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教学反思_第1页
《8、7加几》教学反思_第2页
《8、7加几》教学反思_第3页
《8、7加几》教学反思_第4页
《8、7加几》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7加几》教学反思《8、7加几》教学反思1

《8、7加几》一课是苏教版试验教科书一班级上册第92-93页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和把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同学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熟悉。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同学动手操作,把握“8、7加几”的凑十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精确     娴熟的口算8、7加几。

本节课的内容与苏教版旧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动,旧教材在“9加几”之后,单独学习了“8加几”;而新教材却将8、7加几融为一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鼓舞同学算法的多样化,让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同学束缚住。

首先,出示例题,指导同学看图说图意:左边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边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

利用同学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同学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同学思索: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同学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同学思索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动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熟悉。

在此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同学把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

“试一试”放手让同学独立计算7+9。完成计算后,让同学沟通自己的计算方法,鼓舞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此时要启发同学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引导同学应用学过的9+7=16,算出7+9=16。

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我还考虑了同学接受力量的层次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

但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也可以运用交换加数,得数一样的方法,培育同学在计算中初步应用简洁的推理和学问的迁移。

《8、7加几》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方法与上节课相同。同学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我觉得应当可以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迁移到8、7、6加几。假如不用操作,只让他们凭借头脑中的“给9凑十”的方法,想象着解决8、7、6加几。怎么做效果会更好些。于是我在我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不同教学。

教学中,首先引导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出8+7、7+4、6+5这三个算式后,在三班我没预备任何学具,要求同学选择其中一个算式,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在汇报中,消失了许多种方法,有的方法是我事先都没有预料到的,例如8+4=就有许多种解决的方法:(1)、把4分成2和2,8和2凑成10,10再加2得12。(2)、我是把8分成2和6,6和4凑成10,10再加2得12。(3)、我知道8+5=13,那么8+4得数就应当比13少1,是12。(4)、我是这样算的,10+4=14,8+4得数要比14少2,是12。

在我们班,上课前我让同学预备了学具,有许多同学充分利用了学具,我清晰:这些同学都是用“凑十”的方法解决的,全班大约10人的同学没动学具,这些同学可能用到了其它方法解决。但在集体汇报时,我发觉只消失了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凑十”法,我还不甘心,尽力的启发:“还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孩子想出了看小数分大数的方法,其他方法没有想出来。

通过两个班的比较,明显的看出,由于学习9加几时是用学具把握的“凑十法”,所以用学具操作的四班沿袭了9加几的“凑十法”,思维明显受到限制。而另一班由于没有用学具,反而没有受“凑十法”的束缚,集思广益,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我想动手操作加强感悟,这是低班级同学形成新知的切入点,也是同学参加学问形成过程的关键,它不但使同学已有的学问能够顺当迁移,克服思维的障碍,更有助于促进同学学问向力量的转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舞同学算法多样化,我们要敬重每位同学,敬重同学的独立思索,应爱护同学的自主发觉的乐观性,敬重同学的自主的探究,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

《8、7加几》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我采纳活泼多样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学问的停靠点,有利于同学利用学问的迁移来探究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引导同学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沟通,探究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索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舞同学摆脱学具,利用学问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和7、6加几的一些式题。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先引导同学回忆如何“凑十”,再教他们唱“凑十歌”。“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同学在活泼开心的学唱中把握了“凑十法”的关键。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意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详细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同学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沟通,把详细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把握凑十法。最终是脱离实物,让同学利用学问的迁移,思索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抽象、概括、推理力量都得到肯定的提高。

2、注意同学的思维过程

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假如让同学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优生应当是没问题的,但低差生就不肯定清晰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于是我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十格图”。同学可以在“十格图”上操作,从而特别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表象。

3、注意同学初步合作力量的培育

在关键处、在同学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如,依据详细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伴侣相互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同学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通过相互沟通,同学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熬炼了口语表达力量与倾听力量。让同桌相互沟通,这是同学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同学在相互沟通将渐渐形成合作意识。

《8、7加几》教学反思4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索方法是相像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但计算起来有困难,由于孩子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方法上学消失了点数的算法,和接着数麻烦的方法,还有直接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设计以中山体育馆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线,熟识的情节,唤起同学爱好,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同学参加探究新知,组织同学沟通,再进行反馈评价。假如本节课单一是为巩固把握所学的学问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加的广泛性和乐观性,特殊是找汽车和打气球,几乎全班参加了活动,同学们都很乐观。

依据同学的学习特点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熟悉。但是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由于同学普遍处于接受新学问是属于慢热型,所以主要以老师引导为主,在教学设计完全根据课本的设计上课,同学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和课本所设计的学习过程全都。但在另外一个班级,同学接受新学问比较快,在表达和思维规律力量特别好,同学主体性比较强。所以我充分利用同学这一特点,让同学适时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同学讲解,质疑比较吸引其他同学的学习。且在反馈时,我发觉全部的同学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同学是拆5凑8,看来同学能运用原有的学问顺当的进行学问的迁移。

