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Mg:24C1:35.5Ca:40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 B.氧气 C.氧化物 D.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制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B.制氧气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选项错误.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B【解析】【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3.下列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火焰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答案】D【解析】【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错误;B.细铁丝不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错误;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故答案选择D。4.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在要去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硫【答案】C【解析】【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了氧气,增加其他气体成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其中的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其中的氧气,又没有增加其他气体成分,故选项符合题意;D.硫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了氧气,增加其他气体成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用反应①制取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B.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C.图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氧化反应D.④⑤都属于氧化物【答案】D【解析】【详解】A.用反应①制造氧气时,即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MnO2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B.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即利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是需要检查气密性的,否则如漏气可能会造成氧气不纯,还会造成氧气外溢,造成浪费,故选项错误;C.反应①制造氧气时,即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即利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O2与C和P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因此图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D.④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⑤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的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6.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 C.不支持燃烧 D.无色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D错误。故选C。7.“祝融号”火星车利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作为其动力,制取砷化镓(GaAs)的化学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A.C2H2 B.C2H4 C.CH4 D.H2【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3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个镓原子、1个砷原子;反应后有:1个镓原子、1个砷原子,所以3X中含有3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推出X为CH4,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8.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安全出口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成站立姿势跑出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直接坐电梯下来D.打开窗户跳出【答案】A【解析】【分析】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还有利于防止烟进入口鼻。【详解】A.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安全出口有利于减少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防止窒息,符合题意;B.由题中实验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可知房间着火过程中,高处先缺氧,茶杯内壁变黑,说明产生烟尘,所以不能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窒息,不符合题意;C.高楼着火,容易断电,乘坐电梯会引发更大危险,不符合题意;D.打开窗户跳出,容易引发更大危险,不符合题意。故选A。9.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④是氖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不符合题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①和②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①是氦原子结构示意图,②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氦为稀有气体元素,与镁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C.②和⑥分别表示镁元素和氧元素,因此②和⑥形成化合物是氧化镁,化学式为:MgO,符合题意;D.①是氦原子结构示意图,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④是氖原子结构示意图,因此只有①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比CO中碳元素的含量要高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C【解析】【详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因此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C.CO2中碳元素的含量为≈27.3%,CO中碳元素的含量为≈42.9%,因此CO比CO2中碳元素的含量要高,符合题意;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才具有酸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虽然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但化石燃料是现在使用的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CO燃烧可以生成CO2,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可以生成CO,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本身无毒,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g氧化镁【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质量比为,因此24g镁和32g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的氧化镁质量小于56g,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区别,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1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仔细观察如图),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增大B.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C.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D.B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增大,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选项错误;B.火柴移离水蒸气,达到着火点火柴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选项正确;C.水蒸气的温度大于或等于100℃,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低于100℃,选项错误;D.B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与氧气的接触程度,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选项错误。故选B。14.疫情期间人们用来消毒的“84消毒液”,一般通过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关该反应的判断合理的是A.生成的NaClO属于氧化物B.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后钠元素的质量减少了D.氯元素共呈现三种化合价【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NaClO是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NaCl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氯元素显+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B.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朝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至集气瓶底【答案】D【解析】【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C.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至集气瓶口处即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6.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答案】D【解析】【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详解】A.BC段气压增大,主要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A正确。B.CD段气压减小,主要原因是主要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B正确。C.DE段气压增大,主要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C正确;D.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D不正确。故选D。1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B.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质量均不变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D.参加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8:9【答案】C【解析】【详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两个,将其划掉,即甲烷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A.反应前后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即碳元素化合价由-4变成+2,氢元素化合价由+1变成0,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质量均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6:18=8: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中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进行分析。18.现有反应:,已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3,现将17g

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0g

