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进税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偏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现行的税制导致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为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必须推进税制改革。具体的政策建议是进行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的改革。关键词:居民收入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然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中主要起作用的是投资和净出口。消费的作用则不断弱化,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0年代平均为64%,90年代为56%,2000年以后仅为41%。我国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若要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则必须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从宏观上,影响居民消费额的两大因素,一是居民的消费能力,即居民的相对收入;二是居民的消费倾向。用公式表达,就是:居民消费额=居民消费能力×居民消费意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特点是向政府、企业倾斜,这种分配格局使得我国居民最终分配比率即居民相对收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下降。收入水平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比较低。而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使得居民的消费倾向自2002年开始一直下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均下降的叠加效应,使居民消费率1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居民相对收入下降的影响较大,约占60%。“税收在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通过税种的确立、税率的高低、税基的宽窄、税收的减免等措施,调整国家和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影响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向,进而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1】,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税收制度存在系统性和功能性的缺陷,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因此,基于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需要,推进税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是政府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居民收入及消费现状分析1、居民相对收入偏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所谓居民相对收入是指居民个人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它反映了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地位。近年来,虽然我国居民绝对收入普遍增加,但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导致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偏低。1995年—2005年,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6.5%提高到了20.3%,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6.7%提高到21.5%,而居民个人收入占GDP的比重则从66.8%下降到58.2%。相比之下,同期美国的三方占比为政府13.8%、企业12.8%、居民73.4%;日本的三方占比为政府20.2%、企业6%、居民73.8%。【2】1998年—2006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9.6%,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而同期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18.8%(相当于GDP增长率的两倍),2007年更是高达32.4%。图1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变动情况图2同期美国、日本国民收入分配三方占比在居民相对收入偏低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1999年为0.397,2000年为0.408,此后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7,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表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尼系数的增长趋势2、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从收集的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消费率较高,平均为65%;90年代为60%,已经下降了5%。2000年之后消费率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62%一直下降到2008年的49%,8年共下降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投资率、净出口率的上升,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1996年为60.1%,2006年则降至39.2%,2007年继续下降至38.6%。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即居民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居民消费率80年代平均为51%,90年代为46%,进入21世纪后为38%。2000年以后也是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46%下降到2008年的35%,8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现行税收制度下的宏观税负状况及分析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政府征税会影响纳税人对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劳动等行为的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总量及其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理想的税制可以成为政府进行总量调解、结构调解和其他调节的有力工具。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现行的税收制度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沿用至今。而1994年的税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平衡财政收入,没有经过对宏观税负水平的科学论证和界定。因此1994年以后,税收收入的超常增长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现象。