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6)()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6)()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6)()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6)()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6)()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6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中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摘编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

材料二: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述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述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鳌《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材料三: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摘编自汤一介《论儒学的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

D.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中为主调,“中和”、不走极端的美学追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

B.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述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

B.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D.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思路。

(5)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阅读三则材料,结合你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加以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克拉拉与太阳(节选)

[英]石黑一雄

这时经理的声音再度响起,语调中有了某种刚才没有的东西。

“不好意思,小姐,您该不是在寻找某个特别的AF吧?某个您之前在这里见过的AF?”

“是的,太太。你们前一阵子还把她放在橱窗里的。她真的好可爱,真的好聪明,看上去就像法国人,知道吗?短发,颜色很深,全身的衣服也都是深色的,她还有一双最最善良的眼睛,而且她是那么的聪明。”

“我想我或许知道您指的是谁。”经理说,“如果您愿意跟我来,小姐,我们马上就能揭晓解析了。”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

“你还在这儿!”

她比上回更瘦了。她迈着地那没有把握的步子不断地靠近,直视着我的脸。

“噢,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

“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

“是啊,”乔西说,“是啊,我想我们是约好了的。我想都是我弄砸了,我是说,过了这么久。”

我对她露出微笑,她则回头喊道:“老妈!就是她!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一个!”

母亲缓缓地朝拱门走来,然后停住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一一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

“我不是存心要等那么久的,”乔西还在说话,“可我生了点小病,不过现在好了。”说完她又回头喊道:“老妈,我们能不能直接把她买了?赶在别人进来把她领走之前?”

房间里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母亲平静地说:“这个不是B3吧,我猜。”

“克拉拉是一台B2,”经理说道,“第四代一一有人说,这一代从未被超越。”

“老妈,克拉拉就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别的我都不要。”

“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工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

“一点不错,太太,尤其是这一级别的人工朋友。”

“那么,这一台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这个……克拉拉?”

“克拉拉有着许多独特的品质,真要说起来,我们可以说一上午呢。不过,如果要我突出强调的一个特质,那我一定要说她对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这种能力真是让人称奇。因此,在这家店里的所有AF当中——包括B3在内——她的理解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

“是吗?”

母亲又一次眯起眼睛看着我。接着她朝我走近三步。

“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

“您请。”

“老妈,拜托……”

“不好意思,乔西。我和克拉拉谈话的时候,你就在那边站一会儿。”

这下就只剩母亲和我了。尽管我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但那并不容易。甚至,我或许还让脑海中的恐惧表露了出来。

“克拉拉,”母亲说,“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太太。”

“很好。乔西,我要你保持绝对的静默。现在,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

“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C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

“是吗?”又阵沉默过后,母亲说道,“最后一个问题,克拉拉,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女儿走路的方式?”

“她的左髖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

母亲思考着我的话。接着地又说:“好吧,克拉拉。看来你懂得挺多。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

于是我迈开了脚步。我意识到,非但是母亲——当然还有乔西一一整间商店此刻都在注视着,倾听着。我走到拱门下面,走入太阳铺陈在地板上的图案。然后我走向商店中区的那几个B3,还有玻璃展品推车。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一一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

我走到玻璃展品推车前,动身绕开它,一边尽力不去碰到站在推车旁的那个男孩B3,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乔西的步态特征。

可就在我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抬眼一瞥,正好看到母亲,而我所看到的某样东西让我停住了脚步。她依然在用心地看着我,但她的目光似乎径直穿透了我,在我的身后聚焦,似乎我是一块窗玻璃,而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玻璃后面很远的地方的某样东西。我就站在玻璃展品推车边上不动了,一只脚悬空,脚跟离地。商店笼罩在一片奇怪的静默中。这时,经理说话了:

“如您所见,克拉拉拥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我从未见过有谁像她这样。”

“老妈。”这一回乔西的声音很轻,“老妈,拜托了。”

“很好。我们要她了。”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基因改造)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详细叙述了一位母亲带着患病的女儿乔西精心购买能够陪伴女儿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具体过程。

B.乔西和“我”共见了三次面,第三次见面她很兴奋,因为她没想到“我”没被别人选走,仍然在橱窗里等着她。

C.从情节来看,选文重点描述了母亲对克拉拉的智能能力的考察,是为了突出母亲谨慎而又多疑的性格特征。

D.母亲在经理的竭力推介下,经过对“我”的观察力和模仿力等的考查之后,非常慎重地听从了女儿乔西的意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具体丰满,栩栩如生,如在刻画“我”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B.选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直接反映了母亲、乔西等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引起读者共鸣。

C.乔西说“可我生了点小病”与前文“我”发现“她比上回更瘦了”的情节相呼应,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D.面对克拉拉这一聪明可爱的智能机器人,乔西激动欣喜,母亲冷静沉着,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凸显小孩的幼稚无知和成人的理智成熟。

