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设计一、课标分析1.课标内容-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2.课标分析-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等地。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性奴隶制帝国的产生。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成一片。-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专题《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一课,作为世界史部分的开篇,本课将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中国史,转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史。对于上下册知识之间的衔接,对于后续内容的学习,本课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一共两个子目,分别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第二目意在说明,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两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三、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2.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世界上古史有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世界各区域早期文明的基本认识。但关于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影响,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史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四、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参照课本,梳理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并归纳其特点,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借助图片、视频、地图、文字等各种形式的史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世界各早期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以时间为线索,以地域为坐标,构建早期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时空观念,进而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世界各早期文明之间,既有符合一般规律的共性,也有各自鲜明的独特性。认识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树立中华民族发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和特点。-世界主要早期文明的产生及特点。2.教学难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和分析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各早期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法: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演示法。2.学法:听课法、阅读教材法、探究问题法、记忆法、练习法。3.教具:黑板、多媒体、地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思考问题:早期人类文明诞生在大河流域,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新课教授1.人类文明的产生-展示图片: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的产生。-讲述故事:讲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以及阶级、国家和文字的产生。-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对文明产生的过程和特点的理解。-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和特点。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展示图片: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遗址,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讲述故事:讲述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和希腊等地区的文明特点和发展。-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的理解。-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过程:渔猎采集文明(生产力低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农业畜牧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农业——定居——逐渐成为早期城市;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分工(社会分工发展原因:人类需要质量实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社会交换和贸易——商业出现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早期统治者和早期被统治者)----阶级矛盾和斗争、部落战争加剧----奴隶制国家形成(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国家机器)和文字产生(记事和管理需要)二、多元文明古国1.古代早期文明的共同点: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2.古代早期文明的特征: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的特征3.主要文明代表:文明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主要时间公元前3500左右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00左右公元前6世纪左右公元前8—前6世纪地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部分岛屿地理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处于干旱地区,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发展,交通便利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大国兴起政治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世界最早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评价)初步统一;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设有官员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君神合一,法老至上恒河流域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特点),影响至今城邦逐渐发展(特征、代表、评价);寡头政治(斯巴达),民主政治(雅典)文化及其他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5000——6000年),泥板书;太阴历;史诗《吉尔伽美什》(最早的史诗)记录洪水传说,发明60进制。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莎草纸;第一部太阳历;建筑、数学能计算圆周率;建造金字塔(体现数学和建筑水平)印度教;佛教(宣扬平等);史诗《摩诃(he)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创造1—9数字发明0,提出按位计值;天文、历法、医学等成就《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补充:(1)农业或河流文明: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 海洋文明:古希腊(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主要特点:保护私有财产,并规定政府的职能;同态复仇原则;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鲜明的阶级歧视;神权主义色彩浓厚。(3)种姓制度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同等级不得通婚。(4)城邦制度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公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奴隶、妇女、外邦移民则是非公民。(5)雅典民主政治知识:条件地理:三面环海,山峦重叠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农耕经济;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关键)载体: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的形成;(城邦制度的特点)思想:吸收周边文明,文化多元化;平等、开放的“个体文化倾向”;危机:贵族政治激化阶级矛盾,出现统治危机; 政治家:政治家不懈的努力、平民、新兴工商业阶层的抗争借鉴:对贵族制优点的借鉴发展过程可能——贵族制(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任期制选举制)开辟——梭伦改革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完善——伯里克利改革主要内容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和常设机构,兼有政府职能,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陪审法庭: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监督公职人员行为操守,并参与立法。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除十将军委员会,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运作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特征(主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分立与制约(理解)、公民意识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直接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作用影响对希腊促进希腊全面繁荣,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成为西方文明摇篮对人类文明发展①创新性: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积累宝贵经验;②优越性:多数人决策,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决策失误;公民监督政府,减少以权谋私;③文明进步:推动思想文化繁荣,促进人文精神的兴起;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影响和促进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局限①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少数人的民主(主要局限)。本邦妇女、广大奴隶和外邦人都无民主权利,它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之上;②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③民主运作的低效性:过滥的直接民主,降低行政效率;④民主性质的原始性:这种原始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总体评价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三、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因素。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