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24/wKhkGWXlQPqAacleAAJfCL8s64I952.jpg)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24/wKhkGWXlQPqAacleAAJfCL8s64I9522.jpg)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24/wKhkGWXlQPqAacleAAJfCL8s64I9523.jpg)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24/wKhkGWXlQPqAacleAAJfCL8s64I9524.jpg)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24/wKhkGWXlQPqAacleAAJfCL8s64I9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语文试题
测试时长: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远古神农氏开始,中华先祖就开始种稻、黍、稷、麦、菽五谷为食,制耒耜劳作工具为耕,种麻纺线成布为衣,磨制器物为家什,完成了从山上狩猎、水中渔猎到定居生活的转变,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开启了农耕文明之先河,这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的滋养。
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农耕文明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农耕文明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生活礼俗、民族心理等文化形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鲜明标签和重要表现。
农耕文明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还间接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经过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谐向善、诚信包容、尊尊亲亲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早已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品味着这些古老的歌谣,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演变图景。在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代,古老的农耕文明并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独到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农耕文明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
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一方面,要善待历史的馈赠,切实发掘好、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农耕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节选自《传承千年余韵,凝聚文明之光——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速览》)
材料二:
人的清静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自然本质是清静的,长期自然清静环境的熏陶,必然有助于清静性格的形成。而清静对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一个人的节俭性格。农业的产量较多地取决于自然的特点和规律,而大自然的供给总是有限量的,这对浪费必然是一种约束,会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崇尚节俭。人性中质朴性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大自然的朴实无华和厚重,必然更有利于养成人性的质朴厚道。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敬畏人格。大自然的神秘性和无私性,也为敬畏人格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
留住农耕人和培养农耕人,关键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此,要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激活现有本地乡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要把一些高学历、懂技术、爱农业、在农村能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来;三是要发挥好新乡贤作用,激励乡村成功人士致富思源,回报桑梓,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重视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也留住乡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镇、古村落、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对此,我们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和新风采。
(节选自《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守住农耕文明之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旨在重振农耕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也要运用现代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农耕文明创新性发展。
C.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农耕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D.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在村庄建设上能留住乡愁,也要保护、开发、利用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原始渔猎生活相比,农耕生产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B.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自然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C.现代社会所倡导推行的绿色、科学发展与农业文明孕育的内敛式生活方式如出一辙。
D.两则材料之中都涉及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农耕文明,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的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农耕文明特征的一项是(3分)
A.男耕女织
B.耕读传家
C.南稻北粟
D.机动性强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给“农耕文明”下定义,不超过80个字。(4分)
5.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守住农耕文明之魂?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测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测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景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
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村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二姐说:“你没睡?”
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年第14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型事例“说不清自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无为而治”“随遇而安”在文章中到村里的知青,态度发生了改变。表明了我在开始时对考高中的态度很随便,后来我看到人们对村里的知青的态度,激发了内心读书的愿望。
C.“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饱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面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D.我的后辈们听了我和二姐的故事后“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表明了两个时代差异很大,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只有一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B.“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组也没有很快回家”这些语句引起读者的想象,为后文做了铺垫。
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增添了一丝轻快色彩。
D.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先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8.请阅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及作用。(4分)
9.本文画线部分隐含着二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逐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来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塞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崩”是指天子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又如:崩驾,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每题4分)
