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重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1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政治重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1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政治重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1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政治重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1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政治重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1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1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本专题在高考中多以社会热点或生活化的情境为材料,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等核心考点。本专题在高考中多以社会热,点为情境材料,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改革、人民群众史观原理、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等核心考点。常见题型有两类:一是侧重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的选择题;二是基于知识能力,侧重素养考查的主观题,主要题型有原因依据类和启示做法类。根据学习及考查内容的不同,可将此专题分为两个考向:一是社会历史观,二是人生价值观。认识论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以2023年高考为例,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课标卷、湖南卷、湖北卷、浙江卷、辽宁卷都对其进行了考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2.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增强对实践第一观点的认同,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明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觉坚持唯物史观;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自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精神:理解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能够辩证看待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科学认知社会生活;明确人生价值的内涵,理解价值观的作用;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阐明人生价值创造与实现的途径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明确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自觉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在生活中自觉劳动与奉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一专题模块存在以下的考查特点:(1)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彰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近年来,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熏陶和教育。(2)突出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试题通过新颖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元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心家乡、热爱祖国和人民。如2023年全国甲卷第22题引导学生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心理调适;2023年全国乙卷第21题以从过去“跳农门”到现在“回农村”为情境、2023年辽宁卷第8题以大学生新农人用新农具造福新农村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农村的巨大变化,树立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建设农业强国作贡献的价值理念;2022年全国甲卷第40题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引导学生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这些试题均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中,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3)突出对学生历史观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注重情境设计,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如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第(2)问、2022年全国乙卷第23题、2022年山东卷第10题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近几年,试题情境设置既有情境材料在形式上体现的创新特色,也有内容上的原创性、时效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试题情境设置梯次有序,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和复杂情境搭配合理,能够有效测试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尤其是复杂情境的创设更能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1)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积极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领导人讲话精神,不断拓宽时政视野。学生掌握社会时政热点,可以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电子版、人民论坛、新华观点等平台增加阅读量。因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师须给予适当的帮助,从海量文章中筛选有效文章,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思维价值的情境,既开拓学生的时政视野,又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2)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不断增强生活体验。现在的高考题注重考查现实生活问题,试题从简单的理论宣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接曲气。在高考试题变得鲜活生动时,那些缺乏生活体验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试题建构的情境有效地回归生活,无法回归生活就只能用死记硬背的知识答题,得分就会变得异常艰难。(3)加强学科“必备知识”储备,筑牢根基。注重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准确记忆。本专题主观题侧重于考查微观知识,如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第(1)问考查价值观的知识、2022年全国甲卷第40题第(2)问考查党的群众路线、2021年全国乙卷第40题第(1)问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加强对必备知识的深刻理解,多对真实情境进行深度分析,做到理解为先、会用为上,时刻牢记理解比记住更重要;另一方面要全面细致,准确记忆,做到“小、细、实、透”,对存在的知识漏洞要及时发现、及时弥补,不能在基本知识点上失分;最后要适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体系的建构,尤其是知识体系的建构。(4)强化审题关键环节,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审题不清”是导致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审题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高频考点和重点题型,为学生提供仿真题进行训练。既包括不同情境、相同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包括不同情境、不同知识点,但相同设问角度,训练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还包括相同知识点、相同设问角度,但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要注意到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留足审题时间,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才能让学生一步一步提高。一眼看上去简单的题,如果细致分析起来可能也会有很多隐藏极深的问题。1.以科学推断预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青春寄语、经济生活的政策措施、太空探索等为背景,通过一般情境的呈现,考查实践的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通过呈现古诗文的推敲、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生物防治、火星探测等简单情境,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发展。2.以生态文明理念、民法典的制定、马克思的名言等为背景,通过简单情境的呈现,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点。3.以学校思政课、名人名言等为背景,通过简单或者一般情境的呈现,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特点等;以青年的奋斗青春、习近平的青年寄语、青年的选培和张桂梅事迹等为简单情境,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eq\a\vs4\al(|思维导图|)eq\a\vs4\al((一图串尽主干知识))(建议用时:50分钟)单项选择题。(共20道,每题3分,共60分)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殷周时代,漆器用于礼乐、饮食、馈赠等,而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这表明(

