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几个历史事件:1.马铃薯晚疫病:1845年,爱尔兰,200万人(800万)饥饿而死.2.榆树荷兰病:1975年,英格兰,190万株,美国损失1个亿/年.3.板栗疫病:1975年,几乎所有美国的美洲栗林(C.dentata)和欧洲的欧洲栗(C.sativa)林死去4.松树泡锈病:70年代,美国南方,木材材积损失200万m35.小麦锈病:锈神6.松材线虫病:日本,每年材积损失200X10E4m3以上,80年代,日本每年90%以上的森防费用用在该病防治上.我国受害面积在3.3X10E4hm2累计死亡树90余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500余万元.1952年,美国林务局:
森林自然灾害中:森林病害所占损失为45%,虫害为20%,火灾为17%,其他如动物、气候因素占18%.中国,1989年统计数据: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067X10E4hm2,每年死亡33.33X10E4株,材积损失1.5X10E7m3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亿“森林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的火灾”森林病理学的发展简史1.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2.森林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G.L.Harting和T.Hartng:论述了树木腐朽的原因.RoberHarting在1874,1875分别发表了<林木主要病害>\<木材损伤现象>,1882年发表了<树病学>,标志着森林病理学的诞生.我国:戴芳谰、邓叔群森林保护专业发展历史:“两宝”。美国/中国森林保护现状与差别:Fig.1SymptomofstriperustindifferentpartsofwheatplantsFig。2BegoniarustFig.2WhitepineblisterrustFig.3ApowderymildewofaspenFig.41:thedevelopmentofstriperustinearlyspring,2:theepidemicofstriperustinspring,3:seriouslyaffectedwheatplantsbystriperustinlategrowingseasoninthefieldofSichuanin20001、什么是植物病害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中,植物由于受到其他生物或者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而表现出变色、畸形、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降低的现象。
病原(cause):造成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原物(Pathogen):造成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菌:造成植物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的总称。生理性病原(non-infectedcause):对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的环境条件。病益:植物感染病原菌后,自身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提高的现象。
病理程序(病程):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生理生化病变——细胞病变——组织病变——器官病变——整株死亡。虫害:机械损伤: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由环境因素不良所导致的植物病害。植病三要素:寄主植物、环境条件、病原物
Fig.51,2:Germtubefusion,3:anostomosisofhyphaeand4:fusionbodyformationinstriperust转接代数2、森林植物病害的症状2.1森林植物病害的病状1231、变色2、畸形3、坏死1、萎蔫2、溃疡(坏死型的一种)2.2森林植物病害病征1、颗粒状物2、泡状物3、粉状物4、脓状物5、角状物6、蹄状物7、伞状物12345673.我国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概况1984年,森林植物病害普查结果:病害5500多种,虫害826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松针褐斑病、青枯病、溃疡病、泡锈病、栗疫病、落叶松枯梢病等。90年代以后,松材线虫病成为南方园林/林业重大病害之一。检疫性病害种类增多,成大发生之势,如松树溃疡病、菊花叶枯线虫病。