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八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1.如图两则史料均指向同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

——《广东军务记》A.虎门硝烟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反割台斗争2.在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眼里,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之类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甚至连火烧圆明园,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反倒是最怕洋人给自己面呈国书。这位统治者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3.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外国人都是兄弟朋友,故而准许其自由出入,正常贸易,并希望外国人能帮助他们对抗清政府。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A.得到了外国友人的支持 B.制定了成熟的外交政策C.未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D.力图主动融入国际社会4.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据此,他投身于(

)A.镇压太平军 B.洋务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辛亥革命5.漫画有着一定的寓意。如图《“China”被撕裂》的寓意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代理人6.近代某思想家曾表示:“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7.中国近代创办了各类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人们生活方式逐渐西化 B.政府支持报刊事业发展C.人民对政治事务的关心 D.民众爱国精神普遍提高8.1911年12月11日《上海时报》时评“剪辫之四不自由”,然而在1912年后,该报却用“豚尾”、“龟尾”等语言来形容辫子。这种变化侧面反映出当时(

)A.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认同 B.社会移风易俗推进困难C.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办报自由程度越来越高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成立政府机构。这宣告了(

)A.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10.1915年,孙中山发表宣言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主要是基于(

)A.黄花岗起义失败 B.二次革命遭到镇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1.五四运动从发生那刻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下列亲历者对其原因讲述的共同之处是(

)傅斯年是由于北京政府做叛民卖国的一切行动,引起一种民族觉悟上的大反响匡互生远因是新书报的出版、事实的压迫、革命暗示的残留;近因是巴黎和会的失败刘振东青年学生的这种爱国热忱的激发基于北京政府的政治腐败和外交屈辱A.军阀的长期内乱 B.学生的爱国情怀 C.巴黎和会的反响 D.清廷的卖国行径12.如表展示了李大钊1918—1924年的活动轨迹(部分)。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1920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④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A.①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②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C.③推动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④反映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3.毛泽东曾经表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这主要是基于(

)A.北伐的胜利进军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工农革命军建立D.井冈山根据地开辟14.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这一行为(

)A.体现“左倾”思想 B.反映红军掌握了主动权C.表明革命即将胜利 D.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5.金冲及在《周恩来传》一书中写道:“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是因为(

)A.三湾改编确立党领导军队 B.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C.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D.长征保存革命的火种16.华清宫文化研究员李华介绍说,12日凌晨5时左右,华清池突然枪声四起,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带着百余精锐士兵直闯“行辕”,目标就一个:活捉蒋介石。这一事件(

)A.揭开国共合作的序幕 B.表明中共抗战的决心C.标志全面抗战的开始 D.改变国共力量的对比17.民国二十六年的这场会战,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该会战(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B.体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18.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一规定(

)A.改变了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B.确立了土地的公有制C.调动了农民参加抗战和生产的积极性 D.实现了各阶级的平等19.毛泽东对某一军事行动的评价是:“20多年了,我们的革命事业一直被蒋介石政府打压,直到刘邓两位同志南征。”这一行动(

)A.打响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D.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军队20.“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评价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材料二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日本兵力最多时达到100万以上。1931年9月-1945年9月,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万余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呈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22.随着近代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斗争中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如此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二

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摘编自吴玉章《辛亥革命》材料三

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这一现象并归纳其反映的本质问题。(2)据材料二写出“▲”中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战争的影响。(3)综合上述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3.张裕酿酒公司是我国葡萄酒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司,有着“百年民族品牌”的光荣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我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在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业救国浪潮中,张弼士先生于1892年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由此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摘编自兰振民《张裕公司志》材料二

