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如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以彩陶和种植粟为主要特征,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以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为特征,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等也各具特色。这反映出当时()A.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特点C.不同文化之间缺乏联系 D.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可知,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反映了其多源性的特点,B项正确;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中华文明的源头多样,而非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自然环境对文明发展程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排除D项。故选B项。2.商汤建国后,称颂夏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商朝此举旨在()A.稳定统治秩序 B.承袭夏朝制度 C.强化同祖观念 D.控制方国和部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称颂夏禹……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汤安抚前代贵族,保留其信仰,旨在稳定统治秩序,A项正确;商朝此举并不是为了承袭夏朝制度,排除B项;夏、商属于不同王族而非同祖,排除C项;材料与控制地方方国和部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西周建国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桓王时,与郑国交战,桓王中箭,王室军队败北,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不了了之。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A.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开始被破坏 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瓦解C.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西周建国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即“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中“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不了了之”,“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可知分别“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等早期政治制度逐渐被破坏,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A项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开始被破坏,不符合历史和主旨,不能得出开始被破坏的结论,排除A项;分封制度彻底瓦解的说法太过绝对,这时期分封宗法制还未彻底瓦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权力的变化,并非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其中,魏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楚国吴起变法力主“三世而收爵禄”,秦国商鞅变法实施“废井田,开阡陌”。这些措施()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D.废除了贵族世官的特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尽地力之教”指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三世而收爵禄”指的是废除贵族世官特权,“废井田,开阡陌”指的是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变法措施共同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A项正确;“尽地力之教”和“三世而收爵禄”,没有触动土地制度,更没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材料只是三个诸侯国进行变法,没有其他诸侯国的信息,“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的表述较为夸大,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楚国“三世而收爵禄”是“废除了贵族世官的特权”,其他两国措施不是,排除D项。故选A项。5.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A.墨子 B.韩非 C.荀子 D.邹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田齐法家主张在“贵贱皆从法”的基础上用“礼仪教训”规训群臣,反映其思想特点是尚法存礼,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荀子,他主张礼法并用,C项正确;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韩非主张法治,排除B项;邹衍为阴阳家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6.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该制度()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B.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C.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D.是分封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全国推广郡县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宗法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C项正确;秦实行郡县制,无诸侯国,排除A项;秦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完善了”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B项;官员“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不是分封制的延续,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有等级身份的世袭官制,排除D项。故选C项。7.仔细观察如图所示,与如图信息对应正确的是()A.秦朝郡县制 B.元朝行省制 C.西周分封制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地图上郡县与诸侯国交错分布的情况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县与分封并行制,D项正确;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西周分封制都与材料中图文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8.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结束大分裂并走向封建大统一的时代。如表中的变化反映了()项目秦朝汉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羌中,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黄)河西设郡,西域设西域都护。国家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族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A.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区域民族关系走向缓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依据情景信息“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以汉族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可得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区域民族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9.两汉时期,江南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而南朝时期则有麦、粟、黍等农作物与水稻交错播植。江南原有的“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也在南朝得到彻底改变,南方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牛耕。上述变化反映出南朝时期()A.江南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B.江南经济迅速超过北方C.中原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答案】A【解析】根据“江南原有的‘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也在南朝得到彻底改变,南方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牛耕。”可得出随着南方的开发,江南地区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有所发展,A项正确;此时江南经济得到显著开发,但不能说迅速超过北方,排除B项;中原地区当时仍然是政治经济中心,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10.北魏政权选拔了许多汉族官吏,如表是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如表可知()时期道武帝时明元帝时太武帝时文成帝时献文帝时孝文帝时比重/%37.541.450.852.759.568A.北魏晋时民族矛盾完全消失 B.汉化改革是根本目的C.汉文化对北魏的影响力增强 D.北魏体制先进吸引了汉族势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北魏时期的汉族官吏比重显著上升,这说明北魏政权统治者在拉拢汉族势力,进而巩固统治,从侧面说明当时汉文化对北魏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魏晋时期的民族矛盾仍然很尖锐,排除A项;巩固统治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B项;北魏体制相对中原而言是落后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有学者评价某朝代一选官制度的出现改变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现象,使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学者所评价的朝代与制度指的是()A.战国时期,军功爵制 B.汉代,察举制C.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D.隋唐时期,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根据材料“使士人自由报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与完善,选官权收归中央,给士人带来的福音,体现社会公平,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战国时期军功爵制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汉代察举制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且表现的朝代为隋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2.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至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这种状况()A.扭转了北宋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B.加重了财政负担并造成积贫局面C.平息了王安石变法引起的争议 D.加剧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肆养兵,造成“冗兵”现象,并带来“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B项正确;政府把精兵收到中央,守内虚外,造成边防空虚,军事力量弱小,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开始于1069年,发生于宋仁宗之后,排除C项;宋朝分化事权,通过枢密院与“三衙”共同执掌兵权,相互牵制,同时派文官做地方官,并设通判监督,解决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是北宋初期各权力机构设置与运行示意图,该示意图从根本上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监察制度的初创 C.