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
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
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
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
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由是正统之论兴焉。
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
上之,则为衰然。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
亡迄于显德,实干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
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秦亲得周而一天下,
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
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国者事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
者三也。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
明也。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故日由不正与不一,
然后正统之论作也。
(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
材料二:
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
一,而正统之论决矣。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
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而名子不能伤实,故
名轻而实重。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节选自苏轼《正统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下列选项中所加三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三A代B之C相D代E或F以G至H公I或J以K大L义M皆N得O天P下Q之R正
A.DHLB.DIMC.EHLD.EI
M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具备的意思,和《荀子•劝学》中“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相同。
B.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夷狄”常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虽,虽然意思,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中的“虽”意思不同。
D.卒,最终意思,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分别对“正”和“统”进行了解说,认为匡正天下那些不正当的是“正”,统一天
下还没有统一的是“统”。
B.欧阳修认为,从周朝灭亡到显德年间的多个政权是否符合正统,不可一概而论,大抵存
有三处疑问。
C.欧阳修认为,秦朝直接传承周的政权,统一天下,其行为和大禹、商汤没有区别,评论
的人不应该贬黜它。
D.欧阳修认为,正统之争兴起,是因为学者对篡权夺位等不正当的和有正当性却不能统一
天下的情况产生疑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闺是也。
(2)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
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
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
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箪J事下丞相,
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
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
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百,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
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溢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
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
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
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
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
岁,谓之中策。若只缮完故堤,增卑脩溥,劳费无己,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
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
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
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
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
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B.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
/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C.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
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D.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
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I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非常”中的“非常”是指意外的情况,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
“非常”含义相同。
B.“秩中二千石”中的“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中的“石”
意思相同。
C.“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中的“当”是阻挡、面对着的意思,与“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中的“当”含义不同。
D.“增卑倍薄”中的“倍”是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与“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黄河屡次决口,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理水患,耗费了大量
人力财力。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决堤,更兼河道淤塞,
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这是因为
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
获得丰厚的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那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
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
“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
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
此△丰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己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
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
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
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
氏如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
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
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日:
“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
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复自陈,意在
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
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
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
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B.“遽进而言”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相