1912—1919年张裕公司发展大事记时间大事记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1917年张裕正式营业四周年庆典,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迹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国内政局动荡,外来的洋酒物美价廉,使得张裕葡萄酒销路日渐萎缩。据《张裕公司志》记载,1919年到1928年,公司开始靠变卖厂区空地、葡萄园甚至公司周围的房屋勉力维持,1927年公司亏损严重,全面衰败。到1930年亏损高达30万余元,公司濒临倒闭。——摘编自贺俊花《张裕葡萄酒酒标百年变迁的视觉传播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裕酿酒公司创办的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张裕公司得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同时期发展较快的其他行业。(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张裕公司衰落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张裕公司发展的认识。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军占领广州,又到三元里扰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英军占领广州以后,经常四出骚扰中国百姓,地处广州北郊的三元里人民深受其害,他们对英军深恶痛绝。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又跑到三元里一带作恶,村民们立即反击,B项正确;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与题干信息“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没有联系,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与题干信息“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反映的地点不符,排除C项;反割台斗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保卫台湾的正义斗争,与题干信息“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反映的地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根据题干“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些条约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等条款。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咸丰帝,D项正确;康熙帝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排除A项;乾隆帝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排除B项;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由材料“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外国人都是兄弟朋友,故而准许其自由出入,正常贸易,并希望外国人能帮助他们对抗清政府。”可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外国人都是兄弟朋友,这说明他们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外国人都是兄弟朋友,这说明他们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不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外国友人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外国人都是兄弟朋友,这说明他们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不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制定了成熟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外国人都是兄弟朋友,这说明他们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不能说明太平天国力图主动融入国际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题干“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优于西方,只有军事技术不如西方,所以他投身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项正确;镇压太平军与西方无关,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根据题干“《“China”被撕裂》”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排除A项;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代理人,排除D项。故选C项。6.A【详解】根据题干“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为此,他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发起,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排除B项;护国战争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C项;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根据题干“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知,报刊报道的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这反映了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C项正确;报刊报道的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题干没有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排除A项;题干信息无法说明政府支持报刊事业发展,排除B项;报刊报道的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并不能说明民众爱国精神普遍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据题干“1911年12月11日《上海时报》时评‘剪辫之四不自由’,然而在1912年后,该报却用‘豚尾’、‘龟尾’等语言来形容辫子”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材料体现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认同,A项正确;社会移风易俗推进困难与材料在1912年后,该报却用“豚尾”、“龟尾”等语言来形容辫子这种变化不符,排除B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反映在废除跪拜礼,改为鞠躬、握手礼和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在说《上海时报》时评变化侧面反映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认同,并不是说当时办报自由程度越来越高,排除D项。故选A项。9.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项正确;武昌起义胜利是1911年10月,排除A项;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C项;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题干“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所以,原因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C项正确;黄花岗起义失败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二次革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民族觉悟”“巴黎和会”“青年学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傅斯年、匡互生、刘振东都讲述了自己经历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及其影响。因此三个亲历者都讲述了巴黎和会的反映,C项正确;傅斯年、匡互生、刘振东的讲述都未涉及军阀的长期内乱,排除A项;傅斯年、匡互生、陈友生都未讲述学生的爱国情怀,排除B项;清朝在1912年已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D项正确;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排除A项;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开始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项正确;北伐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排除B项;工农革命军建立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根据题干“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可知,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这是“左倾”思想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左倾”思想,不能反映红军掌握了主动权,排除B项;表明革命即将胜利,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主动进攻敌人的据点,是一种盲目的“左倾”冒进思想,不能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中的“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D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党领导军队是在1927年,与题干中的“红军”不符,排除A项;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是在1929年,与题干中的“红军”不符,排除B项;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但与题干中的“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去了一些枝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12日凌晨5时左右,华清池突然枪声四起,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带着百余精锐士兵直闯“行辕’,目标就一个:活捉蒋介石。”可知,这一事件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项正确;中共发表《八一宣言》表明中共抗战的决心,排除B项;七七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这一事件并没有改变国共力量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17.D【详解】由材料“民国二十六年的这场会战”可知,该会战发生在1937年,由材料“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国民党主动出击,目的明确,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的表现,该会战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D项正确;1938年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A项;题干只体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没有涉及敌后战场,排除B项;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变了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变了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实现了各阶级的平等”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9.B【详解】根据题干“刘邓两位同志南征”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军事行动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排除A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排除C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20.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南京是国民党的政府所在地,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与题干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相符,D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与题干中的“虎踞龙盘”无关,排除A项;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与题干中的“虎踞龙盘”无关,排除B项;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与题干中的“虎踞龙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1.(1)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任答3点)(2)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3)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全民族抗战。【详解】(1)战役: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2)意义:由材料“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22.(1)现象:民众对侵略战争漠不关心;本质问题:民众民族意识淡薄。(2)(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示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伴随着列强的侵略逐渐觉醒。鸦片战争前夕,国人的民族意识淡薄。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与此同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在反抗外来斗争的过程中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详解】(1)现象:根据所学知识,由“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如此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民众对侵略战争漠不关心。本质:根据所学知识,民众对侵略战争漠不关心本质上是民众民族意识淡薄。(2)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