仙客来线虫病、唐菖蒲镰刀菌干腐病、香石竹枯萎病、樱花根癌病在某些地区危害严重。总的特点:“重大病害基本控制,新的病害不断爆发危害”,“外来病害危害加重”.3.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特点3.1人工林病害日益严重,天然林或原始林病害基本稳定,。3.2森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性、品种交换频繁,使检疫性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3.3防治措施的特殊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手术治疗,为首先措施。3.4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生理性病害)4.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形态学-生理生化学-组织病理学-分子病理学
Fig.14TheresultsofSouthernhybridizationofPSR331S3andsystematicclusteranalysisDendrogram.病原分离培养接种寄主接种苹果Fig.164typesofhypersensitiveresponse:1:inhibitedearlybynecrosis,2:inhibitedearly,delayedexpressionofnecrosis,3:necrosisearly,delayedexpressionofinhibition,4:delayedexpressionofnecrosisandinhibitionOphiostomaipsL.serpensLeptographiumlundbergii.Fig171,2:greenhouse,3,4:undergroundgrowingchambersforculturingexperimentalseedlingsandpathogensofwheatFig.18inoculationtowerforquantitativelyinoculateexperimentalwheatseedlingswithwheatstriperusturedospores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二、真菌的营养体1、真菌营养体来自孢子萌发2、成熟的菌丝体12三、真菌营养体的变体1、假根2、菌环12四、真菌的组织长丝组织拟薄壁组织真菌菌丝体交织形成真菌的组织,称为疏丝组织。分为长丝组织、拟薄壁组织。1、长丝组织组织细胞形态、大小差异大,可见长形的菌丝体。2、拟薄壁组织组织中细胞形态、大小相似,多为圆形,分布均匀。类似植物的薄壁组织。故成为拟薄壁组织。五、真菌组织形成的器官1、菌核2、菌索3、子座12311、菌膜2、菌索3、根表菌索5、子实体六、真菌的无性繁殖体结构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粉孢子(节孢子)4、厚垣孢子123456781、子座2、分生孢子器3、分生孢子盘4、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七、真菌的有性繁殖体结构子囊果的几种形式:1、子囊壳2、子囊盘3、闭囊壳4、子囊座1234裸露子囊从冬孢子形成有性担孢子担子果游动孢子结合形成卵孢子游动孢子与配子囊结合形成卵孢子配子囊结合接合孢子的几种形成方式八、真菌的生活史循环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部分真菌至今为发现有有性阶段,这类真菌称为“半知菌”。有的真菌(锈菌)生活史复杂,包含若干个阶段。无性阶段有性阶段性孢子阶段锈孢子阶段夏孢子堆阶段冬孢子阶段担孢子阶段担子孢子锈菌的生活史九、真菌的分类Whittaker(1969)、马世湘(1981)、裘维蕃(1976)将生物界分为6界,包括:非胞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Ainsworth(1973)将真菌设立为真菌界,下设黏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Hawksworthet.al.(1995)将菌物界生物分为:单系的菌物界(真真菌)、茸鞭生物界、原生生物。菌物界包括壶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茸鞭生物界包括卵菌门、丝壶菌门、网粘菌门。原生生物包括:根肿菌门、网柄菌门、集柄菌门、粘菌门。一、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发生环境绝大多数为水体等高湿润环境。腐霉菌(Pythium):引起多种针叶树、阔叶树及花卉幼苗的猝倒、根腐和果腐等症状。疫霉菌(phytophthora):危害花木的根、茎基部,少数危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病害。如牡丹疫病引起茎部溃疡、山茶根腐病等。白锈病(Albugo):引起白锈病,如牵牛花、二月菊白锈病。霜霉菌(Peronospora):引起霜霉病,如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
