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故都的秋》教案灵山县新洲中学利诗文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是怎样扣住“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的秋进行对比的。2、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3、体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主要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由故都的秋联系到南国的秋的对比联想教学难点:难点是如何去体会作者通过北平的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来的深远幽思和孤独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佳句举不胜举,同学们能不能略举几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不同的人看到的秋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一同走进散文大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吧!二、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年),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7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作品风格清新,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年50岁。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是创造社成员中小说散文方面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善于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和率直的自我表现。作品集有《寒灰集》,《断残集》。代表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写作背景简介。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隐逸的生活,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四、解题。从语法角度看,中心词是“秋”,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是秋景;“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的含义明确而又深沉。五、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笔划出来,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句子,用笔划出来,等到分析的时候交流解决。
2.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朗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喜爱的理由。3.挑出一个学生选出课文的3段内容,然后大家共同朗读。六、再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景色之美,品味情感之纯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章的文眼。
明确:“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2、阅读第1、2自然段,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以及感受。北国之秋:清、静、悲凉饱尝秋味南国之秋:慢、润、淡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看不饱,尝不透,对故都秋的眷恋、向往。赏玩不到十足3、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请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明确:描写了五幅画面:庭院秋晨
槐树落蕊
秋蝉啼唱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4、、作者一共给我们描写了五幅美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加以介绍,并赏析五幅秋景图。(略)5、、作者逼真而细腻地描写了故都秋天的种种景物。我们说,作者选景不可能随心所欲,毫无思考,他必然有着自己的角度与安排,同学们从这五幅秋景图中找一找,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写秋的?(声?形?色?味?实?)
明确:作者主要从秋声和秋色两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地展开描写。
(声色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入其境。)
6、、观秋色:(1)找出文中体现秋天色彩的词语有哪些?品味其蕴涵的情感色彩。明确:芦花(白)柳影(灰)夜月(白)碧空(碧)牵牛花(蓝)落蕊(白里透黄)天底(灰沉)青布(青)秋果(淡绿微黄)。(2)秋色的特点是什么?(颜色的格调)
明确: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秋色清冷,内心寂寞。(3)提问: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作者为什么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明确:因为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又能使人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表现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而红色是热烈、欢快的颜色,与作者当时的心境不符。7、听秋声(1)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明确:钟声、扫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人声
(2)如果说,秋色的描写是“清”,那么,秋声呢?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静。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
(3)写了秋声,为什么我们还说它静呢?
明确:反衬。在秋天的故都,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扫帚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不正反衬出故都的寂静吗?“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艺术家们往往用这种以动衬静的艺术辩证法来取得更强的表达效果。(学生举例)我们在课文《荷塘月色》中已经接触过这种用法,用蛙鸣来衬托月下荷塘的幽静。
赏析: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触角:不仅仅是环境的寂静,更是传达了作者心境的宁静。赏析: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视觉:人生短暂,作者坐看年华付流水,是何等的清闲,但正是这种清闲让作者感到苦闷、寂寞。七、小结八、迁移训练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有时往往一字着色,一字着情。如我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下面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字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填到括号内,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1.选词填空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寄》司空曙)
绿红黄残
提示:黄。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流露了作者的心境,并且符合对偶。2
.
理解《沁园春
长沙》的上半阙,从景物的描写中,把握景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绪管理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 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政策环境分析
- 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助力特殊儿童学习与发展
- 教育与娱乐融合的婴幼儿产品市场趋势分析
- 教育小镇的全方位教育资源配置
- 中职数例课件
-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模式在西安的实施与成效
-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行为问题及应对
- 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5届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高分通关300题a4版(浙江省专用)
- 强规划助成长学课件-心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 冷冻消融设备(CQZ2100618)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
- QC七大手法培训教材(ppt50张PPT)课件
- 柴油锤击桩施工方案完整
- 物业服务中心架构图
- 表面渗纳米陶瓷的摩托车活塞环的介绍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仓库职位等级晋升标准评价表
- 防腐保温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