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1页
《雨巷》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2页
《雨巷》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3页
《雨巷》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4页
《雨巷》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意象抒情的方法2、

鉴赏诗的语言美,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3、

学以致用,掌握一点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二、过程和方法:1、

“读,品,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

情境诵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进步青年在白色恐怖笼罩的社会中苦闷彷徨的心境,理解诗人对美的追求2、感受诗歌的忧伤哀婉但充满追求的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

分析意象,理解“雨巷”、“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内蕴的情感2、

入情诵读,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创设欣赏诗歌的情境;

2、对话交流,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

课前氛围营造:播放《雨巷》的歌曲

※课堂板书

雨巷(戴望舒)【教学过程】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背景音乐——《雨巷》歌曲

(一)检查预习:本诗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圈画出那些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这些词为全诗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主要内容:诗人追寻丁香女子而不得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独自、彷徨、寂寥、忧愁、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等感情基调:低沉伤感,忧郁哀怨,惆怅无奈(二)情境导入:整首诗弥漫着一种忧伤的美,美是无限丰富的。在《诗经》“爱而不现,搔首踟蹰”中我们感受到了初恋男女的羞涩美;在《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中我们感受到弃妇忧伤而又坚强的美;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英雄的豪情壮美。古诗如此,新诗亦然,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位被誉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的“雨巷诗人”,所学习的这首被叶圣陶称许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的诗作,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忧伤的美丽。(一)听示范朗读,初步体味诗的情境,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示范朗读1、请听示范朗读,听的过程中小声跟读2、结合自己课前标注的朗诵符号和大师的朗诵,思考:在节奏、语速、语调、重读等方面,要怎样处理?

【师生对话,交流总结】板书:音乐美1、全诗节奏:舒缓悠扬2、朗诵处理:缓慢、低沉(一般来说,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读,而忧郁凄苦的感情适合于缓读)3、延展思考: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句式、词语、结构等,来突出这种“舒缓悠扬、低沉哀婉”的节奏和情感的?参考分析:句式:排比重复(如第二、三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用排比手法,“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重复出现,突出了姑娘的特点,同时又在反复吟咏中带着淡淡的忧愁,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还有首尾节内容重复,加强了这种回环往复、舒缓哀伤的效果)

词语:重叠复沓

(如“悠长,悠长”“哀怨,哀怨又彷徨”,词语重叠复沓,突出强调,并形成舒缓悠扬的节奏

押韵:富音乐美如第一、二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形成舒缓悠扬的音节,同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用词:感情色彩

(堂上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可,不用强调双声词等)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双声叠韵词,如彷徨、芬芳、惆怅等,表达朦胧感伤的诗情,形成优美舒缓涌迷蒙的意境(二)指导朗读,入情朗诵,进入诗歌的情感氛围

一生朗读,学生点评

诗的语言很美,这种舒缓悠扬的节奏与诗人情感密切相关板书:语言美:句式、用词、押韵……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一二节,让同学们继续在朗读中欣赏诗歌语言和情感的美丽;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评他朗诵的处理好不好,情感表现力强不强最后全班齐读

朗读引导:①

语速:缓慢②

重读:如第一小节的重音词是:油纸伞、独自、雨巷、丁香一样愁怨、姑娘;第二小节:哀怨,哀怨又彷徨③

节奏:把握好停顿、连接

如:“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独自彷徨”、“寂寥的”需要作短暂停顿,这既是一个气息上的停顿,也是强调“独自”和“寂寥”的意义如:“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好像歌曲一样,用二二节拍,读成: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④

语调:句尾要特别注意升降调,要有变化过程如: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

朗读符号:长停顿用∣∣表示,短停顿用∣表示,连接用表示,升调用

↗表示,降调用

↙表示,重音加点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三、品:分析意象,品味意境(理解诗中意象的特点及意象传达的基本情绪)要真正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第一是要读,其次是要品,尤其是品味诗歌的意象,因为: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情感寄托的载体,是品味诗歌情感的钥匙。(一)

为抒发这样一种感伤的情绪,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请快速阅读全诗,圈画出其中的意象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一般的眼光、油纸伞、颓圮的篱墙、雨

在《雨巷》一诗中,这些意象的特点是怎样的?诗人为何选取这些意象来写?想借助“雨巷”,“姑娘’这些意象来表达什么呢?这是我们本节课交流研究的重点(二)

自由朗读,思考意象:同桌朗读,合作交流请同桌合作学习:①

分节互读:怎样朗诵得更入情更好?