二、接合菌亚们(Zygomycotina)这个亚门真菌大都为人类的朋友。发生生态环境多为水体、沼泽地、温室等高湿环境。主要植物病原引起贮藏期种实、球茎、鳞茎等器官的腐烂、发霉。
三、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发生环境为陆地生态系统,为常见的植物真菌性病原物。
外囊菌目(Taphrinales):引起畸形病害。如桃缩叶病、樱桃丛枝病、李树袋果病。
白粉菌目(Erysiphales):引起白粉病
小霉炱目(Meliolales):引起霉污病,如柑橘、山茶霉污病。
球壳菌目(Sphaeriales):引起叶斑、果腐、枝干烂皮、根腐等病。重要属有:小丛壳属(Glomerella)、黑腐皮壳属(Valsa)、长喙壳属(Ceratocystis)、丛赤壳属(Nectria)。
座囊菌目(Dothideales):煤炱菌目(Capnodium)、球腔菌目(Mycospharella)星裂菌目(Phacidiales):斑痣盘菌属(Rhytisma)——引起植物漆斑病,散斑壳属(Lophodermium)——引起植物落针病
柔膜菌目(Phacidiales):双包被盘菌属(Diplocarpon)——黑斑病;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核病。
四、担子菌亚们(Basidiomycotina)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危害植物的花器、叶片、茎、根等部位。引起黑粉病或菌瘿、块茎肿大。如银莲花条黑粉病、石竹花药黑粉病。锈菌目(Uredinales)引起植物锈病。锈菌生活史复杂。分为:全型锈菌(有5个发育阶段)、半型锈菌(无夏孢子阶段)、短型锈菌(无锈孢子和夏孢子阶段)、不完全锈菌(生活史缺少冬孢子阶段,如女贞孢锈菌)。1、性孢子器2、锈孢子器3、夏孢子堆4、冬孢子5、担子及担子孢子完全型锈菌生活史:性孢子阶段(0)锈孢子阶段(I)寄主植物夏孢子堆阶段(II)冬孢子阶段(III)担孢子阶段(IV)转主寄主担子孢子阶段重要的病原锈菌种属:重要的病原锈菌种属:柄锈属(Puccinia)
胶锈属(Gymnosporangium)栅锈属(Melampsora)柱锈属(Cronatium)多孢锈属(Phragmidium)外担子菌属(Exobaidiales):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使被害部位发生膨肿症状和组织坏死。如杜鹃和山茶花饼病。五半知菌亚门现代真菌学将半知菌归属于子囊菌。为陆生植物病原。重要病原真菌有:无孢菌目(Agonormycetales):不产生分生孢子,可形成菌核和厚垣孢子,引起植物幼苗猝倒和多种花木的白绢病。丝孢目(Hyphomycetales):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均无色或其中之一为暗色。重要病原有:尾孢属、葡萄孢属、粉孢属、枝孢属、轮枝孢属、链格孢属等。一、病毒的定义什么是病毒?Gibbs&Harrison(1976):传染性的寄生生物,他们的核酸基因组的分子量小于3*108道尔顿,复制时需要寄主细胞的核酸和其他组分。该定义包含了类病毒(Viroid)含义。类病毒:朊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上的病毒。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为非胞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蛋白质包围核酸形成各种形状的病毒颗粒,有的病毒含有披膜(外被膜、内被膜)。根据病毒核酸类型,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绝大多数植物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少数是双链RNA,也有个别几种是双链DNA病毒。病毒粒体分为:杆状、丝状、弹状、球状。病毒质粒,外周为蛋白质颗粒螺纹状排列,内为病毒核酸123451、丝状病毒2、螺旋状病毒3、杆状病毒4、5、弹状病毒31、杆状TMV病毒2:球状CMV病毒1232、病毒的侵染性、寄生性和致病性病毒为活养寄生生物,首先具有侵染特性并可通过嫁接等手段传递,从而导致植物出现与传染源相类似的病害症状。所以,大多数植物病毒具有致病性且为伤口侵染。病毒的侵染特性常用几个量化指数来衡定(1)致死温度:10分钟内,病株组织液中病毒在不同温度下丧失传染力的处理温度。(2)稀释终点:使病株组织液丧失侵染力的最大稀释浓度。(3)体外保毒期:病株组织液在室温下保持其传染力的最长时间。侵染性反映的是病毒在体外存活的稳定性。12植物病原病毒首先应具备侵染性1、嫁接接种2、机械接种3、植物病原病毒的血清学特性植物病原病毒具有抗原性,在植物体内不具有免疫原性,因为植物没有淋巴系统分化。但植物病毒接踵动物体后,也会象动物病毒具有免疫原性,产生相应的抗体蛋白。所以,动物血清学研究方法在植物病毒研究中同样适用。如酶联免疫技术、补体结合技术、抗体示踪技术等。植物病毒的血清学实验:抗原血请与抗原抗体的琼脂糖扩散实验三、植物病毒的传播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传播的距离分为:长距离传播和短距离传播。