(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4.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①此诗是杜甫(712~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隐士之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首联写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吃着冷食,透露出漂泊中勉强饮酒过节的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诗人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的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16.“愁看直北是长安”,说说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谏逐客书》中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融情入景,将词意从古代牵回到现实,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等凄清意象。
(3)《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天光水影,上下通明,一片冰清玉洁的琉璃世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响乐中,七仙岭是一段升华的乐章,是荡气回肠的奏鸣曲。
七仙岭的七个山岭一岭连着一岭,热带森林深邃、幽远、壮阔。();();秋风送爽时,这里烟霞满山、硕果累累,仿佛一幅淋漓的水墨画;冬雪飘飘时……
森林养育了人类,森林孕育了文明。科学家证实,自然灾害①,与森林减少关系密切。没有森林,乡村难成美好家园,城市更非宜居之地,而人类也将不复存在。森林给予人类无穷的宝藏,也滋润着人类的心灵,没有森林,人类便失去了诗意的生存环境。过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进”林“延”,太片硬化土地不断压缩森林的生态空间,使得动植物不断减少、濒危、灭绝,改善环境问题②。现在,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的作用③。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性议题,许多国家已开始保护森林,着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人类走上了回归自然之路。重返大自然的森林旅游,正成为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何生动、形象的表述效果?(4分)
20.仿照画横线的语句,在括号处另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
(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我们身边不少人有过失眠的经历。如果只是偶尔一两天晚上睡不着并无大碍,但如果长期失眠就会危害身体健康了。①,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理压力。可能因为临近测试,你担心没有复习充分;也可能因为你的生活太忙碌,比如放学之后参加体育训练,然后又赶去上音乐课,却没有时间充分休息;还可能你刚跟朋友吵过架,心情很不平静: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失眠。②。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心情沮丧,正常的心情沮丧往往是暂时的,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期地感到悲伤绝望。他们每天很早就会醒来,之后就无法再进入睡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会导致失眠:比如,你从学校或工作单位回来时感到特别疲惫,就打了个盹儿,当夜晚来临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像往常那样准时入睡;再比如你在睡前做了剧烈运动,睡觉时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以至于在床上翻来覆去几个小时也无法入睡。③也会让我们难以入睡,例如太油腻的东西,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最常见的是可乐)中都含有咖啡因,这是一种兴奋剂,晚饭后喝这些饮料会延迟困倦出现的时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句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B.各位游客,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到杜甫草堂!
C.行动靠思想指导,思想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D.小儿狂犬病患者有三怕:怕水声,怕光,怕风。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忧患意识的诗词警句随处可见,如“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中国教育报》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毛泽东《湘江评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青年任重道远,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要求青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学者张志祥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就“青年与忧患意识”主题进行发言,表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枣庄市峄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语文试题解析
1.(3分)D(A“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方式”错;B“旨在重振农耕文明”
错;C“当务之急”错。)
2.(3分)C(绿色、科学发展与农业文明孕育的内敛式生活方式不尽相同。)
3.(3分)D(农耕文明能够形成宅院村落,关注农事节气,稳定生产,所以流动性较小,
不需要较强的机动性;游牧民族需要不断迁徙,才需要较强的机动性。)
4.(4分)农耕文明是指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1分)能够对农业生产及文化个性和特质产生影响,(1分)体现集体智慧的(1分)包括生产技术、生产关系、文化形态等要素(1分)的文化集成。
5.(6分)①农耕文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智慧源泉;②农耕文明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对现代社会发展
具有独到的价值;③农耕文明对健康人格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形成优良社会风气。(每个要点2分)
6.D7.C
8.含意:我对二姐有歉疚,我也认识到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我要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表述了我的观点,点明并加深了文章主旨。
9.①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如”笑容是凄淡的”“眼里含着泪水”。
②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掩饰自己对读书的渴求,如”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③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如“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D.“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错误,文中“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只是他们对那段曾经的岁月不了解,并非无法理解和沟通,文末“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等也可以看出两代人是可以理解和沟通的。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错误,文中“有蛐蛐的叫声”是以声写静,“热闹”错误;“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过度解读,本文中关于月光夜色的描绘并不在于烘托二姐形象,只是人物活动的环境。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含意:“这份歉疚”是指二姐分数远高于我,却因为当时政策和家境的原因选择放弃上学,而让我有读高中的机会,因此心怀歉疚;“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意思是指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我把它记述下来,意在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作用:文章标题为“一份久远的歉疚”,最后一段呼应标题;联系上文“其时,录取的政策……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父亲的话“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和孩子们的感慨以及“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明我对姐姐的歉疚之情,同时深化主旨,表明“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画线部分隐含的二姐的心理,作答时可以结合对二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去加以分析。“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一句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二姐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等语句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二姐在弟弟面前通过强颜欢笑来掩饰自己对读书的渴求;“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并叮嘱我“好好读书”,画线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二姐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
