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四单元默写提纲-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一至四单元默写提纲-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一至四单元默写提纲-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一至四单元默写提纲-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一至四单元默写提纲-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1、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特征:,代表性文化遗存:2、新时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文化成就: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4、中国原始社会按社会组织形式分,经历了、、三个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5、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时间基本特征6、“万邦时代”指时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形态。7、夏朝建立时间与建立者,可用于证实夏历史的是;夏朝对地方的统治的方式8、商朝又叫建立时间建立者,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地方管理实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9、西周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西周灭亡时间、被民族所灭,人物,东周建立时间、都城10、分封制的目的、特点、影响?目的:特点:影响:积极:消极:宗法制的特点(核心)、影响?特点:影响:1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3、商周的土地制度:,其实质是;劳作方式:主要的生产工具: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工商业经营方式:夏商周时期可能已经使用法来治理国家,西周提出民本思想。早期国家在政治上的特征:①②③=4\*GB3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默写1、东周的时空:周平王东迁_______,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和两个历史阶段。春秋争霸的时间:从年至年。战国兼并的时间:从年至年。2、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反映的本质是。3、春秋改革的性质:为争霸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4、战国变法的性质:为富国强兵、实现兼并统一而进行的改革。史实:魏国变法、楚国变法,秦国变法最为彻底。5、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的国君是措施目的及影响经济发展农耕,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基废除,确立,授田于民维护的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税收和发展;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政治奖励,废除“”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发展官僚制度推行,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加强中央集权社会严格户籍制度,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刺激小农数量增加,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在民间实行,互相强化对基础民众的管理与统治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专制,提高法家地位商鞅变法的意义:。7、农业: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劳作方式:取代集体劳作经营模式:经济兴起;土地所有制:瓦解,确立。水利兴修:秦国的、、楚国的8、手工业:经营形态:出现了手工业、手工业、手工业。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进行管理。商业经营模式:春秋战国时期,“”的格局被突破。10、百家争鸣的背景:①时代背景:②经济上:③政治上:④文化上:=5\*GB3⑤阶层上: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孔子: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阶级。A.“”,有差别地关爱他人(伦理秩序);B.主张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具有思想;C.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D.“天命观”:,注重。E.教育:创办,改变了“”的情形。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F.整理古籍《诗》《书》《礼》《易》《春秋》,为作出贡献。孟子:_______时期,核心观念是,民本思想是。荀子:_______时期,民本思想是;隆重(礼法并用);主张“天行有常”“”。道家:①老子:_______时期。A.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哲学思想:万物本原是,天人观:,___________;万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朴素。②庄子:_______时期。A.哲学思想:齐物B.人生态度:C.天人观:天人“不相胜”(和谐相处)(3)墨家:墨子:_______时期,代表的利益。主张:“”“”“节俭”“尚贤”。贵利又尚义。(4)法家:韩非子:_______时期,代表的利益。主张:①“”、“”、“”相结合,以治国,建立的国家。②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11、百家争鸣的意义:12、华夏认同的影响:13、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总特征: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转型时期。社会向社会过渡;国家由分裂走向;民族发展。政治:A.政治局势:诸侯争霸,实现;B.政治制度:制、制逐渐瓦解;各国逐步确立制度,初步形成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以血缘世袭为特征的瓦解,以选贤任能为特征的确立;D.阶级:阶级取代贵族。经济: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出现,兴起;井田制瓦解,逐步建立;政策逐步确立。“”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兴起。文化: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兴起,由“学在官府”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发展,华夏文明不断扩大。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默写1、条件:使秦国富兵强,为统一奠定基础;根本原因是顺应了2、经过:年到年灭东方六国,秦朝建立,定都。在南方征服,加强对云、贵一带的控制。在北方击退进攻,修筑万里长城。3、为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之下设,三公指,分别负责。4、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这一制度开始于时期,全面推行于,到元朝发展为。郡县制的意义:5、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建立基础按地域划分(地缘)传承制度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之间的关系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政治体制历史影响容易发展为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相同点都是重要的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6、秦汉在县下设,形成制度,负责掌教化的是,维护治安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实行组织。7、官员选拔制度是,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官员的考核实行制。建立了以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8、秦朝以思想治国,都具有法律效力。在思想上实行,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9、秦朝统一后,在经济上统一,促进了全国商品流通。10、民族关系上,在中央设官职管理民族事务;蒙恬北逐,修长城;南征越族,设三郡。11、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年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国号张楚。年刘邦入咸阳,秦朝灭亡。后经过四年的,刘邦战胜项羽,建立。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和中央集权两大方面。专制主义也叫,指的决策上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即在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绝对服从。建立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思想基础是:。积极作用有哪些?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13、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凭掌握政权叫。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建立在选拔与任命基础上的是。14、秦汉阶段特征:时间从年到年,政治上,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时期;经济上实行专营,总体强化;思想上,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外关系上,两条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外交通新纪元。15、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实质是。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默写1.西汉政治最大特点:;请从中央机构、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等角度来论证该特点的主要表现:2.