同。
C.“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屈原列传》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D.“陆氏抗表”的“抗”是“抗拒、拒绝”的意思,和《答司马谏议书》中“欲出力助上以
抗之”的“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
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发布了诏书。
B.魏微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
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有欠考虑的。
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陆氏极力撇清关
系的行为,却让唐太宗觉得疑惑。
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自己的话仍
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
(2)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淳化二年,以郑文宝为陕西转运副使,许便宜丛事。会岁歉,文宝诱豪民出粟三万
斛,活饥者八万六千余人。三月已已,帝以岁旱蝗,诏言蒙正等曰:“不不何罪,大谴
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
共焚朕以答天谴。”蒙正等惶恐谢罪,匿诏书。翼日而雨,蝗尽死。先是帝召近臣问时
政得失,枢密直学士寇准对曰:“天人之际,其应如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
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赎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
用法轻重如是!"帝大悟,明日见沔,切责之。左正言谢泌,数论时政得失,帝嘉其忠
芯。泌一日得对便殿,帝复面加赏激,泌谢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
末有孟昭图者,朝上谏疏,暮不知所在。前代如此,安得不乱!”帝动容久之。十一月,
帝顾谓宰相曰:“杨徽之操履无玷,真儒雅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长,置之馆殿,正得
其宜矣J初,执政欲用右谏议大夫张泊为翰林学士,因对,言泊文学久次,不在士安
下。帝曰:“极知泊不减士安,第德行不及耳。”执政乃退。淳化三年二月,盐铁使魏羽
等,言诸州茶盐主吏,多负官课,请行决罚。帝曰:“当按问其实。若水旱灾诊,致官
课亏失者,非可加刑也。”五月,己酉,帝以时雨久海,遣常参官十七人分诣诸路按决
刑狱。是夕,雨。四年五月,壬寅,帝谓宰相李昉等曰:“朕观在位之人,未进用时以
管、乐自许,既得位乃竞为循默,曾不为朕言事。臣主之道,当如是邪?“昉等惶惧拜
伏。帝曰:“事有未至,与卿等言之,亦上下无隐耳。”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赎/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
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
B.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脉/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
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
C.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原/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
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
D.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赎/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
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宜从事〃指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便宜”与"价格便宜”的“便宜”不同。
B."元元''指百姓、平民,亦可指原始、物质本源等,在文中取前者意。
C.“第德行不及耳”中“第”指“仅”,与成语“书香门第”中意思不同。
D.“时雨久愆”与“匪我愆期”(《氓》)两句中“愆”字意思完全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化二年,大地干旱,蝗灾暴发。皇帝认为这是自己不仁德导致的天谴,下诏让吕蒙
正等人筑一座高台,准备在此暴晒赎罪。
B.寇准认为,天与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发生正是因为皇帝徇私
枉法。皇帝因此醒悟,严肃处理了王沔。
C.皇帝对于谢泌的忠诚十分称赞,曾当面加以赏赐激励。对此,谢泌举出孟昭图的事例
来表明皇帝从谏如流,皇帝听后感动良久。
D.有大臣认为,很多州的茶盐主吏没有完成征税任务,应予以惩罚,但皇帝不完全同意,
他认为要看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理州郡,非其所长,置之馆殿,正得其宜矣。(5分)
(2)未进用时以管、乐自许,既得位乃竟为循默,曾不为朕言事。(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日:“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
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
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
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
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逋
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
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
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
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
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
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则费,九夷重译,相望于道。
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征拜谢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
实以庸短,承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日:"《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
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
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
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
阿旨/则是佞人
B.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
情阿旨/则是佞人
C.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
情阿旨/则是佞人
I).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
阿旨/则是佞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轻视。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鄙”字意思相同。
B.资,凭借。与《荆轲刺秦王》中“持千金之资币物”中“资”意思不同。
C.革,代指战争。与成语“革故鼎新”“洗心革面”中“革”字的意思不同。
D.朝贡,又称进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或者是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上书请唐太宗斥退身边的奸佞之臣,太宗举了曹操的例子,表明自己不愿意采纳
此建议。
B.魏征上疏强调德礼和诚信对保障国君地位的重要性,然后引用了孔子的两句话来证明
这一观点。
C.魏征的治国策略不同于其他臣子,他主张减少武功,提倡文治,广施道德仁义,得到
太宗的赞扬。
D.唐太宗认为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不讲诚信,房玄龄赞同太宗的判断,强调诚
信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5分)
(2)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临为大理卿,初莅职,断一死囚。先时坐死者十余人,皆他官所断。会太宗亭寺,亲
录囚徒。他官所断死囚,称冤不已。临所断者,嘿而无言。太宗怪之,问其故,囚对曰:“唐
卿断臣,必无枉滥,所以绝意。”太宗叹息久之,曰:“为狱固当若是。”即日拜御史大夫。
张玄素为侍御史,弹乐蟠令叱奴骂盗官粮。太宗大怒,特令处斩。中书舍人张文璀执“据
律不当死”。太宗曰:“仓粮事重,不斩,恐犯者众。”魏征进曰:“陛下设法,与天下共之。
今若改张,人将法外畏罪。且复有重于此者,何以加之?”鹭遂免死。
李日知为司刑丞,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异判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再三。元礼怒,
遣府吏谓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无活法。”日知报日:“日知不离刑曹,此囚无死法。”竟
以两闻,日知果禀。
僧惠范恃权势逼夺生人妻,州县不能理。其夫诣台诉冤,中丞薛登、侍御史慕容倒将奏
之。台中惧其不捷,请寝其议,登日:“宪司理冤滞,何所回避?朝弹暮黜,亦可矣登坐
此出为岐州刺史。时议日:“仁者必有勇,其薛公之谓欤!”
