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导学案)高一化学_第1页
绪言(导学案)高一化学_第2页
绪言(导学案)高一化学_第3页
绪言(导学案)高一化学_第4页
绪言(导学案)高一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绪言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共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倾听思考,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化学,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道化学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2.通过讨论交流、深度学习,理解化学学科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感受高中化学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物质,从微观层次理解反应规律的学科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学习重点】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学习难点】从化学学科特点中感悟化学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阶段?【答案要点】①中国科学院院士陆熙炎先生认为:化学即尝试;②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化学会前会长把化学定义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③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火的使用、炼丹术、医学)化学技术的使用→近代(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形成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现代(物质结构理论)控制化学反应及操纵原子,成为“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科学等阶段。【课中探究】问题导入:“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次氯酸钠”,“医用口罩”的有效成分是“高分子材料聚丙烯(3H6)”。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它们是怎样被制备出来的呢?与高中化学有什么联系呢?一、化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活动一、理解化学的概念任务一、阅读教材P2—3页相关内容,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什么是化学?【答案要点】①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②化学是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科学;③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④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⑤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等。任务二、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答案要点】①衣—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温暖,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如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尼龙、涤纶、晴纶、纳米材料等可制成环保快干、吸湿排汗、挺括抗皱、抗菌、抗紫外线的功能性面料的各种服饰及太空服,夏季制服还具有防蚊功能等。(见图片)②食—民以食为天,菜以盐为鲜,维持体液中电解质平衡、增加食物口感的家用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人复杂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过程依赖的物质主要是空气(氧气)、水、电解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见图片)③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化学科学的不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山洞、石屋”→封建社会的“砖瓦房、寺庙、宫殿”→近代的“砖混结构屋”→现代的“生态家园屋”→未来的“太阳房”等。当然新型建筑材料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如某些材料或油漆中的甲醛、苯等化学物质,在新装修的房屋中造成严重的室内污染,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等。(见图片)④行—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的热量,车辆就无法开动、火箭(离不开燃料技术的进步)就不能上天。化学能是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电作为动力,也不能否定化学能的巨大贡献。(见图片)总之,化学本身是一面魔术镜,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将一百多种元素巧妙的结合,组成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化学世界,并在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未来。【对应训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答案】B【解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活动二、探究化学的发展历史任务一、阅读教材P23页内容,观看视频,交流化学的发展进程及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答案要点】①古代化学阶段:在古代文明时期,化学并不是一门科学,只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如火的发现及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炼丹术和炼金术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等。(见图片)②近代化学阶段:从1661年波义耳提出元素概念,到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化学逐渐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见图片)③现代化学阶段: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依据,不仅能够利用、控制化学反应,还达到了可以操纵原子的程度。从宏观的物质层面,进入到微观的原子分子层面,从定性的分析,进入到从量的角度展开研究化学。(见图片)任务二、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当代化学在新材料方面有哪些重要价值?【答案要点】①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例如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质量为2t的汽车;利用有机发光材料制造柔性显视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制造隐形轰炸机;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骼;复合材料制造航天服等。(见图片)任务三、举例说明我国在化学工业中有哪些成就?【答案要点】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化学基础研究和化学工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1965年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合成核糖核酸;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屠呦呦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等。(见图片)【对应训练】以下涉及化学发展史的事件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②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③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④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⑤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⑥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A.⑥⑤④③②①B.⑥②④①③⑤C.⑥⑤②③①④D.⑥⑤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正确的年代先后顺序是:元素的概念(1661年)→燃烧的氧化学说(1774年)→原子学说(1803年)→分子学说(1811年)→元素周期律(1869年)→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即⑥⑤②③①④。二、高中化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活动一、欣赏化学之美,感受化学之奇任务一、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化学的魅力。【答案要点】化学是一门神奇而实用、有趣且美丽的科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等密切相关。任务二、阅读教材P4页内容,思考高中化学有何特点?【答案要点】①化学既有数学和物理那样的理论高度和严密逻辑(如化学反应理论,物质结构理论与周期律),又有很多需要通过记忆积累的常识(如物质性质,反应方程式)等。②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所在。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注重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描述与推理的结合。(见图片)任务三、结合化学与职业的关系,谈谈学习化学有哪些重要意义?【答案要点】①与化学有关的职业有:药剂师、全科医生

、稀贵金属冶炼人员、化工科研人员、地质人员、环境分析员、营养专家、化学教师、考古人员、化学工程师、石油工人、卫生防疫、食品质检、建筑材料研发、生物制药、陶瓷制作、食品科学家、农业化学家、护士、化学实验室管理员。。。。。。②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等都息息相关,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学好化学将帮助你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获得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能力,理解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化学的使命,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活动二、探究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任务一、倾听思考,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在高一必修阶段,我们将学习两册化学教材,这是必修教材的部分目录。第一章将从离子、电子的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在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中,我们将根据第一章的化学反应理论,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学习钠、氯、铁、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在第四章,我们将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从而增加预测并比较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另一途径。在第六章,我们将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与能量变化角度,增加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视角。任务二、阅读教材P4页最后自然段,思考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案要点】学习化学主要有两种途径:①化学实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与结构等,帮助我们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②化学理论:理论包括物质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和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等等)。任务三、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初高中化学有何不同?【答案要点】初高中化学相比具有下列不同:①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化。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②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转变。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因此,聪明但不勤于积累的人学不好化学,光勤于记忆积累但不善于理解思考找规律的人也学不好化学。学好化学要的是“勤与活”.任务四、归纳总结,学好高中化学有哪些具体的学习方法?【答案要点】①会听课:课前要预习,强化主动意识,课中要思考,强化思维意识,课后要巩固,强化问题意识。②会阅读:浏览(了解形成知识轮廓)—祥读(理解写画)—精读(应用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简约化)③会作业:保质保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善于变式,大胆质凝,归纳小结,独立完成等。④会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思考探究原理,主动参与操作,注意安全第一,杜绝随意实验。⑤厦门大学化学教授卢嘉锡指出:化学家的“元素组成”应当是“清醒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洁净的习惯”;化学学科之眼是“守恒、平衡、反应、转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研究手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基本方法)、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学科本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追求目标)”。总之,多记多背,注重理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善于总结,探索规律,勤学多问,敢于提问,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夯实基础,稳步提高。【课后巩固】1.(易)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2.(中)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答案】D【解析】A.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B.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与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B错误;C.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且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C错误;D.工业废气中的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D正确;故选D。3.(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可作调味剂 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解析】A、蔗糖具有甜味,且对人体无害,因此蔗糖可以作调味剂,故A说法正确;B、细铁粉可以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故B说法正确;C、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消灭细菌和病毒,因此双氧水可作消毒剂,故C说法正确;D、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D说法错误。4.(中)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解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5.(难)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