宰相权力的削弱 D.事权的分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宰相“中书门下”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反映了北宋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A项正确;示意图信息强调的是分化事权,创立监察制度与示意图信息无关,排除B项;示意图所给信息是宰相权力的削弱,是材料的表现,排除C项;根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化事权是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4.《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辽朝统治区域人员较为复杂 B.契丹与各族间的矛盾尖锐C.传承契丹族历史文化的需要 D.南北政治经济模式的差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南北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南北政治经济模式差异较大,所以辽政权对不同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以契丹国制和汉制分管南北,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项正确;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ABC分别是实行南北面官的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15.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疆域广阔,实行行省制度,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制的实行旨在()A.集中军政大权,调动地方自主性B.防范中书省专权,提高行政效率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中央集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封建大一统王朝,疆域广阔……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可知,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旨在有效管辖辽阔的疆域,加强中央集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正确;行省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调动地方自主性,排除A项;行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防范中书省专权无关,排除B项;行省制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6.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当时很多科技成果,号称“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与沈括著《梦溪笔谈》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是()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C.王祯著《农书》 D.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沈括是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与其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是毕昇,A项正确;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是元朝的,排除B项;王祯著《农书》,都是元朝,排除C项;西晋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县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确立。——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不再实行西周的封建制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离心力,必然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用“中央集权体制”的原因,请以汉初实例说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答案】17.变化:分封制到县制,再到郡县制(或从血缘关系的氏族公社发展成为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由世袭官位的宗法分封制到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僚制转变。18.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或诸侯争霸);分封制下地方自主性强,容易导致分裂割据。实例:西汉初年,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导致了王国问题(或“地方割据问题”),如七国之乱。【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到县制,再到郡县制(或从血缘关系的氏族公社发展成为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由材料信息“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世袭官位的宗法分封制到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僚制转变。【小问2】本题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二信息“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不再实行西周的封建制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或诸侯争霸);据材料二信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离心力,必然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下地方自主性强,容易导致分裂割据。实例: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汉初年,恢复了已经废除的分封制,在一些地区分封诸侯,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诸侯力量壮大,导致了王国问题,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如七国之乱,因此说“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18.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材料二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三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答案】(1)原因:蜀地的商业发展引发“钱荒”现象(或蜀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使用不便;交子的便利性与较好的防伪效果;发行者具有良好的信用。(2)特点: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场所普遍;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城市的发展)。(3)①棉花种植技术引进;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国家政策的推动(或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元朝统治者的重视);④棉纺织技术和织机的改进与推广;⑤农书的推广。【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原因:据材料“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蜀地商业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引发铜币短缺的“钱荒”现象,铁钱使用不便;据材料“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并结合所学可知,“交子”形制规范,具有很好的防伪效果;据材料“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并结合所学可知,交子的便利性,发行者具有良好的信用。【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二“入宋以后……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亦遍布各个街巷”可知,文化娱乐场所普遍。根据材料“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等信息可知,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到市民阶层。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文化娱乐场所逐渐普及,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从材料三“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可以概括出棉花种植技术引进;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据材料“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得出国家政策推动(或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元朝统治者的重视);据材料“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得出棉纺织技术和织机的改进与推广;据材料“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得出农书的推广。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后,构建如下知识框架图(如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制度创新与盛世”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制度创新促成了唐朝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阐述:①唐朝完善了隋朝科举制度,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②唐太宗在继承前代统治智慧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隋朝三省六部制,规范了中枢决策机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盛世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③唐朝在租调制基础上规范了以庸代役,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保障。总之,唐朝系列制度创新,促进唐朝前期政治开明,国力强盛,民族交融发展,文化繁荣,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首先,观察材料中展示的知识框架,明确观点,如制度创新促成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然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论证,如通过分析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租庸调制的发展,分析制度创新与政治、经济、民族和文化等之间的关系,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局面出现的意义等;最后升华对观点的认识。整个答题过程注意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中华文明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摘编自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材料二南宋朱熹大力推广理学。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统治时期推动儒学发展的因素。(2)据材料二、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哪些深入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大力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答案】(1)因素:董仲舒创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设科射策,使儒学与仕途相结合。