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课件_第1页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_第2页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_第3页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_第4页
汽车运用工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动力性汽车行驶时所需要的功率取决于行驶阻力:当

匀速

加速§2-1汽车行驶需要的功率和能量

一、汽车的行驶阻力

1.车辆阻力2.空气阻力3.上坡(度)阻力4.加速阻力1.车轮阻力组成:1)滚动阻力

2)路面阻力

3)轮胎侧偏阻力

1)滚动阻力

a.变形阻力

b.摩擦力

1)滚动阻力a.变形阻力

b.摩擦力

a.变形阻力

轮胎在滚动时,有两种变形:

径向变形

周向变形轮胎滚动时的滞后损失。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的滚动实质,如下图

滚动阻力

,即滚动阻力系数.

b.摩擦力

a)胎面与路面的摩擦

b)轮胎变形使外胎与内胎,内胎与

垫之间

c)汽车振动时,钢板间及各活动悬架之间2)路面阻力

a.柔软路面

b.积水路面3)轮胎侧偏阻力当Va=40km/h时

变形阻力:90~95%

摩擦阻力:2~10%

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

1)车重:转动↑

轮胎变形↑f↑2)路面:路面塑性变形大

f↑3)轮胎结构:子干胎比普通胎f↓刚度好变形小

4)轮胎气压:气压↓变形↑f↑但坏路f↓5)车速:当Va<50km/hf≈c

当Va>100f↑Va<150~200

当Va↑,振动Hz↑,轮胎周向,侧向扭曲变形↑2.空气阻力定义:汽车在直线行驶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1)组成:空气阻力由表面阻力和压力阻力组成。

表面阻力:空气有粘度

压力阻力:车外形状

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投影

内部阻力:流经散热器,发动机,车箱的阻力

干扰阻力:表面突起物,车门把手,后视镜底盘

其中,压差和诱导阻力:

50~90%(干扰在内)

内部阻力:

2~11%

表面阻力:

3~30%2)计算方法: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与下列因素有关。流速U:对汽车来说,相对速度V=Va±Vf

密度:空气密度,在一定条件下是常数迎风面积A:与车形有关

式中为无因次的空气阻力系数。在一般动力计算中,认为空气阻力作用在风帆中心,

式中:CD——空气阻力系数,实验得出;

A——迎面面积,汽车在行驶方向的投影,m2;

V——相对速度,km/h。例:

A

典型轿车

1.4~2.60.4~0.6

3~70.8~1.0

4~70.6~0.73)影响空气阻力因素(1)车速:与V2成正比关系,而功率则与V3成正比关系(2)A:车型,H↓为好(3)表面:突出物及光洁程度(4):车身形状(流线型好)

式中:——坡道角度

对公路来说:i很小<9%∴

故由于坡道阻力及滚动阻力与道路有关,所以通常以道路阻力代表两者之和。4.加速阻力定义:汽车加速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时的惯性力。汽车质量:

①平移质量

②旋转质量3.坡度阻力: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为了便于计算:把旋转质量惯性力转化为平移质量惯性力,以系数作为计入旋转质量后的“汽车质量换算系数”。即(N)其中:——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1);

G——汽车质量,Kg;

——行驶加速度,m/s2。

主要与飞轮的转动惯量

车轮的转动惯量

传动系转动惯量有关

忽略传动系:

当进行动力性初步计算时,若不知道准确,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二、汽车行驶方程式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汽车行驶方程式或

1.式中表明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方便地进行动力分析。

2.式中某量并不表示汽车外力:

质心的

(总效应)

3.结论是正确的。所需要的功率:

三、循环行驶

1.几种典型的行驶循环例1:日本1975年排气规定:

10人以下的轿车,25人以下的轻型车,按10工况热循环试验:模拟起步、停车多的市中心行驶条件,=17.7km/h。

n工况冷循环试验:发动机起动后还未走热,汽车已起程,例如从郊区向市内行驶,km/h。

2.循环行驶的能量

平路无风条件下:

其中,滚动阻力部分消耗:

风阻部分消耗:

加速阻力部分消耗:以上就是循环行驶中功率和能量的关系。§2-2汽车的驱动系统

一、汽车动力装置的评价与选择

1.使用性能:特性曲线、操纵性、起动性

2.经济性:燃料消耗、泵位功率的成本

3.对环境的影响:排气、噪声、振动二、活塞式内燃机特性发动机特性曲线:发动机功率、转矩、油耗与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当节流阀全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当节流阀部分开: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转矩、功率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式:

kw式中:——发动机转矩,N.m;

——发动机转速,r/min。注意:1.发动机制造厂提供的特性曲线:在试验台上无空滤、水泵、风扇、消声、发电机等件,若全带上则称为“使用特性曲线”。2.台架试验是在稳定转速下测定P、M。实际上,发动机热工况,混合气浓度与台架不同。例如加速时,M比稳定工况下降5~8%。但是1.变工况的研究不多见

2.数值相差不大所以,动力性估算中,仍用台架使用外特性。三、离合器和液力偶合器特性

特点:

,效率:滑转率:功率损失:

1.机械式离合器主动片:外特性一点、、、

从动片:,当时,,(接合完毕)

2.液力偶合器(主动)泵轮:

其中:是随涡轮与泵轮转速比变化的系数。

~一个工作点

接合完毕

为减少损失

尽量接近,一般

四、变速器和液力变扭器特性驱动轮上理想的扭矩、功率特性。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都能使用最大功率。特点:1)功率曲线平行于轴

2)扭矩曲线是双曲线效率:

功率损失:

1.机械式变速器固定速比:

()例如:4档变速器∵与理想扭矩特性有空隙∴a.合理选速比

b.多设档位最高档速比——最高车速最低档速比——最大驱动扭矩,汽车最低稳定车速中间速比——发动机工作稳定性

即在扭矩曲线点右边工作

发动机稳定工况条件

换档时:

①相邻两档中,高档在立即换入低档:低档应在

②设计时,高档略高于

低档略低于③实际换档,不考虑车速下降

如上所述

速比分配方法:

1.等比级数分配

车速与档位关系:速比等比级数分配图如右:例题已知:CA10B一档四档求:

按等比级数分配的、解:

故2)渐近式速比分配现代轿车使用车速范围大,多采用渐进式速比分配。以4档变速为例:;;;高速间速比值小于低挡间速比比值。

从下图中可看出

①在高档↓②特性场中空隙低档比高档大

2.液力变矩器“自学”§2-3动力性分析一、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图

*汽车行驶方程式:

a)车速km/h

式中:——车轮滚动半径,m;

——发动机转速,r/min。

b)半径自由半径——轮胎自由状态下的半径。

滚动半径=滚动圆周/

动态半径:受扭矩时的m

式中:——轮辋直径,in;

——轮胎宽度,in;

——径向变形系数:0.1~0.16。c)传动效率功率损失:①机械损失

②液力损失由实验得到1.驱动力—车速图:各档驱动力与车速的关系。驱动力—行驶阻力图:在上图上再画上行驶阻力曲线。2.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车速关系曲线物理意义:单位车重所具有的后备驱动力,标志着汽车克服、、能力,可用于比较不同重量、不同空气阻力的汽车。3.功率平衡图:驱动功率、行驶阻力功率与车速的关系。

kw二、分析驱动平衡图可方便、形象地确定汽车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1.最高车速驱动力曲线与总阻力曲线的交点2.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爬坡能力指在良好路面上,克服之后,剩余驱动力全部用来爬坡所能爬上的坡度。3.汽车的加速能力当可知,可求出,作出图。由于需用仪器测定,一般常用加速时间评价汽车加速性能。例如:最高档加速性能15km/h0.8

当从但与的关系式不易确定,所以一般用图解法.一、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才能加速行驶

1、驱动条件——第一条件

2、附着条件——第二条件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极限值。在硬路面上

其中为附着系数。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

∵∴又∵

(附着条件)综合上述,汽车驱动附着条件:§2-4行驶附着条件二、车轮法向反作用力汽车的附着力取决于法向反作用力和附着系数,其中附着系数在第四章介绍这里仅介绍车轮法向反作用力。1.静态法向反力前轴:后轴:2.惯性力引起的法向反力前轴:后轴:3.空气阻力引起的法向反力前轴:

后轴:4.升力引起的法向反力前轴:

后轴:

其中、为前后轴升力。综合上述,汽车行驶前后轴的反力分别为:三、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条件:低速档加速能力(最大)1及忽略2忽略旋转惯性力矩前驱动其中——极限值∵∴故同理,后驱动:全驱动:∵∴四、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前驱动:相当于

∵相当于后驱动:

∵∴

全驱动:五、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附着条件从公式中

与、有关前驱动牵引系数:

汽车使用经济性一、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定义: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指标: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100km

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00t·km

平均运行消耗特性,——有效载荷量反映:车型,道路,交通,装载,气候。二、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试验方法1.不控制的道路试验2.控制的道路试验3.道路循环试验4.汽车测功机控制因素:道路、气候、交通状况、驾驶技术§3-1汽车燃料经济性及合理使用1.不控制的道路试验例汽车运行油耗:时间长:消耗大:样本大、时间长、距离长数据不准:样本2.控制的道路试验例海南试验场3.道路循环试验例多工况循环试验:中国六工况等速百公里油耗:优点为重复性好、时间少、消耗低。4.汽车测功机例转鼓试验台优点:①条件控制,数据准确、方便;②不受气候条件限制;③可测多个参数如排放;④质量法、体积法均可。缺点:①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是模拟的;②惯性力也不精确;③冷却条件不一样。三、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1.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已知:万有特性,阻力功率

ml/s(单位时间油耗)式中:——发动机功率,kw;——燃料消耗率,g/kw.h;——燃料重度,汽油为6.96~7.15,柴油为7.94~8.13,N/L。整个百公里油耗/100km2.加速行驶油耗的计算

kw按1km/h一个积分小区,每一时刻的单位油耗:起升1km/h的时间

s

各小区的起始油耗全部加速过程3.等减速油耗的计算减速时,油门关闭,并轻轻刹车,此时是怠速油耗量与减速时间乘积。其中为怠速油耗率(ml/s)。减速区段内的行驶距离:m4.怠速停车时的油耗已知:怠速停车时间为则5.整个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量如中国的六工况循环:

式中:——各过程油耗之和,;——整个循环的行驶距离,m。汽车油耗方程式四、在使用条件下燃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一)图解分析法第一象限第二象限求第三象限求第四象限求(二)分析计算法汽油机:mg/l(1)式中:——每循环升的油耗,mg/l;——时的;——增加时的油耗增长率;——平均有效压力,kPa。∵ (2)

N.m(3)∴N.m(4)又∵驱动轮扭矩与道路阻力相等()匀速行驶:∴当时

kPa(5)将(5)代入(1),mg/l又因一个发动机排量相当曲轴转两周:换成即l/100km(6)将(5)代入(6)式中:

分析:第一项——变速器速比第二项——装载质量第三项——车速(三)定额计算法

式中:汽车空驶基本油耗,/100km;:货物周转量的基本附加油耗,;:整备质量变化的基本附加油耗,;:该运行条件的行驶里程,km;:该运行条件的载质量,t;:整备质量增量,t;:该运行条件下的气温修正系数;:该运行条件下的道路修正系数;:该运行条件下的海拔修正系数。《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4353-84五、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料消耗量:

为行驶阻力,为油耗率,为常数。∴与、成正比,与成反比。六、发动机方面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1.发动机负荷率负荷特性:发动机不同转速下,不同功率或负荷率与有效燃油消耗率的曲线。

例如BJ212n=2000转/分负荷率2030405060708090100680490401367320313292285340增长238171140125112110102100119试验表明:一般汽车在平路上以常用速度行驶,只能利用到转速最大功率的50~60%,只等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的20%左右。∴1).不安装大发动机——混合动力、发电机、电瓶