睿宗朝,雍令刘少征凭恃岑义亲姻,颇棘于货。殿中侍御史辛替否按之义嘱替否以宽其
罪替否谓同列日少征恃势贪暴吾忝宪司奈何惧势宽纵罪人以侮王法少征竟处死
肃宗初克复,重将帅之臣,而武人情宠,不遵法度。将军王去荣打杀本县令,据法处尽。
肃宗将宥之,下百察议。韦陟议日:“昔汉高约法,'杀人者死今陛下出令,杀人者生。
伏恐不可为万代之法J时人推其强直。
(节选自《大唐新语•持法》,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殿中侍御史辛替否按之义嘱/替否以宽其罪/替否谓同列日/少征恃势贪暴/吾忝宪司/奈
何惧势宽纵/罪人以侮王法/少征竟处死/
B.殿中侍御史辛替否按之/义嘱替否以宽其罪/替否谓同列曰/少征恃势贪暴/吾忝宪司/奈
何惧势宽纵/罪人以侮王法/少征竟处死/
C.殿中侍御史辛替否按之/义嘱替否以宽其罪/替否谓同列日/少征恃势贪暴/吾忝宪司/奈
何惧势宽纵罪人/以侮王法/少征竟处死/
D.殿中侍御史辛替否按之义嘱/替否以宽其罪/替否谓同列曰/少征恃势贪暴/吾忝宪司/奈
何惧势宽纵罪人/以侮王法/少征竟处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太宗幸寺”与“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字含义相同。
B.“日知果直”与“直栏横槛”(《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直”字含义不同。
C.“请寝其议”与“貌甚寝”(《大铁椎传》)两句中的“寝”字含义不同。
D.“而武人怙宠”与“不省所怙”(《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怙”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亲自审讯死囚、核实罪行时,之前其他官员判决的死囚纷纷鸣冤叫屈,唐临判决的
死囚却默不作声,因为他认为唐临的判决是公正的。
B.叱奴鹭盗取官粮,魏征认为他罪不至死,劝谏皇帝应想方设法和百姓共有粮仓;胡元礼
判案苛酷,李日知执法公允,免除一名囚犯死刑。
C.僧人惠范倚仗权势为非作歹,州县官员不敢为受害人伸张正义,薛登慷慨陈词,认为自
己身为宪司,不应回避权贵,宁可被罢黜也要弹劾他。
D.将军王去荣打死官员,依法应该处死,肃宗却想要宽恕他。韦陟援引汉高祖约法三章的
故事,对肃宗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受到人们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叹息久之,曰:“为狱固当若是。”即日拜御史大夫。
(2)登坐此出为岐州刺史。时议曰:“仁者必有勇,其薛公之谓欤!”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
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
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
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
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由是正统之论兴焉。
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
上之,则为衰然。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
亡迄于显德,实干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
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秦亲得周而一天下,
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
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国者事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
者三也。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
明也。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故日由不正与不一,
然后正统之论作也。
(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
材料二:
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
一,而正统之论决矣。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
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而名子不能伤实,故
名轻而实重。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节选自苏轼《正统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下列选项中所加三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三A代B之C相D代E或F以G至H公I或J以K大L义M皆N得O天P下Q之R正
A.DHLB.DIMC.EHLD.EIM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具备的意思,和《荀子•劝学》中“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相同。
B.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夷狄”常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虽,虽然意思,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中的“虽”意思不同。
D.卒,最终意思,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分别对“正”和“统”进行了解说,认为匡正天下那些不正当的是“正”,统一天
下还没有统一的是“统"。
B.欧阳修认为,从周朝灭亡到显德年间的多个政权是否符合正统,不可一概而论,大抵存
有三处疑问。
C.欧阳修认为,秦朝直接传承周的政权,统一天下,其行为和大禹、商汤没有区别,评论
的人不应该贬黜它。
D.欧阳修认为,正统之争兴起,是因为学者对篡权夺位等不正当的和有正当性却不能统一
天下的情况产生疑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闺是也。
(2)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
【答案】10.D11.D12.C
13.(1)也有统一了天下却不能够占据正统,前世说秦是非正统就是这种情况。
(2)天下本来就有没有天子的德才却得到天子名位的人,圣人对此也没有办法啊,但不用
德才来伤害名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尧、舜相传,夏、商、周相互取代,有的因为大公,有的因为大义,天下人都认为是
正当的。
“三代之相代”中“相代”意思是相互取代,作谓语,句式完整,之后应断开,排除AB;
“或以至公”“或以大义”句式一致,应单独成句,排除Q
故选D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这是因为帝王相承的义理具备而且政权始末清楚明白的缘故。/自然会心智
澄明。
C.正确。“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虽”意思是“即使”。句意:五代夺取政权的方式
虽然不尽相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D∙错误。意思相同。句意:而名位最终也不能伤害德才。/最终获得听到的东西。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评论的人不应该贬黜它”错误,依据“秦亲得周而一天下,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
之,其可疑者一也”可知,欧阳修只是提出疑问,没有明确对此表示否定。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居其正”,占据正统;“闰”,在古代通常表示与“正”相对的意思,“谓秦为闰”的意
思是“认为秦不是正统“……者,……也”,判断句。
⑵“固”,本来;“不得已”,没有办法;“伤”,伤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传》上写“君子大居正”,又写着“王者大一统”。正,就是用来匡正天下那些不正当
的;统,就是用来统一天下尚未统一的。因为有不正当和不统一的情况存在,这样之后是不
是正统的争论就出现了。尧、舜相传,夏、商、周相互取代,有的因为大公,有的因为大义,
天下人都认为是正当的,都统一了天下,所以君子从不讨论他们是否符合正统,这是因为帝
王相承的义理具备而且政权始末清楚明白的缘故。到了后世出现混乱,篡权夺位的事有了,
伪政权出现了,所以就有了正当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情况,周平王有吴国和徐国就是这样;也
有统一了天下却不能占据正统,前世说秦是非正统就是这种情况。从此,关于正统之争就兴
起了•
从汉代往后就是西晋,再往后,是宋、齐、梁、陈。从唐朝往前推是后魏,再往前推,
就是夷狄政权。王朝的传承不是顺理成章,始末界限也不分明,因此学者就有了疑惑,而对
是非的评判有大多不够公允。从周朝灭亡到显德年间,一千二百一十六年里,或治或乱,或
夺取或传承,或分裂或统一,是否符合正统,不可一概而论。可疑之处大概有三点:周、秦
的时候,东晋、后魏的时候,五代的时候。秦直接传承周的政权统一天下,其行为和大禹、
商汤没什么区别,可是评论的人却贬黜它,这是第一个可疑之处。东晋传承了西晋,可无法
再传下去,是无终;隋传承了后魏,可开往前推就找不到源头,是无始,这是第二个可疑之
处。五代夺取政权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属于乱臣贼子,可是前代议论的人认为只有梁