C,则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A.40:27 B.16:9 C.5:6 D.31:18【答案】A【解析】【详解】设生成D的质量为xx=27g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0g+27g-17g=40g,则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40g:27g。故选A。【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19.在反应中,已知2.3gA跟B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2.7gD。又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88 B.48 C.44 D.16【答案】C【解析】【详解】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B的质量为4.4g+2.7g-2.3g=4.8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x=4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选C。20.将一定质量的X、Y、Z、W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20104待测反应后质量(g)7.26.820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和Y是反应物,W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0:5:2C.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物质Z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X、Y两种物质中元素的总种类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前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之和,可计算出W反应前质量是7.2g+6.8g+20g+10g-20g-10g-4g=10g,X、Y的质量减小,属于反应物,Z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W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X、Y、Z三种物质的质量分别是:20g-7.2g=12.8g、10g-6.8g=3.2g、20g-4g=16g,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1∶5,符合题意;C.化学计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设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X的化学计量数为,Y的化学计量数为,二者比值为:2∶1,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X、Y属于反应物,Z属于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则Z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X、Y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个5小题,共29分)21.CO2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与其有关的问题:(1)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和CO2,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性。(2)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主要因为______。(3)如图,煅烧白垩(石灰石),将锻烧生成的氧化钙固体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在一定条件下,CO2与H2能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水,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答案】(1)①.②.吸附(2)①.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②.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3)(4)1:3【解析】【小问1详解】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氧化钙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所以该氧化钙可以吸附二氧化碳,是因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填:吸附;【小问2详解】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实际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此时水蒸气就会遇冷凝结为小液滴,形成人工降雨,故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主要因为: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小问3详解】石灰石经过煅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则固体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在一定条件下,CO2与H2发生反应生成CH4O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配平,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22.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1)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填序号)。(2)科学家们根据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镓元素的性质与铝相近的元素。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_。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④(2)①.3②.Ga2O3③.【解析】【小问1详解】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基”结构,该物质可作杀菌消毒剂。①该分子的结构中不含过氧基,不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错误。②该分子的结构中不含过氧基,不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错误。③该分子的结构中不含过氧基,不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错误。④该分子的结构中含有过氧基,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正确。故选④。【小问2详解】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31=2+8+18+X,X=3;②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带有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镓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Ga2O3,故填Ga2O3;③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单质硫。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然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填序号)。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答案】(1)(2)①.②.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3)B【解析】【小问1详解】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KClO3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及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故依次填写:、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小问3详解】A.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硫所处环境氧气浓度更大,燃烧比火柴梗剧烈,同时从火柴划然的瞬间,火苗异常旺也可推测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B.MnO2受热不会分解产生氧气,不能起助燃作用,推测错误,符合题意;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氧气能助燃,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创设情景,突破口是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24.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查阅资料:1.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一偏磷酸。2.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于充足氧气接触(2)防止污染空气(3)①.氧气##空气②.【解析】【小问1详解】物质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着火点和氧气。图一中铜片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图一中铜片中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氧气。对于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则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有足够的氧气来支持燃烧;【小问2详解】从图一和图二对比发现,图一装置中的白磷暴露与空气中,而图二装置中的白磷则被密封在试管中,故白磷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装置一而言是暴露与空气中,装置二与之相反,而题干提到“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一偏磷酸”,故装置二的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后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小问3详解】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说明白磷发生了燃烧,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故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或空气;白磷于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2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用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_。(2)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断该物质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元素,理由是______。【答案】(1)①.B②.生成的气体扩散到空气中(2)①.碳、氢(或C.H)②.氧##O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析】【小问1详解】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该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反应,否则天平会不平衡。A装置有气体参加反应,在密闭容器内,天平始终平衡,B装置内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空气中,天平不再平衡;【小问2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中有碳、氢、氧元素,反应物氧气中有氧元素,故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6.如图是实验室常见装置,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B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利用此原理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于集气瓶中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从A~F中选择,填字母)。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实验室用B或C来做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B与C比较,B的优点是______。(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用A,则制取氨气所用的药品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编号)。①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固体混合③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5)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_____(填“①”或“②”)进入G中。【答案】(1)锥形瓶(2)①.②.BF③.(3)控制反应的速度(4)①(5)②【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仪器X的名称为锥形瓶;【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以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采用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选择的收集装置为F,故利用此原理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于集气瓶中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BF;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B装置有分液漏斗,能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和滴加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小问4详解】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①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为固液加热型,符合题意;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固体混合,为固液常温型,不符合题意;③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为固液常温型,不符合题意;故选①;【小问5详解】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小,测量时气体应从②进入G中。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从导管a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A装置内观察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B装置内观察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