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二)_第1页
古代诗歌五首(二)_第2页
古代诗歌五首(二)_第3页
古代诗歌五首(二)_第4页
古代诗歌五首(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山唐杜甫望岳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联五言律诗颔联颈联尾联对仗对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不尽同“层”眼眶望岳“知人论世”: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的漫游生活。生活富裕,放逸不羁地游走于齐国和赵国之间。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时。望岳望,往远处看。立足点选在了山脚下,以仰视的视角写景抒怀。资料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杜甫青:指山色。未了:不尽。译文: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望岳杜甫雄伟、高大设问——历史悠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对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望岳杜甫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神:面对大自然的杰作,诗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割:动态的词,山就像被赋予了神力,把南北分割成了明亮和昏暗两面。在对奇景的想象中,展示了泰山的力量美,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试一试:能否把“割”换成“显”“成”等词?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使心胸震荡。望岳杜甫译文: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生曾云:曾,同“层”。层云生起。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生曾云、入归鸟——动景望岳杜甫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细望荡胸、决眦——雄伟壮丽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望岳杜甫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要登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写作中,用来激励人上进时,常用此句。你能写出一个句子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青未了、钟、割荡胸、决眦高大壮美远望近望细望要登岳豪迈凌绝顶、众山小板书望岳杜甫?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岱宗夫如何一览众山小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七言绝句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想象:补充虚写的场景。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是从侧面描写山高塔高。“知人论世”: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县知县,在今浙江宁波。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正值青春年少。登临诗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浮云:用典——奸邪小人。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正是因为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坚信自己所要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诗人才能具有如此压倒一切的勇气。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得最高。常用来形容改革家,或鼓励锐意进取者。板书千寻、鸡鸣见日升山高塔高抱负远大、无所畏惧不畏——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南宋陆游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七言律诗趁着帽子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留”“腊酒”“鸡豚”:足: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陆游游山西村哪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你能说明理由吗?描绘出一幅淳朴、自然的农村生活图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疑: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疑无路”“又一村”,你能说说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吗?人生之路常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陆游游山西村如:那一刻,我忆起了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于是再鼓勇气,坚持下去。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译文: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衣冠简朴古风存:衣服帽子简朴,古代的风俗依旧保留。此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陆游游山西村诗人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明月高悬,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诗人形象: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知人论世”: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闲”字从何而来?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对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游山西村对仗陆游莫笑——足殷勤待客风俗古朴游山西村事物消长变化疑无路——又一村春社近——古风存闲乘月——夜叩门悠闲板书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箫鼓追随春社近,。,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2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苏轼的《题西林壁》,探索诗中的理趣。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知人论世”: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龚自珍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本诗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七言绝句就是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有对国事的忧念,离愁:点明离别。字词推敲法:“即”的丰富内涵。即:就是。转身即天涯。又有辞官离开的轻松愉快。己亥杂诗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比喻诗人自己。“知人论世”:诗人离开北京的时间,是阴历四月二十三,这正是北京地区春意将尽、落红无数的季节。诗人在距国门七里的路上就看到了落花的情景,因此由眼前飘零的落花联想到沦落的身世。己亥杂诗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