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考点·练考卷目录考点一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真题回归 1考题预测 3考点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5真题回归 5考题预测 8高考模拟卷(16+4) 10考点一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2023·海南卷)“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2.(2021·河北卷)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年)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绘画作品在镜子里看起来是如何优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缺点在镜子里看起来格外明显。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这表明,当时A.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 B.现实主义画派渐趋成熟C.绘画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结合 D.理性意识影响艺术发展3.(2022·重庆卷)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4.(2022·广东卷)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5.(2021·江苏卷)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映出,在当时英国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C.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 D.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6.(2021·全国乙卷)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7.(2022·山东卷)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8.(2021·全国甲卷)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9.(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或作品人物Ⅱ.相关历史事件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B.歌曲《国际歌》C.小说《战争与和平》D.电影《我的1919》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G.小说《永别了,武器》H.歌曲《黄河大合唱》海涅鲍狄埃、狄盖特托尔斯泰顾维钧斯托夫人洪常青、吴清华海明威光未然、冼星海①拿破仑入侵俄国②1848年欧洲革命③美国内战④巴黎公社革命⑤抗日战争⑥第一次世界大战⑦海南椰林寨战斗⑧巴黎和会(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1.“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与伏尔泰的这一观点意思最接近的是(

)A.“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B.“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C.“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教育蓝图中,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公民教育蓝图的提出(

)A.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践行了《法国民法典》精神C.有利于推动法国的社会转型 D.结束了法国的封建臣民教育3.如表是近代几位科学家的研究介绍。据此可知,近代科学革命(

)哥白尼以数的和谐运动观为前提,以天体运行为研究对象,认为天体运行的法则服从于数学法则,数学是检验天体运行规律的工具开普勒以其长期天文实验观测的数据为材料,以演算、分析、论证为渠道,精确计算出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批判亚里士多德的以太学说,将自然的研究方向从亚里士多德主义中“质的判断”向“量的确立”转变A.运用实验验证运动规律 B.重视数学与实验结合C.通过观察归纳认识本质 D.注重具体数据的分析4.有人在评论文艺复兴中的时代巨人时指出:“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绝不是囿于小市民习气的人。相反地,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感染了这些人物。”如但丁青年时参加过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斗争,曾任佛罗伦萨行政官。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A.蕴含着一定的现实斗争精神 B.迎合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要求C.以新兴资产阶级为先锋力量 D.促使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得到丰富5.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设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意在强调空想社会主义(

)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勾画了平等、和谐的未来理想社会C.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6.在国民自卫军得到胜利后,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指出:“这个议会可叫公社议会,或就叫公社”,“公社委员应担负本区的行政领导工作”,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并指出这样可杜绝“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力的虚假性。这一规定(

)A.导致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B.表明尚未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C.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 D.完善了公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7.出版于1516年的《乌托邦》描绘了理想国家的美好制度,如官员全部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每个公民都必须从事两年以上农村劳动,劳动产品归公有,生产、分配和消费按计划调节,男女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人人懂得劳动价值。其创作的思想根源于(

)A.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B.代议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欧洲殖民侵略的双重影响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一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材料二马克思流亡英国,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成果……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马克思相似的结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建构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三学习主题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丙《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丁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2)以上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四个。)考点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1.(2023·重庆卷)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 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 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2.(2023·全国乙卷)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3.(2022·北京卷)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4.(2022·湖北卷)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5.(2022·湖北卷)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6.(2022·重庆卷)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7.(2021·海南卷)18世纪后期,北美的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而茶的消费量却在下降。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茶成为英国殖民压迫的象征。咖啡馆是革命者秘密集会的场所,喝咖啡成了爱国的表现。与这一历史现象联系最密切的是A.1787年制宪会议 B.英法七年战争C.1812年英美战争 D.北美独立战争8.(2021·广东卷)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9.(2023·全国新课标卷)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10.(2023·浙江卷1月)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德意志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下列各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

)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2·河北卷)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12.(2022·北京卷)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3.(2023·河北卷)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 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 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14.(2023·全国甲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15.(2022·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标准的美国历史叙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七十年代“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随着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颠覆性质疑。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16.(2022·全国甲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1.美国许多州在1787年宪法制定之后,拒绝批准;直到国会承诺修改宪法并在1790—1791年做出若干追加民主权利的修正案之后,各州才先后批准了这部宪法;1791年它真正成为合众国各州批准的国家有效宪法。这一历程(

)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B.遵循了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C.折射出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D.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2.1776年美国独立后,宾夕法尼亚州宪法采用了在当时看来最为民主的选民资格规定,所有绩税的白人成年男子都有权选举州议会议员;北卡罗来纳州规定,纳税的白人男子可选举州企议院的议员,但选举参议院的议员时,选举人则需拥有50英亩土地才有投票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人民主权仍需完善 B.注重分权与制衡原则C.政党制度逐渐形成 D.政体松散各州权力大3.1789年10月,“社会俱乐部”在法国成立,其主要创立者为修道院院长和新闻记者,他们通过机关报《铁嘴报》宣传消灭包括国王在内的一切压迫者的思想。他们将政治平等、平分财产、消灭私有制、使每个劳动者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作为俱乐部的宗旨。由此可知,该俱乐部(

)A.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B.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C.重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D.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4.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 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 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5.有学者指出,“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该国际体系下(