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从1994年的11%持续上升,2006年已经攀升到18%以上,2009年达到18.8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以2005年为例,我国的税收收入为2949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5.81%;同年我国GDP则增长了14%,税收增长幅度超过GDP增长幅度1.8个百分点。图2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税收增长速度连年高于GDP增长速度,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图21998一2005年我国GDP与税收收入增长率图税收收入超GDP增长导致我国宏观税负不断增加。1994年,中国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4.69%。到了2007年已分别提高至24.45%,扩大了1.66倍。从绝对量上看,中国的大、中、小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都处于较高历史水平。世界银行曾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类型提出过一个划分标准:人均GDP低于78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宏观税负的平均值一般为13.07%;人均GDP786―3125美元的国家为中下等收入国家,宏观税负平均值一般为18.59%;人均GDP3126―9655美元的国家为中上等收入国家,宏观税负平均值一般为21.59%;人均GDP大于9656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宏观税负平均值一般为28.90%。以此标准衡量,我国的宏观税负已经超过了居民收入。在2009年《福布斯》发表的“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中国仅次于法国,是世界税负第二重的国家。宏观税负过重造成“税收侵蚀工资”,不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想要完成“十二五”期间“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目标,必须推动税收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三、税制改革的具体建议(一)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税收收入的工具,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主体税种之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在税制改革中调整。1、改革税制模式,采用综合税制模式。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采用分类所得税制模式,纳税人应税项目越多,得到的费用扣除也就越多,不能根据纳税人实际总体负担能力课税。综合税制模式将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来源的所得综合起来,按一套税率公式来计算纳税,能更好地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2、改进费用扣除方法,考虑家庭状况和通胀因素。我国目前的生计费用采用的是定额扣除法,在以自然人作为个人所得税申报主体的前提下,这种费用扣除方式未考虑家庭的综合收入状况,导致相同收入的家庭福利水平可能存在巨大的差距,造成税收负担不平衡。因此应当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个税申报模式,综合考虑家庭赡养人口和人均收入情况,并可借鉴国际经验,在基本扣除外设立教育经费扣除、残疾扣除等特殊扣除。此外,目前的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为依据,未考虑物价指数变动对税负的影响。因此,费用扣除指数化也是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方向。3、扩大个税级距,减少累进级数。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档次过多,税率偏高,尤其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和“宽税基、低税率、少级距”的国际个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西方各国个人所得税税率一般不超过五级,且最高边际税率基本在40%—50%之间。据统计,我国月薪所得超过7000即适用20%—45%6档较高税率的个税纳税人占全体个税纳税人比例不到0.1%。由于适用较高边际税率的群体所占比例过低,过繁的税率档次调节收入分配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反而增加了中等收入居民的税负。因此,扩大个税级距,减少累进级数必然成为我国个税的改革方向。在现行扣除标准2000元/月不变的前提下,我的具体设想如下表。级数平均每月应纳所得额适用税率1不超过50005%2超过5000—2000010%3超过20000—4000020%4超过40000—6000030%5超过60000以上35%4、规范和拓宽税基,强化个税征管。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例举了11项所得,与国际通行税基及个人取得收入的实际情况相比,未免过窄。依照普遍征税的原则,除规定的免税项目,都应纳入课税范围。此外,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采取工资薪金代扣代缴和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然而经济生活中大量的现金结算和我高收入群体工薪之外的灰色收入,使得税务机关无法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应税行为,进而造成了大量的税收流失。因此为了强化个税征管应当严格控制现金交易,并通过建立单一纳税账号的方式控制税源。(二)进行消费税改革消费税流转税中主体税种,根据特定的财政或调节目,以部分消费品(消费行为),主要是非是生活必须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在经济调节中起到矫正不良消费行为,保护资源环境,平衡收入分配的功能。由于消费税的纳税主体是特定消费者,因此相对于其他税种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有格外重大的意义。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在税目划分、计税方式、征税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1、进一步细化税目划分。现行消费税的税目划分偏于笼统。例如,在汽车轮胎这一税目中,所有的汽车轮胎税率均为3%。在其中并没有区分公共汽车轮胎和小汽车轮胎、工程车轮胎、建筑用车轮胎的差别,以相同税率课税,无疑会增加公交运输的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以公共汽车为主要出行工具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成本。因此,应细化汽车轮胎这一税目,对于公共汽车轮胎采用更低的税率。2、将计税方式改为价外税。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是价内税,即消费税金额包括在货物的价格之内。和国际上普遍推行的价外税相比,这是一种较为隐蔽的形式。消费者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被动赋税,消弱了消费税“引导消费水平、促进个人收入分配公平,正确引导消费方向,调节消费结构、限制某些消费品消费的作用”【3】。笔者建议参考增值税的方式,将价内税改为价外税,让消费者完全知晓自己所承担的税款具体数额,以克服价内税扭曲产品价格的弊端。3、调整课税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在发生改变,为了更好的发挥消费税消费导向的所用,应当对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加以调整。(1)对部分消费品停征消费税。在1994年设置消费税时,化妆品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奢侈品的特征。如今一般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已经成为普通居民生活中的日常消费品,继续征收消费税会影响居民的日常消费与此类似的还有摩托车。在大部分城市采取“禁摩”措施的现状下,摩托车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农村。对摩托车征收消费税不利于社会公平。。