2).使用中提高负荷率——拖挂运输2.结构改进a、增压b、进排气系统c、采用稀混合气d、化油器e、电子计算机对发动机的最佳控制f、闭缸节油3.发动机种类广泛采用柴油机。试验证明,柴油机轿车比汽油机轿车省油18%左右,载重汽车采用柴油机油耗量比汽油车下降30%左右。例如西德2~5t货车中95%为柴油日本2~5t货车中90%为柴油七、汽车方面1.缩小尺寸、减轻重量又大又重的豪华车(有的达2.7t)比小而轻的微型车(只有500kg上下)的油耗几乎高3~5倍。原因:↑↑↑↑↓轿车质量若能减少10%,油耗可减少3~4%(按1/3欧洲或美国循环计)。因此材料中铝、塑料↑。1990年:美22%,日15%2.传动系a.传动系的效率↑——保养、设计b.变速器档位在一定道路上,汽车用不同档位行驶油耗是不一样的。∵档位低↓,↑∴尽量用高档行驶。∵当功率一定:↑同样车速时:↑,↑∴增加档位,增加了使用机会,使发动机处于经济工况下工作。a.1977年日本小汽车用5档变速器的90%有超速档,

4t五十铃有7档变速器。b.液力传动无级变速器——自动液力变速器效率低、经济性↓,但起步平稳、舒适性↑。c.机械无级变速器(CVT)∵能传大功率高效率高寿命∴材料润滑油加工技术微机控制例如目前不少厂家试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钢带式无级变速器。其经济性=手动机械,优于液力传动。3.汽车外形和轮胎a.↓,可改善例如1.06t轿车,0.3,在公路行驶的油耗经济性提高22%。对于长途货车、加整流罩,主、挂车之间用连接软膜等,↓↓,美国经16万km运行每台节油9120柴油。b.对轮胎要求:耐磨性、耐久性及其它保证,动力、经济性能。例:子午胎↓比斜交胎节油6~8%。4.使用方面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a.行驶车速经济车速为好。↑↑风阻↑↓↓经济性↓b.合理拖挂拖挂↑↑经济性↑例:CA10B,拖9~10t生产率↑100~150%

以百t.km计,油耗降低30~40%。c.正确驾驶

a)档位选择b)合理操作、滑行、水温控制等d.正确调整保养a)发动机技术状态良好b)行驶阻力小——底盘调整、轮胎气压例:以30km/h滑行,滑行距离由200m→250m,油耗降低7%。§3-2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一、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使用1.润滑油的作用及性能作用:滑润、冷却、洗涤、密封性能:1、粘度——100℃的运动粘度分牌号,按粘——温特性分;

2、润滑性——油性;

3、凝点——起动性;

4、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抗高温氧化作用,阻止产生胶变;

5、腐蚀性——酸值(1g——KOH,mg数);

6、残碳值——灰点、闪点、机杂质、水分。2.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和合理使用分类:中国按100℃运动粘度分:汽油机6、6D、10、15共四个;柴油机8、11、14、16、20共五个。美国美石油协会(API)汽S系列、柴C系列(按使用条件);美汽车工程师(SAE)SAE粘度等级。选用:1)气温、地区2)结构特点、强化、使用条件、出厂年代例:汽油机机油SB1.HQ—6——冬季HQ—10——夏季2.发动机净化装置

PCV阀——11、14号或SC、SDEGR阀——SE3.生产年代

68—71SD72—80SE81—SF例:柴油机机油

1.气温HC—8——冬季HC—11——夏季

2..强化系数

其中:——平均有效压力(KPa);——活塞平均速度(m/s);——冲程数。<29402940~4900>4900CACB,CCCD合理使用:1、换油;2、润滑与保养、滤清器;3、发动机工作温度正常。二、汽车齿轮油的合理使用

1.性能及要求性能:油性、粘度、凝点、腐蚀(硫、机质、水)要求:a.润滑性b.粘度c.传动效率高d.散热性好e.抗腐蚀性

2.选用与合理使用分类:中国按100℃运动粘度普通:2030双面:2228美国APIGL1~5SAE75W,80W,85W,90,140,250共6种1)选用:(1)气温(2)齿轮类型2)合理使用:(1)不混用(2)加量适度(3)选择油品(4)粘度高的不要加热、掺杂柴油

三、汽车润滑脂的合理使用

1.性能①滴点——附着性,抗流失②针入度——软,易甩出;硬,阻力大,国产以此编号③胶体安定性抗溢度、抗压力影响保持胶体结构能力。④水分(结合水、游离水)指润滑脂含水量(%)⑤腐蚀性保护金属表面不受腐蚀a.附着性b.本身不含水等腐蚀物质