本节课课堂气氛没有平常常态课堂那么活跃。存在的缘由:老师没有常态课时放得开。在提问和评价反馈同学过于死板,处理同学的回答和教学环节不够敏捷。同学第一次拍录像课也有点紧急,课堂常规要求没有到位。同学存在着共性差异,他们对数学学问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共性颜色。我因课堂中可怕同学没跟着教学设计走或者可怕“收”不紧、导致同学在课堂上过于拘束。

《8、7加几》教学反思5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闯关嬉戏为主线,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通过“比一比,看谁最先闯关胜利”,唤起同学剧烈的求生心和斗志,使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同学参加探究新知,组织同学沟通,再进行反馈评价,最终进行课外延长,培育进展同学自主创新力量。课后感觉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全班参加了活动,使整节课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需要留意的是在这样喧闹的课堂上,会消失部分不分场合胡乱凑喧闹起哄的同学,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思索为什么的时候却还是自顾自“喧闹”的同学,这时假如不进行纪律的调控的话,那这部分同学就只是喧闹的玩了一下,喧闹了一下,并没有任何收获和进步。纪律的调控也要留意要用嬉戏中的规章来解决,用爱好和嘉奖来引导,切忌严峻的批判,由于这会使原有的公平的、开心的课堂气氛遭到破坏。

《8、7加几》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够依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究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2、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同学系统地把握学问。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同学观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3、你能够依据学过的方法计算吗?

二、学习新知,同学探究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沟通,怎样计算?

7+58+5

2、同学汇报沟通结果

重点指导:凑十法

3、同学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的困难。

4、反馈:

5+6=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竞赛

3、找伴侣

同学连线

四、独立作业:

计算109页4、5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同学乐观性很高,他们依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同学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较快。

《8、7加几》教学反思7

依据《标准》的要求,应当把培育计算力量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计算力量要从一班级做起。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同学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点数”和“接着数”等,同学在学习10以内计算时已经把握,因此,不用花许多时间特地进行教学,而“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正确和快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法”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同学能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本课是同学对“凑十法”已有肯定基础上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是根据“创设情境导入——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究7、6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7、6加几的计算方法——综合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由于同学有了9加几的铺垫,同学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把握了“凑十法”的算理,明白为什么要凑十,怎样去凑十,这样在学习7、6加几时我就放手让同学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究,让同学经受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通过适当引导,让同学通过操作,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晰明白,突出了同学学习的主体性。

《8、7加几》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9加几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同学对于之前学习的9加几,已经初步把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同学在观看操作中培育探究、思索的意识,把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娴熟的计算。并且通过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思想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同学用“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8、7加几。

由于对于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同学是已经初步把握了的,因此在教学8、7加几时,我直接出示情景图,先让同学依据图说说图意:其中一个盒子里装了8把小号,另一个盒子里装了7把小号,要求两个盒子里一共装了几把?同学直接列出算式:8+7。在计算的时候,我放手让同学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计算8+7。有的同学是通过摆小棒,先摆8根小棒,再摆7根小棒,然后挪一挪,把7根小棒其中的2根给8根中的,就变成10根了,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依据这种摆法,我试着让同学用我们上节课学习过得凑十法表示出思索的过程,大部分同学都能表示的出来,因此我再适时介绍一下,8+7用“凑十法”计算是,可以把7分成2和5,8加上2变成10,10再加上5变成15,为什么是分成2和5而不是其他呢,由于8和2可以凑成十。最终,我试着让同学想一想,8+7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再得出8+7还可以吧8分成5和3,其中的3和7合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

本节课不足:本节课着重是让同学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的得数,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在凑成十的环节中讲的还不够到位,以至于班级中接受力量较慢的同学,不知道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来计算,他们在计算的时候还是通过掰手指来计算的,我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8、7加几》教学反思9

让同学经受8、7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初步学习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片段:

教学例题:

(1)谈话:学校乐器室里有一些军号,放在两个盒子里,(出示挂图)请你们认真观看,这是些什么样的盒子,各放了多少把军号?(指名回答)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板书:8+7=?

