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容说课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群星灿烂、盛况空前,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奇异景观,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活跃的局面。它是一泓活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也有现实意义。导语部分的三个层次,介绍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本节共五目,介绍“百家”中的五家。第一目“孟子、荀子与儒家”。教材介绍了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孟子、荀子以及他们的思想和地位。第二目“墨子与墨家”。教材介绍了墨子的生平,讲述了墨子的思想主张和影响。第三目“庄子与道家”。教材首先介绍了庄子的思想,主要介绍了庄子的思想成就,概略地介绍了作为文学家的庄子的成就。第四目“韩非与法家”。教材介绍了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他的生平、思想和地位。第五目“孙膑与兵家”。兵家的代表是孙膑,本目介绍了他的生平和思想。本节内容繁多,应化繁为简,突显主题。同时,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史料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可向学生初步传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代表及思想。教学难点各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教具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2.有关诸子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识记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2.引导学生探究百家思想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认识并正确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能力。3.引入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2.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课后的观察、发现,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认识诸子思想对社会转型有一定的意义。2.诸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导入一:1.诸子百家,你知道哪几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生我知道孟子,常说孔孟之道。生我知道庄子,读过他的散文。生还有兵家的孙膑,他写了《孙膑兵法》。师大家对诸子百家有一点了解。孔孟之道是何“道”?庄子有何“想”?《孙子兵法》有何“思”?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2.诸子百家中,你最喜欢哪一家?为什么?生庄子。他的散文非常优美。生韩非。他挺讲究统治手段的。生孙膑。我羡慕他生得逢时,英雄有用武之地。……师同学们对这一段知道得还不少。这些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在那时都被统治者采纳了吗?这些思想流传至今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化传统呢?学完这节内容,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看法。导入二:(多媒体播放录像百家争鸣)师影片中谈到了哪几家学派?各派有哪些主要思想?(学生议论……)(教师归纳,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板书: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多媒体课件显示: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学派代表主要观点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兵家孙膑生孟子的思想有仁政学说,方法——尊王贱霸,王道之治;重民。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师你概括得太好了。那么荀子有什么主张呢?生“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问题探究]师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们对孔子思想的最大发展是什么?生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中“爱人”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生孟子的仁政学说的核心就是得民心,因此“仁政”的关键是重民,重民就是顺“天命”。师你们两位提炼和分析的能力很强。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仁”的基本内容属于道德伦理范围,孟子将“仁”的思想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要求统治者用政权的力量加以规范,作为统治者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生荀子对孔子“礼”的思想有所继承,但他对法家思想也有所吸取,主张礼法并施。师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重构了礼法德刑,是儒法结合、阳儒阴法的集中体现,这一政治文化模式的理论设计,长期以来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所采用,谭嗣同因此说“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多媒体课件显示《墨子像》)师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我们要研究墨子的思想,主要参考什么文献?生《墨子》。师他有哪些思想观点呢?生“兼爱”“非攻”。“尚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显示:材料一:“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非攻·上》)“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材料二:“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材料三:“墨子唯兼爱,是以尚同;唯尚同,是以非攻;唯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俞樾)请完成:(1)材料一体现了墨子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三,怎样才能实现“兼爱”?能实现吗?说明理由。(3)“兼爱”思想与孔子“爱人”思想相比,有何不同?(4)据材料三判断,墨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5)墨子思想为什么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生(1)“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生(2)“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即以统治者的是非为是非。这其实也就是“尚同”思想。不能。