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习报告工程_第1页
综合实习报告工程_第2页
综合实习报告工程_第3页
综合实习报告工程_第4页
综合实习报告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目学院实习报告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系(部)园林艺术系指导教师龙松亮、袁剑华、楼一蕾、张敏霞、李胜、蔡凉峰、金敏丽专业班级园艺092学生姓名某某学号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2、通过本次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3、理论结合实践,调查和学习江南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造园手法。进一步掌握园林艺术和设计原理,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艺术风格特点。二、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8日——2012年11月06日三、实习地点:苏州:2012年10月28日-10月31日第一天:参观考察沧浪亭、网师园。第二天:参观考察拙政园、狮子林。第三天:参观考察留园、虎丘风景区。第四天:参观考察环形山庄。上海:2012年11月01日-11月04日第五天:参观考察上海静安雕塑公园。第六天:参观考察1933创意园、M50创意园、梦清园。第七天:参观考察上海辰山植物园。第八天:参观考察后滩公园、世博公园、白莲泾。临安:2012年11月05日-11月06日第九天:上海回临安。第十天:整理材料,准备汇报。实习内容:举例分析园林工程设计特点一、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拙政园(一)、园林小品:拙政园中的园林小品无一不体现着江南的古典韵味,尤其突出的是其园林门窗。古典园林中,园林门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园林大门、垂花门、洞门、隔扇门等。园林窗的类型大致可分为:隔扇窗、支摘窗、什锦窗、漏窗、洞窗、景窗、假窗等。园林门窗除了具有实用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使园林空间内外交流的渗透性,在障景、框景、漏景、空间渗透等造园手法中均有运用。除了其功能外,园林门窗本身的优美图案纹样以及窗框系列,组成了园林的一道道风景线。园林门窗开设的位置、数量、形状及相互间的距离等,都要遵循园林设计的美学法则。拙政园中的门窗框大多运用几何图形:圆、正方形、菱形、扇形等,花纹为古典的梅花、冰裂纹等图案,色调则以“粉墙黛瓦”的形式为主。(二)、园路铺装拙政园中,无论是主园路还是园林建筑间的小路,铺装所用材料均基本相同,为:卵石、砖、瓦、碎石等;而色调也以灰、白、青、红四种为主,虽然材料与色调较少,但拙政园中的铺装却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纵观全园,在开敞多变的空间中,地面铺装常常运用上述材料拼成规则的几何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或者运用一到一到两种铺装材料。因此在这些空间中,铺装还起到了划分空间,暗示空间变化的作用。而在一些平直没有变化的园路或一些园林建筑前的铺地中,常常用上述材料拼出各式各样的寓意的古典图案,如仙鹤、蝴蝶中国结等。`狮子林狮子林是一个曲折迷离的假山王国。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身临其境方能品味。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现代园林上海辰山植物园在设计理念中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设计手法。例如在地形处理上避免大动干戈人工造景,尽量减少因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和污染。从因地制宜、经济节约的角度入手,充分尊重地域原有地形地貌演变发展的脉络,为各种植物群落的生长寻觅适宜的区域。中心区依托原有的地形基础,将鱼塘水网的肌理稍加梳理整饬,构筑面积适中的中心湖区,开挖湖面的土方集中用来堆积绿环,基本维持土方平衡。在水景创作中,注重自然降水的收集,对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水系的循环、净化以及合理利用的系统工程。流程如下:在西区的入水口进行水体的前期净化,并利用水生植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后,汇至湿地和中心湖区。通过净化后的汇水用于灌溉植物,并形成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植物园的整个水系就是一个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相对独立于外部水系,在与外水相连的河汊皆设立水闸,使内外水可分可合。植物园的建筑设计也非常注重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应用。针对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建筑采用集中式布置,节省用地及建设成本,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雨水收集及地热能等,降低使用及维护成本。通过以上诸项措施,为辰山植物园构建了一个稳定的、低能耗的、多样的植物生长空间,真正成为理想的植物王国。梦清园梦清园位于上海市中心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改造前,其周边区域的“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建筑破旧,是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最低的区域。改造后的产业建筑成为室内展示中心、临水景观平台、啤酒沙龙等,而三个建筑围合的院落空间将用折线形的溪涧,勾勒出昔日场地的轮廓,隐寓文脉主题。水景处理上,梦清园则结合各净水环节,营造了台阶湿地池、瀑布凉亭、空中水渠、蝴蝶泉、星月湾等水景。各处水景富有匠心,洁净的水体、茂密的植被、舒适的场所是该项目所追求的最佳景观环境。在绿化种植设计方面,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公园共选用了160多种植物,核心区大量建设生态效益高的复层式混交林,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穿插运用,在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域增加了一片浓绿。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设计师具备了超越传统城市公园效果的基础条件。利用色彩、质感、光影、仿真效果等手段,在现代城市环境中进行新的尝试。梦清园则更进一步,不仅构建了一套生态净水的系统,而且又增加了一项新功能,那就是国内首座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以前,冲刷路面后夹杂着大量污物的初期雨水直接排入苏州河,严重污染苏州河水。在梦清园的地下建成了一座3万m3的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达215万m3。江苏、万航、叶家宅、宜昌四座泵站所辖区域内的初期雨水均被截流,通过管道汇入该调蓄池。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再排放到苏州河中。此外,梦清园中还设置了采集太阳能和风能的装置,为水泵提供部分动力,蕴含生态意义。在追求艺术品质的同时,梦清园设计亦高度重视工程。技术的可操作性、安全性与创新性。由于公园四分之三的面积临水,且苏州河市区段水深约215~315m,所以亲水场所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故在沿河亲水步道上均设置了栏杆,选用钢材和安全玻璃,分而不隔。并根据近年上海市民平均身高不断增长的趋势,将栏杆的高度提高了011m。在游艇码头区域,为了安全疏散和便于管理,主动在候船区和木栈桥之间设置了防护栏杆,在进出入口设置了活动门窗。从公园西南区河道上游方向取水口取得的苏州河水,经溪涧的爆气复氧、人工湿地过滤床等物理、生物净化流程,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并用于公园人工瀑布、喷泉、湖泊等水景绿化灌溉,以及地下设施的冲洗等。实习总结与体会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在现实社会中,一个城市所经历的生成与改变是由其当时所处的历史氛围来决定,也受当时方方面面的环境因素所影响,其绿地景观的生成亦如此。在公共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设计风格与手法不断的改进与提高,工程技术的加大,为我们不断创造出新的视觉空间与景观家园。园林生态设计不能脱离植物的生态习性,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园林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园林植物的生态设计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配置。不断地研究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并结合北方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效益,以营造出顺应城市发展的、舒适的自然生活环境。六、主要参考资料:[1]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005)。[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4]视频《苏园六记》,中央电视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