是伪政权,这是第三个可疑之处。为什么要有争论呢?因为有疑惑。尧、舜、夏商周三代,
始末明明白白,千秋万代没有人疑惑,本来不必争论就清楚明白。后世拥有天下的人,王朝
的传承有的不是顺理成章,始末不分明,所以不可能不疑惑。所以说,因为有不正当和不统
一,这样之后才有是否符合正统的争论。
材料二:
不幸有了天子的德才却没有天子的名位,有天子的名位却没有天子的德才。这样两种人
站在天下,天下谁是正当谁统一,用正统的理论可以判断了。正统论所说的,就好比说拥有
天下正统不正统罢了。一个人得到了天子的名位,又拥有天子的德才,那还有什么好议论的
呢?
天下本来就有没有天子的德才却得到天子名位的人,圣人对此也没有办法啊,但不用德
才来伤害名位。而名位最终也不能伤害德才,所以名位轻而德才重。不用德才来伤害名位,
所以天下不会争;名位轻而德才重,所以天下才趋向于德才。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
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
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
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第。”事下丞相,
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
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
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百,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
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溢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
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
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
徙冀州之民m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
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
岁,谓之中策。若只缮完故堤,增卑管那劳费无己,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
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
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
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
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
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B.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
/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C.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
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D.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
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非常”中的“非常”是指意外的情况,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
“非常”含义相同。
B.“秩中二千石”中的“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中的“石”
意思相同。
C.“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中的“当”是阻挡、面对着的意思,与“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中的“当”含义不同。
D.“增卑倍薄”中的“倍”是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与“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黄河屡次决口,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理水患,耗费了大量
人力财力。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决堤,更兼河道淤塞,
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这是因为
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
获得丰厚的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答案】10.D11.D12.C
13.(1)(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已经湮灭了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
容易疏通。
(2)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做优
先考虑的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
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
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
“平陵李寻奏言”中“言”是说的意思,一般与后文说的话断开,排除AC。
“可且勿塞”中“可”是“可以”的意思,表商量的语气,使后文提出“勿塞”建议的语气
缓和,故与前文断开,排除B。
故选D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备非常”句意: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非常’",意外的情况、变故。句意:防备其他盗
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B.“秩中二千石”句意:领取中二千石俸禄。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中的“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句意: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
食。
C.“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中的“当”阻挡、面对着。句意: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
走。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中的“当”,担当。句意: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
侍奉太子的职务
D.“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相等数”错误,前句的“倍”是加厚的意思,动词。句意:不断把
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倍”,更加。句意:每到重阳佳节更加
思念远方的亲人。
故选D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错误,由“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
河欲居之,当梢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可知,
成帝鸿嘉四年秋不堵决口,是想通过任由河水自流,顺应水势,从而找到适合的河道。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故迹”,故道;“既”,己经;“明”,查找;“绝”,淤塞。
(2)“怨叹”,埋怨叹息;“恒”,总是;“先”,把……当作优先考虑的事情;“急”,急难。
参考译文: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逡上奏说,
“清河郡处在黄河的下流,近年较长时期没有发生大水灾害,是因为屯氏河通畅,这样就有
两条河道分流黄河水入海。现在屯氏河已经堵塞,鸣犊口又更加流水不畅,如今只有一条黄
河承受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
道,如今已经湮灭了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
的汉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
河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逡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
丞相认为现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
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案
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亚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汉成帝河平元年春季,杜钦
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