(3)文中画线语句体现了“母亲”复杂的内心活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说:“在这部小说里,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一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

(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朝廷重要典礼及科举测试等。

C.台官,是汉时对尚书台长官的统称,以及唐宋时对御史台长官的统称,亦泛指朝廷公卿。文中指天文台的官员。

D.朔,农历每月初一。最初古人是以新月初现为一月之始。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十六为“既望”,月末一天称为“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曾经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后来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B.在通州练兵时,徐光启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后来,又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

C.徐光启为官起起落落,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逢周、温独断专政,难以建议和陈述主张。

D.徐光启不仅熟悉农业,精通天文、测算等科学技术,而且还有经济方面的才能,并且立志用于当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②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5)徐光启勤于建言,并多次得到皇帝嘉许,请列举出三个具体事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

[宋]王镒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家旌帜满阴山”运用夸张手法,写军队兵多将广,展示了声势浩大的气势。

B.“黄云连白草”描写了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的景象,突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C.“霜冷髑髅哭”一句说天寒地冻,连髑髅都被冻哭了,极言边塞天气的寒冷。

D.“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以马、雕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边疆难得的宁静。

(2)这两首诗在情感上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的外交策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2分)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①_____。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录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不但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和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固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②_____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③_____,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症状持续2~4周。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①,四肢皮疹尤为显著。

猴痘病毒多发于猴类,也可传染给其他动物,②。人类被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可能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感染上猴痘病毒。另外,在人与人长时间的密切接触中,病毒也可能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猴痘,③,外出戴好口罩,接触过可疑动物要及时洗手。宠物爱好者、动物饲养和检疫人员等高危人群更要加强防护,防止咬伤,避免直接接触不明动物的血液、分泌物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用以“猴痘”开头的问句分别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四、作文(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我国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则关于环保的新闻事件在某中学引发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敢于为环境保护呐喊而钦佩不已,有的同学则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的行动更有价值。

那么,是呐喊比行动重要,还是行动比呐喊重要呢?请你选定一个观点,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6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中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摘编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

材料二: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述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述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鳌《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材料三: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摘编自汤一介《论儒学的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

D.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中为主调,“中和”、不走极端的美学追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

B.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述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D

A.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

B.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D.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思路。

(5)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阅读三则材料,结合你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加以说明。

(1)D

(2)B

(3)D

(4)首先指出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点明儒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委婉指出复兴儒学对人类贡献的有限性。

(5)①儒学的观念之一是“中和”,对于“人与自我身心”的诸种矛盾,“中和”可以指导人们调节生活,获得内心的安定;②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领不同民族、国家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从而构建和谐的新的社会关系;③其“和谐共荣”思想可使人类与自然、社会达到高度的相融相合。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克拉拉与太阳(节选)

[英]石黑一雄

这时经理的声音再度响起,语调中有了某种刚才没有的东西。

“不好意思,小姐,您该不是在寻找某个特别的AF吧?某个您之前在这里见过的AF?”

“是的,太太。你们前一阵子还把她放在橱窗里的。她真的好可爱,真的好聪明,看上去就像法国人,知道吗?短发,颜色很深,全身的衣服也都是深色的,她还有一双最最善良的眼睛,而且她是那么的聪明。”

“我想我或许知道您指的是谁。”经理说,“如果您愿意跟我来,小姐,我们马上就能揭晓解析了。”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

“你还在这儿!”

她比上回更瘦了。她迈着地那没有把握的步子不断地靠近,直视着我的脸。

“噢,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

“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

“是啊,”乔西说,“是啊,我想我们是约好了的。我想都是我弄砸了,我是说,过了这么久。”

我对她露出微笑,她则回头喊道:“老妈!就是她!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一个!”

母亲缓缓地朝拱门走来,然后停住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一一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

“我不是存心要等那么久的,”乔西还在说话,“可我生了点小病,不过现在好了。”说完她又回头喊道:“老妈,我们能不能直接把她买了?赶在别人进来把她领走之前?”

房间里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母亲平静地说:“这个不是B3吧,我猜。”

“克拉拉是一台B2,”经理说道,“第四代一一有人说,这一代从未被超越。”

“老妈,克拉拉就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别的我都不要。”

“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工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

“一点不错,太太,尤其是这一级别的人工朋友。”

“那么,这一台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这个……克拉拉?”

“克拉拉有着许多独特的品质,真要说起来,我们可以说一上午呢。不过,如果要我突出强调的一个特质,那我一定要说她对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这种能力真是让人称奇。因此,在这家店里的所有AF当中——包括B3在内——她的理解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

“是吗?”

