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阶段检测(五)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_第1页
新教材地理阶段检测(五)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_第2页
新教材地理阶段检测(五)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_第3页
新教材地理阶段检测(五)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_第4页
新教材地理阶段检测(五)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五)(测试范围: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2题。1.“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2.“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我国海岸线长、潮差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有可建潮汐电站的优越条件。下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原理图:水坝下方有通道,涨潮时,堵住通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道,进水发电,如图甲;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堵住通道,如图乙;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通道放水发电,如图丙。读图回答3~4题。3.关于潮汐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潮汐电站理想的坝址是口窄肚大B.从区位条件考虑,钱塘江口利于建潮汐电站C.潮差大小与河口形状无关D.潮汐电站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4.用潮汐发电,之所以每天能发4次电,主要是因为A.白天能发两次,夜晚能发两次B.不仅潮汐能发电,波浪也能发电C.每天大约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海湾内与大海之间存在水面的差异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5.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带是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6.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亚马孙平原D.东非高原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读图回答7~9题。7.乙地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8.造成丁地与乙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与降水B.地形与气温C.地形与降水D.人类活动9.丙地植被具有的特点是A.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B.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C.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D.树叶为针状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11.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A.受海洋影响显著B.南北纬度跨度大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D.受地形影响显著13.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A.减少水分蒸腾B.抗寒C.减轻病虫危害D.增强光合作用14.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①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B.靠②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C.靠①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D.靠②一侧光合作用强烈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图1)。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图2),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读图完成15~16题。15.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16.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旱灾B.水源C.大风D.障碍物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7~18题。17.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18.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据此完成19~20题。19.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0.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21~22题。2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2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变化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D.地势高低差异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23~24题。深度N(mg/kg)P(mg/kg)Na(mg/kg)Mg(mg/kg)012834030102091265451050842835682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A.NB.PC.NaD.Mg2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A.地下水位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D.盐碱化加剧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25.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A.洪积物、冲积物B.残积物、坡积物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26.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A.黑土B.红壤C.寒漠土D.冲积土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27.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28.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29~31题。29.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植被稀疏B.气温较高C.降水量大D.地下水丰富30.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①水循环;②生物循环;③地质循环;④大气三圈环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1.该地土壤呈酸性,适宜种植A.茶叶B.甜菜C.苹果D.水稻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32~33题。32.图中②层为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犁底层D.耕作层33.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南海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面左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右图示意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据此完成34~35题。34.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C.鸟类死亡分解D.珊瑚、贝壳碎屑35.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特点是A.自表层向下逐渐升高B.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C.表层以下50~80cm下降最快D.表层以下20~50cm含量最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0分)(1)概括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特征:北半球__________纬度;横贯大陆东西,如亚欧大陆北部和___________的北部;呈带状_________延伸。(3分)(2)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甲、乙两地植被的显著区别是:甲地植被为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植被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4)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2分)37.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2分)(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体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2分)(3)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2分)(4)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2分)(5)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________,既能通气透水,又能___________。(2分)38.读“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自然植被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2分)(2)图中甲地区的典型自然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__,该类士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______,肥力较______;土壤_________较强;土质黏重。(4分)(3)图中乙平原是该岛主要的水稻种植区,推测该平原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1分)(4)对于图中甲地区土壤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加以改良?(3分)阶段检测(五)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BBACBDCACADDBCBCAC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CBACCBBCBBAACACD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错误;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误;与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误。2.B【解析】“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正确;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错误;近地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误。3.A【解析】潮汐电站的选址要考虑以下条件:潮差足够大,这取决于河口形状;要有适宜建坝的条件,理想的坝址是口窄肚大,利于筑坝且能储蓄大量海水,A正确,C错误;钱塘江口大肚小,没有建水库条件,B错误;潮汐能的发电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D错误。4.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时大海和海湾的水位差最大,此时可以发电;图丙时大海和海湾的水位差也最大,此时也可以发电,即涨潮时和落潮时可以发电。而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故每天能发4次电。5.B【解析】图示景观以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乔木、灌木,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热带草原植被。6.D【解析】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7.C【解析】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8.A【解析】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温高,降水量多,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丁地少,热量条件较丁地差,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9.C【解析】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该植被的特征具有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的特点。10.A【解析】沿图中③→②→①一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自然带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过渡特点。11.D【解析】图中信息说明,森林与草原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说明我国南方地区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大于北方地区,是因为南方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广,而我国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的影响,因此其主导因素是季风。12.D【解析】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B错误;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A错误;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D正确;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C错误。13.B【解析】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A错误;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C、D错误;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B正确。14.C【解析】图示为树木的年轮,则①侧年轮稀疏,判断为向阳一侧,树木生长快;而②侧年轮密集,判断为背阳面,生长慢。15.B【解析】据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16.C【解析】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17.A【解析】图示叶片需要排水,说明降水多,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18.C【解析】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C正确;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19.A【解析】黑土区,年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红壤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肥力较低;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20.C【解析】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一定有机质,发育为“年幼”土壤。21.B【解析】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22.A【解析】由图可知,从青到黄再到白,由我国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23.C【解析】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Na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24.C【解析】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25.B【解析】图中M处位于山坡处的凹凸位置,其上的径流沉积物在此因地形阻挡会有一定的堆积,本身亦有坡地沉积物堆积,因此该地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残积物、坡积物。26.B【解析】N处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发育的土壤类型是红壤。27.C【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生物的生长状况又取决于当地的气候。28.B【解析】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原土壤。因此①最可能为森林土壤,②为草原土壤,排除A、D;内蒙古东部是温带草原,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B正确;海南岛中部属于热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C错误。29.B【解析】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质。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气温较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的多,积累少,B正确;不能体现植被稀疏,A错误;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微生物活动不一定活跃,不是有机质分解快的主要原因,C、D错。30.A【解析】该图有降水、径流,体现的物质循环有水循环,①正确;有植物、腐殖质、微生物,体现了生物循环,②正确;没有岩石转化,不能体现地质循环,③错误;不能体现大气三圈环流,④错误。31.A【解析】我国南方地区以酸性的红壤为主,如果该地土壤呈酸性,表明该地应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茶叶适合在排水条件较好的、湿润的、酸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