引导:一是按刚才的朗诵指导完成好后面几节的朗读,二是设身处地,假设自己就是那位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彳亍的诗人;②交流学习: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撑着油纸伞的

的“我”,希望在

的雨巷中,遇见一个

的姑娘,最后这姑娘隐没在颓圮的篱墙,“我”希望能再遇见这位姑娘

引导:品味意象,一要落实诗中的语言分析思考,二是结合意象本身的特点展开联想

(三)

分析意象,描述品味:交流时,先请学生回答、描述,重点分析“我”、“雨巷”、“丁香姑娘”,再让学生质疑交流(对其它意象如有疑问则提出,补充交流)要求:描述意象,品味意象

描述意象时,要注意立足文本,适当展开联想想象,准确把握意象的特点,1、“我”:词语: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我和丁香姑娘相同的描述)特点:孤身一人,彷徨彳亍,心事重重油纸伞:(如果学生有疑问就讲,没有提到就不一定讲)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是当时时代的真实呈现作者并没做过多具体的描写,但和雨巷一起,合成了极美的意境

油纸伞:是当时雨季的常见之物浅黄油纸伞在雨中浸润,让细润的心多了一份浅黄的伤痛——这是寻常之物,但戴望舒,将其放置雨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不知不觉中,油纸伞拥有了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2、雨巷:词语: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雨的哀曲

特点:雨:潮湿、阴冷,迷茫、伤感

巷:青砖灰瓦,残破阴暗,悠长狭窄,人少寂寞(引导结合雨和巷本身的事物特点考虑)

作用:为忧伤的“我”,创造了一个感伤的环境、黯淡的背景,更易触发“我”的忧伤之情3、丁香姑娘:词语: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太息一般的眼光、

像梦一般的飘过、凄婉、迷茫、消散

分析:为何用丁香来形象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引导:丁香情结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资料: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虽美,但容易凋谢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手法四、悟:知人论世,深入探究,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重点:由对“丁香姑娘”的进一步分析品味,知人论世,联想想象,感受意象的象征义、诗歌的内在思想感情引导思考:“我”心情忧伤,希望见到一个美丽高洁如丁香般的女子,这种心境我们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希望见到和“我”一样忧愁的女子呢?还有,请再注意,诗中描写丁香姑娘动作的词语——飘过、走尽、消散,还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这位女子——像梦一样再注意,这位姑娘是否真的出现了?(不是)为什么要在雨巷中,想像出这样一位“忧愁、如梦”的姑娘呢?请结合老师提供的作家背景资料,四人小组展开研讨分析:

(一)介绍:展示背景资料1、作者:戴望舒:(1905—1950年)现代诗人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1941年,日本侵略者入侵香港,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2、背景:《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四一二”反革命血腥屠杀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全国原来热烈响应了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找不到前途,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诗人也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不得不避居于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雨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共鸣

(二)探究分析,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从背景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诗中的“我”,就是这种彷徨、迷惘情绪的化身

结合背景资料,思考:为什么要设“雨巷”这个背景?为什么要想像出这样一位“忧愁、如梦”的丁香姑娘?

小组讨论后,可派代表起来发言1、雨巷:喻示着现实的阴冷和灰暗这条寂寞而悠长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和现实一样;怀着渺茫希望的作者在雨巷里踟蹰不前,似乎在问:“我在期待什么?我还能期待什么?”2、“丁香姑娘”:是惆怅情绪的呈现,是美好理想的化身,是理想幻灭的过程引导分析:①美好:丁香一样美丽的姑娘可能就是作者期待和追求的理想的象征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美丽的理想②愁怨:是因孤独忧愁而产生的想象,是自己心灵的知音,更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寂寞忧愁孤独心情③虚幻:若虚若实,似是现实中人,又似是诗人梦中的幻影,格外朦胧美丽,又可望而不可及的,不可把握的④消散: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也许是诗人自己知道,这个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孤寂、彷徨及希望的不可企及所带来的更大的失望和空虚小结:当令人窒息的大环境让人难以活命的时候,诗人忽然之间在意念里萌生出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让他从黑暗中“活”过来,读者也从窒息般的境况下见到一点亮色,一点希望从此,“丁香情结”也便是戴望舒雨巷中的一个“亮点”!从这倾诉和希望里,我们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3、“我”:孤独ㄔ亍的彷徨者,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是否“我”就彻底绝望,放弃了对美好的向往和寻求呢?不是的,他依然在企盼,在希冀,在憧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就如同处在黑暗现实中的青年,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于是,他苦闷、彷徨,但是,他依然在苦苦希望、等候……(三)小结:板书:意境美诗中所选的意象:“我”寂寥悲伤、雨巷灰暗沉重、油纸伞浅黄古朴,丁香姑娘美丽忧伤,如在眼前,又仿入梦境,都具有“感伤、凄美”的特点,构成了一幅朦胧凄美的画面,传神表现出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忧郁、惆怅、茫然、彷徨”的心曲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戴望舒对这些意象是偏爱的,因为它们恰能映照诗人的内心,抒其性情,渲其郁闷五、总结延展,了解诗歌的情感美1、总结诗歌的主旨:板书:情感美在理解了诗歌的主要意象之后,我们对于诗歌的主旨也就不难领会了《雨巷》诗中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但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而是低沉的倾述,感伤的情绪,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彷徨苦闷青年心中投射的心情但是诗人仍然在苦苦寻求,寻求那美丽的理想全诗盈满忧伤,却又相当美丽的情感。2、简单提及诗歌的多重内涵: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尽相同“雨巷”让我们走入了那个时代那些青年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情感的投影生活中的你、我、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每当这个时候,拿起《雨巷》,看着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嗅着她的芬芳,感受她那凄迷的目光,定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迷茫追求的知识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