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下图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半坡人2.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特征的示意图,“?”处应填()A.制作陶器B.修建房屋C.打制石器D.磨制石器3.人们借助考古发现,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4.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5.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诸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A.领先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D.礼乐制度非常完善6.考古学家发现,在良渚遗址的墓葬里,有的墓葬有数百件制作精美的随葬玉器,有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却很少甚至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A.各地风俗不同B.个人爱好不同C.出现贫富分化D.玉器基本普及7.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8.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D.盘古和蚩尤9.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这一年属于()A.公元前21世纪B.公元前20世纪C.公元20世纪D.公元21世纪10.《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作《牧誓》”;而下图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重要证据B.传说中也包含有真实的史实C.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D.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矛盾11.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12.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A.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C.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D.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13.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A.齐、楚、秦、燕B.秦、楚、齐、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14.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重若千钧,字里行间洋溢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情怀和为民初心。下列与这一执政理念相符的学派及思想是()A.道家“无为”B.墨家“非攻”C.法家“法治”D.儒家“仁政”15.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荀子主张实行“仁政”,并且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16.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A.临洮一咸阳B.临洮一辽东C.陇西一辽东D.临洮一函谷关17.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高呼“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武王伐纣B.诸侯争霸C.大泽乡起义D.秦灭六国18.《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1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名联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是()A.晋楚争霸、吴越争霸B.楚汉之争、吴越争霸C.巨鹿之战、吴越争霸D.巨鹿之战、楚汉之争20.《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A.重文轻武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21.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新的王朝B.因暴政导致王朝的灭亡C.实行盐铁官营D.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22.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线索的主题是()A.东汉的兴衰B.三国鼎立C.西晋的政治黑暗D.北魏的建立和灭亡23.正确的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准确解读。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A.曹操称帝,开启三国鼎立时代B.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C.官渡之战奠定了袁绍统一北方的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A.曹魏B.西晋C.东晋D.北魏2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却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黄巾起义D.“五胡乱华”26.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春秋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B.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C.秦朝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D.两汉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27.下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28.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数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取得这一成果的数学家是()A.刘徽B.祖冲之C.锺繇D.顾恺之29.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晋时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在他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兰亭集序》C.《水经注》D.《洛神赋图》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②东周和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④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40分)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一司母戊鼎图二刻有文字的甲骨图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图四《论语》书影图五统一文字(1)阅读材料一图片,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分别对五幅图片内容进行论述说明,字数240字左右。(10分)材料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依据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两点,4分)(12分)材料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夏桀统治期间,大兴土木,修造宫殿,骄横暴虐,大肆挥霍。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商汤任用贤才,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对内减轻征敛,安抚民心,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摘编自《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指出商朝的建立者。(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温馨提示:1、观点用陈述句,不能用疑问句和反问句;2、论述要举两个例子来论证观点;3、要有结论。)(10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除了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的申不害改革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变法活动外,赵武灵王还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各国变法都注重任用实干型人才,重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程度地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了封建化进程。——摘编自盛文林《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的时代背景。归纳各国变法的共同点。(6分)材料二北魏墓葬后期出现的墓志铭,是鲜卑族汉化的证明。到后期发掘的汉族贵族墓葬中,也出现了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随葬品。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孝文帝改革后,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洛阳既是北方政治中心,又是贸易中心。——摘编自盛文林《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2)说出材料二示意图中反映的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4分)广东省德庆县重点中学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BBCAA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DDDBCB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DBABBBBB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云南省某县”“距今约170万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古人类是生活在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故选A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的北京附近,排除B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附近,排除C项;半坡人生活在距今六千年陕西西安附近,排除D项。2.【答案】C【解析】解读示意图可知,示意图展示了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特征,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会制作打制石器,故选C项;会制作陶器、修建房屋和磨制石器的是如河姆渡人、半坡人一般的原始居民,不属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特征,排除A、B、D三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量的、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说明原始人类逐渐掌握农耕技术,原始农业产生并发展起来,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原始先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可以定居下来,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粮食遗存,未体现农耕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粮食保存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他们不断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和权力,说明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表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装饰的物品、手工艺品等,说明社会分化出现,故选B项;“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禅让制度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题干“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文明虽然产生于不同地域,但是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内在统一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早期文明,没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的特点,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出阶级,排除C项;礼乐制度出现于西周,时间不符,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的墓葬有数百件制作精美的随葬玉器,有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却很少甚至一无所有”可知,墓葬随葬品数量差别很大。结合所学可知,良渚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晚期,这一时期私有财产出现,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开始分化而且已经比较明显,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出现贫富分化,和各地风俗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出现贫富分化,和个人爱好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良渚居民出现贫富分化,没有体现玉器普及,排除D项。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故选A项;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并非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排除B、C、D三项。8.【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在五六千前的黄河流域,我国进入了部落时代。