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外面正响着鞭pào(),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上双层的悲哀。(2)他对普通话生shū(),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___________,让我帮他(修改润色)_________。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______性的意见。(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_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4)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答案】(1)鞭pào(炮)zhào(罩)上(2)生shū(疏)不耻下问修润商酌(3)颠沛流离(4)譬(pì)如ménglóng(朦胧)【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词语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要注意“炮”“疏”的偏旁不要写错,“譬”不要误读作bì。根据意思写词语降低了题目难度,但要注意字形。既要根据字面意思联想出词语,还要调动知识积累选择最准确的。作答时注意“酌”“沛”不要写错。5.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丁卯
逝世
删去
除夕
晦人不倦B.朦胧
监督
修润
鞭炮
不耻下问C.拖沓
感概
放弃
费事
颠沛流离D.业绩
累赘
悲哀
告辞
以身做则【答案】B【详解】【答案】B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晦→诲;B.正确;C.概→慨;D.做→作。故答案为:B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答案】B【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故选B。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答案】B【详解】B.删去“的籍贯”或“人”。故选B。5.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答案】A【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A正确;B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这里是直接引用《论语》的话;C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这里是间接引用;D项中“作文”后的逗号应为顿号,“作文”和“自作自受”是并列的词语。故答案为A。6.下列关于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B.文章对人物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C.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是“写话”和“多阅读”及其具体内涵。【答案】D【详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应该是“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A、B、C正确。7.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2)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4)他说:“好,就这样。”()【答案】描写
记叙
议论
描写8.文学常识对对碰。(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历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曾发表童话集《___________》和小说集《__________》《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2)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答案】叶绍钧
稻草人
隔膜
季羡林
金克木【详解】对于文学常识,应加强识记。二、阅读理解(一)(2021·河南罗山·七年级期末)阅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②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③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④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⑤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9.作者在第①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10.简要概括本选文记叙的几件事,并说说这些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11.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2)告别,他鞠躬,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1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9.示例1:所谓“双层的悲哀”,一是叶老先生逝世,二是在这辞旧迎新、阖家欢乐的喜庆日子里离世,更让人感到悲哀。示例2: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10.①修改文章;②送客;③复信。这几件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宽和厚道的品德。11.(1)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以及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2)动作描写。写叶圣陶先生送客的举止,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他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质。12.不能删去。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具体讲由上面讲的文字方面过渡到下面关于待人方面的叙述。【详解】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结合第①段语境“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理解:在家家团圆的除夕夜,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心里异常难过;“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乐景反衬哀情,更是倍增哀伤,所以是“双层的悲哀”。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分析。由第③段“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可知,记述他修改文章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由第④段“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知,记述他送客尽到礼节。由第⑤段“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知,记述他内疚地给“我”复信。由第③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和第④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等可知,记述这些事件都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的品德。11.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1)“他说……”运用语言描写,“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突出表现了一位长者、学术渊博者对晚辈说话的诚恳与谦虚,这正是叶圣陶先生诚恳、谦逊品质的体现,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重之情。(2)“告别”“鞠躬”“说谢谢”“转身回去”这一连串动词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叶圣陶先生送客的举止得体有礼节,其中“才”更体现他送别客人时间之长、真心待人,再结合第④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可知,总体上都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品质。1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作用,要分析在什么位置,写了什么内容。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在中间,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铺垫。这句话在中间段开头,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第③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可知,这是对上一段叶圣陶先生文字工作上待人宽厚的总结,再结合第④段“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知,这一句又是引出下一段中后面先生日常生活中宽厚待人的内容。所以不能删去。(二)(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13.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坚持商酌一如既往 B.坚持咨询一以贯之C.坚决咨询一如既往 D.坚决商酌一以贯之14.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所叙述的叶圣陶先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件。15.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从词语运用的角度)16.选文末尾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7.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答案】13.D14.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15.(1)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2)“非常”表示程度之深,“真”是确实如此的意思,这两个词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未能接待客人的行为的自责程度之深、态度之真诚,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关爱、热情,以及待人宽、对己严的个性。16.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揭示了前文叙事的意义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17.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详解】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坚持:长久地去做某件事情;坚决:形容态度坚定明确;此处主要写叶圣陶先生写文章态度明确只用普通话,故填“坚决”,可排除AB选项;咨询:询问某件事情;商酌:商量某件事情;此处是叶圣陶先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应选“商酌”恰当,排除C;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以贯之: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此处是说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字方面,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一样宽厚待人,故选“一以贯之”;故选D。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根据“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定制开发合同
- 2024年杭州客运考试模拟
- 2024年枣庄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训练-第26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 2024年乌鲁木齐客运驾驶员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咸宁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
- 2024年建筑项目劳动合同范本:专业人士适用
- 62复数上海市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解读(学生版)
-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遗体捐赠公祭仪式活动方案
-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259A练习题及答案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 第15章《分式》教材分析课件(32张)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最新】
- 问题线索办理呈批表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