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①处政权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2.(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这表明汉文帝()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勤俭治国D.减轻徭役赋税3.(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之争C.秦朝灭亡D.文景之治4.(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以下统一王朝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秦朝西汉东汉西晋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公元9年公元25—公元220年公元266—公元316年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5.(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据史书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色,皇帝的马车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为改变这种局面,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A.增加赋税B.休养生息C.严刑峻法D.加重徭役6.(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文帝时期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A.重视农业B.减轻刑罚C.重视儒学D.整顿吏治景帝时期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第1页/共14页7.(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事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西汉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A.轻徭薄赋B.文景之治C.独尊儒术D.光武中兴8.(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事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西汉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A.文景之治B.轻徭薄赋C.盐铁官营D.光武中兴9.(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史记》记载,汉文帝认为没必要用很多士兵保卫安全,于是撤销了警卫部队;削减了宫廷所用的马匹;在位23年没有再建宫殿、园林。材料反映出汉文帝()A.鼓励开荒B.减轻刑罚C.减免赋税D.提倡节俭10.(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汉书》描述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一情形,汉初统治者实行()A.大量征兵、催缴赋税C.分封诸侯、郡国并行B.轻徭薄赋、休养生息D.修筑长城、开拓交通11.(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联考期末)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A.勤俭治国C.善于用人B.勤于政事D.虚怀纳谏12.(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13.(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史料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汉初推行()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C.三公九卿制度D.盐铁专卖措施第2页/共14页14.(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文景之治”表述正确的是()A.以农为本B.盐铁专卖C.实行推恩令D.北击匈奴15.(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材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①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①增加赋税,不恤民情①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①重视以德化民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6.(2022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这一时间属于A.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2世纪D.公元3世纪17.(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四幅图片可以共同说明骨耜都江堰耧车翻车A.农业生产发展B.铁犁牛耕普及C.灌溉工具改进D.国家统一18.(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19.(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C.推恩令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20.(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C.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21.(2021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B.西汉初年,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第3页/共14页C.汉高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22.(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A.重视农业C.农商并重B.重视商业D.发展手工业23.(2021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C.“文景之治”的出现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4.(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而,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汉武盛世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二、综合题25.(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1)材料一中文物图片,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第4页/共14页果?(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26.(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一时期新石器时代粮食蔬菜黄河流域:白菜、芥菜等长江流域:葫芦、菱角、蚕豆等陆生蔬菜有韭菜、萝卜、荠菜等;水生蔬菜有莲藕、水芹等;仅《尔雅》记载蔬菜就有20多种天山南北的蔬菜和葱岭以西的紫葱(洋葱)等陆续传入内地——整理自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1)依据材料一,概括从新石器时代到两汉时期有关“食”所体现的特点。材料二西汉前期的漆质饮食器具主要以实用为主,其装饰简单大气,无过多装饰。西汉中后期的漆质饮食器具的外形上开始追求繁复的装饰,由于经过了早期的国力恢复,西汉中期整体安定,经济繁荣,所以漆器饮食器具逐渐走向贵族化的审美风格,成为王公贵族的身份象征,此时器物开始承载了权利与礼制的变化。——摘编自颜焕《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研究与创意设计》(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汉漆质饮食器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有一种叫“羌煮貊炙”的食物。羌和貊都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据《齐民要术》讲,羌煮是中原人仿照羌人将精选的鹿肉煮熟后切成块,蘸着各种调料制成的浓汁吃。貊炙是貊人发明的一种烤乳猪,汉人仿其做法,用火慢烤乳猪,一边烤,一边往上洒酒和抹油。——摘编自《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3)依据材料三,写出《齐民要术》的作者,并分析“羌煮貊炙”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材料四学派墨家代表人物关于“食”的观点黄河流域:以粟为主长江流域:以稻为主商周时期北方:小米、小麦等都有不同品种,并且出现了多种杂粮南方: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多品种稻米和高产量的芋艿等杂粮增加了荞麦、青稞、糜子、高粱、多种豆类等两汉时期①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译文:不穷极五味的调和与气味芳香,不罗致远方国家珍贵奇异的食物。)——《墨子·节用》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让黎民百姓得到温饱,能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②孟子第5页/共14页《孟子·滕文公下》(4)依据材料四,将表格填写完整。任选其中一位代表人物,概括其关于“食”的观点,并分析该观点所反映的思想主张。27.(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古代治水活动材料一(1)有学者指出,史前时期我国先民已经开始治理水患。材料一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_______,(写序号)并说明理由。材料二都江堰和灵渠是秦人修建的两大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采用无坝引水形式建设,既实现有效泄洪,又保证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沟通了湘江与漓江。