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一、本文概述1、大众传播学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大众传播学作为研究信息在大众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形成观念、塑造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大众传播学不仅关注信息如何被制作、传播和接收,更关注这些过程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大众传媒通过报道新闻、传递知识、塑造舆论等方式,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进而影响其决策和行为。大众传播学也作用于社会和文化。它参与构建社会共识,塑造集体记忆,推动社会变革,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因此,对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传播和影响机制,也对于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优化媒体生态、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作为大众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媒体如何设置议题、构建报道框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对这两个理论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大众传播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2、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中,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它们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不仅反映了传播学对于媒介作用与影响的深刻理解,也为我们理解媒介如何塑造公众认知、影响社会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议程设置理论,最初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提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媒介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使得这些议题在公众心目中变得更为重要。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媒介影响力的担忧,也提醒我们认识到媒介在塑造公众注意力、影响社会议题上的重要作用。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媒介并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通过选择、强调和忽略某些议题,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而框架理论,则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1974年提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媒介如何通过选择、强调和解释某些信息,来构建公众对于某一议题的理解和认知。框架理论强调的是媒介在信息传递中的主观性和选择性,即媒介并非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解释,来构建公众对于某一议题的认知框架。框架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媒介报道的主观性和选择性的认识,也提醒我们认识到媒介在构建公众认知上的重要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都强调了媒介在影响公众认知、塑造社会议题上的重要作用。这两个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媒介影响力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它们提醒我们,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议题的塑造者和公众认知的引导者。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研究这两个理论,以便更好地认识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更好地引导公众的认知和行为。3、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媒介效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为我们理解媒介如何影响公众认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大众传播的效果与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应用范围,分析两者在理论层面上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在实际传播过程中,议程设置与框架设置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公众议程的;基于研究结果,为媒介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优化传播效果,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论层面,通过深入探讨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媒介效果理论,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实践层面,通过实证研究揭示议程设置与框架设置在实际传播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媒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公众提高媒介素养,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
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有望为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与实践带来新的启示与贡献。二、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美国,由学者麦库姆斯(McCombs)和肖(Shaw)提出。该理论最初是基于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媒体报道与公众议程之间关系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发现,尽管媒体并不直接告诉人们怎么想,但它们通过选择报道哪些议题和如何报道这些议题,可以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换句话说,媒体议程能够影响公众议程。
自那时以来,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探讨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层次,包括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同时,议程设置理论也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媒介环境和社会背景中,以考察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和影响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革,议程设置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在数字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对议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学者们开始研究这些新媒体如何影响议程设置,以及公众如何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参与和塑造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大众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媒体如何影响公众议程,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媒介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媒介环境的变革,议程设置理论将继续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洞见。2、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关系议程设置理论是大众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揭示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紧密联系。该理论主张,媒体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认知和理解。媒体议程的设置不仅决定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公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媒体议程的设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媒体在选择报道议题时,往往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倾向于报道某些议题而忽略其他议题。例如,在政治敏感的时期,媒体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政治议题,而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媒体则可能会将焦点转向这些事件。
公众议程则是公众对于各种议题的关注和认知。媒体议程的设置对公众议程产生着重要影响。媒体通过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使得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公众在接触媒体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媒体议程的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议程设置,关注媒体所强调的议题。
然而,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公众对于媒体的报道也会产生反馈和影响。当公众对某些议题的关注度超过媒体报道的程度时,媒体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议程设置,更多地关注这些议题。公众对于媒体报道的接受程度也受到其个人背景、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公众议程的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揭示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媒体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影响公众议程的设置;而公众对于媒体报道的反馈和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媒体议程的设置。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揭示了大众传播在塑造公众认知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3、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与影响议程设置理论自提出以来,在大众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它不仅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制定传播策略的理论指导,还影响了公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和认知方式。
