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岳麓版试题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试题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试题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试题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试题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训练(九)一、选择题1.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全面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表明对其研究的深入,充分的研究有利于对大危机原因的正确认识,“不可能取得定论”说法过于武断,故A项错误;社会制度分析方法也是研究方法之一,“研究重点”的变化不等于“无法解释”,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近年来侧重于具体问题,历史真相既需要微观具体,也需要宏观视野,相辅相成,故D项错误。2.(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34)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答案C解析“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3.(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二模,34)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B.大力兴办公共工程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答案A解析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A项正确;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D项错误。4.(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35)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尽管“完美”的竞争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的优势不取决于它的‘完美’”,甚至是相对不完美的市场所产生的结果也要比任何所知的替代物要好。下列措施与之相吻合的是()A.加强金融管制 B.增加民众福利C.减少财政支出 D.扩充国有企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哈耶克倡导的是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而反对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控,故A项错误;增加民众福利,同样属于政府对社会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扩充国有企业属于政府以政权力量直接投身经济运行,是一种对经济运行的最高程度的宏观调控,故D项错误。5.(2017·银川一中三模,35)一位传记作家说,撒切尔夫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英国政坛和社会“以谈论金钱和经济效益为耻”的过时做派,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他所说的“新”主要表现为()A.统制经济体 B.福利主义政策C.减少国家干预 D.社会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根据材料中“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因此不是实行统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明政府减少福利开支,不是推行福利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不是完全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6.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占全部就业比%占全部投资比%意大利24.725.447.1英国11.18.120联邦德国1210.512.7法国13.510.530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的信息,不能说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欧洲各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变化情况,故C项错误;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说明政府干预有限,自由主义政策仍在发挥作用,故D项错误。7.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答案A解析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8.(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四模,34)租让制理论是列宁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列宁说:“租让——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和统一。”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C.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A解析租让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其目的是适应苏俄当时小生产者为主体的生产力水平的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促进苏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9.(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29)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是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故A项错误;“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表明农民可以自主决定生产、减少税收和工业品支出,体现了维护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化积累资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村阶级分化,故D项错误。10.(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35)苏联党章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然而,从1939年召开联共(布)十八大后,直到1952年才召开联共(布)十九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下的政治高度集中B.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共忙于战争C.走出战争和经济困境更为重要D.“冷战”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故B项错误;“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恢复和发展经济,故C项错误;“冷战”形成于二战后至50年代,故D项错误。11.(2017·抚顺一模,35)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6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和苏联的经济交往,不能反映出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调整,故C项错误;苏联购买了美国的先进机器设备,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2.(2018·聊城一模,35)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答案C解析由1990年的时间判断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苏联改革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出现“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此题侧重是苏联出现的问题,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濮阳三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策,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摘编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材料二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直到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谋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目的:国民政府旨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振兴农业;罗斯福政府旨在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言之成理即可)措施: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施农业统制政策;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利用奖励和津贴缩减农业耕地面积。(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都提供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言之成理即可)评价:二者利用政权的力量发展经济,彰显政府承担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言之成理即可)但国民政府实施农业统制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很难起到振兴农村经济的作用;罗斯福政府重视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调节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缓和经济危机。(言之成理即可)14.(2017·江西高三第二次联考,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3~1925年俄罗斯、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示意图——摘编自《苏联史》材料二1966~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1)根据材料一,史论结合地概括1913~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发生示意图中变化的原因和趋势。答案(1)历程:1913~1921年,受四年帝国主义战争、三年内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