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讲义-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讲义-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讲义-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讲义-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讲义-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专题十五

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考点01新航路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动因

(1)寻找资源和可开垦的土地(2)掠夺金银发财致富(3)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和《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4)开辟到亚洲的新商路(5)传播基督教: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2.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2)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人们此时相信大地是球形。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二、新航路的开辟1.主要表现时间

航海家

方向

航线1487年

迪亚士

向东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2年

哥伦布

向西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年

达·伽马

向东

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1519—1522年

麦哲伦

向西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2.其他航路的开辟(1)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两个主导国往亚洲的航路。(2)开辟①北大西洋海上航线: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②北冰洋海上航线: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哈得逊探索经北③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④南太平洋海上航线: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岛,即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3)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考点02全球联系的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改变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人口的迁移(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2)表现: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三角贸易(3)影响: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还有大洋洲、非洲和亚洲

2.动植物交流(1)因素:人口迁徙。(2)表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3.疾病的传播(1)因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3)影响: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原居民对此不具免疫力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2.大西洋贸易(1)欧洲与美洲的贸易:欧洲人将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2)“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补充劳动力。3.白银输入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1)原因①葡萄牙: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获取大量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②西班牙: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了中国。(2)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①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②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至少并不比欧洲落后;③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三、早期殖民扩张1.表现(1)葡萄牙: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2)西班牙:以美洲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3)荷兰、英国和法国: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2.影响(1)对殖民地: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2)对欧洲: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①引发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②引发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③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对人类社会: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考点03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概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2.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1)政治条件: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2)经济条件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③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④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3.工业革命兴起的必然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工业革命的急先锋——棉纺织业①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②发展: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③近代工厂的开端:1771年,阿克菜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2)蒸汽机的发明: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3)工业革命集大成者——交通运输业:19世纪初,汽船、火车相继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1)前提: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成果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⑤凝聚着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1876年,美国人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3.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时代”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发明者身份主要是工匠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专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承担主要角色起源及发展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传播;在一些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涉及领域仅限于轻工业领域以重工业领域为主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家通过它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4)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5.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1)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2)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考点0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过程(1)西班牙的殖民: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2)葡萄牙的殖民: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3)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2.统治(1)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2)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②黑奴贸易: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③限制发展: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3.影响(1)对拉丁美洲:灾难,传统社会遭受灭项之灾。(2)对殖民国家: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15、16世纪的殖民扩张(1)葡萄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最初在亚洲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2)西班牙:与此同时,西班牙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2.17世纪及其之后的殖民扩张(1)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2)东南亚①荷兰: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②英国:到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④美国:19世纪末,通过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3)西亚①对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奧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②对伊朗: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4)东亚①对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对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方式(1)15世纪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的沿海地区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2)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2.英法在北非的殖民侵略(1)英法争夺埃及:英法重点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两国控制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2)英国的殖民: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埃及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3)法国的殖民: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3.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争夺(1)19世纪后期,加快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步伐,各自制定侵略计划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2)柏林会议①背景: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冲突加剧,列强为解决他们之间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②国家: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③内容:达成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④影响: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完毕。3.影响(1)加剧了列强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2)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3)形成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一方面,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殖民地进步。考点05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民族独立运动(1)背景①殖民压迫: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②经济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③启蒙思想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④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⑤美国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2)表现①序幕: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②扩展: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3)结果①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②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2.民主革命(1)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2)墨西哥革命①时间: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②结果: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③意义: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二、亚洲的觉醒1.背景(1)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2.表现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1)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①背景: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②概况: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③影响: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2)伊朗的立宪革命①时间: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②概况: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③结果:虽然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3)中国的辛亥革命①结果: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②影响: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三、非洲的抗争1.形式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2.表现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埃及的抗英斗争①政党领导:祖国党成立,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②概况: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最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2)苏丹马赫迪起义①时间: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②概况: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阿拉伯语,意为“蒙受真主引导的人”或“被真主引上正道的人”),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③结果: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①背景: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②概况: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③结果: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4)影响: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考点01新航路开辟此考点考查频率低。侧重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史实。【例1】(2021.浙江)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例2】(2021.福建)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变1】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变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办、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区别于古代世界的区域性交往,新航路开辟促使全球各洲直接联系的建立。考点02全球联系的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此考点考查频率低。侧重考查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交换和人口迁移所产生的影响、欧洲的社会转型、世界格局的改变、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此考点常与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组合命题。【例1】(2022.