前者引起植物系统性病害(植株整体发病),主要靠韧皮部筛管内树液流动传播;后者引起植株局部发病,主要靠胞间连丝和细胞质环流传播病毒颗粒,造成局部性病害。根据病毒生态学传播方式,分为:1、蚜虫2、叶蝉3、螨4、粉虱5、介壳虫6、甲虫123456嫁接传播线虫传播病毒真菌病毒:真菌也可传播病毒A、种传。靠种材进行传播。烟草脆裂病毒是典型的种传病毒。可通过烟草种子向异地传播。同时,也可靠线虫传播,侵染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百合、番红花等。B、线虫。线虫是烟草脆裂病毒和蠕虫多面体病毒群的土传介体。剑线虫可传播樱桃卷叶病毒、草莓潜环斑病毒、拟南芥花叶病。C、蚜虫、叶蝉、螨、蓟马、粉蚧、甲虫。如香石竹潜病毒群、马铃薯Y病毒群、甜菜黄化病毒群、黄瓜花叶病毒群、花椰菜花叶病毒群都是蚜虫传播的。蚜传病毒分为:非持续性病毒(口针传播)、半持续性病毒(口针)、持续性病毒(又循回性病毒)。D、真菌。壶菌目中油壶菌可传播烟草坏死病毒。如郁金香坏死病。E、菟丝子。F、接触传播(机械传播)四、病毒对植物的影响1、病毒对植物细胞的影响许多植物病毒能引起细胞形成内含体。并可为显微镜所观察到。内含体根据结构分为结晶形(X)和无定形(Y)。内含体含病毒颗粒或者由非病毒蛋白组成,是病毒基因组的产物。多数内含体为稳定的有规则结构,可为病毒感染的诊断检查提供快速而便宜的方法。植物表皮组织常含有许多内含体。通过染色可容易观察到。内涵体形态1、20面体2、X晶体和Y晶体1212、病毒病害症状发展A、有的病毒病害症状局限于侵染点附近,形成局部病斑或坏死,表现出黄、褐色、红色或组织出现组织脱水和腿色。B、多数形成系统性病害。症状最初沿叶脉出现,病毒很快从叶脉的韧皮部组织运输到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维管组织的症状包括叶脉腿绿、脉花叶或脉带化。C、有的病毒病害也可无症状出现。病毒在植物体内繁殖并大量存在,寄主植物并不表现症状的现象,称为“带毒现象”,寄主称为“带毒体”。有的花叶病在高温下丧失病害症状而常温下又表现出病害症状的现象,称为“隐症现象”3、病毒对生长的影响矮化(stunting)是最常见的现象。感病植株整株生长减慢。叶片变小、节间缩短、花变小、花色变化。尤其鳞茎植物受害明显。病毒侵染还可造成植物畸形或坏死症状,如建兰花叶病毒病,表现为条斑坏死、同心坏死、环状坏死、叶脉网纹样几顶尖坏死畸形:在叶部表现为卷叶、线叶、皱缩、撅叶、小叶等;枝条或茎上表现丛枝或丛簇;或形成肿枝、扁枝;或在根部形成瘤状物4、病毒对叶色的影响A、花叶(mosaic)B、斑驳(Mottle)C、坏死(Necrosis)5、病毒对花色的影响最典型的花色异常是郁金香翠翠色。在植物花瓣上发生的变色常称为啐镜色,称为翠锦病。是园艺活动中人们利用的地方。是一种病益现象五、病毒的分类病毒分为群(group):常见的病毒群:烟草脆裂病毒群、大麦病毒群、马铃薯Y病毒群、马铃薯X病毒群、香石竹潜隐病毒群、甜菜黄化病毒群、烟草花叶病毒群。均为杆形单链RNA病毒。六、类病毒1971年,Diener研究马铃薯纺锤体块茎病时发现。是目前已知的最简单、最小的致病因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裸露的单链闭合环形杆状分子,大小约1*105dalton。目前已知由类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共有8种,其中花卉植物2种,即菊花矮化病、菊花腿绿斑驳病。主要症状:矮化、簇顶、叶、花变小、叶片黄化、班驳、皱缩、卷曲;果实白化及树皮鳞皮病等。类病毒侵染特点:1、主要通过嫁接传染、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无性材料传染和菟丝子传染。2、寄主范围广。菊花矮化病原可对菊科43种植物侵染。3、许多带有类病毒的植物不表现症状,即不显性感染。4、类病毒病潜育期长。有的侵染后几个月甚至第二代才表现症状。一、植原体的主要性状1、植原体的形态结构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螺旋形(称为螺原体)。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外被3层单位膜,厚度约8-12纳米。细胞内含有大量环状的双链DNA和其他主要的细胞器。2、生物学特性2.1可人工培养2.2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2.3对四环素簇类药物敏感2.4为植物韧皮部筛管寄生菌,多表现为系统性侵染。a、b螺旋状植原体(明/暗)c、电镜图片d、RLB(类立克次氏体)二、植原体病害的发生特点1、病菌主要分布在寄主韧皮部筛管中,通过筛板孔随树液在树体流动,多造成系统性病害2、田间,植原体对植物的侵染主要是靠叶蝉类昆虫的取食传播的。木鲺、螨类、蓟马、菟丝子也在传播起作用。种材、接触传播、嫁接传播也起重要的作用。3、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黄化型。叶茎腿绿黄化、丛枝、花变叶、萎缩、畸形。