汉初地方行政:(斑马式结构)——结果:出现问题,威胁3.“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4.列举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5.列举汉武帝为加强集权所采取的措施:6.列举汉武帝为扩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7.列举西汉时期为“经略”西域采取的措施:8.列举汉武帝尊儒的措施:9.列举董仲舒对儒学新发展的表现(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2)针对君主专制的需要:提出(3)针对为人处事道德标准:提出(4)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主张10.汉代文学正宗和主流是;体现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文学形式是;首创纪传体体裁的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成书的大致时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成书于时期的;被成为“万事宝典”的医学著作是成书于时期的;该著作的作者是,阐述的原则是;其重要意义是;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数学著作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是11、汉代庄园经济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默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九品中正制:(1)标准:①前期:;②后期:(2)评价:前期;后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途径:;;;5、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影响:6、.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交流文学:魏晋南北朝:曹操父子为代表的文学、东晋陶渊明的诗;书法:东晋王羲“”绘画:东晋顾恺之“”,代表作:科技: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北朝贾思勰著述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裴秀绘制出《》;东晋葛洪所著《》记载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中外交流:东晋法显西行:7、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的原因:①,促使士人群体精神觉醒;②经济的发展;③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4\*GB3④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5\*GB3⑤中国古代人民的8、北魏的土地制度是,这一制度的性质:9、实行三长制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特征:《隋唐至五代十国》默写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中央设(负责)、门下省(负责)和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特点:①;②;③影响:2、政事堂设立的意义:3、选官制度科举制(1)背景①;②③(2)演变历程:①隋文帝:开始采用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始建,科举制度正式形成。③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和两科为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和⑤唐玄宗:任用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积极影响:①②③④4、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成就方面发展概况思想儒学家提出儒、佛、道“”;唐朝奉行政策,儒学地位受到挑战,复兴儒学运动;佛教完成;书法和最为有名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气息浓厚;。被尊为“画圣”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科技印刷:唐有印刷佛经、书籍等;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天文:唐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建筑:隋李春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5、隋唐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各列举一个史实?6、安史之乱的时间,原因:影响: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意义:唐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庸代役”的意义:两税法实行的时间:,背景:意义:隋唐农业工具进步的表现: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目的:列举唐朝时期佛教影响周边国家的史实: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出发,可以到达朝鲜和日本;从出发,经过马来半岛、,可到达。有不少经海路来华的(地区)商人,在等港口城市定居。元朝的统一默写1、中央制度:①: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直辖今天的地区。②:直属,封八思巴为帝师,对地区进行管理。③(最高军事机关)④(最高监察机关)2、地方行政制度:,简称行省。地方层级:。行省特点:行省影响:3、边疆治理特点:措施:①吐蕃(西藏):②西域:③台湾:④东北、云南等:4、元朝的民族政策:“”,目的:5、民族关系的影响:6、农业:成为重要经济作物。手工业: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动了业的发展。7、元朝文学成就:,包括与,标志着。代表作家:等。8、元曲流行原因:9、文字成就:成吉思汗时期的;忽必烈时期的;10、科技:历法:(人名)的;农书:(人名)的11、元代修建交通的措施:(1)(2)目的/原因:(1)(2)影响:(1)①②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默写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①②③2、北宋分割相权的措施: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4、北宋崇文抑武的措施:北宋对地方监察的措施:北宋监察制度最大的变化是:7、“三冗两积”指的是8、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改革宗旨:9、宋朝教化发展的表现:①②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发展:11、宋辽和议:辽宋皇帝以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12、宋夏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1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富国:强兵:14、王安石变法的性质:15、靖康之变:16、绍兴和议:年,东起、西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17、辽由民族建立,其职官设置:采取制度,设置18、金由民族建立,定都,后迁都,改名为;金的主要制度是19、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①②③=4\*GB3④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②③=4\*GB3④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宋朝社会变化的表现:辽宋夏金民族关系的特征:①②③25、宋朝社会变化的表现:①②③26、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儒学复兴的目的:理学的核心思想: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30、理学的特点:①②③=4\*GB3④31、对理学的评价:积极:消极:宋词的繁荣原因;代表人物:说书的底本称为,实际是文人画的特点:风俗画的代表性作品:宋代火药武器的发展:宋代主要的科学著作:宋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辽的文字:夏的文字:专题五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持挑战默写一、明清阶段特征:起止时间是,总体特征是。1.政治:空前强化并发展到。封建制度走向。2.经济:出现。但占主导已落后于世界工业化潮流。3.思想文化:占统治地位。出现思想。进入总结阶段并领先世界。4.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辽阔版图在最终奠定。5.对外关系:由,中国落后世界潮流。开始但又逐渐衰落。二、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两个措施是,对应的两个皇帝是,内阁地位提高的表现是获得权,内阁性质是。宦官专权的本质是。三、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明清科举考试也叫,内容在内命题。五、明清官员考核:明朝分。清朝有,三年一次,分别考察和。六、明清乡约和前代相比三个变化是:七、明朝户籍内容是,清朝内容是明清监察机构主要有,合称。清的变化是。八、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三个措施是。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九、明朝处理民族事务:1、中央机构有。2、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漠北漠南)、(漠西)两大集团。3、1571年,与明朝议和,接受明朝册封。4、东北管理女真族设立的机构设立、卫、所。5、在西南设,在西北设。十、清朝处理民族事务:1、中央机构是。2、与台湾关系的三个史实:1682,1683,1684.3、《尼布婪条约》时间、意义:4、管理西北新疆和蒙古的五点措施是5、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五世达赖被册封以“”尊号;五世班禅在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建立金瓶掣签确认转世灵童。皇帝是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十一、一条鞭法:时间:内容:4点意义:摊丁入亩推行的皇帝,意义十三、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①征收标准:②赋役形式:③征收种类:④征收时间:⑤人身控制:十四、明清农业发展的三大表现:(1)新的高产耐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