(2)探索:用理学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以封建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条件:宋朝与少数民族并立(或宋朝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宋朝封建经济的发展(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印刷技术的提高(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代私学(或书院)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合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然后依据材料一“武帝立五经博士……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设立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设科射策,使儒学与仕途相结合。【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问的探索:根据材料“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可知,用理学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依据材料“他编《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都作了道德规定”可知,注重以封建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第二问的条件:从社会存在着手,结合所学从宋朝政治(或历史阶段特征)、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即可。如:宋朝与少数民族并立(或宋朝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宋朝封建经济的发展(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印刷技术的提高(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代私学(或书院)的发展等。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如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以彩陶和种植粟为主要特征,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以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为特征,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等也各具特色。这反映出当时()A.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特点C.不同文化之间缺乏联系 D.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可知,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反映了其多源性的特点,B项正确;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中华文明的源头多样,而非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自然环境对文明发展程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排除D项。故选B项。2.商汤建国后,称颂夏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商朝此举旨在()A.稳定统治秩序 B.承袭夏朝制度 C.强化同祖观念 D.控制方国和部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称颂夏禹……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汤安抚前代贵族,保留其信仰,旨在稳定统治秩序,A项正确;商朝此举并不是为了承袭夏朝制度,排除B项;夏、商属于不同王族而非同祖,排除C项;材料与控制地方方国和部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西周建国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桓王时,与郑国交战,桓王中箭,王室军队败北,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不了了之。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A.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开始被破坏 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瓦解C.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西周建国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即“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中“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不了了之”,“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可知分别“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等早期政治制度逐渐被破坏,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A项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开始被破坏,不符合历史和主旨,不能得出开始被破坏的结论,排除A项;分封制度彻底瓦解的说法太过绝对,这时期分封宗法制还未彻底瓦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权力的变化,并非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其中,魏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楚国吴起变法力主“三世而收爵禄”,秦国商鞅变法实施“废井田,开阡陌”。这些措施()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D.废除了贵族世官的特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尽地力之教”指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三世而收爵禄”指的是废除贵族世官特权,“废井田,开阡陌”指的是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变法措施共同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A项正确;“尽地力之教”和“三世而收爵禄”,没有触动土地制度,更没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材料只是三个诸侯国进行变法,没有其他诸侯国的信息,“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的表述较为夸大,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楚国“三世而收爵禄”是“废除了贵族世官的特权”,其他两国措施不是,排除D项。故选A项。5.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A.墨子 B.韩非 C.荀子 D.邹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田齐法家主张在“贵贱皆从法”的基础上用“礼仪教训”规训群臣,反映其思想特点是尚法存礼,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荀子,他主张礼法并用,C项正确;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韩非主张法治,排除B项;邹衍为阴阳家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6.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该制度()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B.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C.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D.是分封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全国推广郡县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宗法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C项正确;秦实行郡县制,无诸侯国,排除A项;秦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完善了”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B项;官员“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不是分封制的延续,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有等级身份的世袭官制,排除D项。故选C项。7.仔细观察如图所示,与如图信息对应正确的是()A.秦朝郡县制 B.元朝行省制 C.西周分封制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地图上郡县与诸侯国交错分布的情况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县与分封并行制,D项正确;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西周分封制都与材料中图文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8.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结束大分裂并走向封建大统一的时代。如表中的变化反映了()项目秦朝汉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羌中,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黄)河西设郡,西域设西域都护。国家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族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A.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区域民族关系走向缓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依据情景信息“在秦朝基础上有所拓展”“以汉族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可得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区域民族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9.两汉时期,江南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而南朝时期则有麦、粟、黍等农作物与水稻交错播植。江南原有的“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也在南朝得到彻底改变,南方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牛耕。上述变化反映出南朝时期()A.江南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B.江南经济迅速超过北方C.中原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答案】A【解析】根据“江南原有的‘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也在南朝得到彻底改变,南方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牛耕。”可得出随着南方的开发,江南地区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有所发展,A项正确;此时江南经济得到显著开发,但不能说迅速超过北方,排除B项;中原地区当时仍然是政治经济中心,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10.北魏政权选拔了许多汉族官吏,如表是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如表可知()时期道武帝时明元帝时太武帝时文成帝时献文帝时孝文帝时比重/%37.541.450.852.759.568A.北魏晋时民族矛盾完全消失 B.汉化改革是根本目的C.汉文化对北魏的影响力增强 D.