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
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
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
年秋,黄河水泛滥,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
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
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
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贾让上
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策。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
北流入大海。黄河向西临近大山,向东面靠近金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洪水泛滥一
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
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策。如果只
是修理完善原有的堤防,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
止境,且依然屡屡遭遇灾害,这是最下策。”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久没有修
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打算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遭受战争的
创伤,不宜兴起徭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
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做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荐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
四月,汉明帝下令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
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来计算。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
恢复了过去的样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理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
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
“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
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
此人丰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己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
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
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
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
氏如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
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日:“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
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
“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
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复自陈,意在
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J乃出
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
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
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
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B.“遽进而言”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相
同。
C“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屈原列传》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D.“陆氏抗表”的“抗”是“抗拒、拒绝”的意思,和《答司马谏议书》中“欲出力助上以
抗之”的“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
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发布了诏书。
B.魏微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
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有欠考虑的。
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陆氏极力撇清关
系的行为,却让唐太宗觉得疑惑。
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自己的话仍
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
(2)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10.B11.D12.D13.(1)我听说的虽然有时不十分准确,但很害怕它会损害
圣上的美德,不敢隐瞒自己的看法。
(2)郑氏女许配陆家,没有确切的证据,隆重的礼仪已经举行,不可中途停止。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上皇刚平定京城的时候,得到辛处俭的妻子,稍稍蒙受宠爱。辛处俭当时任太子舍
人,太上皇听到此事很不高兴,就下令将辛处俭调出东宫任万年县令。辛处俭常怀恐惧之心,
经常担心不能保全头颅.
“处俭”即前面提到的“辛处俭”其人,是“时为太子舍人”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不全首领”是辛处俭“常恐”的内容,二者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Q
故选B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B.正确。句意:就急忙进宫见太宗说。/急忙扑过去捉(蟋蟀)。
D.错误。呈上;抵制。意思不同。句意:陆氏也上表。/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
这股势力。
故选D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说法错误。从''外人意见,或
当如此”可知,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故选D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传闻”,听说的;“或”,有时;“未的”,不十分准确;“隐”,隐瞒。
(2)“适”,女子出嫁,这里可译为“许配”;“显然”,确切;“状”,证据;“既”,已经。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年方十六七岁,是个容貌美丽的绝代佳人,当时
没有谁比得上她。文德皇后访寻到后,请求留在后宫,作为妃嫔,太宗聘此女,封为充华。
诏书已发,但册封的使者尚未出发。魏徵听说这个女子已经许配给陆家,就急忙进宫见太宗
说:“陛下作为百姓的父母,抚爱百姓,应当以百姓的忧虑为忧,以百姓的欢乐为乐。自古
以来,有道德的君主,把百姓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所以君主住楼台亭榭,就想到百姓应
有房屋安身;君主吃着美味佳肴,就想到百姓应该没有饥寒交迫的担忧;眷顾妃嫔之时,就
要想到百姓也有娶妻成家的欢乐。这是国君的处常之道。现今郑氏的女儿,很久以前已许配
给别人,陛下聘娶她时没有怀疑,也没有询问,此事传播到全国各地,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
的国君应有的道义吗?我听说的虽然有时不十分准确,但很害怕它会损害圣上的美德,不敢
隐瞒自己的看法。君王的一举一动,都一定要记录下来,我所希望的是陛下特别留神思考。”
太宗听了魏徵的话,非常吃惊,亲自写诏书答复他,深深地自我责备,于是停止派遣册封的
使者,下令将郑氏女送还给她的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
大夫韦挺等说:“郑氏女许配陆家,没有确切的证据,隆重的礼仪已经举行,不可中途停止。”
此外,陆氏也上表说:“我的父亲陆康在时,与郑家有交往,有时互相馈赠资财,当初没有
婚姻交涉约为亲戚并说:“外人不知道实际情况,妄自有这样的传说J大臣们又劝太宗
娶郑氏女。太宗于是很狐疑,就问魏徵说:“群臣或许是顺从旨意,陆氏为何过于这样分辩?”