2.分类钙基:抗水性强耐热差(75~100)70℃使用钠基:抗水性弱耐热强(130~200)135℃钙钠基:抗水性好耐热好(120~135)100℃复合钙基:抗水性较好耐热好石墨:抗水性好耐热差锂基:抗水性好耐热差(-60~120)>170℃

3.选用

1)

使用温度

2)工作条件60℃四、润滑油再生1.粗滤:去质杂2.蒸馏:去油、水3.接触:去胶质、沥青质4.精滤:去白土及其它固体注意:1)混合使用

2)容易变质§3-3轮胎的合理使用一、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1.分类

1)按用途分:轿车轮胎、货车客车轮胎、越野轮胎

2)按胎体结构分:实心轮胎、充气轮胎、特种轮胎

3)按轮胎断面形状分:普通轮胎、宽断面轮胎、拱形轮胎、椭圆形轮胎

2.轮胎的组成

1)普通轮胎2)子午轮胎优点为:a.寿命长,滑移小,单位压力小b.↓,胎冠变形小,帘布层少c.附着性能好,弹性好,接触面积大,滑动少d..缓冲性好,弹性好e.负荷能力大,帘线排列与变形方向一致3)带束斜交胎性能介于普通轮胎与子午胎之间。由于胎侧较子午胎坚硬,横向偏离较小,所以稳定性↑。3.特种轮胎a.调压胎b.拱形轮胎c.椭圆形轮胎①胎宽↑,接地压力↓②帘布层↓,柔软③花纹特殊,胎面较柔软二、轮胎的合理使用

1.合理搭配a.同一轴:厂牌帘布层磨损尺寸花纹b.翻新胎用于后轴c.轮胎换位,尽量整车换胎2.掌握胎压胎压低:变形大、疲劳↑,滑移↑,温升↑,脱层胎压↓↓:桥式效应、双胎接触,↑胎压高:帘线应力↑,接地面积↓,振动↑3.严禁超载损坏形式与气压低相似,但损坏更严重不能用提高胎压承受超载。4.控制车速↑:变形频率、振动、变形↑↑↑:呈波浪形,使能量损失↑,温度↑,气压↑↑:动载荷增加相同5.注意胎温a.T↑,橡胶老化、物理性能↓、帘布脱层b.车况完好、正常驾驶汽车行驶安全性

§4-1道路交通事故及汽车安全性分类一、交通事故

定义: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和停放过程中,发生碰撞、辗压、刮擦、翻车、坠车、失火、爆炸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车、物损坏的事件。

内容:研究交通事故产生的规律,分析其原因,消除诱发交通事故的外部因素。具体地说,就是把人、车、道路及环境四者统一在一个交通系统中,探索各自及相互间的内在规律性及其最佳配合,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对于人、车、路及环境分别所需考虑的因素为:人——驾驶行车过程中接受外界信息的反应特性,驾驶员生理、心理和操作特性;车——汽车结构、性能及技术状况;路——道路几何线型路面、道路设施及道路条件变化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环境——对人和道路的影响以及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二、汽车安全性分类1、主动安全性汽车本身防止、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如制动性,操稳性等。2、被动安全性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4-2汽车的制动性能一、地面制动力图为制动轮受力图。※1.障阻力距(忽略)

2.车轮惯性

式中:为制动器摩擦力矩,r为车轮半径。地面制动力是制动时的外力,取决于1)制动器摩擦力2)轮胎与地面摩擦力二、制动器制动力车轮胎外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所需之力:制动器制动力仅与制动器结构参数有关,它与踏板力(或气压)成正比。三、地面最大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地面最大制动力这表明制动踏板力(或气压)上升到一定值,制动力达到地面附着力时,车轮不转——即发生抱死。也就是说:制动力是由制动器产生;制动力是受地面附着力限止的。四、车轮与地面的附着与滑移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轨迹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清晰花纹(近似纯滚动)式中:Va——车轮中心速度;γro——没有制动力时车轮半径;ωw——车轮的速度。第二阶段:印迹模糊(边滑边滚)第三阶段:印迹拖滑ωw=0滑动率纯滚动Va=γro·ωwS=0纯拖滑ωβ=0S=100%若令Fxb/Fz=OA段——近似直线没有真正滑移AB段——缓慢上升局部相对滑移缓增