北魏体制先进吸引了汉族势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北魏时期的汉族官吏比重显著上升,这说明北魏政权统治者在拉拢汉族势力,进而巩固统治,从侧面说明当时汉文化对北魏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魏晋时期的民族矛盾仍然很尖锐,排除A项;巩固统治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B项;北魏体制相对中原而言是落后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有学者评价某朝代一选官制度的出现改变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现象,使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学者所评价的朝代与制度指的是()A.战国时期,军功爵制 B.汉代,察举制C.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D.隋唐时期,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根据材料“使士人自由报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与完善,选官权收归中央,给士人带来的福音,体现社会公平,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战国时期军功爵制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汉代察举制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且表现的朝代为隋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2.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至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这种状况()A.扭转了北宋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B.加重了财政负担并造成积贫局面C.平息了王安石变法引起的争议 D.加剧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肆养兵,造成“冗兵”现象,并带来“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B项正确;政府把精兵收到中央,守内虚外,造成边防空虚,军事力量弱小,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开始于1069年,发生于宋仁宗之后,排除C项;宋朝分化事权,通过枢密院与“三衙”共同执掌兵权,相互牵制,同时派文官做地方官,并设通判监督,解决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是北宋初期各权力机构设置与运行示意图,该示意图从根本上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监察制度的初创 C.宰相权力的削弱 D.事权的分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宰相“中书门下”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反映了北宋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A项正确;示意图信息强调的是分化事权,创立监察制度与示意图信息无关,排除B项;示意图所给信息是宰相权力的削弱,是材料的表现,排除C项;根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化事权是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4.《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辽朝统治区域人员较为复杂 B.契丹与各族间的矛盾尖锐C.传承契丹族历史文化的需要 D.南北政治经济模式的差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南北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南北政治经济模式差异较大,所以辽政权对不同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以契丹国制和汉制分管南北,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项正确;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ABC分别是实行南北面官的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15.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疆域广阔,实行行省制度,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制的实行旨在()A.集中军政大权,调动地方自主性B.防范中书省专权,提高行政效率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中央集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封建大一统王朝,疆域广阔……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可知,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旨在有效管辖辽阔的疆域,加强中央集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正确;行省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调动地方自主性,排除A项;行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防范中书省专权无关,排除B项;行省制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6.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当时很多科技成果,号称“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与沈括著《梦溪笔谈》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是()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C.王祯著《农书》 D.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沈括是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与其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是毕昇,A项正确;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是元朝的,排除B项;王祯著《农书》,都是元朝,排除C项;西晋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县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确立。——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不再实行西周的封建制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离心力,必然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用“中央集权体制”的原因,请以汉初实例说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答案】17.变化:分封制到县制,再到郡县制(或从血缘关系的氏族公社发展成为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由世袭官位的宗法分封制到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僚制转变。18.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或诸侯争霸);分封制下地方自主性强,容易导致分裂割据。实例:西汉初年,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导致了王国问题(或“地方割据问题”),如七国之乱。【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到县制,再到郡县制(或从血缘关系的氏族公社发展成为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由材料信息“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世袭官位的宗法分封制到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僚制转变。【小问2】本题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二信息“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不再实行西周的封建制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或诸侯争霸);据材料二信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离心力,必然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下地方自主性强,容易导致分裂割据。实例: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汉初年,恢复了已经废除的分封制,在一些地区分封诸侯,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诸侯力量壮大,导致了王国问题,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如七国之乱,因此说“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18.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材料二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三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答案】(1)原因:蜀地的商业发展引发“钱荒”现象(或蜀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使用不便;交子的便利性与较好的防伪效果;发行者具有良好的信用。(2)特点: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场所普遍;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城市的发展)。(3)①棉花种植技术引进;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国家政策的推动(或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元朝统治者的重视);④棉纺织技术和织机的改进与推广;⑤农书的推广。【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原因:据材料“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蜀地商业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引发铜币短缺的“钱荒”现象,铁钱使用不便;据材料“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并结合所学可知,“交子”形制规范,具有很好的防伪效果;据材料“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并结合所学可知,交子的便利性,发行者具有良好的信用。【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二“入宋以后……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亦遍布各个街巷”可知,文化娱乐场所普遍。根据材料“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等信息可知,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明传播责任状
- 国防生教育培养协议模板
- 工程审计分包合同版
- 水泥砖供应合同格式
- 婚礼摄影摄像服务合同
- 家电零售分销合同
- 专业家政服务小时工合同
- 农村养鸡设备采购合同
- 软件合作开发合同
- 混凝土构件订购合同
- 会理2022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二
- 设计中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把握难点
- YY/T 0698.2-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 GB/T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 《乡镇环境治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1000字》
- 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修订)
- 空白货品签收单
- 青海省全省市县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信息名单目录450家
- 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开题报告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85171
- 泰康人寿养老社区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