母亲又一次眯起眼睛看着我。接着她朝我走近三步。

“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

“您请。”

“老妈,拜托……”

“不好意思,乔西。我和克拉拉谈话的时候,你就在那边站一会儿。”

这下就只剩母亲和我了。尽管我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但那并不容易。甚至,我或许还让脑海中的恐惧表露了出来。

“克拉拉,”母亲说,“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太太。”

“很好。乔西,我要你保持绝对的静默。现在,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

“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C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

“是吗?”又阵沉默过后,母亲说道,“最后一个问题,克拉拉,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女儿走路的方式?”

“她的左髖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

母亲思考着我的话。接着地又说:“好吧,克拉拉。看来你懂得挺多。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

于是我迈开了脚步。我意识到,非但是母亲——当然还有乔西一一整间商店此刻都在注视着,倾听着。我走到拱门下面,走入太阳铺陈在地板上的图案。然后我走向商店中区的那几个B3,还有玻璃展品推车。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一一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

我走到玻璃展品推车前,动身绕开它,一边尽力不去碰到站在推车旁的那个男孩B3,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乔西的步态特征。

可就在我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抬眼一瞥,正好看到母亲,而我所看到的某样东西让我停住了脚步。她依然在用心地看着我,但她的目光似乎径直穿透了我,在我的身后聚焦,似乎我是一块窗玻璃,而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玻璃后面很远的地方的某样东西。我就站在玻璃展品推车边上不动了,一只脚悬空,脚跟离地。商店笼罩在一片奇怪的静默中。这时,经理说话了:

“如您所见,克拉拉拥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我从未见过有谁像她这样。”

“老妈。”这一回乔西的声音很轻,“老妈,拜托了。”

“很好。我们要她了。”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基因改造)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选文详细叙述了一位母亲带着患病的女儿乔西精心购买能够陪伴女儿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具体过程。

B.乔西和“我”共见了三次面,第三次见面她很兴奋,因为她没想到“我”没被别人选走,仍然在橱窗里等着她。

C.从情节来看,选文重点描述了母亲对克拉拉的智能能力的考察,是为了突出母亲谨慎而又多疑的性格特征。

D.母亲在经理的竭力推介下,经过对“我”的观察力和模仿力等的考查之后,非常慎重地听从了女儿乔西的意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具体丰满,栩栩如生,如在刻画“我”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B.选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直接反映了母亲、乔西等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引起读者共鸣。

C.乔西说“可我生了点小病”与前文“我”发现“她比上回更瘦了”的情节相呼应,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D.面对克拉拉这一聪明可爱的智能机器人,乔西激动欣喜,母亲冷静沉着,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凸显小孩的幼稚无知和成人的理智成熟。

(3)文中画线语句体现了“母亲”复杂的内心活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说:“在这部小说里,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1)C

(2)D

(3)①克拉拉模仿乔西的动作那么逼真,使母亲想到乔西的病体,既感到悲伤又有一点欣慰。

②母亲想到万一乔西死去,克拉拉真的能替代乔西吗?内心感到痛苦和隐忧。

(4)叙事视角:本文采用了智能机器人这一有限视角叙事。

作用:①增添小说情节的现场感和真实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②便于直接表现智能机器人非凡的观察力、思考力等,更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先进性。③利于读者反思人类自身的种种表现,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一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

(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朝廷重要典礼及科举测试等。

C.台官,是汉时对尚书台长官的统称,以及唐宋时对御史台长官的统称,亦泛指朝廷公卿。文中指天文台的官员。

D.朔,农历每月初一。最初古人是以新月初现为一月之始。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十六为“既望”,月末一天称为“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徐光启曾经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后来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B.在通州练兵时,徐光启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后来,又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

C.徐光启为官起起落落,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逢周、温独断专政,难以建议和陈述主张。

D.徐光启不仅熟悉农业,精通天文、测算等科学技术,而且还有经济方面的才能,并且立志用于当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②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5)徐光启勤于建言,并多次得到皇帝嘉许,请列举出三个具体事例。

(1)C

(2)A

(3)D

(4)①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有获得批准。随后便因病回家。

②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不够灵验,想要降罪于台官。

(5)①杨镐战败后,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国。神宗皇帝嘉许他;②辽阳被攻下后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助守城。熹宗同意他的看法;③他认为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

[宋]王镒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汉家旌帜满阴山”运用夸张手法,写军队兵多将广,展示了声势浩大的气势。

B.“黄云连白草”描写了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的景象,突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C.“霜冷髑髅哭”一句说天寒地冻,连髑髅都被冻哭了,极言边塞天气的寒冷。

D.“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以马、雕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边疆难得的宁静。

(2)这两首诗在情感上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见试题解答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外交策略。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2分)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①_____。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录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不但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和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固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②_____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③_____,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1)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②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

(2)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

(3)①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②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