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教学》学习心得_第1页
《社会化教学》学习心得_第2页
《社会化教学》学习心得_第3页
《社会化教学》学习心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齐华暑期公益课《社会化教学》心得在接到通知,可以报名免费听张老师的暑期公益课时,我非常兴奋,本来今年夏天就有打算去参加暑期训练营参加张老师的培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这次张齐华老师的网络培训课弥补了我的遗憾。这次培训的主题,社会化学习,在之前阅读张老师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里有过简单的了解。今天的学习让我对社会化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有了更深度的思考。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多的启发,希望今后自己可以从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有更多的进步。“一次别样的深度课堂观察”用40分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张老师神奇的“脑电图”向我们直观的展示了观测数据。结果令我们为之惊叹,同时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我的学生一节课的时间不也是在“认真听”吗?但听会了吗?,能记住吗?记住了能理解吗?理解了会应用吗?我们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吗?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了吗?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物,教学工作只是传授学科知识吗?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呢?既然学生是完整的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只有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才会记忆深刻融会贯通,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张老师根据心理学发展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再到社会建构的理论剖析,让我关注到社会在发展,对于人的培养方向也在发展。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尽然是社会化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个个体,更要关注群体。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群体,我也理解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那么怎么在这个小型的社会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学习。听了张老师今天的培训我有了很多的感受。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很多因素例如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等,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是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互动交往的机会。在互动交往中帮助他人,感恩同伴,换位思考,与之共情等都可以促进学生作为社会人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作为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基于充分的对话协商,促进数学素养与社会性素养,协同发展数学学习。这就要求老师不仅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对于学习单的设计张老师真是给了满满的干货,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重要,学习单可以让学生有备而来,学生根据学习单的内容可以有初步的理解和思考。像地图一样指引着学生一步一步找到目的地,但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思考。研究题目可以适度的开放,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思维留痕”更是绝妙,可以清楚的看见孩子们是怎么思考的,一节课的质量要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的提问”以真问题撬动真实深度学习,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问题才愿意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最好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培训的第二天同样是收获满满,今天张老师讲了关于“如何建设组内共学制度”和“如何培养有能力的组长”。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要有规则和制度。一年级时我是要求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的,没有过多地要求,在二年级时我们班成立了四人合作小组,学习程度上没有特别的分配,前后桌四个人便于交流就是一个小组。小组讨论的水平参差不齐,能达到要求的顶多有3组吧。对于小组如何讨论,组长如何安排任务也只是粗略的讲解过一两次,虽然在巡视的时候也会就加以指导,但是将近有一半的同学还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参与讨论,主动学习。我反思责任在我,自己对于如何组建组内共学掌握和了解多少?自己没有一桶水怎么给学生一碗水,张老师让我深刻的看到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自己对于教学没有深度的观察和思考。组内共学漫长的时间里教师的缺席,话题如何展开讨论,组员之间如何分配任务,社交素养缺乏等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何要建设组内共学制度的缘由。“社交缺失”是现代城市化的新一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共学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赋予了每个学生责任和任务,促进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参与社交,并从中获得感恩,共情,认可等一系列情感。在互动交往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会不断的提升,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事情。组内共学制度的制定为我们建设小组共学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张老师从肢体的管理、秩序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方面向我们讲解了组内共学需要哪些制度。“身体靠拢”“目光聚焦”拉进学生心与心的距离,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保证思维的共进。“交流有序”“强弱有节”“互动有礼”让团队展开有序教学,在“有序”“有礼”的交流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时间的管理,可以让共学更合理的把握节奏。“如何让组内共学制度有效落实”呢?可以从“制度讲解”“观摩视频”“实战演练”“反思优化”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共学能力。在组内共学中,一个有领导力的组长的选择和培养尤为重要。组长作为每个小组的领路人要敢于承担责任。不仅是组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应该具备组长的潜质,承担起一定的责任。除了领导力组长也应该具备“组织管理”“学业引领”“责任担当”“人缘魅力”等素养。在选定组长之后我们要对组长进行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组织小组内的共学。我很认同张老师说的“情商也是可以锻炼的,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义”,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轻易给自己下定义设定人设,我自也是经常否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具备某些能力做不好一些事情,但我们真正的去学习了吗?去钻研了吗?去尝试了吗?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否定自己。我觉得任何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组长的所具备的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不要去否定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身上都具备做组长的潜质。对于组长的培养有很多的途径可以通过“外部对标”树立榜样,让小组长模仿学习。“内部发现”从学生内部发现有责任心,情商较高,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同时我们可以组织小组长集中培训。在上课时可以及时的知道小组长的工作,同时明确组长的职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比拼,为了老师的岁月静好,组长负重前行,我们就要用奖励和评优来激发他们的动力。现在学生对于物质并不缺乏,所以要求老师的奖励要走心。别样的礼物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增强组长和组员的学习信心。对于优秀的小组和组员我们也是评优评先,从而带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的想象力。爱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纪律的约束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标要求孩子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肯定是自己未知的或者有疑惑的,是思维的拓展,是对于知识的延伸或对于认知的矛盾点。有思考的发生,就有学习的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兴趣,积极的去思考探究和学习。那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要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有高度关联,真实的存在,同时有思维的含量。张老师的这次公益培训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带我进入了对于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不应该只是把孩子看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