“兼爱”思想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爱无差等”,要求不分等级、无差别地爱一切人,这实际上具有打破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作用。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统治者是与人民处在对立面的。生(3)孔子的“爱人”思想是有阶级性的,墨子的“兼爱”是不分等级、无差别的。生(4)核心是“兼爱”。生(5)墨子思想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主要是因为他反映了下层劳动群众的愿望,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师比如,“兼爱”思想是人民反对贵族们以强欺弱、以富欺贫、以智欺愚的思想的表达。“非攻”是对诸侯间连续的非正义战争的反对,是对大国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而攻伐他国的谴责。“尚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等思想更是反映了小生产者对自身劳动的肯定和对统治者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的反对。[方法归纳]一种思想的兴与衰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外因,有没有现实的需要,统治者的,或是人民群众的;一是内因,这种思想是不是健全的,有没有缺陷。师道家的创立者是谁?有哪些主要观点?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是谁?他又提出了哪些思想?生老子,主要观点有:①道:天法道,道法自然。(核心)②辩证法: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③无为而治。生代表是庄子。庄子的思想有“齐物”。人生态度是“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师能理解吗?生似是而非。师谁能帮他解释一下?[合作探究]庄子的思想。生我试试看。师说错了也没关系的。我们这是在探讨,允许出错。生“齐物”就是说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师解释得很好啊,请继续。生他的人生态度是“逍遥”。既然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就不要刻意地改变什么,强求什么,不受任何条件左右,对事物的变化应持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师这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个人应当追求永恒的逍遥与解脱,不要沉溺于争胜、计较。庄子不看重人在现世中的社会价值,重视人作为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认为人只有进入“无”的状态,才能有绝对的精神自由,才会感受到个体生命存在的自由和轻松,才会体验到生存的真实意义。在关于人生价值的争论中,庄子可算得上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最大。中国自古而今的读书人,“躲进书中成一统”,回避社会竞争,形成“软棉条硬似铁”的处世心理,养成孤傲的气质,无不是受庄子的影响。庄子对他所在的那个大动荡时代的人的痛苦境遇体验深切,他始终以哲人的慧识关怀着个体的解脱。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一种救世学说,而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生天与人“不相胜”。“胜”有四层意思:胜利、打败、比另一个优越、优美的。我觉得在这里是“比另一个优越”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天并不比人优越,人也并不比天优越,天与人是平等的。师大家赞同他的解释吗?生赞同。师你的探究精神我非常欣赏。[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显示:老庄人与自然的思想材料一:“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是以圣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老子·第27章》)材料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材料三:“天与人不相胜也。”(《庄子·大宗师》)“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材料四:“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庄子·马蹄》)请完成:(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老庄的什么思想?(2)怎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3)这种思想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4)你怎么看“天人合一”思想?生(1)“天人合一”的思想。生(2)老子强调天、地、人最后都统一于自然,强调人道要服从天道,人道要体现和践行天道。庄子说天地人平等无差别。老子:“恒善救物而无弃物”;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生(3)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生(4)这是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识。它是对征服自然思想的反叛,在今天,它对人们肆意破坏自然的做法是一个警示,遵循人与自然各自的规律,才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师讲得真好。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也是群英荟萃,百花齐放的时代,还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是被历史选择,还是被时代抛弃,在于是否能跟上历史的潮流。在春秋战国的大舞台上,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纷纷出场,为各国献计献策,大展宏图,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出场的还会有谁呢?我们下一节课来看。第2课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春秋战国的大舞台上,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纷纷出场,下面出场的还会有谁呢?推进新课(多媒体课件显示《韩非像》)师这位是谁?生韩非子,法家思想的代表。(多媒体课件显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师这是哪家的什么思想?还有哪些思想?生法家的法治思想。生韩非子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是变化前进的。主张变法变革。师法、术、势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这里的法治思想与今天我们所求的法治思想是一样的吗?生所谓“法”,就是指法律、法令。所谓“术”,就是指统治的权术。所谓“势”,就是指权力,势力。生这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握有实权,有了巨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师所以,韩非的“法治”思想在本质上还是“人治”思想,是法对众人,而一人纵法,这一人就是最高统治者。生我知道了。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法,是人人必须遵循的法,是维护大众利益的法。