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_第1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_第2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_第3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鸿门宴》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

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学法指导】探究讨论【导学】成语积累:“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会。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困搭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例如;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中尺派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自学】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拔剑撞而破()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为()我献之2.相去()四十里3.沛公则置()车骑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沛公不胜()杯杓【互学】结合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展学】1、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2、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

【教学】1、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加以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2、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

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但并不明确否认,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他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洞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急击勿失”)要项羽攻打刘邦,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让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3、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4、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学生讨论)【检学】思考1:刘邦在脱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明确

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从小路走;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思考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

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思考3:“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这段话有什么作用?明确“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貌似不经意,实则字字千钧。他既照应了开头,又在对比中凸显刘邦、项羽的性格特色。项羽全无心肝,出卖了曹无伤,刘邦却不动声色,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心机之深,处事之果断于此可见一斑!思考4:总结文章中次要人物的形象特征明确

张良:深谋远虑、处事谨慎、忠心耿耿樊哙:豪爽勇敢、英武过人、善言应变、有勇有智范增:老谋深算、主观武断、急躁骄横项伯:重义气,无政治头脑文言知识总结:一、文化常识山东:战国至秦汉间一般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关中:战国至秦汉间一般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再拜:古时常礼,有时亦为敬辞。竖子:贱称,相当于“小子”。司马:官名,一般为军事官员。跽: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二、通假字

1、成五采采,通“彩”,色彩。2.距①关,毋内②诸侯。①距,通“拒”,据守。②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3、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侧举)5、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6、道芷阳间行(道,取道)7、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8、吾得兄事之(事,侍奉)9、亡去不义(恪守信义,符合信义,讲道义)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3、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的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向上。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6、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形作动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占有)入关破秦(破,攻破)形作名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动作名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使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称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命)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使……进来)⑤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碎)固定结构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的)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孰与君少长?(孰与,……和……相比,谁更……)秋毫不敢有所近(有所,有……的)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东西用来)何辞为?(何……为?为什么……呢?)五、古今异义词: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4.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特殊句式㈠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这是天子的云气。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季父。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将领守卫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强盗出入和意外的变故。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现在人家有大功劳却要攻打他,是不仁义的。5、亚父者,范增也:亚父,是范增。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争夺项王的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是沛公的参乘樊哙。8、此亡秦之续耳:这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是鱼肉。(二)省略句:1.沛公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于)关中。3.为(吾)击破沛公军。4.具告(之)以事。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8.还军(于)霸上。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10.竖子不足与(之)谋。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12.加彘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