在媒体实践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选择和编排上。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筛选和强调,将某些议题置于公众视野的中心,从而影响公众对于这些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往往会通过大量报道和持续追踪,将事件置于公众议程的前沿,引导公众关注事件的进展和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上,还表现在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上。媒体通过议程设置,能够影响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媒体甚至能够通过议程设置来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然而,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和影响并非完全积极。有时,媒体可能会出于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过度强调某些议题而忽略其他重要议题,导致公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出现偏差。公众的议程设置也可能受到自身认知结构、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接收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因此,在应用议程设置理论时,媒体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公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意识,避免被单一的议程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三、框架理论概述1、框架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框架理论,源自社会学领域,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其1974年的著作《框架分析》中提出。戈夫曼认为,框架是人们用来解释和组织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它影响着人们对事件的感知、理解和反应。在大众传播学中,框架理论被用来分析媒体如何选择和呈现信息,从而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随着研究的深入,框架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学者们在戈夫曼的基础上,对框架理论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例如,甘姆森提出了“框架定义”的概念,认为框架不仅是选择和组织信息的过程,还是赋予信息意义的过程。坦卡德和威廉姆斯则强调了框架的“建构性”,认为媒体通过框架来建构现实,从而影响公众的认知。
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框架理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框架理论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例如,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碎片化、多元化,媒体在框架设置上需要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
框架理论经历了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不断适应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框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媒体如何影响公众认知和行为的重要视角。未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框架理论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们揭示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洞见。2、框架理论的核心观点:媒体如何选择、强调和解释信息框架理论在大众传播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我们理解媒体如何选择、强调和解释信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框架理论主张,媒体在报道新闻或传递信息时,并非原封不动地呈现事实,而是依据一定的框架或模式进行筛选、强调和解释。这些框架或模式既可以是媒体自身的价值观、报道方针,也可以是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因素等。
媒体在选择信息时,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媒体可能会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影响范围以及受众的兴趣等因素来挑选报道内容。同时,媒体还会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受众来筛选信息,以确保报道的内容与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受众需求相符合。
在强调信息方面,媒体通常会通过标题、字号、排版等手段来突出某些内容,以吸引受众的注意。例如,对于某些重大事件或热点话题,媒体可能会使用醒目的标题和大字号来强调其重要性。媒体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道的角度和重点来强调某些信息,以引导受众的注意力。
在解释信息方面,媒体的作用尤为重要。媒体不仅要传递事实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和解读,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媒体在解释信息时,往往会受到其自身的立场和观点的影响。例如,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媒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这反映了媒体在传递信息时的主观性和选择性。
框架理论强调了媒体在选择、强调和解释信息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报道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媒体如何构建和传递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3、框架理论的应用与影响框架理论自提出以来,在大众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播现象,同时也为实践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来指导传播活动。
框架理论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框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工作者可以借助框架理论,对信息进行筛选、强调和重组,从而影响受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认知。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突出特定的信息点或淡化某些细节,来塑造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这种应用方式不仅增强了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也使得传播效果更加精准和有效。
框架理论的影响:框架理论对大众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深入。通过对框架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和机制,从而揭示出传播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框架理论也为传播实践提供了指导。媒体工作者可以借助框架理论来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同时,受众也可以借助框架理论来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解读媒体信息。
然而,框架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框架的选择和构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导。因此,在使用框架理论时,需要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避免过度解读或误用。
框架理论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播现象,同时也为实践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来指导传播活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需要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避免过度解读或误用。四、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比较分析1、理论基础与核心观点的比较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核心观点在于媒体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认知和重要性判断。这一理论强调的是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单向影响,即媒体议程设置公众议程。它认为,媒体通过报道频率、报道位置等方式,为公众设定了议事日程,使得某些议题在公众心目中变得更为重要。
而框架理论则更多地关注媒体如何构建和呈现议题,以及这些构建方式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框架理论认为,媒体在选择、强调和解释议题时,会形成特定的框架,这些框架不仅影响了媒体自身的报道,也影响了公众对议题的理解和反应。与议程设置理论不同,框架理论更强调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公众的认知和反应也会反过来影响媒体的报道。
在比较这两种理论时,我们可以看到,议程设置理论更侧重于媒体对公众议程的单向影响,而框架理论则更强调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然而,这两种理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的。议程设置理论为框架理论提供了议题选择和强调的视角,而框架理论则为议程设置理论提供了议题构建和呈现的视角。因此,在探讨大众传播学的相关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理论,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媒体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2、理论与实践应用的互补性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在大众传播学中各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两者在理论与实践应用层面呈现出互补性的特征。
理论层面上,议程设置理论强调的是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而框架理论则更多地关注媒体如何选择和呈现信息,以形成特定的认知框架。这两个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揭示了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媒体议程的社会影响力,而框架理论则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媒体如何选择和组织信息,两者共同构成了媒体影响公众认知的完整图景。
在实践应用层面,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也为大众传播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媒体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议程,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择和组织信息,形成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框架。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可以根据议程设置理论,选择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议题进行报道,以吸引公众的关注;通过框架理论的应用,媒体可以选择合适的报道角度和方式,以更好地呈现事实真相,引导公众的认知。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在理论与实践应用层面呈现出互补性的特征。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揭示了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大众传播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两个理论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大众传播实践,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3、两者之间的差异与争议尽管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在大众传播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且两者都在探讨媒体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和理解,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和一些争议。