121鞭毛周生2、鞭毛极生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细胞壁的Gram反应G+、G-2、可人工培养,生长需要氨态氮,多喜微碱性,一般生长适宜温度26-30C,能耐低温,对高温敏感,通常50C下处理10分钟,多数细菌死亡。3、一般以裂殖方式繁殖4、细菌的寄主谱范围三、病原细菌侵染生物学特性1、侵入途径:主要从自然孔口,也可从伤口侵入,无直接穿透能力。2、传播途径:主要靠雨水的飞溅、灌溉水、介体昆虫和线虫等,也可通过园艺活动、种材传播。3、越冬场所:细菌必须借助感病寄主植物才能越冬。四、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1、斑点2、腐烂3、枯萎4、畸形油橄榄青枯病杉木炭疽病(叶枯)根癌病(畸形)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组织坏死)五、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细菌种类很多,也很难进行形态鉴定,主要根据生理生化进行鉴定。大多数细菌对植物和人类来说都是无害的,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归属下面5个属。目前细菌鉴定依据主要是《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则》VOL.81.G+,大多数无鞭毛…….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1.G-,有鞭毛2.鞭毛极生3.鞭毛数根,菌落白色,能产生荧光性色素…….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3.鞭毛1根,菌落黄色,产生水溶性黄色色素…..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2.鞭毛周生4.引起植物组织肿瘤或畸形…..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4.引起植物组织腐烂或萎缩….欧氏杆菌属(Eriwinia)小麦粒线虫(朱凤美的虫瘿淘汰机)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黄色为受害植株)一、线虫的形态结构线虫为低等动物,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分布广,种类多,形体差异大。大的达几米长,小的约1毫米。植物病原线虫1~5毫米。1.线虫的形态2.线虫的解剖结构二、线虫的生物学特性1、植物病原线虫大多数为活养寄生生物,少数为半活养寄生,可危害植物的根、茎、叶、花。2、线虫生活需要有水膜,在田间含水量范围最适宜线虫活动。3、线虫有趋化、趋CO2、趋真菌侵染代谢产物的特性。4、线虫对温度需求。最适发育和孵化温度范围为20~30C,最高温度为40~55C,最低温度为10~15C,最适土壤温度10~17C。多数线虫在沙壤土中容易繁殖和侵染植物。5、线虫生活需要氧气6、线虫生活史卵、幼虫、成虫。从幼虫到成虫需要4次蜕皮。7、线虫常从植物伤口和自然孔口(如花柱头)侵入。三、线虫病害的症状1、主要危害地下根部,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在根部可导致根痕、根截、发根、根瘤等症状。地上部分表现为矮小、黄化、发育迟缓等症状。2、地上部分可形成坏死、畸形。如菊花叶枯线虫病、小麦粒线虫病。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1、根据寄生部位分:全内寄生线虫、半内寄生线虫、自由寄生线虫(外寄生)。2、根据形态结构分:主要依据食道类型、卵巢类型、体表花纹、尾感器等。植物病原线虫绝大多数属于垫刃型食道。Deman公式:a=体长/最大体宽;b=体长/头顶到食道长;b’=体长/头顶到食道末端长;c=体长/尾长;v=头顶到阴门的长/体长×100(雌);T=精巢长/体长×100(雄);O=背食道腺开口吻针基部球距离/吻针长度×100;M=吻针前体长/吻针总长;G1=前卵巢长/体长;G2=后卵巢长/体长线虫属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分为侧尾腺口亚纲(Phasmidia)和无侧尾腺口亚纲(Aphamidia)。植物病原线虫主要属于侧尾腺口亚纲中垫刃亚目(Tylenchida)我国报道线虫有46属193种。主要危害茶、柳、桑、楸、梓、樟、桂花、橡、油橄榄、唐菖蒲、仙客来、水仙、金盏花等。常见线虫检索表:1.食道两部分…………….21食道四部分……………..32口针弯曲,虫体粗短…….毛刺线虫(Trichodorus)2口针直,虫体细长,口针基部形成凸缘……剑线虫(Xiphinema)3中食道球大,背腺开口于口针基部……………..43中食道球不大,背腺开口于口针基部……………64a>80-100………细杆滑刃线虫(Rhadinaphelenchus)4a<80…………………55雌虫有阴门盖,雄虫有交合伞……………..伞尾线虫(Bursaphelenchus)5雌虫无阴门盖,雄虫无交合伞……………叶线虫(Aphelenchuoides)6雌虫膨大成梨形、肾形、柠檬型…………………..76雌虫不膨大成梨形、肾形、柠檬…..…………….107虫体柔软,囊状或肾形,有尾……87雌虫为胞囊形或成梨形,无尾…….98双卵巢……….