湖北)5.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例2】(2022.山东)6.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例3】(2022.全国)7.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叶0.029.26咖啡0.635.35棉纺织品62.5965.35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例4】(2021.全国)8.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例5】(2021.天津)9.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变1】10.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到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 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变2】11.有学者认为,西班牙之所以在同荷兰、英国两国殖民角逐中逐渐落后,可以说是“自食掠夺美洲的恶果”。该学者旨在强调,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英、荷两国殖民地资源更具优势B.忽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C.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的动力不足D.资本原始积累的非正义性【变3】1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品的流动增强,使一些商品的价格降低,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的影响,区分清楚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不同。考点03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此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侧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经营方式的变化、城市化、社会问题、殖民扩张与竞争、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格局的变动。【例1】(2021.湖南)13.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例2】(2022.全国)14.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例3】(2021.湖北)15.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例4】(2021.北京)16.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变1】17.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威廉二世的意图是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B.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C.公开挑战英国的商业地位 D.促进德国成为“世界工厂”【变2】18.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考点0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此考点考查频率低。侧重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与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奴隶贸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世界贸易、亚非拉人民反抗的关系。【例1】(2021.

福建)19.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例2】(2019.全国)20.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例3】21.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变1】22.早在16世纪,英国殖民者就曾扬言:“占领、拓殖和发展新世界是央格鲁—撒克逊人命中注定的事业,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担此重任。”后来,英国皇室在颁发给伦敦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的特许状中,都强调要用英国的文明和宗教改变北美的土著人。上述现象A.推广了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B.埋下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祸根C.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D.是英国建立殖民霸权的标志【变2】23.16、17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以贵金属开发为核心,建立起封建性的大庄园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的不是玉米而是从欧洲引进的小麦。这举措A.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 B.促进了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C.以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为出发点 D.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均衡化区分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英国的殖民方式。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剧了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荷兰、英国在殖民地发展商业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考点05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此考点考查频率很低。注意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最早,但仍受到国内独裁势力和欧美列强的干涉,并未真正地独立。亚洲觉醒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同时,亚非拉各地的政体类型有所不同。【例1】(2022.山东)24.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变1】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主要是反封建斗争。不同与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6.下图所示为近代世界某一时期的贸易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欧的殖民活动影响了国际分工 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C.自由贸易使欧洲工业品大量实现外销 D.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27.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28.15世纪末,一位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这次航行(

)A.到达美洲南端的岬角即合恩角 B.发现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C.经过风浪险恶海峡进入太平洋 D.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29.《上海县竹枝词·物产》曰:“吴淞番麦夏充厨,苞绿尖头吐赤须。料自麻姑亲手掷,结成一米一珍珠。”有关“番麦”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欧洲畜牧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传入中国后从平原扩展至丘陵扩大耕地面积C.原产美洲后成为欧洲第一粮食作物D.原产西亚后传入希腊成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30.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A.两者都适应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两者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C.两者都是为适应殖民扩张而建立D.两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1.14.15世纪的佛罗伦萨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但到了16世纪后期,佛罗伦萨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乱,银行倒闭,国际贸易停滞,艺术中心地位逐渐丧失,佛罗伦萨渐渐淡出世界中心舞台。这一变化(

)A.凸显了地理位置的决定作用 B.根源于其生产方式的落后C.反映了其资本主义萌芽消亡 D.折射了欧洲贸易格局转变32.读如表,下列选项说法合理的是(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14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750年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5910A.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B.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C.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D.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33.一位同学为了研究一个主题进行地图材料搜集.搜集到下面的三幅地图。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从分散到整体世界的形成 B.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C.经济全球化完全实现历程 D.科技革命与世界交通34.德国与英国海外投资占总净资本的百分比(单位:%),据表1可推知,当时(

