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晚清时代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作业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晚清时代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作业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晚清时代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作业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晚清时代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作业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晚清时代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四一、单选题1.(2020·江苏)面对列强入侵,清朝外交制度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外交体制(B)A.说明传统朝贡外交体制走向鼎盛B.体现清朝已经接受近代外交体制C.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D.表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解析】近代以来,清朝形成以皇帝为首,南北洋大臣、总理衙门、驻外公使相互协商,管理地方各通商口岸海关道等,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外交体制,体现出清朝已经接受了近代外交体制,B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朝贡外交体制走向了瓦解,A项错误;近代外交体制并未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政治基础,C项错误;近代外交体制的形成不能表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2.(2020·北京)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厂约》开宗明义写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继大生纱厂之后,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资生冶厂股份等企业。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C)A.扭转了近代经济落后的局面B.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C.是“实业救国”思想的生动体现D.弘扬了儒家传统的经济政策【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张謇以“为民生计”为宗旨,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民族企业,生动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C项正确;张謇创办的几家近代企业,没能扭转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局面,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19世纪末,B项错误;张謇创办近代企业并未弘扬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D项错误。3.(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中)1904年清政府任命候补道员谭学裴创办溥利呢革公司(北京清河制呢厂的前身),1908年破土动工。公司名为“溥利”,因为是官商合办,寓意官商可以普遍得到丰厚的利润。这家公司的创办(A)A.沿用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某些做法B.标志北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C.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得益于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解析】根据“官商合办”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与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做法基本相同,故A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标志”一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C项;D项的时间是一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4.(2020·山东)1887年,士人何惠荃在《拟重纂〈海国图志〉凡例》中说:“(《海国图志》)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略焉弗详”,“国势之兴衰,岛屿之启辟……夷情之聚散,战舰之坚脆……三十年中一大变焉”,并言“是编专为办理洋务而纂”。据此可知,何氏重新编纂《海国图志》的原因是(A)①原书的部分内容不够详尽②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③试图为洋务运动提供动力④受到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所谓《明治宪法》正式称呼为《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与材料时间“1887年”不符合,④错误,B、C、D三项排除;材料“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略焉弗详”体现的是原书的部分内容不够详尽,①符合题意;材料“国势之兴衰,岛屿之启辟……夷情之聚散,战舰之坚脆……三十年中一大变焉”体现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②符合题意;材料“是编专为办理洋务而纂”体现的是为洋务运动提供动力,③符合题意,因此A项正确。5.(2020·天津)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B)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编译学习西学C.批判传统儒学 D.传播社会主义理论【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作者认为清朝初年的学术讲究从大处着眼,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考据从精处着眼,道光咸丰以后洋务运动兴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新”应指西学,故B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思潮开始于19世纪末,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儒学的批判,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6.(2020·广东)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行业出现“异化”状况,如棉纺织业、造船业日益衰落,而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A.西方商品物美价廉 B.传统手工艺创新能力强C.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D.世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攫取的在华特权,对华倾销商品,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导致其纷纷破产,故棉纺织业和造船业等传统行业日益衰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又扩大了对原料的需求,因此推动了中国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项,西方商品物美价廉对中国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但不能说明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的较快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能力,排除。C项,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获得较快发展说明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对西方经济的顽强抵抗能力,排除。7.(2020·安徽)下表为张謇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这最能反映(B)高频词出现次数实业8教育3专制3立宪3革命10A.君主立宪阻碍社会进步B.企业家顺应时代的变革C.新式教育发展依然缓慢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解析】张謇日记中的高频词汇“立宪”“教育”“实业”“专制”出现次数较低,而“实业”“革命”出现频次较高,说明张謇作为民族企业家关注时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主张“实业救国”,倾向革命手段,B项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君主立宪对社会的作用,而且中国并未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排除A项;“教育”出现频率较低,说明张謇认为“教育救国”难以实现,而不能证明新式教育发展缓慢,排除C项;通过题干无法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排除D项。8.(2020·联考)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文艺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改革文学,冲破传统的古文束缚,宣传“新意境”;形式上主张白话文,积极创办白话文报刊。