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8单卵巢……….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9会阴有不整齐的花纹,无胞囊……………..根结线虫(Meloidogyne)9会阴有整齐的花纹,无胞囊………………..胞囊线虫(Heterodera)10单卵巢……………1110双卵巢…………….1311吻针粗壮,后食道球和肠在腹面重叠…….短体线虫(Pratylenchulus)11吻针纤细,吻针长小于15微米………………….1212卵巢多折曲,卵母细胞呈轴状排列…………粒线虫(Anguina)12卵巢直的,卵母细胞呈行状排列………….茎线虫(Ditylenchuls)13吻针细长,体长>2.5倍体宽………………刺线虫(Belenolaimus)13吻针粗壮,体长<2.5倍体宽……….1414尾短<1.5倍肛门体宽……………1514尾长>1.5倍肛门体宽,食道腺肝叶状,头骨化..穿孔线虫(Radopholus)15尾感器大,圆形……………………1615尾感器小,孔形…………………….1716尾感器对称…………………盾线虫(Scuteromema)16尾感器大,不对称…………枪线虫(Hoplolainus)17背食道腺开口距离口针基部距离小于口针长1/4,背食道腺与肠背面重叠……….盘线虫()17背食道腺开口距离口针基部距离大于口针长1/4,背食道腺与肠腹面重叠…….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lus)常见的不菟丝子有日本菟丝子(Cuscutajaponic)、中国菟丝子(Cuscutachinesis)二、病原物寄生性的种类1、活养寄生:该类病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循环,当组织死亡后,则停止生长或随之死亡。如病毒、锈菌、白粉菌和霜霉菌等。又称为专性寄生。2、半活养寄生:侵染活组织,并在其中吸收营养,但当组织死亡后,还能继续发展和形成孢子。这类病原物又称非专性活体营养物,能人工培养,但在培养基上往往生长发育不良。多为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3、死养寄生:病原物侵入寄主活组织之前先将细胞杀死,然后侵入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进行腐生生活。他们的存活不需要与活的集注接触,其侵害寄主的能力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又腐生方式。死养寄生病原物容易人工培养。病原物的寄生性有一定的选择性,一种病原物只能寄生在一二种或几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寄主植物上。病原物对寄主的选择,称为寄主谱。掌握重大病害的寄主谱范围,对该类病害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寄主谱范围的宽窄与寄主的寄生性强弱有一定的联系。活养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而死养生物的寄主范围通常较广。寄生专化型:病原物只能分别寄生在一定的属或种的寄主植物上。这种寄生特性,称为病原物的寄生专化型。生理小种:只能分别寄生在一定品种的寄主植物上的病原物。对活养寄生病原物,如病原物的专化型、生理小种引起的病害,可以通过抗病育种解决该类病害问题。如我国的小麦条锈病的控制。三、病原物的致病性1、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破坏和毒害的能力和作用。毒力:表示病原物致病性强弱的指标。2、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掠夺营养分泌毒素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分泌相关的酶3、致病性与寄生性的关系二者密切相关,但表现常不一致。寄生性是致病性的前提,对某种植物没有寄生性,就不会有致病性;而致病性是寄生性的表现形式和结果。活养寄生病原物,其致病性弱。死养寄生多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寄主组织破坏较大。通常在侵入以前或以后不久便使集注细胞和组织发生急剧的坏死,然后从死组织中吸取营养物质。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都是病原物基因组遗传表达的结果。可通过遗传变异、杂交、诱变等方式而得到改变。研究病原物致病性与寄生性是植物病害可持续控制永恒的话题。4、研究病原物寄生性与致病性的方法1、寄主谱测定2、病原物接种(分为:直接接种/伤口接种,如刺伤、刀伤、烧伤等)3、毒素分离后的致病性测定4、组织病理学的显微形态观察,尤其是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楚的掌握病原物的病理过程和致病机理。