)德国英国1861—1871年12.91865—1874年40.11871—1881年14.11875—1884年28.91881—1891年19.91885—1894年51.21891—1901年9.71895—1904年20.71901—1911年5.71905—1914年52.9A.德国技术革新动力强于英国 B.两国均高度重视海外投资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德国 D.两国工业资本均急剧膨胀35.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 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 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36.早在工业革命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就组织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还派遣工商局长到英国参观学习。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政府还直接投资修建铁路。这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

)A.开始了计划经济尝试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C.深受国家政权的干预 D.完善了德国法律体系37.下表是1820年和1913年英德美日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千美元)。据此可知,四国(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1820年1.40.91.00.61913年4.02.64.91.1A.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B.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38.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39.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19世纪,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英国(

)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C.经济的脆弱性显现 D.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40.马克思说:“机器生产摧毁国外市场的手工业产品,迫使这些市场变成它的原料产地。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这一论述()A.分析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的原因 B.阐释了亚非拉地区形成单一经济的原因C.全面分析了机器生产的双重作用 D.阐明殖民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41.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于19世纪末,是一个庞大的垄断集团,在拉丁美洲地区拥有广泛权势。1944年,该公司以拉美歌舞演员卡门·米兰达为原型,设计了会唱歌的香蕉人形象(如图)。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A.实施文化侵略 B.笼络拉美国家 C.操纵拉美政治 D.盛行种族歧视42.1884年,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主持下,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最后签署了《总协定书》,其中规定:承认所有国家在刚果盆地贸易自由和在刚果河及尼日尔河的航行自由,任何国家在非洲夺取新的领地必须通过其他国家,采取“有效占领”原则。这表明(

)A.德国在会议上居于主导地位 B.列强在殖民争夺中达成妥协C.列强开始关注殖民争夺问题 D.德国力图缓和列强间的矛盾43.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

)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 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44.19世纪以来,咖啡成为巴西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有的咖啡种植者甚至“能在广阔富饶的庄园内收获帝国农作物的1.5%”。在国内咖啡利益集团及英国资本的投资下,巴西兴起了一个又一个铁路和港口建造高潮,到19世纪50年代,大量工业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殖民公司建立。这说明(

)A.外国资本主导了工业化方向 B.巴西近代化隐藏巨大的风险C.巴西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殖民扩张阻碍了巴西的发展45.19世纪70年代,英国为获得在本土和殖民地建设铁路所需的枕木,在印度伐木的速度超过其自然恢复的速度。1878年英国殖民当局通过的《印度森林法》提出了可持续使用林业资源的理念。对此较为全面的评价是(

)A.工业时代的发展只能建立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B.英国为推动本国工业化和加强殖民统治而掠夺印度资源C.英国意在将先进环保理念引入印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D.英国掠夺式开采印度森林资源,同时又带来先进的理念46.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年代地区1699—1701177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46.946.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大洋洲和拉美3.18.116.329.043.0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D.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47.1822年,《告巴西人民宣言》正式发表,它号召巴西人民“醒来吧!很久以来欧洲伟大的宣传家所倡导的独立与幸福正在阔步前进。你们已成为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民。”据此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启蒙思想在美洲传播 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C.柏林会议协议的刺激 D.“亚洲觉醒”的重要影响48.拉丁美洲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但独立后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陷入了混乱与军事独裁的轮回之中,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49.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立宪革命制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出台。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觉醒。由此可知,该时期亚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结束本国封建专制统治 B.各国联合开展反帝斗争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5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狼狈为奸,强调各国斗争应与之对应。1907年,章太炎和印度、缅甸……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了“亚洲和亲会”,力图互相支援。这反映了“亚洲觉醒”时期革命具有(

)A.民主性 B.自发性 C.彻底性 D.联合性51.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向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B.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52.1906年,伊朗召开第一届议会,通过第一部宪法——《基本法》。1907年,国王签署的《基本法补充条款》规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不经议会同意,政府不得将租让权让给外人,不得向外国借款,不得缔结条约和协定。这说明,伊朗当时(