BC段——下降滑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在干燥路面上:在湿路面上:上述是没有侧向力的条件下讨论的。而实际制动中常有侧偏、侧滑现象,见图其中为侧向力系数,它是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是在S↓,侧偏角小时比较高,制动稳定性好,制动性能也好(防抱死就有这点好处)。附着系数的影响因素:1.道路⑴道路材料⑵路面状况2.轮胎⑴轮胎结构及材料⑵轮胎花纹3.汽车运行速度干路面10~40km/h影响很小湿路面10~40km/h影响较大五、制动减速度与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抱死时)有关。对于无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水平路面∵∴※此外的是指滑动附着系数例:最好的沥青、混凝土路上紧急制动时,jmax可达7.8~8m/S2

※一般希望各轴都抱死※制动距离指汽车速度为V0时(空档),汽车驾驶员踩踏板开始到汽车停止为止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与踏板力(或气压)及路面附着系数有关。在测制动距离时,若无特殊说明一般是在冷试验条件下进行的,并规定了踏板力(气压)和路面附着系数。由于各种汽车的动力性能不同,制动性能要求也不同,小汽车车速高制动性能也高,卡车车速低,要求也稍低一些。制动距离的分析a—发生信号b—踏板c—制动力开始增长d—踏板力达最大值e—制动力增至最大值f—松踏板g—制动停车力消失—驾驶员做出反应

—换脚时间为驾驶员反应时间0.3~1.0S—间隙补偿时间

—制动力增长时间为制动器的作用时间0.2~0.9S

t3—制动持续时间

t4

—制动力消除(释放)时间0.2~1.0s制动的全过程1、驾驶员反应阶段2、制动器起作用的增长阶段3、持续制动4、放松制动制动距离

指t2和t3走过S2和S3.制动距离的计算在内:

Vo—制动初速度。在内:∵制动减速度线性增长∴任一点车速:∵t=0V=Vo∴

t点车速为:

任一点的距离:

∵t=0S=0

将k代入在t2时间内的S2:在持续制动时间t3内:∵以jmax

匀减速运动,初速为Ve,Vg=0∴故总制动距离:∵很小∴当车速以km/h

代之: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1、2、——3、Vao※使汽车停车的是持续时间;※使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影响不大。六、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冷制动——制动器起始温度<100℃。强度制动——制动器起始温度>300℃甚至600~700℃。t↑μ↓制动性能↓制动效能恒定性:抗热衰退性能。评价方法: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程度。

ISD/DIS6579Vo一定连续15次制动

Jmax3要求:不低于冷制动效能的60%(5.8,踏板力相同)山区:一些国家要求装辅助制动。影响因素:1、制动器摩擦系数当200℃为0.3~0.42、制动器结构双向自动增力kef↑

双减力制动器kef↓摩擦系数↓对双向自动增力影响最大。盘式制动力制动效能没有鼓式的好,但抗热衰退性能好(稳定)。水衰退:涉水时制动性能降低情况。七、制动稳定性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而使汽车失去控制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定义: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1.跑偏原因⑴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等

⑵汽车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斜拉杆运动学不协调前轮地面制动力汽车受地面反力Fy1Fy2∵⑴Fx1L对主销的力矩>Fx1r对主销的力矩⑵Fy1对主销的力矩(主销有后顷)∴即使方向盘不动,由于间隙和变形也会向左转。运动学的干扰。∵车轮制动,悬架变形,前轴变形∴羊角绕主销右转(球肖在内销内侧)。⒉后轴滑移与前轴转向能力丧失⑴前轮抱死⑵后轮抱死⑶全部车轮抱死A:前轮抱死Fy2,L2使β减小,汽车大致按方向行驶。B:后轮抱死Fy1,L1使β增大,汽车绕纵轴旋转C:全部车轮抱死无法承受侧向力,但不会旋转。结论:1.只有后轴抱死或后轮比前轮先抱死不好;2.尽量少出现前轴抱死或前后轴都抱死;3.都不抱死最好。八、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由于方向稳定性与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有关所以讨论一下前后制动力的分配。当制动力足够时(制动器制动力)会有下列情况:⑴前轮先抱死:制动稳定,转向丧失,附着没有充分利用⑵后轮先抱死:制动不稳定,附着利用率低⑶前后轮同时抱死:可避免后轴侧滑,但前轴无转向所以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和附着的利用率。1.地面对前、后轮的法向反力研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必须先研究法向反力。设:⑴、水平路、⑵、Fω、Ff