10.C11.D12.B
13.(1)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增加对手(的实力),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想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这是)不可能的啊。(“资”,资助;“益”,增加;“树怨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句,在诸侯中构筑怨恨。)
(2)、虽然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在心里却不服气。(得分点:虽、董、貌,句子通顺一分)
14.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
“知者”应指知道的人,名词,作“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胡亥所”的“所”是“地方”之意,即胡亥之处,“胡亥所”应作“在”的宾语,故应在“所”后断句,排除BD。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薨”不能指帝王之死。诸侯之死曰“薨”。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说法错误。“为寿”在此文里,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原文“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意思是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资”,资助;“益”,增加;“树怨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句,在诸侯中构筑怨恨。
(2)“至”,最;“即”,就是;“就死”,赴死。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可知,赵高陷害李斯的原因是畏惧李斯位高权重。
从文中“谤其欲裂地而王”可知,赵高陷害李斯的罪名是李斯想要裂地为王。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有随行。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让赵高做了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说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绞免,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15.D
16.①异乡漂泊之愁。
②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
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优民之愁。
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D.“境界小巧别致”错,“云白山青万余里”,写景所展示的境界是阔大的。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题由题目“舟中作”及解释“羁留长沙”,说明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羁留长沙,透露出漂泊异乡的愁苦,由此可总结出:异乡漂泊之愁。
由“佳辰强饮食犹寒”“老年花似雾中看”,说明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由此可总结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
由“愁看直北是长安”以及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可总结出: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忧民之愁。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万余里”将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18.①层出不穷②迫在眉睫③举足轻重
19.①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比喻为“交响乐”,强调公园环境美好、物种丰富、场景大气的特点;②把七仙岭比喻为“升华的乐章”,强调七仙岭是公园美好的一部分,能够代表公园的特色。
20.示例:春光明媚时,这里百花盛开、清香四溢,好像一首淡雅的诗歌;夏日炎炎时,这里微风习习,清凉宜人,宛如一曲婉转的歌谣。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说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森林减少,自然灾害一直出现,没有穷尽,可填“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②此处说改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紧迫,可填“迫在眉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③此处说森林的作用很大,可填“举足轻重”。举足轻重:形容有实力,所处的地位很重要,一举一动都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本体,“交响乐”为喻体。“交响乐”出演的乐器多,音乐内容丰富,整体气势宏大,用在此处强调公园场景阔大,环境美好、物种丰富的特点、场景大气的特点;“七仙岭”为本体,“升华的乐章”为喻体,比喻词为“是”。乐章是交响乐的一部分,并特别用“升华”修饰,用在此处强调七仙岭是公园美好的一部分,能够代表公园的特色。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仿写句子的能力。分析例句,句式应该是:……时,这里……、(,)……,(好像)……。结合内容分析,对应秋季,这两句应该分别是春季和夏季,结合季节整体特点可以是“春光明媚时”、“夏日炎炎时”;再结合具体的季节特点用两组四字词语来描述,比如春天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夏天是微风习习,清凉宜人;最后对应例句“宛如一曲婉转的歌谣”,可以是“好像一首淡雅的诗歌”“宛如一曲婉转的歌谣”。注意避免词语重复。
21.①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②抑郁症也会引起失眠③有些食物和饮料
22.C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后文“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理压力”以及后面的几个“可能”可知,此处是说失眠的原因,所以填“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第②空,前面说的是“失眠”,后面谈到“抑郁症”,根据后文“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心情沮丧,正常的心情沮丧往往是暂时的,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期地感到悲伤绝望。……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会导致失眠”,可看出此处说抑郁症也会导致人失眠,故此处填“抑郁症也会引起失眠”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第③空,根据后文“例如太油腻的东西,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最常见的是可乐)中都含有咖啡因”可知,是说有的食品会让人难以入睡,故此处填“有些食物和饮料”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划线句:“心情很不平静”后的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
A.用在“说”“宣布”“例如”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冒号后是农谚的具体内容。
B.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冒号后是对来宾表示欢迎的话。
C.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冒号后内容表示思想和行动的密切关系。
D.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句中冒号后是“三怕”的内容。故选C。
23、作文
高考作文题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1月上半年四川绵阳市安州区面向区内考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税法(第5版) 课件 曹越 第17章 环境保护税;第18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2025届高考【应试策略】生物
- 《植物生长记录》课件
- 《论文的格式要求》课件
- (高清版)DB37∕T 3032-2017 化妆品中苯菌灵和多菌灵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销售技巧篇》课件
- 《高而基复合体》课件
- 《面料基础知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手持式家用吸尘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医美注射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学校春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致辞 (汇编11份)
- 2025年广电网络公司工作计划(3篇)
- 2025年餐饮部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学工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届“一本、二本临界生”动员大会(2023.5)
- 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