因此笔者建议对一般化妆品和摩托车停征消费税。(2)对部分消费品或消费行为开征消费税。首先可以对裘皮制品、高档家具、直升飞机等奢侈品开征消费税。其次可以对夜总会、高尔夫球、跑马等高档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参考文献[1]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2]高连水、邓路.居民消费率与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消费经济,2009,(4)[3]向贤敏.改革和完善我国消费税的法律构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3,(6).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题1.被评估企业为一拟准备上市的酒店,评估基准日为2003年12月31日,该酒店2003年的财务状况详见2003(1)由于非典原因,该企业2003年的实际收入仅达到企业正常经营收入的60%;(2)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营业费用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管理费用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其中长期负债利息占财务费用的80%;(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5%;(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2003年利润表项目行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11000000.00减:主营业务成本3550000.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55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6395000.00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7减:营业费用880000.00管理费用9100000.00财务费用1080000.00其中:利息支出1180000.00三、营业利润(亏损“-”号填列)13135000.00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14补贴收入15300000.00营业外收入16减:营业外支出17150000.00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8285000.00减: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1994050.00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22190950.00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选取了同行业5个上市公司作为参照物并经综合分析、计算和调整得到一组价值比率(倍数)的平均数值,具体数据如下:(1)市盈率为l0;(2)每股市价与每股无负债净利润的比率为7;(3)每股市价与每股主营业务利润的比率为3.8.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市场法评估该酒店市场价值。(最终评估值以算术平均数为准,运算中以万元为单位,评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收益调整表项目行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11666700.00减:主营业务成本3833300.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91668.50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6741731.50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7减:营业费用883300.00管理费用983300.00财务费用10166700.00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导填列)
13408431.50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14补贴收入15营业外收入16减:营业外支出17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8408431.50减:所得税(33%)19134782.39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22273649.11(1)主营业务收入=100÷60%=166.67(万元)(2)主营业务成本=166.67×50%=83.33(万元)(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66.67×5.5%=9.17(万元)(4)营业费用=166.67×5%=8.33(万元)(5)管理费用=166.67×5%=8.33(万元)(6)财务费用=166.67×10%=16.67(万元)(7)无负债净利润=2736+16.67×(1-33%)=38.53(万元)(8)主营业务利润=74.17(万元)(9)净利润=27.36(万元)(10)根据市盈率计算的酒店价值=27.36×10=273.60(万元)(11)根据无负债净利润价值比率计算的酒店价值=38.53×7=269.71(万元)(12)根据主营业务利润价值比率计算的酒店价值=74.17×3.8=281.85(万元)(13)评估值=(273.60+269.71+281.85)÷3=275.05(万元)
2.2004年,某著名百货公司将其拥有的某商场一部分出租给银行,租期5年,剩余部分统一招商和经营管理,对招商引进的商户收取较高的管理费。现该百货公司欲转让该商场而委托评估其转让价格。请问:(1)该商场周边近期有较多权利性质相向的临街铺面正常交易的实例,可否选取其作为可比实例?为什么?(2)确定出租部分的潜在毛收入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确定自营部分的净收益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1)不可取。因为这些交易实例在实物状况上会有较大差异,如土地房屋规模、设备装修档次、建筑结构、楼层层数与层高、临街深度等不同,不具有可比性。(2)确定出租部分潜在毛收入时应注意:①租赁期内按租约计,租赁期外按正常客观的市场租金计;②应考虑租赁保证金和押金的利息收入;③应考虑是否存在无形收益。(3)确定自营部分净收益时应注意:①测算正常客观的净经营(营业)收入;②应扣除正常商业利润。或:要准确界定由商业房地产本身带来的净收益,不要在净收益中混入由于经营等非房地产本身要素所产生的收益。或:应根据经营资料测算净收益,净收益为商品销售收入扣除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商业利润。
3.委托方委托某评估机构评估的资产为1台电脑数控机床,型号MCV-1300P,该机床于1998年6月购置并投入使用。资产评估师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08年2月30日。经过向该机床生产厂家的代理商咨询,该型号机床已经停止生产,与委估机床同规格的新型设备的市场价格为84万元。委估设备与同规格新设备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控系统和机床结构的差异,两方面因素对价格差异的影响分别为12.5%和17%,因而,确定被评估设备的重置成本为:84万元×(1—29.5%)=59.2万元成新率的确定采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该类机床经济使用寿命为12-18年,考虑到该设备为较早期的数控机床,制造质量一般,因而确定其经济使用年限为14年,年限法确定其成新率为:1-已使用年限÷经济使用年限=1-9.67÷14=30.9%该设备的运行应该以两班制为标准,每天15小时,然而设备的实际使用为不定期的三班和两班制,平均每天运行时间为18小时。以工作量法确定的成新率为:1-(18小时×250天每年×9.67年)÷(15小时×250天每年×14年)=17.1%确定该设备的综合成新率为:30.9%×50%+17.1%×50%=24%该设备的评估值为:59.2×24%=14.2万元该设备评估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分别考虑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贬值?你认为成新率的估算过程有什么可商榷的?参考答案:教材第25-27页。根据案例描述,该资产的利用率为:18÷15=120%,因而实际已使用年限为120%×9.67=11.6年,因而成新率应该为:1-11.6÷14=17.14%
