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

——刘阳《故都的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及其文学创作情况;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于鉴赏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重点分析作者笔下的几种北平秋天典型的事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作者笔下北平的秋味;体会作者对于故都北平的深深眷恋之情。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字达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其文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郁达夫的作品小说集:《沉沦》1921小说、散文合集:《茑萝集》1923……散文集:《达夫散文集》1936……学术论著:《小说论》1926、《戏剧论》1926、《文学概说》1927……革命烈士——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郁达夫——小说《沉沦》1915年,郁达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919年毕业后,郁达夫从名古屋前往东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读书四年的生活体验写下了此篇作品《沉沦》。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1998年,名古屋大学在丰田讲堂前,为郁达夫和他的小说《沉沦》树立了一块郁达夫文学碑。文学碑以福建厦门产的花岗石造成,碑面一侧嵌有穿学生服戴学生帽的郁达夫铸像,铸像下刻有“郁达夫”三字。碑面另一侧刻有“沉沦”两个大字。郁达夫文学碑创作背景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一、初读感知1、听录音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北平秋天典型的物象?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字生词混混沌沌(dùn)

潭柘寺(

zhè

)一椽破屋(chuán)扫帚(sàozhou)廿四桥(niàn)房檩(lǐn)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总写“北平之秋”第二部分:3-11——北平之秋第三部分:12——中外关于秋的诗文创作第四部分:13、14——总写“北平之秋”二、深入分析文本思考:阅读1、2段,找出作者描写对秋的总体感受的一句话?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思考:阅读1、2段,找出描写作者对北平之秋的总体感受的一句话?——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思考:第二部分3-11段,五幅图景,找出这五幅图景中出现的北平之秋的典型物象,都涉及哪方面的感官?秋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衰鸣图秋雨闲话图秋日胜果图一、秋晨静观图秋晨静观图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视觉、听觉“秋晨静观图”——“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训鸽的飞声”“秋晨静观图”——牵牛花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视觉“秋晨静观图”——秋草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视觉二、落蕊轻扫图“落蕊轻扫图”——槐花落蕊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视觉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触觉“落蕊轻扫图”槐树: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槐花落蕊: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落蕊轻扫图”——扫帚的丝纹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视觉

三、秋蝉衰鸣图“秋蝉衰鸣图”——秋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拟人)。……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听觉“秋蝉之声”——南北的对比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对比四、秋雨闲话图“秋雨闲话图”——灰沉沉的天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秋雨闲话图”——秋雨“秋雨闲话图”——秋雨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象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视觉、触觉——南北方对比“秋雨闲话图”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北京人的“悠闲”

五、秋日胜果图北方人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秋日胜果图”之“枣子树”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北国的清秋的佳日——GoldenDays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枣树柿子树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秋日胜果图”——葡萄“秋日胜果图”——柿子北方人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石榴思考:作者在前面说了“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选取的这些典型物象是怎样表现如此的“秋味”的?这些物象有着怎样的特点?思考:在3-11段里,这五幅图景里,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北平之秋的物象?为什么选择详细描写这些物象?这些典型物象都有哪些特点?明确:作者在第2段也描写了北平其他秋之盛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在3-11段描写到的图景及其所涉及到的物象都是北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秋之物象,虽然都十分平凡,但都又十分典型,十分贴近人民生活。破败、惨淡、萧索的物象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秋色:冷色调——蓝、灰、绿、青……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天又青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秋声——“静”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以动衬静如此微弱的声音都听得见,说明北平之秋很“静”。

秋之感——悲凉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故都的秋味——“清”“静”、“悲凉”这些典型的物象真切得表现出作者对于北平之秋最深切的感受:

“清”“静”、“悲凉”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有关,也跟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关更跟作者的身世、性格、经历有关。作者将自己感受的时代之悲、身世之悲、经历之悲注入到对北平之秋的描绘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故都——北平浓浓的眷恋之情。第13段——中外关于秋的诗文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思考:阅读1、2、13、14段,说说作者笔下江南之秋天是怎么样的?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màn),空气来得润(rùn),天的颜色显得淡(dàn),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màn),空气来得润(rùn),天的颜色显得淡(dàn),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思考:对于“江南之秋”,作者对它的感受和评价是怎样的?感受:……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评价:……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思考:阅读1、2、13、14段,说说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是什么?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1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12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1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4——直抒胸臆“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黄酒】之与【白干】——清淡、浓烈【稀饭】之与【馍馍】——潮湿、干燥【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类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