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天净沙+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天净沙+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天净沙+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天净沙+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天净沙+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天净沙·秋思》属于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写景诗文,而这首元曲又属于一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诗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引导学生鉴赏这篇佳作,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有着可以明显的帮助。教材所处地位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内容《天净沙秋思》其文: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阳下,乌鸦归巢,小桥边,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瑟瑟秋风中,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着眼于马致远其人。马致远(约1251-1324),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但他是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而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很显然是他晚年之作,因而“断肠”之痛可以随处看到。古典诗文是我国历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完美的艺术精品。它具有优美的语言,淳美的形象,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是其他任何艺术无与伦比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称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深长伯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教学目标】语言目标1.通过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本曲的写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元曲。思维目标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体会本曲的意境。价值目标3.通过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借助助读资料,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意象,层层递进,由近及远,赏析意境之美。2.引导学生“知人论世”,通过作者马致远的仕途坎坷去揣摩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愁苦之情,并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深长伯创造性思维,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3.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兴趣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第2季童声合唱《天净沙·秋思》。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1.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2.关于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一部杂剧,一般由四折戏加一个楔子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角色有旦、末、丑、净等。除演唱外还有科白,“科”表示动作或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或说白。先白后唱,是元杂剧的定格。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课文中所选的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3.写作背景这是马致远“二十年漂泊生涯”中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誉为“秋思之祖”。二、朗读吟诵引感知1.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读懂诗意(1)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是特定季节,“思”是题眼,意思是“思绪”。“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暗含游子思乡的愁绪。(2)枯藤老树昏鸦——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小桥流水人家——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三、品词析句求深入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更增其哀。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揭示主题。“断肠人”是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又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四、以诗作画入意境1.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在外漂泊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2.《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试着画一画本曲中的景物,评一评谁画的更好。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3.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同样是写秋,两位作者的心境有什么不同?天净沙·秋(作者: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①意象并列。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②寓情于景。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二者一欣喜,一悲凉。五、知人论世悟情感这首小令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布置作业】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文字。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在漂泊异乡的旅途上,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板书设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秋(白描)→思(孤寂悲凉)(乐景衬哀情)(思乡)《天净沙秋思》评测练习一、理解性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4、该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2、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B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4、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5、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三、赏析简答题: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枯藤老树昏鸦"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3、最后一句,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赏析选择题:1、D【解析】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2、C【解析】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3、B【解析】B不是记忆中的,而是现实所见。4、C5、B【解析】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是那么的幽美恬静,使得天涯游子动了思乡之情。三、赏析简答题:1、答: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令人心生悲凉。潺潺的溪水之上有一座小桥,经过小桥通向一户人家,正升起袅袅的炊烟,多么温馨幽雅。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2、答: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苍凉的意境。3、答:思乡一一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天净沙秋思》课后反思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我力求让学生能够在此课上感受到学习古诗的乐趣、方法技巧,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揣摩意象,感知这首小令的意境,从而爱上古诗词的学习。一、熟知诗人,了解背景本首元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思乡之情虽古来有之,现在也不缺乏鲜活的例子,但如果对诗人及写作背景不甚了解,理解起古诗来还是很难入情入境。所以新课导入时我就通过资料展示,和孩子们一起初步了解了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缘何有家不能归。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也创设了一份淡淡忧愁的情境,为古诗教学做好铺垫。二、反复朗读,初知诗意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阅读教学的点有很多,但有一种策略两者却是可以通用的,那就是“读”。诗只有28个字,我们不能把诗拆得支离破碎,使它失去了完整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