理论基础与核心观点: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哪些议题来设置公众的议程,从而影响公众对哪些议题重要性的感知。而框架理论则更侧重于媒体如何选择和呈现信息,即媒体如何通过特定的框架来塑造公众对议题的理解和态度。框架理论更强调媒体对信息的解释和诠释,而不仅仅是报道的频率和强度。
研究方法与焦点:在研究方法上,议程设置理论主要依赖于量化研究,如内容分析、调查研究等,以测量媒体报道和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而框架理论则更多地采用定性研究,如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以揭示媒体如何构建和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争议点:两者之间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对媒体影响力的不同理解。议程设置理论强调媒体的直接影响力,即媒体通过报道什么议题来影响公众的认知。而框架理论则更多地强调媒体的间接影响力,即媒体通过特定的报道框架来影响公众对议题的理解和态度。一些学者也认为,议程设置理论过于简化了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公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接触行为。
实际应用与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也各有侧重。议程设置理论更多地被应用于政策制定、公关策略等领域,以预测和引导公众的注意力。而框架理论则在媒体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揭示媒体如何塑造和传达特定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
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争议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这两种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探讨媒体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和理解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五、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互动关系1、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的互动过程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互动过程构成了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核心探讨。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动态的交互过程。
媒体议程的设定通常通过选择性地报道某些事件,强调某些信息,以及忽略其他信息来实现。媒体通过新闻报道、评论、特写等方式,为公众设定了一个关于世界的重要性次序。这种设定不仅影响了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认知,也影响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然而,公众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媒体议程的设定。相反,他们通过反馈机制,如社交媒体、民意调查、公共讨论等方式,对媒体议程产生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关注和兴趣,以及他们对事件的解读和反应,都会影响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解读。这种互动过程使得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调整和变化。
框架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互动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媒体和公众在设定议程时,都会受到自身框架的影响。媒体的报道框架决定了他们如何选择、强调和解读信息;而公众的解读框架则决定了他们如何理解和反应这些信息。这两个框架在互动过程中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塑造了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
因此,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它不仅是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也是公众与媒体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大众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也为我们理解媒体与公众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2、媒体框架与公众认知的互动关系媒体框架与公众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交织的核心议题。媒体通过选择、强调和解释信息,构建出一种特定的框架,这种框架不仅影响着媒体自身的报道内容和方式,更在无形中塑造着公众的认知结构。媒体框架的影响力来自于其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媒体通过设定议程,选择报道哪些事件,如何报道这些事件,以及赋予这些事件何种意义,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同时,公众的认知也会反作用于媒体框架。公众的认知需求、兴趣点和价值观念,会影响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媒体需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兴趣,以便制作出更符合公众口味的内容。而公众的价值观念,也会通过反馈机制,影响媒体对信息的解释和呈现。例如,当公众对某个事件持有强烈的价值观念时,媒体在报道这个事件时,就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相关信息,以避免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
因此,媒体框架与公众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媒体通过设定议程,影响公众的认知;而公众的认知也反作用于媒体框架,影响媒体的报道内容和方式。这种互动关系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也影响着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公众都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避免因为过度依赖或误解对方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媒体需要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兴趣,制作出更符合公众口味的内容;而公众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媒体报道,避免因为过度依赖媒体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体框架与公众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3、两者在传播效果形成中的共同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在大众传播学中各自独立发展,但它们在传播效果的形成中却表现出了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特点。这两种理论都强调了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影响,不过它们影响的层面和方式有所不同。
议程设置理论主张,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哪些议题、给予哪些议题更多的关注,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换句话说,媒体议程能够影响公众议程。而框架理论则更侧重于分析媒体如何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强调和解释,来构建特定的认知框架,从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理解。
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们在多个层面上共同作用,共同塑造公众的认知和理解。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决定了公众关注的议题,而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报道和解释,媒体又构建了特定的认知框架。这样,公众在接受信息时,不仅会根据媒体的议程来确定自己的关注重点,还会在媒体的框架内理解和解释这些信息。
这种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公众的认知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媒体的影响。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框架构建,不仅决定了公众关注什么,还决定了公众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些问题。当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公众的认知和理解还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验、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但无论如何,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和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在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时,我们不能只看到议程设置或框架理论的单一作用,而应该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媒体是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和理解的,也才能更好地把握大众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六、结论此处列出相关图表、数据等]1、总结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关系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在大众传播学中各自独立发展,却又在深层次上呈现出紧密的关联。两者都关注媒介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和理解,但在具体的操作机制和侧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型运动会安防系统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标的明细
- 2024年专用:租赁合同保证金条款汇编
- 2024年度居民住宅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合同
- 2024年废旧物资回收协议
- 2024工程合规审查中的黑白合同问题探讨
- 04版智能硬件研发与制造分包合同
- 2024年国际货运代理及仓储物流合作合同
- 2024年度5G基站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2024年一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
- 外贸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职责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DD1-B说明书
- 人教版-高一至高三全部英语课文朗读与听力MP3链接
- 第4课 我来画棵“家庭树”第一课时 ppt课件
- ARMA算法整理
- 岛电SR中文说明书
- 地下水八大离子-阴阳离子平衡计算公式
- 部分轮毂的基本知识
- 小学数学六年级“24点”试题及答案
- 钻孔灌注桩验孔记录表
- 法语书信格式(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