)A.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 B.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和亚洲C.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 D.法西斯势力借此煽动民族复仇情绪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7.观察下面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维也纳体系(

)A.在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基础上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C.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方D.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得以建立,国家利益优先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观念被广泛接受。中立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合乎道德规范且缺乏合法性,有些情况下中立甚至成为一种国家“美德”。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一战爆发被人们称为欧洲的“百年和平”,不仅瑞典和荷兰这样的长期中立国会宣布中立,英国等大国也时常加入中立国的行列,若干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立理论与实践的“黄金时代”。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等十三项公约,进一步明确中立国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交战国对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摘编自高志平、刘劲松《中立外交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等材料二一战中,荷兰、瑞士、西班牙等少数几个中立国成功保持中立。但更多情况下,人们看到的是中立国的受挫:比利时和卢森堡遭到德国入侵,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肢解,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另外一些国家则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中立,远离战火的拉美中立国亦无法置身事外。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流行的观念是:中立让(某个国家)逃避人类本应承受的负担。国联盟约规定,一旦发生违反盟约的战争,战争应被视为对所有会员国的行为。二战时,中立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原材料和科技成果对德国的重要性远超一战,到1943年被同盟国列入“黑名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的公司均超过了1000家。——摘编自梁志《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等材料三二战后,大多数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奉行中立主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其外交政策中都声明不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不参加敌对性的军事集团。亚非中立主义国家的领导人认为瑞士式的中立是“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鸵鸟政策”。1956年,苏加诺说:“我们并不守中立,而且在全世界人类尚未自由解放以前我们永远不会中立。”1962年,他又进一步阐明:“我们热爱和平……但是还有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摘编自高志平《试析二战后亚非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含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年和平”时期中立外交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立外交出现危机的原因。(3)综上,简评二战后亚非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高考模拟卷(1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这一时期兴起的艺术家群体,多与高级技术工匠身份相重叠,是纯粹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完美结合,是当时社会中的天才,并产生大量强调数理特性的艺术论说,如《论建筑》《论绘画》等。”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的深入C.科学革命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2.恩格斯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对启蒙思想家“非常革命”的理解正确是(

)A.主张以革命方式建立新政权B.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反对专制和教会特权,主张用理性完善社会D.主张开展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银行业出身的美第奇家族曾长期主政文艺复兴的核心城市——佛罗伦萨。该家族成员大力支持当时的文学、艺术家,支持其创作,并投入大量财力修建了许多具有人文气息的建筑。这些举措(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促使理性主义走向高潮 D.助推了人文主义发展4.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巴黎重建计划。重建计划的主要起草者视霍乱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大敌,最终“用几何直线打破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的、却充满疾病的物质和社会肌理”。新的布局和拓宽的街道体现了新的城市美学。这种“新的城市美学”(

)A.密切关注公共卫生 B.不利于工业化建设C.高举理性主义大旗 D.注重消弭革命斗志5.加尔文教教义突出各种“约”,特别是与以上帝作为见证的、上帝与人民直接立的约,同时加尔文引使徒的话为依据:“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高傲的君主们完全瞎了眼,以至于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这些思想(

)A.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B.有利于推动西方政治近代化转型C.推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D.意在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6.据统计,“光荣革命”后,一年内议会开会的时间超过以前10年议会开会时间的总和。在1696年以前,威廉确曾否决5个法案,但它们经议会再次讨论通过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未再行使否决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B.权力结构发生变动C.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7.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8.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的“行家”,提出了“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的观点。对此,恩格斯撰文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恩格斯此举(

)A.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 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C.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 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9.1847年,恩格斯提出:“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恩格斯这一论述(

)A.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 B.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主张协调同资产阶级尖锐矛盾 D.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10.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发布《告法国人民书》:“至于我们巴黎的公民,我们负有完成这场现代革命的使命,把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声势最浩大、意义最深远的革命进行到底。”这场“现代革命”(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某些特征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11.如图为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画“知识就是权力”,呼吁工人子女都要掌握知识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推动教育平等和全民教育。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八小时工作制实现 B.工人运动限于经济斗争C.教育民主色彩浓郁 D.工人阶级追求社会公正12.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A.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B.英国国王亭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D.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13.在拿破仑帝国败局已定的局面下,为处置法国和重新安排战后的欧洲,1814年10月1日起,俄国沙皇、普鲁士国王、奥地利皇帝、英国外交大臣等召开会议,并于1815年6月9日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为新的国际体系建立奠定重要基础。这一新的国际体系(

)A.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B.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14.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英国地方行政立法简表。年份与地方行政立法内容1688年政变至19世纪30年代地方行政机构保留一定自治特征1835年《市镇法》排挤了教会及贵族势力,基本实现市民自治1888年《郡议会法》郡议会日常工作由议会下设各委员会负责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教区一切行政职能由民选议会管理据此可知,英国(

)A.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B.地方的独立性被逐渐削弱C.王权与教权力量此消彼长 D.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5.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6.19世纪末,德国首相俾斯麦促使帝国议会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酌情给予资助;养老保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工伤保险完全由雇主负担;疾病保险雇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享受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缴费年限等。此举旨在(

)A.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适应资本主义新变化C.强调受保人权利义务的对等性 D.维护德国社会的公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德雷德·斯科特案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带回密苏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持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载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联邦最高法院判词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因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

领地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1)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6分)(2)指出该案所反映的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并简析该判决带来的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