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唐诗五首教学目标把握诗歌的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熟读成诵。体味作品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诗歌情与景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绝句:每首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3.律诗①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排律或长律〕。②每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参课本P137“诗词格律〞〕。(二)、古诗鉴赏的方法。1、分析理解诗中的内容。〔事,景,人,情、理〕2、理解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3、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三)、诗歌的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借代、通感、顶针、用典、设问、反问、互文、双关2、表现手法:类比、象征、衬托、比照、想象联想3、描写方法:〔1〕写景五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五官感觉和观察角度的结合〔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渲染〔4〕衬托〔5〕白描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因事缘情、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四)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了解背景反复吟,联想想象创意境。欣赏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入诗情(五)诗歌的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登临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借景抒情诗即事抒怀诗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谈禅说理诗悼亡游仙诗讽喻谒进诗题画遣兴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思想情感:=1\*GB3①热爱自然,热爱田园,②厌倦官场,向往隐逸,③〔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自得④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二、学习?山居秋暝?〔一〕、知人论世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人称“王孟〞。中年后长期隐居山林,先是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身在朝廷,心存山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笃信佛教,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有“诗佛〞之美称。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眺?、?山居秋暝?、?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等。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二〕、把握节奏.熟读背诵思考=1\*GB3①.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想象将它们描摹出来。=2\*GB3②.说说你对这些画面的感受。〔三〕、欣赏品味问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答: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营造出一个宁静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有浓浓的禅意,寄托了诗人悠闲高洁的情怀。3、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答: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等到听见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写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更富有诗情画意。4、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答: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前面三联都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说明了诗人远离世俗、继续隐居的愿望。5.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直抒胸臆“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交代游山的地点、时间、天气〔四〕、小结交代游山的地点、时间、天气空山新雨后,山村自然美:明净清幽静景:月、松、泉、石山村自然美:明净清幽静景:月、松、泉、石山民生活美:淳厚朴实动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山民生活美:淳厚朴实动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愿望:向往自然闲适的乡村生活。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愿望:向往自然闲适的乡村生活。王孙自可留。〔五〕、主题感悟?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出秋雨后,黄昏山中那清幽宜人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迷恋自然美景的闲适情怀〔六〕、欣赏练习=1\*GB3①.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C】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黄昏的意思。B.首句中“空山〞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2\*GB3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D】A.首诗描绘山中秋日黄昏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边塞诗1、特点: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2、常用意象: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3、思想情感:=1\*GB3①、赞美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GB3②、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讴歌将士不畏辛劳、保卫国家的精神;=3\*GB3③、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的深沉思念;=4\*GB3④、批判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揭露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三、学习?参军行?〔一〕、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那么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擅长七绝,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二〕文题背景?参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说:“参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参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杀敌立功的高昂斗志。〔三〕初步感知〔四〕理清文意〔五〕主旨: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全诗风格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六〕欣赏品味环境渲染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环境渲染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渲染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孤城遥望玉门关。渲染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斗频繁,时间漫长;穿金甲,战斗艰苦剧烈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斗频繁,时间漫长;穿金甲,战斗艰苦剧烈用典,表达报国的意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用典,表达报国的意志。〔六〕欣赏练习1、对以下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展示了戌边将士恶劣的生活环境。B.“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戌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C.“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D.“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写戌边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之情。2、王昌龄?参军行?主要是表现戍边将士〔C〕A.艰难困苦的生活B.出生入死的经历C.报国御敌的壮志D.思念家乡的感情3、王昌龄?参军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第三、第四句在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前两句描绘出了边塞风光,也渲染了战事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苍凉悲壮的情调。三、四句由前两句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铠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歌颂了边防将士的忠勇,表现将士们为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登临诗1、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可以是山、楼、台、阁……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登高那么可望远,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2、特点: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3、思想感情:=1\*GB3①、登高览胜,赞美大好河山;=2\*GB3②、心旷神怡,阐述哲理、豪情;=3\*GB3③、望远思乡,寄托别情;=4\*GB3④、怀古论今,忧国、忧民、伤时、伤己;〔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四、学习?登高?〔一〕、作者“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与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壮游时期〔712-745〕:困守长安时期(746-755):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漂泊西南时期〔759-770〕:〔二〕、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三〕、理清文意〔四〕、欣赏品味1、首联共写了哪些意象?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答:孤独苦闷的飞鸟2、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让作者想到什么?〔联系诗人此时此地此情此境展开联想。〕答:时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终年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他55岁,日薄西山,岁近迟暮。地点:夔州长江边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3、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4、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究竟悲从何来?答: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5、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表达诗意?答:悲〔五〕小结※咏史怀古诗1、特点: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情感。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思想感情:=1\*GB3①、借古讽今;=2\*GB3②、借古伤怀;=3\*GB3③、评价历史,感慨兴衰;五、学习?石头城?〔一〕、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他的诗清新自然,健康活泼,积极乐观,充满生活情趣。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二〕石头城的桑变“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年〔626〕,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三)写作背景唐长庆元年,刘禹锡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和州〔安徽和县一带〕刺史,途中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途经金陵时,漫游了这座六朝古都。诗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四〕赏析〔五〕、小结1、主题诗人借描写石头城萧条荒凉的景象,伤悼石头城六朝繁荣的消逝,表达了作者江山依旧、国事日非、繁荣易逝、好景无存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对满目疮痍、国运衰微的愁闷之情。2、艺术特点=1\*GB3①.景语情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GB3②.拟人化、情绪化的抒情;=3\*GB3③.浓郁的文学感、厚重的历史感;※托物言志诗1、特点: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拟等方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寓于某种具体的自然或社会事物。诗中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诗歌情感和形象的载体。鉴赏这类诗一定要善于分析概括诗中所写之物的形象特征,因为它和诗人的情感、志向有密切联系。2、思想感情:=1\*GB3①、借物寄托,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雄心斗志。=2\*GB3②、借物抒怀,或发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怀才不遇、壮士迟暮的感受。六、学习?锦瑟?〔一〕、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那么更近似李白。〔二〕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消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要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作者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寄寓了作者怅惘和悲哀。〔三〕理清文意〔四〕鉴赏1、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工程施工总包协议条款版
- 2024年度预制混凝土构件产业链金融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旅游租车服务协议让您旅途更轻松
- 猜拳java课程设计
- 工程内业资料员工作总结(14篇)
- 2024年土地征收及土地租赁合同范本3篇
- 总经理发言稿
- 激光课程设计论文
- 市场方案集锦九篇
- 2025年山东淄博市张店区“服务基层人才专项”招募187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际结算期末复习试卷5套及参考答案
-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及说明
-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解读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 膜厚测试报告
- X62W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解析(共18页)
- 减速器箱体工艺工装设计说明书(含图纸)
- 技术交底给水铜管道及配件安装.
- 实验动物房改造项目设计浅谈
- 国际商法考点期末考试
- 齿轮画法图基础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