)①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宽窄变化。因此,树木年轮记录可以替代气象资料,帮助科学家追溯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气候模形提供量化、精确的背景参数,帮助科学家更可靠地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③科学家可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

④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作者:李肖飏)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①注重实效,以行证知

②求实于名,未必得实③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④不采华名,不兴伪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修改(

)①全面具体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②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③更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

)①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②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③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

④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明代许次纾嗜花之品鉴,深谙茶理,他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茶理体现了(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④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这表明(

)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②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古代基诺人正确回答了世界本原问题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③劳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2·北京·高考真题)“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对此话理解最贴切的是(

)A.过去和未来都是现在的表象B.现在的努力,是激活历史和创造未来的关键C.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流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D.过去未来与现在共处于时间的统一体中,没有界限14.(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曾几何时,将汉字输入电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巨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数工程师付出了辛勤努力,创造了五笔字型、拼音等多种汉字输入法。随着半导体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这表明(

)①科技创新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②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③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④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2·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

)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④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2·海南·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下列符合此意的是(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②民生在勤,勤则不匮③敬天保民,明德慎罚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园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月亮门与云瑞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2022·广东·高考真题)高一某班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发现当地存在一些将劳动教育窄化为“让孩子干农活”“动动手、流流汗”的误读,甚至出现“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同学们为此发出倡议:劳动教育,既要“流汗”更要“走心”。这一倡议提醒我们(

)①要铸就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

②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意义③劳动的终极价值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

④物质生产劳动是获得正确意识的唯一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2021·浙江·高考真题)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点多而广、涉农资金分散等问题,必须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工作思路(

)①运用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避免了发展过程中曲折性和反复性

④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2022·海南·高考真题)2020年以来,中国在一次次战“疫”的考验中,坚持做到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证明,在全国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复杂情况下,“动态清零”仍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疫情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②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③追求在疫情防控中做到“零感染”④凸显了个人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的价值取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2022·江苏·高考真题)面对同样一个鲜艳的苹果,饥肠辘辘的人看到的是美食,诗人联想到的是少女的脸庞,营养学家则会估量其中的维生素含量……苹果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只是每一个人的感觉。这种观点(

)A.否认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B.颠倒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先后关系C.没有看到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D.不懂得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25.(2022·北京·高考真题)“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曾是老城内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后来一些高层建筑出现在银锭观山的景观视廊内,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被“截”成了两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2021年,相关建筑拆除后,银锭观山美景再现。这说明(

)A.城市记忆是人们的精神故乡,应尊重社会意识的独立性B.完整恢复老城美景是重塑城市空间秩序的首要价值选择C.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可以恢复自在事物的联系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26.(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自2022年起,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26个濒危戏曲剧种实施抢救工程。对此,有人叫好,认为能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人反对,认为应该由市场选择,濒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争论表明(

)①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②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③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④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2021·江苏·高考真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说:“对每一个科学家而言,其不断增加的一个责任就是准确和有和有效的说明新知识和新发现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对公众利益有所贡献。他们有义务引导媒体和社会以预防他们的发现被邪恶目的所滥用。同时,他们不应当只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在未经仔细核查和安全问题没有得利家全保障的情况下匆忙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要以坚持和发展真理为宗旨②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③价值选择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每一事物内部都有对立统一的两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多年累计行走近4万公里,给钢轨问诊把脉;验证海量列控数据,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反复揣摩作业环节,合理调配机车,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有力保障……万里铁路线上,“最美铁路人”书写最美人生。由此可知(

)①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平凡岗位上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2022·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②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③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④“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体现了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2022·湖南·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代引进短道速滑项目以来,几代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金夺银,展示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风貌品格,彰显了人们在所热爱的事业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追求。这启示我们(

)①要在不懈奋斗和奉献中创造精彩人生②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价值观③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非选择题。(共40分)2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粮食观。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有了更多获取食物的途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以粮为纲”到“大食物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宽广的视野。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大食物观的形成过程。(8分)22.(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把调查作为“决定政策的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习近平同志深刻领会和继承了党的调查研究思想,尤为注重调查研究。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