忽略则:………………1

若在不同的路上都能抱死,∴…….2

从1、2式可看出

Fz1、Fz2与呈线性关系例:NJ130当前轮Fz1增90%,后轮Fz2减30%。⒉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前后轮同时抱死:⑴附着条件充分利用

⑵方向稳定性好故称为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在任何路面上,同时抱死的条件为

或……….…………..3将2式代入3再消去得从而可以得出:Fμ2与Fμ1的I曲线作图法求I曲线:由得通过原点之射线应当指出:同时抱死时∵∴I曲线也是关系曲线。⒊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一般汽车,常用Fμ,与总制动力(Fμ)表示分配比例——制动力分配系数则※在I线之外又出现了B线,两线交点为同步附着系数。同步附着系数也可计算出:∵

∴式中:L为汽车轴距,L=a+b。分析当的路面上,I曲线位于B曲线上方,前后轮不能同时抱死。例:I在B上当制动气压为时,Fμ1达到,而Fμ2<只有PR→PR时,∴时,前轮先于后轮抱死。当时,I在B下,后轮先于前轮抱死。当时,同时抱死。为什么在,总是后轮先抱死呢?按法向反力公式也可以解释

∵∴后轮先于前轮达到附着力极限反之前轮先于后轮达到附着力极限※为了让后轮不要出现首先抱死的危险状况,宁让前轮先抱死的观点占优势,所以值越来越高。文献推荐:满载时轿车货车我国道路条件差,车速不高:轿车货车例如红旗:0.503un—130:0.6CA1013:0.55Austin:0.69BJ130:0.53BJ212:0.7九、装载变化对制动性影响实践表明,满载时汽车质心比设计质心会前、后、上、下移动,即使Ga不变,质心变化都会对制动效果产生影响。1.当Ga↑,I曲线上移,稳定区扩大。2.若以空载确定β,稳定区大,当然最好是,即考虑动载荷(轴荷转移),即感载比例阀。3.载荷较大的汽车,由于结构限止,设计时不能保证前后轮均达到附着极限,所以汽车制动距离与载重量有关。实践证明,Ga>3t汽车,增加1t,S增加0.5~1m。十、双管路制动系统各种布置方案的分析:1、“前后”布置

a一轴失效,制动减速度下降b若前轴失效,则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后抱)c前轴失效时,拉手刹不起作用(手刹管后轮)2、“交叉”布置

a一套失效时,制动减速度减少一半b方向稳定性不丧失c可能因制动力左右不均而跑偏,可将C为负值3、前二后一

a无论那套失效,前轮制动力将减半b如果前后回路失效,制动稳定性不好4、前二后分别制动

a一套失效则制动力减半b无法用调整前轮回转半径避免制动跑偏十一、车轮抱死过程1、抱死过程假设:1)V=C2)Fz=C3)附着率—滑移率曲线按稳定曲线处理

4)制动器摩擦力矩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则抱死过程在O~Sca:O~So

增加缓慢b:ωo

缓慢降到ωcc:εo

很快下降到εc并稳定在Sc—1a:Sc

很快到1b:ωc

很快到0c:εc

曲线急降可分析出:⑴εc

正是μp,应使防抱死装置工作⑵tz内应防止车轮滑移2、防抱死装置为充分发挥轮胎与地面的潜在附着能力,全面满足制动要求,在高级轿车及载重货车上装有自动防抱死装置,简称(A·B·S)。从而在紧急制动时,μ↑μ侧↑ε↑S↓方向稳定性↑。防抱死装置一般有三部分:传感器、控制器、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