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_第1页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_第2页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_第3页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_第4页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选举为例学生姓名王玉强院系名称法学院专业名称法学班级2009级1班学号2009020135指导教师崔巍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制度—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基层选举为例本科学生:王玉强指导老师:崔巍摘要: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与稳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民主选举过程存在不少问题。作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主选举显得尤为特殊与重要。本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为例,浅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所取得的成就、所存在的选举积极性不高和贿选现象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民主选举民族区域自治村民自治Theoryofregionalnationalautonomydemocraticelectionsystem—Intheruralgrass-rootselectioninth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asanexampleAbstract:Ruralgrass-rootsdemocraticelectionisanimportantcontentofChina'sgrass-rootsmassself-governmentsystem.GrassrootspoliticalpowerinChinahasachievedsomesuccess,atthesametheproblemcan'tbeignoredinademocraticelectoralprocesstherearemanyproblems.Asanimportantpartoftheruralgrass-rootsdemocraticelections,thedemocraticelectionoftheethnicautonomousregions,isparticularlyspecialandimportant.Atpresenttheconstructionof,theelectionofgrassrootsdemocracyinruralareasinth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themainproblemsofruralgrassrootsdemocracyelectionofnationalautonomousregmeasurestosolveit.Keyword:DemocraticelectionNationalregionalautonomyVillagers'autonomy会组织法》对于民族自治地方农村民主选举的完善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新时期指导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基本法律,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主要从村委会成员的选举和罢免程序、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完善,突出了法律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自《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的基层民主选举取得了巨大成效,奠定了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和构建和谐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但是,由于实际存在的种种因素,导致了基层民主选举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民主选举为例,以民族自治地方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规范与监督为出发点,剖析自治地方农村民主选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二、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民主选举制度的现状(一)农牧民对农村选举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村民在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权利的认识。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各民族在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权利,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制度与实践。作为国家法律确定的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一种制度安排,村民自治已经成为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百度百科,村民自治,网址:/view/274820.htm百度百科,村民自治,网址:/view/274820.htm,2012年12月22日阅览。(二)农村选举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村民主选举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各民族的民族实际,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相继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民委员会选举暂行办法》等法规,更加灵活的从体制和机制上逐渐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第六条第2款之规定,“多民族居住的嘎查村的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除此之外,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民委员会选举暂行办法》更加具体的规定了村委会的选举程序。实践证明,内蒙古自治区嘎查、农村实行民主选举制度以来,规范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产生与工作,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切实提高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质量。三、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民主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实质是还政于民,使广大农牧民能够切实体会到当家做主的宪法精神。而农牧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是农牧民的自觉能动性在政治生活的外在表现,它实质反映了农牧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然而,从全区民主选举的实践不难看出,农牧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参与程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真正处于自主意识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农牧民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有相当数量农牧民的参与行为具有盲目的从众性;农牧民普遍缺乏政治主体意识,认不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甚至认为“政治是少数大人物的事,与我无关。”等等。农牧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了民主选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首先应该弄清和解决的问题。(二)贿选现象大量存在经走访、调查发现,在我区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贿选等一系列无序竞争的现象有增无减。所谓贿选,我国有的学者作出如下解释:“即贿赂选举,通常解释为用金钱、物质收买选举工作人员或选民,以取得选票或改变选举结果的行为。”百度百科,贿选,网址:百度百科,贿选,网址:/view/1995788.htm,2012年12月22日阅览。案例:村主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我在呼和浩特市走访调查了解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前后庙村的部分村委候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请客送礼,有的村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的“价格”从100到500元,个别甚至达到1000元。之后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西把栅乡等地调查发现,像前白庙村这样在村委换届中花钱拉选票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个普遍的规律是,离城市越近,竞选争夺越激烈,花费也越高;竞选的村干部“级别”越高,花费也越高。当地农民开玩笑说:“这村干部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农村民主选举完善的对策分析(一)提高村民选举积极性1.加大村民委员会选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村民积极地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民行使选举权,实行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村民自身整体素质不高;另一方面,大多数村委会没有成立普法组织,普法工作尚未纳入领导班子的工作日程,村民只是单纯地通过日常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导致村民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淡薄,不知农村民主选举究竟为何物,因此也就谈不上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其政治学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美]塞缪尔·[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7月第1版,第34页。村民法制观念弱影响着参与基层选举的积极性。加大村委会选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有利于村民从思想源头上,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维权精神,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应会同宣传、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公使栏、黑板报等形式,在村民中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村民了解村委会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使村民从思想和行为上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培养权利义务统一的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田站岩,农民政治冷漠成因及对策研究,CNKI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12月,田站岩,农民政治冷漠成因及对策研究,CNKI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12月,第42页。