灵渠穿越丘陵地带,坡大水急,不利于行船,为此灵渠修得弯弯曲曲,使水流平缓,保障了秦军南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此后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摘编自乔向军《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都江堰和灵渠在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材料三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主要治水次数历史时期次数舂秋6战国8秦1汉56三国24晋16南北朝20——整理自冀朝鼎《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3)依据材料三,指出治水次数最多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分析其次数多的原因。材料四大禹改“堵”为“疏”,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李冰创新了前人的治水方法,在岷江江心“塑江作堋(指鱼嘴)”,并创造性地“凿离堆(指宝瓶口)”,使水利工程发挥了综合作用。——摘编自马富兰《都江堰水文化建设的辫证思考》(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治水的认识。28.(2022秋·北京密云·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文物•历史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第6页/共14页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研究发现,猿人洞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说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层位所处的年代(距今40万-50万年)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人民日报》2015.7.19(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个“北京人”用火证据。结合所学,分析北京人学会用火的意义。材料二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黄怀信先生所作释文大义(2)写出材料二记述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谈谈利簋的价值。材料三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的陵墓——霸陵。霸陵的主墓室并没有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发掘的是外藏坑的墓葬。以下是相关考古发现:①②③(3)将材料三的内容与以下文献记述相对应。(填序号)A.西汉帝陵实行帝、后“同茔异穴”的合葬制度,后陵在东,帝陵在西:B.“陵墓若都邑”,统治者的陵墓都是仿造都城及其宫殿建造的:C.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窦皇后(汉文帝的皇后)陵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形制均为“亚”字形,规模很大霸陵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储出土大量陶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很少有金银器物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代表中央官署第7页/共14页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排除A项;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排除C项;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从“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可知,汉文帝统治时期,提倡勤俭治国,C项正确;题干只说明汉文帝时期“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而没有能表明汉文帝注重以农为本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从题干中并不能直接得出汉文帝废除严刑峻法的结论,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汉文帝废除严刑峻法的措施,排除B项;题干只表明了汉文帝统治时期,注重节俭,没有增加供自己享受的“宫室苑囿狗马服御”,但从题干中并不能直接得出汉文帝减轻徭役赋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建立之初,为恢复和发展经济,以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思想,采取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这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D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时期的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楚汉相争发生在汉朝建立之前,与题干休养生息政策无关,排除B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与秦朝灭亡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公元9年,说明其存在的时间是202+9=211年,在题干所述朝代中最长的一个王朝,B项正确;秦朝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即秦朝存在的时间是大概14年,排除A项;东汉王朝的时间是公元25—公元220年,即220-25=195年,不是题干所述朝代中最长的一个,排除C项;西晋的时间是公元266—公元316年,即316-266=50,不是题干所述朝代中最长的一个,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5.B【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色,皇帝的马车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B项正确;西汉初年减轻赋税、徭役和减省刑罚,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文帝时期,用笞刑代替断残肢体的肉刑;景帝时期,减少笞刑次数,且只打臀部。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材料体现的是减轻刑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视农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重视儒学,排除C项;材料与整顿吏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第8页/共14页项。【点睛】7.B【详解】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勒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B项正确;“轻徭薄赋”是汉高祖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8.A【详解】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勒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A项正确;“轻徭薄赋”是汉高祖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盐铁官营”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根据“汉文帝认为没必要用很多士兵保卫安全,于是撤销了警卫部队;削减了宫廷所用的马匹;在位23年没有再建宫殿、园林”可知,材料反映出汉文帝提倡节俭,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鼓励开荒,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汉文帝减轻刑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减免赋税,排除C项。故选D项。10.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汉初统治者实行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与“大量征兵、催缴赋税”不符,排除A项;“分封诸侯、郡国并行”的实施,与题干描述的情形无关,排除C项;修筑长城、开拓交通是在秦代,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依据材料中“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欲为省,毋烦民”可印证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特点,A项正确;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和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勤俭治国”不符合,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12.C【详解】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C项正确;ABD项不是汉朝的建立者,排除ABD项。故选C项。第9页/共14页【点睛】1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经济繁荣,史称“文景之治”。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不是汉初发生转变的原因,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度属于政治制度,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盐铁专卖措施是汉武帝的措施,不属于汉初发生转变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盐铁专卖、实行推恩令、北击匈奴,是汉武帝时期巩固统治的措施,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5.A【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①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①符合题意;汉文帝和汉景帝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①符合题意,所以①①①符合题意,A项正确;因为①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B项、C项;因为①不符合题意,①符合题意,所以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6.