魏徵说:“依我考虑,陆氏的本意可以知道,他把陛下等同于太上皇。”太宗说:“为什么呢?”
魏徵说:“太上皇刚平定京城的时候,得到辛处俭的妻子,稍稍蒙受宠爱。辛处俭当时任太
子舍人,太上皇听到此事很不高兴,就下令将辛处俭调出东宫任万年县令。辛处俭常怀恐惧
之心,经常担心不能保全头颅。陆爽认为陛下现在虽然宽容了他,但担心以后暗加谴责贬官,
所以再三自我表白,本意就在这里,不值得奇怪。”太宗笑着说:“外边人的想法或许是这样。
然而我所说的话,没有能够使人一定相信。”于是发出诏书说:“现在听说郑家的女儿,过去
已接受别人礼聘,先前发出诏书的时候,对此事没有详细审查,这是我的不对,也是有关官
署的过失。授充华的诏册应停止执行。”当时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感叹!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淳化二年,以郑文宝为陕西转运副使,许便宜丛事。会岁歉,文宝诱豪民出粟三万
斛,活饥者八万六千余人。三月已已,帝以岁旱蝗,诏言蒙正等日:“不不何罪,大谴
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
共焚朕以答天谴。”蒙正等惶恐谢罪,匿诏书。翼日而雨,蝗尽死。先是帝召近臣问时
政得失,枢密直学士寇准对曰:“天人之际,其应如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
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赎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
用法轻重如是!"帝大悟,明日见沔,切责之。左正言谢泌,数论时政得失,帝嘉其忠
芯。泌一日得对便殿,帝复面加赏激,泌谢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
末有孟昭图者,朝上谏疏,暮不知所在。前代如此,安得不乱!”帝动容久之。十一月,
帝顾谓宰相曰:“杨徽之操履无玷,真儒雅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长,置之馆殿,正得
其宜矣J初,执政欲用右谏议大夫张泊为翰林学士,因对,言泊文学久次,不在士安
To帝曰:“极知泊不减士安,第德行不及耳。”执政乃退。淳化三年二月,盐铁使魏羽
等,言诸州茶盐主吏,多负官课,请行决罚。帝曰:“当按问其实。若水旱灾诊,致官
课亏失者,非可加刑也。”五月,己酉,帝以时雨久您i,遣常参官十七人分诣诸路按决
刑狱。是夕,雨。四年五月,壬寅,帝谓宰相李昉等日:“朕观在位之人,未进用时以
管、乐自许,既得位乃竞为循默,曾不为朕言事。臣主之道,当如是邪?“昉等惶惧拜
伏。帝曰:“事有未至,与卿等言之,亦上下无隐耳J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赎/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
而淮以沔弟止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平卧式婴儿车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商业经纪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分隔层饰盘产品供应链分析
- 药用磷酸盐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为公司提供外包行政管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用砷解毒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健康技术虚拟护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奶酪熟化奶酪加工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云监控和管理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资产评估真题
- 环保监测设备接入与管理服务协议书
- 教育局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危大工程清单及安全管理措施(样表)-纯图版
- 2024中国东方航空技术限公司全球校园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梁丰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全国统考“营养师或营养指导员”相关知识考前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1》形考任务1-8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