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江苏卷五年命题统计┃)考点范围考查角度题型与分值“师夷长技”的主张(2015·江苏单科,7)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选择题,3分(2014·江苏单科,22)“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及评价非选择题,13分(2012·江苏单科,5)洋务运动与“师夷长技”思想的关系选择题,3分维新思想(2012·江苏单科,22)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论证“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的主题非选择题,13分新文化运动(2016·江苏单科,22)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其评价非选择题,15分(2013·江苏单科,7)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选择题,3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014·江苏单科,11)邓小平理论与现代中国的教育成就选择题,3分第3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江苏考试说明1.“师夷长技”的主张:(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1)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知识点一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2)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知识点二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维新变法——维新派(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②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2)概况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作用eq\b\lc\{(\a\vs4\al\co1(①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②是爱国的、进步的,具有启蒙作用。,③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1)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①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②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③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①中心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②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③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3.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政治: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②阶级: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2)兴起eq\b\lc\{(\a\vs4\al\co1(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③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④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3)内容eq\b\lc\{(\a\vs4\al\co1(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4)意义①进步性eq\b\lc\{(\a\vs4\al\co1(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b.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②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知识点三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2)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2)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交锋,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考向一“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史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史料一信息“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表明康有为把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学,“透露出叛逆色彩”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否定君主专制。2.史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3.史料三信息“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反映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先王”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提示: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目的和原因。提示: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史论归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必然会失败。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命题分析]考法1从维新思想内涵的角度命题。维新思想家倡新学、兴民权、定新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解题时需先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再联系相关史实进行判断和排除。考法2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命题。康有为主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解题时需结合其目的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1.(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江苏单科,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国闻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A项说法过于绝对;由“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可知,维新派想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答案为B项;清政府不可能允许自由办报,排除C项;由“偏重于北方各省”可知D项错误。答案B考向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史料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在文章中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史料三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呐喊》自序1.史料一信息“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刑”指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2.史料二中钱玄同强调“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提示: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提示:评述:钱玄同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摒弃“三纲五伦”,打破传统精神枷锁。在思想上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绝对化与简单化的倾向。[史论归纳]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命运前者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后者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2)原因前者: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后者:①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3)目的前者: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后者: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4)不足之处前者: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后者: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命题分析]考法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和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境遇也不同。解题时需根据二者所出的不同社会环境和目的来分析。1.(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从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A、B、C三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故正确答案选D。答案D2.(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解析“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答案A考向一“师夷长技”的主张1.(2016·江苏无锡模拟)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早期维新派“君主立宪”主张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由材料“为民族生存而激发”“摆脱危机为目标”得知,该“觉醒”指的是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故A项错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针对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提出的救国主张,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时间上较魏源要晚,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强调“自由”“民权”,与材料“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江苏苏州模拟)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解析材料中“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说明它适合当时的中国,故C项正确。答案C考向二维新思想3.(2016·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调研)《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解析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阵营内部,与材料中“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两位官员,但没有涉及“官员普遍反对”,故C项错误;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江苏宿迁模拟)“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这一言论可能出自()A.梁启超的《变法通议》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D.严复的《辟韩》解析“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出自严复的《辟韩》,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江苏宿迁模拟)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提倡()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与材料“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考向三新文化运动6.(2017·江苏宿迁模拟)一位学者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A.洋务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解析材料反映了林纾批评新文化运动中“覆孔孟,铲伦常”即“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可知,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和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B项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B8.(2016·江苏徐州模拟)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解析由于列强的不断入侵,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