当时的炎黄部落联盟战败蚩尤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也被尊称为“人文初祖”,故选A项;仓颉和嫘祖是黄帝的部下与妻子,排除B项;尧和舜是继炎帝和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排除C项;盘古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蚩尤是我国古代九夷族的部落首领,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方法是用年数除以100,然后取整数加1,得到世纪数,因此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1世纪即公元前2000—2099年,故选A项;公元前20世纪是公元前1900—1999年,排除B项;公元20世纪是公元1900—1999年,排除C项;公元21世纪是公元2000—2099年,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属于文献典籍,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属于文物发现,因此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故选C项;排除D项;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尚书·牧誓》的记载和青铜器内底铭文都不是传说,排除B项。11.【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殷墟”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题干所述“甲骨卜辞”、殷墟等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历史依据,故选B项;夏朝的都城位于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且与“甲骨卜辞”时间不符,排除A项;秦朝都城在陕西咸阳,秦朝的统一文字为小篆,排除C项;汉朝都城在陕西长安,不使用甲骨文,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殷人用龟甲……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可知,甲骨文记录了商代人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故选A项;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不是刻在青铜器上,排除B项;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是了解商朝社会的依据之一,夏朝时甲骨文尚未出现,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战国七雄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韩赵魏楚燕齐“,我们一般用东齐、西秦、南楚、北燕和中间三国韩赵魏来记忆七国的地理位置,因此,材料图片中最北方①是燕国,②是最东方齐国,③是最南方楚国,④是最西方秦国,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就是燕、齐、楚、秦,故选D项;齐国在形势图中对应位置是②,不是①,排除A项;秦国在形势图中对应位置是④,不是①,排除B项;秦国在形势图中对应位置是④,不是③,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民”“民生情怀和为民初心”,结合所学知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故选D项;道家“无为”、墨家“非攻”、法家“法治”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B项、C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孟子主张“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国家动荡,社会变革,面临政治、经济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表述正确,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日益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围绕着治国理政,诸子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表述正确,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不同学派之间,各陈其说,相互辩论,表述正确,排除C项。16.【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为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逐匈奴,后修整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的城防,故选B项;咸阳是当时秦朝的都城,排除A项;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排除C项;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的起义,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武王伐纣,是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讨伐商纣王,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诸侯争霸,指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的事件,不属于农民起义,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秦灭六国不属于农民起义,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说明秦朝有制定相关法律,但因为百姓们都不了解才会误以为“失期,法皆斩”而起义,故选B项;陈胜吴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起义发生在秦朝末期,不是历史传说,排除A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详实,史料价值高,排除C项;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正说明了秦朝法律严格执行,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由题干名联中“破釜沉舟”“楚”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指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的事件;从“卧薪尝胆”“吴”可知,这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争霸,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的事件,故选C项;晋楚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公元前632年,经过城濮大战的大胜,晋文公正式成为了春秋的霸主,排除A项;楚汉之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排除B项;楚汉之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涉及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D项;重文轻武政策实施于宋朝,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文化专制无关,排除B项;汉朝没有闭关锁国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措施来巩固秦朝的统一,汉武帝采取了实行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营、统一货币等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王朝,即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共同之处是均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D项正确;汉武帝已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排除A项;秦朝因暴政导致王朝的灭亡,排除B项;实行盐铁官营的汉武帝,排除C项。22.【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故选A项;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鼎立是在东汉后,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东汉,不是西晋,排除C项;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在东汉之后,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赤壁之战,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开启三国鼎立时代,不是曹操,排除A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并没有直接推翻东汉的统治,排除B项;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不是袁绍,排除C项。2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西晋结束了三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故选B项;曹魏只是灭掉蜀,东吴还存在,没有完成全国统一,排除A项;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排除C项;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排除D项。2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故选A项;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与西晋不符,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西晋无关,排除C项;“五胡乱华”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形成对峙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26.【答案】B【解析】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与地图信息相符,因此其为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故选B项;春秋时期,周边主要是戎、狄、蛮、夷等民族,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秦朝时代周边主要是匈奴、百越等民族,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C项;两汉时期北方主要是匈奴,且并未出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据“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可知,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各民族杂居共处,而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也印证了“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故选B项;此题中画像砖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而非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排除A项;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并未提及,且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时期,并非大一统王朝时期,故而,丝绸之路实质上是阻断的,但这些均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的确加速了政权封建化,统治者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用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对北魏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单从一块壁画中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数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圆周率,取得这一成果的数学家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2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集序》,故选B项;《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水经注》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所写的地理名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齐国地处山东半岛,都城在今山东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大的东方诸侯国,③正确;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因其规模大、参战兵力多、区域广等特点,给社会和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④正确。可见,③④说法正确,故选B项;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并非两个国家,①错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②错误;排除A项、C项、D项。二、非选择题(40分)31.(14分)【答案】(1)题目(2分),分别对五幅图片内容进行论述说明。(8分)参考例文:题目:灿烂的中华文化论述:商代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老子》是老子的学说集,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秦朝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做法:①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④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他概括性语言符合题意即可。(至少两点,4分)【解析】(1)题目:材料一图片主要是古代中国在器具、文字、著作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文明成就。因此,题目可从文化、文明这一角度入手,如题目可列为“灿烂的中华文明”。论述:论述则从各幅图片的内容、时间、历史地位、历史意义、作用等角度进行阐释,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老子》是老子的学说集,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秦朝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做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正确看待,继承发展等角度进行回答。如①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④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他概括性语言符合题意即可。32.(12分)【答案】(1)汤。(2分)(2)失民心者失天下;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有名的暴君。桀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