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线粒体_第1页
第七章-线粒体_第2页
第七章-线粒体_第3页
第七章-线粒体_第4页
第七章-线粒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线粒体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如CO2和H2O2),转变为自身利用的有机物;异养生物以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为营养获得能量,这一过程又是怎样?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①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有关。②光镜下呈线状、粒状、或杆状等。二、线粒体的结构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膜囊结构。⒈外膜:最外层包绕的一层单位膜;1/2脂类,1/2蛋白质;含多种转运蛋白构成小孔,允许分子量10KD以下的物质通过。⒉内膜:单位膜;20%脂类,80%蛋白质;通透性性很小,大于150D的物质不能通过。①内膜将线粒体的空间分为两部分:由内膜直接包绕的空间称内腔或基质腔,腔内含有基质;内外膜之间的空间称外腔或膜间腔。②内膜向腔内突起的折叠形成嵴,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称嵴间腔,由于嵴向内腔突进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称嵴内空间。③内膜(包括嵴)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内腔的颗粒称为基粒,化学本质为ATP合酶复合体。⒊内外膜转位接触点3内外膜间隙变狭窄,期间分布有通道蛋白和特异性受体,是蛋白质等进出线粒体的通道,分别由内膜转位子和外膜转位子构成。⒋基质由可溶性蛋白及脂肪构成,包括①酶类: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等;②独特的双链环状DNA,一个或多个拷贝;③核糖体。⒌基粒5.基粒ATP合酶复合体,又称F0F1ATP合酶,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基粒,由头部和基片二部分组成。头部:又称偶联因子F1,由αβγδε五种亚基构成,可被F1抑制蛋白所抑制,合成ATP;基片:又称偶联因子F0,由abc三种亚基构成,质子流向F1的穿膜通道。ThestructureofthebacterialATPsynthase三、化学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数分布于内膜和基质;脂类大部分是磷脂;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含有DNA和完整的的遗传系统。四、遗传体系①线粒体DNA构成了线粒体基因组:DNA是裸露的;1至数个;主要编码线粒体的tRNA、rRNA及一些蛋白质;基因组为一条双链环状DNA,一条为重连,一条为轻链;非编码序列少。②线粒体DNA的两条链有各自的复制起点。③重连和轻链各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基因的转录:mRNA不含内含子,无帽结构;线粒体mRNA的翻译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进行。④线粒体的蛋白合成与原核细胞相似:转录和翻译几乎同时进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tRNA是N-甲酰甲硫氨酰tRNA四、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的转运线粒体大约有1000个基因产物,仅37个有其自身基因组编码。⒈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基质中的转运:①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态,与众多分子伴侣结合;②进入线粒体时需分子伴侣协助,N端含基质导入序列(matrix-targetingsequenceMTS);③线粒体内外膜存在膜受体,构成转运通道;④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mthsp70变构产生拖力)协助多肽穿越;⑤基质导入序列移除,多肽重新折叠形成有活性蛋白。⒉核编码蛋白向线粒体其他部位转运:①蛋白质向线粒体膜间腔转运—蛋白出具有MTS外,还具有膜间腔导入序列;此外还可通过直接扩散从胞浆通过外膜进入膜间腔。②蛋白向线粒体外膜的转运—外膜上存在类孔蛋白。③蛋白向线粒体内膜的转运—机制不清楚。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有独立的遗传系统1.mtDNA是环状,裸露,信息量较小,有独立的编码系统,和细菌DNA相似。2.mtDNA可进行自我复制,转录自己的mRNA、tRNA、rRNA3.有自己的核糖体,能独立合成线粒体蛋白质(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中的亚基:细胞色素C氧化酶、ATP酶复合体F0的亚基等)4.mtDNA所用遗传密码和“通用”的遗传密码不完全相同。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核遗传系统的制约1.mtDNA复制所需的DNA聚合酶是由核DNA编码的,线粒体的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2.90%的线粒体蛋白质由核DNA编码3.线粒体的生长和增殖受两套系统控制第二节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一、细胞呼吸定义: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在O2的参与下分解大分子物质,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特点:①本质是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②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③反应分步进行,能量逐级释放;④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⑤需水参与。二、细胞的能量转换⒈细胞能量的转换分子ATP:A—P~P~PA—P~P+Pi+能量⒉ATP中携带的能量来源于糖、氨基酸和脂肪,这些物质的氧化到ATP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葡萄糖为例大致包括三个步骤①糖酵解(gly-colysis)②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AC)③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去磷酸化磷酸化Anoverviewofcarbohydratemetabolismineukaryoticcells⒈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的糖酵解: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⒉线粒体基质中的三羧酸循环: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GTP(可转变为2分子ATP)。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与ATP形成氧化磷酸化:NADH和FADH2所携带的电子,经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逐级定向传递给O2,在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F0F1ATP酶复合体用来催化ADP磷酸化而合成ATP。偶联: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磷酸化就不能进行电子传递。⑴呼吸链和ATP合酶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①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能可逆接受和释放氢质子和电子的化学物质组成,分别形成四个脂类蛋白质复合体。Theelectron-transportchainoftheinnermitochondrialmembrane②ATP合酶复合体,又称F0F1ATP合酶,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基粒,由头部和基片二部分组成。头部:又称偶联因子F1,由αβγδε五种亚基构成,可被F1抑制蛋白所抑制,合成ATP;基片:又称偶联因子F0,由abc三种亚基构成,质子流向F1的穿膜通道。ThestructureofthebacterialATPsynthase⑵氧化过程伴随磷酸化的偶联①电子传递时氢质子穿膜形成电化学梯度化学渗透假说:NADH和FADH2提供1对电子,经电子传递链最终被O2接收;电子传递链同时起氢泵的作用;线粒体内膜对氢质子具有不可通透性,氢质子的积累形成电化学梯度;膜间腔中的氢质子有顺浓度返回基质的倾向,通过ATP合酶合成ATP。②电化学梯度所包含的能量转换成ATP的化学能ThebindingchangemechanismforATPsynthesis结合变构机制;当质子穿过F1因子的活性部位是时,可引起F1颗粒构象的变化,导致底物(ADP+Pi)同活性部位的紧密结合及产物(ATP)的释放;ADP和Pi合成ATP的反应不需要能量,而F1因子构象的变化需要能量。葡萄糖氧化磷酸化作用:1分子葡萄糖可生成34分子ATP第三节线粒体与医学一、线粒体与细胞死亡二、线粒体与疾病⒈Mitochondrialabnormalitiesinskeletalmuscle.症状:awomanwhohadbeensufferingfromlong-standingfatigueandmuscleweaknessandwhoexhibitedanelevatedmetabolicrateandbodytemperature.原因:Themitochondriafromthispatientweresomehowreleasedfromtheirnormalrespiratorycontrol.Normally,whenADPlevelsarelow,isolatedmitochondriastopoxidizingsubstrate.Incontrast,themitochondriafromthispatientcontinuedtooxidizesubstrateatahighrate,evenintheabsenceofADPtophosphorylate,producingheatratherthanmechanicalwork.⒉Apremature-agingphenotypecausedbyincreasedmutationsinmtDNAThephotographshowsa13-month-oldnormalmouseandits“aged”littermatewhosemitochondrialDNAharb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