)A.试图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重视发展民族经济以壮大国力C.具有鲜明的民族民主意识 D.消除国内的西方国家残余势力参考答案:1.A【详解】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A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错误;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故C错误;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错误。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阿拉伯人保存的典籍传到欧洲,其中包括指南针技术、人文主义(冒险精神)的典籍、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这些为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也距离14世纪较远,排除C项;14世纪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时间18世纪末相距较远,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由材料信息"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A项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排除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排除C项;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根据“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从政治、经济、技术、思想文化方面说明了西欧抢先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正是有了这些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的开辟方面才走到了世界的前列,A项正确;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无法体现“向外猛冲的推动力”,排除BC项;材料无法体现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805年进行殖民争夺的两个主要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是英法正在进行殖民争夺,英国这一时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获取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而这一时期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正积极进行殖民扩张,C项正确;17世纪西葡就已经衰落,排除A项;荷兰在18世纪就已经被英国取代,排除B项;这一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灭亡,普鲁士只是德意志其中一个邦,并不具备与英法争夺殖民地的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以西亚北非为中心,向其他大洲传播,结合所学可知,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原产于北非或者西亚;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以东南亚和印度地区为中心,向其他地区传播,结合所学可知,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玉米的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进而向其他地区传播,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AB项;水稻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与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稍有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茶叶,咖啡的增多,表明民众的消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16至18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成立带有殖民性质的特许公司就是殖民扩张手段之一。与英国同时,欧洲许多国家在海外创办特许公司,最终在18世纪末形成众多特许公司,这说明当时欧洲殖民扩张呈现出竞争格局,D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海外扩张形式,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划分势力范围成为争霸焦点是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后,时间同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9.C【详解】根据材料“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初现。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美国为主。因此,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通过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以及两次工业革命而形成的,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初现,无法体现“殖民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荷兰从亚非拉进口原料,大宗商品出现,世界贸易发展,这些都是世界市场扩大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扩张手段有变化,排除A项;17、18世纪的荷兰重视贸易,材料没有讲经济转型,排除B项;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西班牙之所以在同荷兰、英国两国殖民角逐中逐渐落后,可以说是“自食掠夺美洲的恶果”可知西班牙将从美洲掠夺的大量黄金白银主要用于宫廷消费,并未用于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导致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C项正确;殖民地资源优势明显从题干上无法得出,排除A项;西班牙海军力量也很强,排除B项;英法荷等殖民扩张都是非正义性,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13.D【详解】根据“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正是适应第二次工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专业性的科学理论,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改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期刊,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14.B【详解】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据题意可知,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纺织的棉布比印度低廉劳动力制造的棉布还要便宜,这说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是由于印度的手工劳动的,D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印度并没有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B【详解】18世纪以月光社为代表的科学社团的出现,成员主要是技术人才或者商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影响力较大,这些团体的出现和活动有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③④正确,B项正确;当时是蒸汽时代,①错误;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是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错误。排除A、C、D。故选B项。17.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这体现了威廉二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意图,故B正确;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是威廉二世的真实意图,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公开挑战英国的殖民地位,不是商业地位,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德国称霸世界的意图,和“世界工厂”无关,故D错误。18.D【详解】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资本的自由流通,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而没有涉及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准则问题,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材料论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19.B【详解】材料“给非洲带去文明”“让黑人变白”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非洲黑人的歧视,B项正确;材料与推广欧美生活方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争夺欧洲市场无关,排除C项;推动非洲文明进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0.D【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21.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22.B【详解】16世纪英国尚未实行民主政治,排除A;材料表明,英国将央格鲁—撒克逊人视为优等民族,用英国文明和宗教改造北美的土著人,这使以英国移民为主的美国社会带有浓厚的民族优劣论色彩,为美国种族歧视埋下了祸根,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16世纪,美国尚未建立殖民霸权,排除D。