(2)谈话:你想用什么方法,使人简单看出有多少把军号,把你的想法用小棒表示出来。边摆边轻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操作,老师巡察指导。

(3)指名同学上前摆小棒,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谈话: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不同的操作,有的把8根小棒凑成10根,有的把7根小棒凑成10根,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的,都能让人很简单看出一共有多少把军号。

(5)谈话:刚才同学们的操作都在书上印了出来,你依据书上的小棒图,填写出反映8+7的思索过程吗?同学填写,指名一人上黑板书写。

教后反思:

我把例题呈现于现实的情景中,很好地调动了同学的乐观性,引导同学观看是什么样的盒子,激活了同学的“凑十”阅历,由观看画面产生想法,到操作小棒把想法物化,再到填写算式,这样,逐步引导同学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数学思索,并且进一步把握了计算方法。

《8、7加几》教学反思10

《8、7加几》的教学是在同学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结合详细情境,引导同学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加几中,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最开头我用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计算的速度,同时复习9加几,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预备。

例题的教学先看图列出算式,再通过用小棒摆一摆,在操作中让同学将9加几的算法迁移过来,自主探究8、7加几的算法。在思索中,体会计算8+7时,既可以把8凑成十,也可以把7凑成十,从不同的角度,让同学体会不同的凑十过程,引导同学用三句话来表达两种不同的算法,通过操练,娴熟把握凑十法。试一试让同学由已经知道的9+7直接推算得数。

在练习方面,除了书上供应的题目,还列出了全部8加几以及7加几的算式,先算出各个算式得数,再引导发觉规律。

纵观整节课,在一开头的口算练习中,还可以适量增加口算练习的量,从得数不满10,得数正好为10,9加几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体会凑十法的过程,先把一部分凑成10,再计算。这样也使得练习支配的更有层次性。

练习摆小棒的过程,可以让同学仿照小号摆放的样子,在作业纸上摆放,降低摆小棒难度。留意将观看,摆小棒,用算式填,三个环节一起进行,不要脱节。

练习方面,把握的有点死,可以放手让同学去做,体现同学的'自主性。最终在找出8、7加几算式的规律后,可以再供应一些题目,让同学直接由发觉的规律来解答,应用规律。

《8、7加几》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同学结合详细情境探究、沟通算法,逐步理解8、7加几的凑十方法,熟悉和把握8、7加几的凑十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8、7加几的得数,通过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让同学能运用学问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育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把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习《9加几》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孩子们已经对“凑十”的方法有了也许的了解,在学习9加几的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凑十”后,算10加几的简便。教材8加几、7加几的支配与9加几类似,不同的是不再消失逐个数数的算法,而且把8加几、7加几融合在一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以提高综合计算力量和思维水平,为以后学习6、5、4、3、2加几奠定基础。我在课前支配了对口令的嬉戏,活跃了课堂氛围,紧接着通过情境创设复习9加几的内容,回顾凑十法在口算过程中的应用。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索过程。在摆小棒之前,关心同学明确摆法:用小棒代替小号,左边摆8根,右边摆7根,移一移,怎样能够计算出“8+7=?”,同学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其次种摆法也有一部分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8加7的思索过程,最终我指名几个同学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索过程。“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同学通过练习从详细到抽象巩固和把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索方法,我让同学独立先在书上圈一圈,再争论圈的方法。“试一试”让同学尝试计算7+9,同学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同学把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此后在开火车的嬉戏中,将8、7加几的算式有序的呈现出来,同学口算得数以后,整理算式让同学来发觉规律——数与另一加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同学用凑十法来思索如何计算8、7加几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把几和几凑成十,再来将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这才是正确的思索挨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学数学思维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过程的培育。

此外,例题让同学摆一摆,而没让同学填一填,还有练习题目的处理上许多细节不够到位,例如第一个题目,出示以后就直接让同学在书上圈一圈,可以先让同学思索并说一说,再来动手圈。这里消失的问题与教学设计不够精细、提问和评价方式等都有肯定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8、7加几》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同学经受探究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力量目标是使同学在观看、操作中逐步培育探究、思索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情感目标是使同学能运用学问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育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把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索方法是相像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索过程。教材上呈现了这样一句话:“先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假如直接对同学这样说,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接收胡老师建议,在让同学摆小棒的时候将要求改动了一下:“用小棒先摆7根,再摆8根,然后挪一挪,算出结果。”这样就降低难度,在课堂上我观看了一下,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其次种摆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8加7的思索过程,最终我指名几个同学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索过程。

“试一试”让同学尝试计算7+9,同学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

“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同学通过练习从详细到抽象巩固和把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索方法,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同学把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第3和第5两题采纳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学问,增加运算技能。

这节课结束后我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自己也仔细地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我自己说得太多,同学课上讲得太少了。其实这个问题我的指导老师始终都跟我讲,我自己也很清晰,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遗忘。在以后的教学我要把这一点当作一个任务,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都提示自己。

《8、7加几》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开头,我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引导同学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沟通,探究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索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舞同学摆脱学具,利用学问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题目和7、6加几的一些题目。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找伴侣”的嬉戏,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同学在或活泼开心的氛围中把握了“凑十法”的关键。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意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详细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同学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沟通,把详细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把握“凑十法”。最终是脱离实物,让同学利用学问的迁移,思索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抽象、概括、推理力量都得到了提高。

2.注意同学的思维过程。

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假如让同学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优等生是没问题的,后进生不肯定清晰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于是我通过在黑板上一步步板书,从而让他们特别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表象。

《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