2.完善农村民主选举参与机制为了从制度上保证村民参与基层选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开辟村民民主参与渠道和意愿表达机制,使乡村政府取信于民,从而调动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积极性。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农村民主选举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两个制度建设,即监督制度和惩处制度建设。以往的经验教训证明,内容再好的法规条例,如果没有一个制度性的监督平台、没有严格的惩处制度来保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或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起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如果是这样,不仅损害法律法规的尊严,而且更重要的后果是伤害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新华网,发挥好作风才能取信于民,网址:/2013-03/21/c_132250150_2.htm,2012年12月25日阅览。因此,完善农村民主选举参与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群众反映举报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予以解决,需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向村民解释清楚,做到及时答复,依此增强村民的政治热情。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自身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村民选举中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拉票、贿选等不正当选举行为。开辟和健全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渠道和表达自身意愿的机制,提高选民公民意识,提高选民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二)村委会选举中治理贿选的对策分析1.针对贿选行为,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工作,增加贿选法律成本,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选举空间。2010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贿选的只有第17条100多字,过于简略,可操作性差,而且对于贿选行为的处罚规定过于原则化和抽象,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民主选举工作。因此贿选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有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不能因为出现贿选现象,而否认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贿选”。从目前我国对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贿选行为的治理中,我们不难发现治理贿选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贿选行为与非贿选行为的认定问题,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界定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行为的性质和构成要件;其次是调查取证问题,行贿者和受贿者都不会轻易承认,其他人又很难找到贿赂的证据,因此调查取证的难度会相当大;最后是处罚困难,关于“贿选”的处罚,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第十七条第1款之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当选无效”。但如何让贿选者付出法律成本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导致贿选者有恃无恐,更加毫无顾忌的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当选村委会成员。其中贿选的法律界定是治理贿选问题的关键。因此,一方面,应当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统一明确界定贿选与非贿选法律层面的标准,使惩处贿选有法可依;细化调查取证的程序,方便调查机关收集证据;加大对贿选者的处罚力度,实现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的。同时加强反贿选法律的可操作性,运用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纪等手段,规范选民的投票行为,加大贿选者的法律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鉴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在不与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灵活地制定符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把它们作为补充,使村委会选举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真正做到“阳光”选举,防止不正当拉票和贿选行为,真正实现把政治觉悟高、民主作风过硬、改革能力强的人选进村委会。2.加强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选举监督是做好村委会选举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九条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的第十二条之规定,村委会选举的监督主体应包括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等。由于乡镇政府是乡镇行政区域最低一层的行政机关,是组织实施村委会选举工作的直接指导和组织者,因此实际上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和监督村委会选举工作。村委会选举中,乡镇政府的行政指导和监督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村委会属于“半行政”性质的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可导致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委会的选举或者怠于行使监督职能。比如说,参加新一届村委会选举的候选人要求乡镇政府的选举领导小组对其的贿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对其贿选行为的群众举报熟视无睹,使乡镇政府的选举监督工作失去了效力,对选举贿选行为的监督也失去了威慑力,有了选举工作人员的庇护,现场的贿选者有恃无恐。选举监督是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是保证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依法进行和村民委员会选举质量的重要举措,搞好村委会选举的监督工作至关重要。首先是构建和完善村委会选举监督体系,该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村委会选举的监督主体不仅应包括行政机关本身,还应囊括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选举观察员、村务监督机构、村民以及新闻舆论等。第二,监督的领域广。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监督活动要突出程序监督,不仅要监督选举人投票行为,而且抓住村民选举委员会产生的程序、选民登记、候选人的提名、选举现场的布置以及选票的真伪识别与票数的统计等重要环节,全程监督,保障村委会选举公正有序。第三,明确各监督主体的权限、职责和活动范围。县、镇两级人民政府负责村委会选举的日常工作,认真做好选举监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有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选举观察员的主要职责为根据村委会选举的基本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查选举的实施方案和日常安排,并实地全程观察选举现场,对选举进行全程观察。村民则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第2款之规定,通过举报贿选、暴力、威胁、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选举行为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而有关部门要做好村民举报上访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沈丽丽,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沈丽丽,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贿选”问题研究,CNKI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12月,第34页3.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治理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不能仅仅限于对贿选行为的法律认定、法律制裁和责任追究等。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存在的土壤也应亟待关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实践证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基础。为什么贿选在广大农村牧区比较普遍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民、嘎查的贫穷。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的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求,一类是生存需求,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处于人类需求体系中的初级阶段;另一类则是发展需求,它包括民主权利在内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人类需求体系中的高级阶段。百度百科,马斯洛,网址:/view/17446.htm,2012年12月30日阅览。只有达到生存需求后,才有能力追求发展需求。在广大的贫困农村牧区,农牧民尚处在追求为生存奋斗的生存需求层次,在这种条件下,当面对不菲的物质财富收买他们时,他们能否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民主投票就成为问题。试想如果他们村的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他们还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他们神圣的选举权吗?为此,我们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应坚决落实国家的百度百科,马斯洛,网址:/view/17446.htm,2012年12月30日阅览。韩栋,中国农村贿选现象的制度分析,CNKI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