2、侵入期:从孢子萌发到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该期是病害事件是否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化学防治(施用保护剂的最佳时期)。侵入期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主要是孢子散落在植物表面后的温度、湿度、植表化学物质等微环境条件。另外: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无,也对病害的发生起到关键性作用。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直接侵入:如种子植物的寄生。自然孔口侵入:如部分细菌、真菌的侵入。该类病原物常具有较强的寄生性。伤口侵入:大部分半活养寄生和死养寄生病原物。病毒需要微伤口寄生。一般该类病原物寄生性较弱,但致病性都比较强。3、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出症状为止。该期是病原物同寄主进行激烈斗争和相互适应的时期。病原物的活动与寄主的抗病性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叶部病害潜育期7-15天。枝干病害潜育期:十几天至数十天系统性病害潜育期:比枝干病害长。立木腐朽病害潜育期可达数十年。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环境条件和寄主抗病性的影响,病原物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也不表现症状的现象。但当环境条件削弱寄主生长势后,植物表现出症状。在干部病害中潜伏侵染常见。4、发病期:寄主表现症状以后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症状的呈现是寄主生理病变和组织解剖病变的必然结果,并标志着一个侵染程序的结束。和新的侵染程序的开始。发病期典型的事件是病原物孢子大量产生和传播。所以,在该期施用铲除剂可以减少病原物接种体数量,减轻病害流行动态。但不能防治病害发生。二、病害的侵染循环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3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1、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指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来,在一个生长季节的开始,病原物所进行的第一个侵染程序。再侵染:初侵染完成后,在病株上所产生的繁殖器官又传到健康植物上,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2、病原物的传播接种体:进行初侵染的病原物形体。常见的接种体形式有:真菌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体、有性的繁殖体结构,菌索、菌核等;细菌个体、芽孢;病毒质粒;线虫卵、幼虫;传播途径:(1)、主动传播:病原物靠自身的能力进行的传播。如细菌、线虫在雨水中的运动,真菌菌索的生长。被动传播:需要介体帮助才能完成的传播。该传播方式决定于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如干孢子多为风传孢子,湿孢子多靠雨水传播。被动传播有以下几种形式:风传
雨水传播
媒介昆虫
线虫/真菌
菟丝子
种材:病原物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材传播。3、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当寄主植物停止生长进入休眠阶段,病原物也将度过寄主的休眠期潜伏越冬或越夏,而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有:(1)有病植株(2)病残体
(3)种苗及无性繁殖材料(4)土壤、肥料有的病害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这类病害防治上应强调消灭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有的病害有再侵染,并且再侵染次数较多。这类病害在防治上除消灭越冬(越夏)场所的病原物外,还要根据再侵染次数的多少,相应的增加防治次数。再侵染的次数和病原物的潜育期相关植物病害侵染循环示意图:
三、流行病与地方性病害流行性病害:指在一定地区或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流行性病害常具有明显的再侵染循环。植物病害流行的原因:
1、新寄主植物的引入
2、新病原的引入
3、原有病原物发生突变
4、环境条件异常流行性病害发生一定时期后,病原物的致病性往往会因为寄主的抗病性或者人为的控制而减弱,在局部区域小量习惯性发生,转变成地方性病害。相反,地方性病害在条件适合时或者变易下成为流行性病害。一、植物检疫1、植物检疫的任务
(1)对外检疫: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有国外传入或由国内输出。由农业部(海关)动植物检疫局执行。