这些思想被守旧人士指责为“异端邪说”。由此可知“文艺革新”(C)A.动摇了封建理论的根基B.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D.促使国民走向革命道路【解析】“文艺革新”主张新内容、新形式,目的在于宣传维新思想,打破思想束缚,故C项正确;《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由材料看出,守旧知识分子并不支持“文艺革新”,“文艺革新”也只在少数知识分子中进行,缺乏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康、梁宣传的是维新思想而非革命思想,故不会促使国民走向革命道路,故D项错误。9.(2020·河北)上海洋行由1847年的24家增长到1859年的62家,新设的洋行以经营纺织品为主,并逐步投资航运、金融、保险和工业等企业。这说明当时(D)A.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D.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了冲击【解析】由材料可知,1847—1859年新设洋行的经营范围扩大,涉及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些举措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故D项正确;A项“占据主导”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小农经济仍占主导,排除;这一时期仍然是商品输出为主,B项错误;洋行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C项错误。10.(2020·青海)1830年10月间,一位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大班带着妻子从澳门进入广州时,公然乘坐轿子招摇过市,被粤官府和商会敕令“番妇”退回澳门。英国提出抗议,要求允许外妇驻馆乘轿。中方责令英方限期遣回“番妇”,不然派兵驱逐。英方则召集外船水手进入商馆,试图武力反抗。这次外交冲突差点让鸦片战争提前十年。“番妇入城”事件的本质是(C)A.中方对乘轿“番妇”的歧视B.“番妇”乘轿挑战了粤官权威C.中英不同制度和文明的差异D.自由贸易与禁海闭关的冲突【解析】“番妇入城”之所以能成为外交事件,根源在于中英两国在制度和文明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约束与西方近代社会不同,C项正确;歧视只是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番妇”乘轿并未挑战粤官权威,排除B项;题干所列现象与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11.(2020·辽宁)据《天朝的崩溃》一书记载,“道光帝面对英方照会常不得要领,将领兵上门要挟的敌人看作前来告御状的负屈外藩,琦善发给义律的照会似乎并未答应赔偿烟价,可在英方看来已然应允。”作者旨在强调(C)A.天朝皇帝闭目塞听 B.满洲贵族私下媾和C.信息交流存在差异 D.英方故意制造漏洞【解析】道光帝将领兵上门要挟的敌人看作前来告御状的负屈外藩,琦善发给义律的照会似乎并未答应赔偿烟价,但是英国却认为清政府已经应允,说明中英双方在信息交流方面存在差异,C项正确;道光帝并未完全领会英方诉求,并未闭目塞听,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英方是否故意制造漏洞,排除D项。12.(2020·河南)有学者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体西用”的文化模式,“树立了中西文化交融下中国近代文化演进的路标”。此观点意在说明,“中体西用”(D)A.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的矛盾B.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C.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消亡D.有利于中国近代新文化发展【解析】根据“树立了中西文化交融下中国近代文化演进的路标”可知,其强调的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新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矛盾问题,排除A项;B项指的是林则徐学习西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对传统文化消亡的影响,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2020·北京)历史上的奢俭观材料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明代中期以前,豪富之家不乏骄奢之实例,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崇尚侈丽。此风“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晚清,上海报刊讨论俭与奢的问题繁华之事皆裒(减少)多益寡(富者多消费可增加穷人收入),以有济无之道也。行之何害?禁之何为?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哉?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抵制奢侈观念和社会风气民国初期的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强调“救贫之本,诚非导民以俭不为功”,“吾国民穷国弱至于斯极。夷考其故,皆一奢字为害也……今者俭德会出现,不特挽回薄俗,且于中国前途大有裨益。”“兴实业以救奢靡”的观点“时处今日,万国交通,民智大启,而欲阻之遏之,使返于上古淳朴之风,为政者势不能家喻户晓,又不能以武力强制……俭者一二,而奢靡者千万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所以,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自制各种生活用品,否则“虽节俭而难自振”。——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晚明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中国近代“奢俭观”。【答案】(1)变化:由传统的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变为追求奢侈享乐。原因: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了社会时尚,富裕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也影响了社会风气。(2)晚清时期,上海报刊杂志中就有人著文公开反对节俭,主张只有追求繁华奢侈才能带来民众的工作就业及经济发展。评价言之成理即可。民国初期,看到了奢靡之风盛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人主张抵制奢靡、提倡节俭的道德观念,成立俭德会等组织弘扬节俭传统。评价言之成理即可。也有人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及近代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进而主张不要过分强调奢靡或节俭,只有发展近代工业才能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评价言之成理即可。总分析1: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民族危机深重,受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欧风美雨的冲击等,中国人的奢俭观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的形态。总分析2: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多种“奢俭观”,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近代社会转型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明代中期以前……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信息可概括得出晚明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中“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崇尚侈丽”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富裕阶层和统治阶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晚明时期社会风气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繁华之事皆裒(减少)多益寡(富者多消费可增加穷人收入)……禁之何为?”、“民国初期的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吾国民穷国弱至于斯极。夷考其故,皆一奢字为害也”“兴实业以救奢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虽节俭而难自振”等信息可从近代中国奢俭观呈现多元化、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社会转型,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观点等方面进行评析,言之有理即可。14.(2020·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诫“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后,士大夫开始非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的挑战。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时期颇不相同,自强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而他们已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危亡,引入了从达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找新的正当性依据。——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