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和世纪纪年的换算方式是公元前几几年和公元前几世纪的换算:一百年是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一个世纪一百年,应从第一年算起。因而,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299年都是公元前3世纪,故A项正确,排除B项;公元前不等于公元,排除CD项。故选A项。1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原始社会的骨耜是农业工具,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发展农业水利工程,汉代发明的耧车是农业播种工具,翻车是农业灌溉工具,这四个共同说明农业的生产发展,A项符合题意;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之后逐渐普及,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翻车是灌溉工具,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国家政权是否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采取的治国思想是“黄老的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第10页/共14页生息的政策,因此根据材料“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可知B项正确;汉朝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汉武帝统治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19.B【详解】依据题干“汉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B正确;秦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A排除;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鼎盛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C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盐铁官营。D排除;故选B。20.D【详解】试题分析: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这就是纪年法。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公元前202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末。D符合题意,故选D项。【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21.D【详解】依据题干“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可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是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作用的分析和评判,D项正确;ABC项是叙述历史史实,没有对史实进行分析和评判,排除。故选D项。【点睛】2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重农,曾和百官一起劝农,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因此,题文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A项正确;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23.C【详解】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在这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是对西汉时的文景之治历史时期的描述,也是汉武帝即位时期的历史背景,故选C;AB与史实不符,排除;D是思想文化方面措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24.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第11页/共14页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故A符合题意;汉武帝并没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唐朝初期的盛世局面,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5.(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观点:以农为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3)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政府采取优待南迁居民的政策;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一文物图片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文物图片,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观点:根据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以及所学可知,汉文帝的观点是以农为本。效果:根据所学可知,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是当时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3)根据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以及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是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政府采取优待南迁居民的政策;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26.(1)特点:种类趋向丰富、区域特征明显、吸纳外来的食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变化:由实用转变为权利与礼制的象征;从简单大气到追求繁复。原因:到了西汉中期,国力恢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作者:贾思勰。时代特征:民族交融。(4)①墨子。①儒家。观点及思想主张:墨子倡导节制饮食,反对奢侈生活,反映他提倡节俭的思想主张;孟子提出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温饱,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体现他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主张。【详解】(1)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粮食:黄河流域:以粟为主;长江流域:以稻为主”“商周时期:粮食:商周时期”“两汉时期:增加了荞麦、青稞、糜子、高粱、多种豆类等”“新石器时代:蔬菜:黄河流域:白菜、芥菜等;长江流域:葫芦、菱角、蚕豆等”“商周时期:蔬菜:陆生蔬菜有韭菜、萝卜、荠菜等;水生蔬菜有莲藕、水芹等;仅《尔雅》记载蔬菜就有20多种”可知,新石器时代到两汉时期有关“食”所体现的特点是种类趋向丰富、区域特征明显。根据材料“两汉时期:蔬菜:天山南北的蔬菜和葱岭以西的紫葱(洋葱)等陆续传入内地”可知,从新石器时代到两汉时期有关“食”所体现的特点是吸纳外来的食材。(2)根据材料“西汉前期的漆质饮食器具主要以实用为主,其装饰简单大气,无过多装饰。西汉中后期的第12页/共14页漆质饮食器具的外形上开始追求繁复的装饰”可知,西汉漆质饮食器具的变化是由实用转变为权利与礼制的象征;从简单大气到追求繁复。根据材料“由于经过了早期的国力恢复,西汉中期整体安定,经济繁荣,”可知,西汉漆质饮食器具变化的原因是到了西汉中期,国力恢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根据材料“羌煮是中原人仿照羌人将精选的鹿肉煮熟后切成块,蘸着各种调料制成的浓汁吃。貊炙是貊人发明的一种烤乳猪,汉人仿其做法,用火慢烤乳猪,一边烤,一边往上洒酒和抹油”可知,汉族人学习羌族人的使用方法,体现了民族交融。(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可知,墨子关于“食”的观点是倡导节制饮食,反对奢侈生活,反映他提倡节俭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孟子关于“食”的观点是提出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温饱,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体现他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主张。27.(1)①①;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航海学院《软件验证与确认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营口理工学院《综合英语V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工程估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租赁合同范本样式
- 江苏沭阳县2025年初三摸底测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视唱练耳(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合肥长丰县徽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模)数学试题试卷
- 国有资产管理员工作
- 文体中心项目策划方案
-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培训课件
- 2024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PVC检测报告(外发)
- 幼儿园大班音乐《建筑之歌》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护理
- 《资源加工学》课后习题答案x-
- 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 中国移动客户满意度
- 给排水设备运行维护专项方案
- 石油工业电焊焊接作业安全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