23.A【详解】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移植本国生产方式建立的贵金属开发和封建性种植园未能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也未能对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反倒造成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使其畸形发展,故A项正确,B、C项错误;D项“均衡化”的表述与史实不符24.A【详解】根据材料“1913年”“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20初出现的亚洲觉醒运动(土耳其、波斯等)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东欧一些落后国家以及底层民众也面临帝国主义的压迫,A项正确;波斯(伊朗)是“立宪”革命,而非“共和”,排除B项;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2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D项正确;亚洲觉醒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亚洲觉醒的目标在于追求民族独立,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26.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直接贸易,欧洲、美洲、非洲形成三角贸易关系,欧洲对外贸易的空间扩大,世界市场范围空前扩大,流通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多,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D项正确;工业革命影响国际分工,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时期产生自由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27.C【详解】从“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到“生态印第安人”可以看出,基于长期对印第安人的偏见,使其对印第安人的集训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生态的状态,即认为他们一直没有进入到近代文明的状态,C项正确;材料与文化冲突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20世纪以来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偏见,而并不是污蔑,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对印第安人的认识并不客观,排除D项。故选C项。2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相信地圆学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计划西行到达印度并宣传天主教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其航行发现了美洲,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D项正确;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的是1587年德雷克的航行,排除A项;哥伦布向西航行并未绕过非洲,也未到达东方,排除B项;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是16世纪初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排除C项。故选D项。29.A【详解】根据材料“吴淞番麦夏充厨,苞绿尖头吐赤须。料自麻姑亲手掷,结成一米一珍珠。”可知描述的是珍珠米,又称鸡头粟,又名玉米,分为糯和粳两种,玉米原产美洲,由航海家哥伦布带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畜牧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玉米传入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种植,排除B项;欧洲第一粮食作物是小麦,排除C项;玉米原产美洲,排除D项。故选A项。30.D【详解】根据题干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的垄断性贸易公司,推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扩大了英国的贸易范围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垄断组织通过控制政府积极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加大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项正确;垄断组织并非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A项;垄断组织并非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产物,排除B项;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并非适应殖民扩张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3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后,佛罗伦萨等地丧失了商路和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从繁荣走向衰落,淡出世界中心舞台,折射了欧洲贸易格局转变,D项正确;地理位置并非影响佛罗伦萨兴衰的决定因素,排除A项;佛罗伦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的城市之一,其生产方式并不落后,排除B项;佛罗伦萨的衰落不能说明其资本主义萌芽消亡,排除C项。故选D项。32.B【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5世纪以后,欧洲和亚洲人口快速增长,非洲人口增长陷入停顿,美洲人口减少,结合所学,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入和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使得欧洲和亚洲人口快速增长,非洲由于殖民入侵和奴隶贸易人口增长陷入停顿,美洲土著人口因为西方殖民者的屠杀、奴役和疫病等原因锐减,可见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B项正确;美洲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西方殖民者的屠杀、奴役和疫病等,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C项;亚洲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的近代化运动大规模展开是在19世纪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33.A【详解】材料展现了古今世界的贸易和世界贸易交通的实现,这一变化展现了世界各地从彼此隔绝到紧密联系局面的形成,A项正确;B项以偏概全,排除;经济全球化完全实现是在苏联解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事件之后,排除C项;材料主题是世界贸易与世界交通,科技革命仅反映在第三张地图中,排除D项。故选A项。34.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是后起的殖民国家,在海外占据的殖民地面积远远小于英国,所以德国的海外投资占比也远远小于英国,这就促使德国希望通过技术革新获取更大的收益,所以德国技术革新的动力强于英国,A项正确;表格属于无法体现两国的主观意愿,排除B项;海外投资占比并不能反映工业发展速度,排除C项;“急剧膨胀”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5.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001801年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低以及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供养家庭数量上涨,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D项正确;民主政体不会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主要还是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排除B项;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6.C【详解】材料反映了在工业革命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通过立法、考察、制定规划的形式来指导工业革命,说明德国工业革命深受国家政权的干预,C项正确;所谓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指导国家经济发展,排斥市场,是苏俄(联)开创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德国工业革命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排除B项;普鲁士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指导工业革命,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37.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与1820年相比,1913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迅速,英国其次,日本增长缓慢,说明四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英德美日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加大,无法体现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经济结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为英德美日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法看出社会贫富差距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38.C【详解】根据材料“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的待遇水平提高,世界联系逐渐增强,消费品的种类也大大丰富,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1840年左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项。故选C项。39.D【详解】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