4.“A”商标评估案例一、委托单位概况SC旅行社于1978年8月18日批准成立。注册资本1423万元,有职工281人,现下属有7个企业。二、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选取2000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选用超额收益法。该法对商标进行评估,就是对商标有效期内(续展前该商标有效期为8式中:PV——商标的评估价值;i——折现率;Pt——预测超额利润;n——预测期;t——预测年限超额利润=营业收入净额×超额利润率超额利润率=收益率-基准收益率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总额-代收代付款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三、评估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1.SC旅行社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表1)表1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表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1—6月)营业收入总额(万元)8613174062024622861196131l342代收代付款(万元)379694801201413800108726326营业收人净额(万元)4817792682329061874150162.SC旅行杜1995—2000年营业收入情况汇总与2001—2008年营业收入净额预测(表2、表3)预测方法:最小二乘法。表2年份Xr(万元)XrX21995148174817119962792615852419973823224696919984906136244161999587414370525200061250075OOO26总计215127720031491因此:因此:Y=1191.11X+4377.28表3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表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X789101l121314预测营业收入净额(万元)127151390615097162881747918671198622l053环比指数=本年度营业收入净颧÷上年度营业收入净颧经计算,环比指数不大于1.10,说明预测的未来营业收入净额年递增不超过10%:根据国家确定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业的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1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0%~12%……可看出由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所预测的未来营业收入净额是合理的。3.利润率计算(表4)计算公式为:表4年份19921993199419991996(1—6月)利润总额(万元)1433.241527.971762.90l807.061227.40营业收入净额(万元)79268232906187415009.70收益率(%)18.0818.5619.4620.6724.50说明:1.利润总额为SC旅行社税前利润额。2.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营业收入总额中大量的代收代付款不属于旅行社的实际收入,故采用扣除代收代付款之后的营业收入净额计算SC旅行社的收益率。4.超额收益率计算(表5)表5年份全国旅行社利润率(%)SC旅行社利润率(%)199213.0218.08199311.7918.56199412.1019.4619958.9620.67总计45.8776.77平均值11.4719.19超额收益率=SC旅行社平均利润率-全国旅行社平均利润率=19.19%-11.47%=7.72%5.折现率计算SC旅行社凭借自身的实力,跻身中国旅游界前列,利润水平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率,在同行业中具有极高的声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市场调查及专家预测,我国未来旅游市场的总趋势将是在数量、质量方面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因为:(1)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决定旅游业也将随之快速发展:(2)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3)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选择;(4)国内旅游的经营体系已经比较健全,(5)国内旅游的接待设施不断增加和完善,(6)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及我国旅游界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所有这些决定了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前景的看好,涉足旅游服务的机构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5000家,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加之旅游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风险。综合考虑,本次评估风险收益率取3%,安全利率取一年期国库券利率为9.64%。具体计算为:折现率=1年期国库券利率+旅游业风险收益率=9.64%+3%=12.64%按谨慎性原则折现率最后取13%。
6.折现系数计算(表6)因为评估基准日为2000年折现系数=(1十折现率)–t表6折现系数计算表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tO.51.52.53.54.55.56.57.58.5折现系数O.94070.8325O.7367O.652O.577O.5106O.4518O.3999O.3539说明:t为基准日为2000年7.“A”商标价值计算商标评估计算一览表(表7)。评估基准日:2000委托单位:SC旅行社表7商标评估计算表金额单位:万元年份预期营业收入(1)税前超额利润(2)=(1)×7.72%税后超额利润(3)=(2)×(1—33%)现值系数(4)现值(5)=(3)x(4)2000(7-12月)7490.30578.25387.430.9407364.45200112715.00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然气的市场预测与投资评估考核试卷
- 培训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关系考核试卷
- 2024个人借款合同格式样本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远离垃圾食品安全教育
- 广告创意与情感营销考核试卷
- 生物植物学术报告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2024年发酵乳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年MODULE-COG检测系统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MOOC 市场调查与研究-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元宝山产业园(经济转型开发区)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审意见
-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词汇表.上册
- (2024年)互联网医院整体方案介绍课件
- 网络销售药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工程造价及竣工结算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保执法三项制度
- 未来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 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
- 2023年碳素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 牧原人才测评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