师对。韩非以雄辩的论证否认了儒家思想可以治国的观点,提出了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之本的观点,坚持要以“法治”取代“心治”。这在两千多年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是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秦始皇所赏识。秦始皇也正是全面、彻底、果断地实施了韩非的这一法家治国理论,才终于统一了全国、成就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遗憾的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尽管可以帮助秦始皇成就一统霸业,却不能避免秦始皇人亡政息的悲剧发生。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韩非的法家思想的致命缺陷究竟在哪里?韩非的法治思想理论是建立在权术理论之上的,以权术控制法治,本质上还是人治,这是韩非法治思想的第一个致命缺陷。韩非法家思想的另一个致命缺陷是只能严厉处罚违法的臣民,却不能保障守法的臣民不受到非法的伤害。生我最喜欢兵家了,可惜教材没作为重点内容介绍。师你是不是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啊?我今天可以给你提供个用武之地,说说,兵家有哪些重要的思想?生孙殡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主要思想在《孙膑兵法》中。师英雄!英雄!(抱拳)生不逢时吧!(多媒体课件显示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参后【习题详解】学生自测表格)组织辩论会:战国时期如何治国)师诸子百家主要围绕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人生价值三个焦点进行论战。如何治理国家,在争霸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儒、道、法三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请三组同学陈述三家主张并进行辩论。生(代表道家思想)我方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生(代表儒家思想)我方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反对苛政与严酷刑法生(代表法家思想)我方主张“法治”,提倡“一断于法”,制定严厉刑法镇压人民反抗。主持人:现在三家都已经提出了本方的观点,下面请各方代表自由辩论。生1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我觉得是正确的。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治,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法而灭亡的吗?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生2我认同的是道家。因为如果像儒家这样,无视个性的差异,蔑视个人利益,那思想就越来越老化,也就阻止了人的创造力,我想这也是使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生3我赞同法家思想,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既然决心要治理好国家,那么国家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不然,怎么治好国,怎么深得百姓之心呢?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这种治国之道我不赞成,如果对待每个人都那么温和,那么坏人呢,社会上的恶势力呢?能因为你的温和对待而改邪归正吗?如果只会待人温和,那些坏人岂不是逍遥自在,更任性妄为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合理的话,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法律呢?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对那些恶人加以惩罚,这样的做法不就和法家的思想相对应了吗?生4儒家和法家虽各有所长,但处于两个极端:儒家处于礼教极端,而法家则处于暴力极端。而道家,不太会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生5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决不是消极避遁,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如果说儒家的“仁”和“礼”是温情脉脉的精神鸦片,那么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用得好,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器,用不好,则会成为自我灭亡的武器。生6过去、现在无处不是法。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虽说法治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原因,但是,又是什么令秦国统一六国的呢?是法治。如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老百姓们一样是没有自由。因为毕竟每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如果遇上一些像狼一样野性难驯的人,他们愿意服从儒家的“仁”和“礼”吗?再说说道家。虽说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还是在“治”。但是怎么治呢?这样顺其自然,分明是消极避遁。不用法,怎么去治理那些害群之马呢?顺其自然,你难道让那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吗?生7有的人说,法家的治国方法是站在暴力上,只会让国民遭受皮肉之苦。不见得吧!你不制定严格的法律管理百姓,做错了事无所谓,杀了人可以逍遥法外,偷了东西没人理睬,那样才真正让百姓叫苦不迭呢。要是用儒家那种仁慈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得了所有的人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可能所有人都被感化吗?生8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屠刀,即使它能把国家管理好,把人民整治好,但它能管住的只是一个空壳,久之,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刑罚”有所反抗。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把屠刀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同时也成为秦朝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穿越时空隧道,从春秋战国时代来到当代现实生活,就拿学校来做比喻,你要校风好,难道就要老师上课拿着一把戒尺,谁不认真听课,就猛地一下向他打去?谁做错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严厉地惩罚他吗?不是的,这样做只会使他们更加讨厌上学,讨厌学校,变得更坏、更反叛。如果你“无为而治”,虽然到最后“无为而无不为”,但中间那段时期,你的校风差得无可挽救,谁也不会再听你说。如果用“仁”和“礼”来教化学生,和他们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无论从校内到校外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会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主持人:刚才三组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各派的主张都很有道理。