(2)对内检疫: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封锁,使他不能传到无并病区,并在疫区把他消灭。有地方森防站、植保站执行。
(3)当危险性病、虫害、生物侵入到新的地区时,应即时采取彻底消灭的措施。2、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
(1)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虫草、生物(紫茎泽兰、葛藤、食人鱼);(2)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传播的病虫草生物;(3)国内外尝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虫草生物侵害。3、2003年全省公布的检疫性病害名单。二、森林植物栽培防治技术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病原物的侵染来源,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病性,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1、场圃卫生状况2、肥水管理技术3、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4、植物的合理布局5、改善环境条件6、轮作/休闲7、选用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三、抗病育种1、选育抗病品种
选种:种源选择,个体选择
育种:杂交抗病育种,基因工程抗病育种。2、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与病原物的不亲和性,称为植物的抗病性。反之,称为植物的感病性。据植物的抗病性强弱分为:免疫性、高抗、中抗、感病、高感。根据寄主谱分化的抗病性分为: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根据抗病的遗传基础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质量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数量抗病性)。3、植物的抗病机制
(1)植物的形态结构
(2)分泌物
(3)保卫反应
此外,植物的抗病性还包括寄主植物的获得性免疫、避病、耐病等特性。4、植物抗病性的鉴定
(1)鉴定方法:自然感染,人工感染
(2)抗性标准:
发病率、潜育期长短、过敏性坏死、病斑扩展的速度。过敏性坏死是一种质量抗病性。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通常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用颉颃作用的微生物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1、颉颃作用的机制
A、竞争作用(EM)
B、抗生物质
C、寄生作用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石油化工产品购销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报废车辆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安装与检测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海运出口运输代理合同货物跟踪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网络安全项目反担保合同规定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买卖合同贷款流程解析3篇
- 二零二五年数字电影后期制作聘用合同2篇
- 2025年度国际承包工程合同安全责任及防护措施规定3篇
- 二零二五版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地劳务人员临时住宿及伙食合同3篇
- 2025寒假散学典礼(休业式)上校长精彩讲话:以董宇辉的创新、罗振宇的坚持、马龙的热爱启迪未来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酸碱罐区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 PMC主管年终总结报告
- 售楼部保安管理培训
- 仓储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讲水循环与洋流自主练含解析
- GB/T 44914-2024和田玉分级
- 2024年度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合作协议3篇
-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