哪里?请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

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竹轩诗兴

张镒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1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箸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编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箸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第22页共93页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

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

“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

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

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2)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句的精妙之处。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追赋暮游①

许月卿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②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③语黄昏。

【注】①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

嘉熙四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

是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②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③离立:相并而立。

第23页共93页

(1)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A.这首写景记游之作,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依游览顺序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

出寺所见。

B.领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有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墙壁上的题

诗,碑上的阴文,依然清晰。

C.颈联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表现出古寺的

环境氛围。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平淡.通篇无一奇语警句,却浑成流畅,富于平淡质朴之美。

(2)有人评价首句的“荒”字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根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官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

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总写节日气氛。"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铁锁开”指上元节铁锁打开,任人

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

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强调的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心理相

同。

D.这首诗对仗工稳,结构紧密,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我国古代上元节的风情

画。

(2)清代学者纪均评此诗:“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

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