大家都已经学过了必修Ⅰ,想必都知道了哪一家最适合当时的形势。其实诸子百家还有很多观点是可以探讨的,如墨家、儒家、兵家对战争观点的不同,儒家、道家、法家对改革观点的不同,儒家内部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等。这些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讨论,讨论的结果请自拟题目,写成历史小论文,将在探究性学习成果园地展示交流。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课堂小结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了各个学派的思想特征,体会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有人说,百家争鸣不但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是在现在依然影响广泛,同学们同意这一观点吗?请大家课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论证这一观点。布置作业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剖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答案:D板书设计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活动与探究诸子百家(本节提到的五家)人生价值观及其对后人的影响。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相关书籍介绍相关书籍1.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诸子百家思想观念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根据查阅的资料,确定文章主题和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3形成文字,相互交流活动的感受对优秀文章进行评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与儒者并称的墨子一系曾经是“显学”,《吕氏春秋》曾经说到,当时“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按照胡适的说法,墨家后学的发展形成了两种趋向:一是向“钜子”为中心的宗教组织演化……一是从人文社会为中心转向以技术与逻辑为中心的“别墨”。……这大体是可信的。不过,有几点需要特别补充:首先,与儒者之学重视思想的薪火相传与文化的基本教育不同,墨子一系在传续上,更多地带有那种人身依附性和团体的封闭性,无形中消解了思想层面的联系纽带而凸显了团体层面的宗法关系,于是不免会在“钜子”“圣人”的光环消失时分崩离析,连思想的联系也随之崩溃。其次,墨子一系的学说对于个人的要求未免太过,正如《庄子·天下》所说的要求人“生不歌,死不服”,完全服务于一种实用到底的思想,用近乎苛刻的朴素来限制人的欲望……至于要求后人自愿“以钜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更是一种专制的传承形式,是引发争斗的根源,墨子一系的渐次消失,正在于这种自我瓦解。再次,思想学说在墨子的后学那里逐渐转化成一种单纯的行动,而行动的需要又激活了对技术的追求……本来,墨子思想中就有很浓重的实用色彩,实用色彩过于浓重会淡化人们对思想的兴趣,而从这一应付现实需要而产生的实用思想又会很快激发人们对使用技巧和知识的热情。那么,墨子一系向技术与逻辑转化的内在思路是否就在于此呢?墨子一系思想渐渐消退的内在缘由是否也在于此呢?——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材料二: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哲学流派逐渐消失无闻,并且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相类似的独立学说、思想或派别。这大概是由于,尽管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手工匠和农民仍大量地长期地存在,但已经没有像氏族结构彻底瓦解的春秋战国时代那种自由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意识气氛。特别是在独尊儒术以及后来佛教东来之后,小生产劳动者文化落后,见闻闭塞,经年累月束缚在自己的狭小天地内,一般便受着社会统治意识的控制和支配,很难从自身中再产生像墨子这样的思想家或思潮、学派。——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请完成:(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墨家学派的发展历程与渐次消失的原因。(2)结合史实,分析墨家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剖析: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史实”,调动政治、经济史的知识储备即可回答。参考答案:(1)秦汉以来,残酷的封建剥削与思想文化专制,使墨家思想赖以产生与发展的环境消失;墨子一系发展为宗教团体,严格的人身依附性、团体的封闭性和传承的专制性以及苛刻的要求是其消失的内部原因;对技术的追求也淡化了对思想的追求。(2)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社会变革;大量个体劳动者的产生,阶级阶层及其矛盾复杂化;思想学术氛围相对宽松。习题详解阅读与思考解题关键:文化觉醒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思路引领:理清材料层次,归于一点:社会变革是文化觉醒的原因。答案提示:①社会变革是文化觉醒的原因。②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③其他原因:“士”阶层崛起,为文化争鸣提供了阶级基础;兼并战争打破静态生活格局,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列国争霸,文化环境相对宽松;文化官员地位下移,私家学团兴起。④关系: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与探究解题关键:儒学成为显学的原因。思路引领:读懂材料,明了思想文化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某一思想文化在审时度势的前提下为未来设计蓝图,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就会为当时乃至以后的统治者所推崇采纳。答案提示:①在春秋战国大动乱的时期,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②汉初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刘邦不得不“行善”。③儒学成为显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关注现实,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二是当时的客观需要。自我测评1.答案提示:学派代表主要观点儒家孟子仁政学说,方法——尊王贱霸,王道之治;重民。顺“天命”。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上天是存在的”。“尚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道家庄子“齐物”。人生态度是“逍遥”。天与人“不相胜”法家韩非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是变化前进的。主张变法变革兵家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2.答案提示: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