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53/TXXXX—2020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种类及识别、综合防治、监测、防治效果检查。本文件适用于云南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3防治原则防治宜遵循:——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优先选用抗病虫良种、营林措施和生态调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遵循核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及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4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识别4.1病害识别主要病害按危害部位分为叶部病害、枝干病害、果实病害和根部病害4类。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和叶斑病;枝干病害主要有溃疡病、枝枯病、膏药病;果实病害主要有细菌性黑斑病;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症状及发生规律见附录A。4.2虫害识别主要虫害按危害部位分为食叶害虫、枝干害虫、种实害虫和地下害虫4类。食叶害虫主要有棕色鳃金龟、黄褐丽金龟、铜绿异丽金龟、斑喙丽金龟、灰胸突鳃金龟、黄刺蛾、中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枝干害虫主要有云斑天牛、橙斑白条天牛、密点白条天牛、二斑突尾天牛、六星黑点蠹蛾、多斑豹蠹蛾、咖啡豹蠹蛾等;种实害虫主要有核桃长足象;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龟幼虫)等;草履蚧、桑白盾蚧、康氏粉蚧等害虫危害枝、叶、果等部位。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见附录B。5综合防治5.1萌芽期至展叶期2DB53/TXXXX—20205.1.1防治对象膏药病、根腐病、细菌性黑斑病、蚧壳虫等。5.1.2防治措施物理防治蚧壳虫若虫孵化时,在树干离地面30cm~130cm处使用粘虫胶带绕树缠1圈,以缠成倒喇叭形为生物防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捕食性瓢虫、蚜小蜂和跳小蜂等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化学防治对病虫部位先彻底刮除再施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3次,7d~10d一次;萌动期一旦发现展叶迟、叶片小而黄或未萌动,检查是否为根腐病并及时使用推荐药剂灌根。各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参见附录C;推荐药剂使用按GB/8321的要求执行,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5.2果实发育期5.2.1防治对象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溃疡病、枝枯病、细菌性黑斑病、天牛、木蠹蛾、金龟、刺蛾、核桃长足象等。5.2.2防治措施物理防治天牛、金龟和木蠹蛾类发生严重地区,5月前设置杀虫灯和诱捕器;杀虫灯悬挂高度约距地面3m为宜,每50亩挂一盏,黄昏开拂晓关;诱捕器内置引诱剂,集虫瓶底离地2m为宜,间距50m。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幼果期施用广谱性杀菌剂1次;钻蛀性害虫为害时,用棉球浸药塞入虫道后用湿泥密封虫孔,连续2人工防治利用昆虫的假死性振落树冠上的害虫,或人工捕杀;剪除带病虫的枝、叶、果和落果,同时人工摘除虫茧或虫体,集中烧毁或沤埋。5.3落叶期至休眠期5.3.1防治对象枝枯病、溃疡病、膏药病、黑斑病、刺蛾、蚧壳虫等。3DB53/TXXXX—20205.3.2防治措施树干涂白核桃采收后,使用涂白剂在树干2m以下部位涂刷或喷雾。修剪清园秋末冬初,及时清园,彻底清除病虫危害的枝、叶和果,清理剪下的病枝、枯枝、落叶、果皮、落果及杂草,同时摘除树上的虫茧,集中烧毁或沤埋。垦覆深翻结合施肥,对树冠垂直投影地面进行全面垦覆、翻耕,深翻地下15cm的土壤,近树干周围宜浅,外围逐渐加深。化学防治萌芽前,用1~3波美度的波尔多液整园消毒一次,灭杀越冬病虫;树干病害严重部位先刮除病部并带出烧埋,再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涂刷3次,7d~10d一次。6.1测报条件核桃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病虫害测报站和测报体系,配备专业的核桃病虫害测报人员。6.2调查方法每年对核桃病虫害及其天敌普查一次,重点区域详查,列出有害生物名录。对常见、多发性病虫害进行系统观察、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分布。采用五点、“Z”字或对角线型取样法,每点选1块标准地,面积为0.2hm2,抽查10株~30株核桃。6.3结果计算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害虫的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计算公式,见附录D公式1、2、3与4。基于当地核桃历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调查数据和气象因素,综合当地各测报点对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预测,病情指数低于20%、平均虫口密度5头/株以下或有虫株率低于20%,采用营林、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超过此指标采用化学防治措施。7防治效果检查7.1检查时间病害为初期、盛期和后期各检查一次。苗木每隔3日检查统计一次,直至病害停止。虫害为施药后24h、48h、72h、7d后各调查一次。7.2检查方法4DB53/TXXXX—2020苗木病害检查面积300m2以上;林分每5hm2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为0.2hm2,分别统计防治效率;病害分级方法见附录D中表1和表2,防治效果检查见附录D中表3;虫害检查方法按5hm2不少于2块设置标准地,防治效果检查见附录D中表4。核桃主要病害、虫害防治效果计算公式见附录D中公式5与6。5DB53/TXXXX—2020A(资料性附录)核桃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症状及发生规律A.1炭疽病A.1.1病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desA.1.2症状危害幼果和叶片。果实染病,先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后扩展为较大黑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中央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有的呈同心轮纹状,湿度大时病斑上现红色小突起;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或在叶脉两侧产生长条形枯黄斑,在叶缘附近产生约1cm的枯黄病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A.1.3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果、病叶、芽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4d~9d,一般幼果期易受侵染,7月~8月发病重,并可多次进行再侵染。A.2褐斑病A.2.1病原菌胡桃盘二孢MarssoninajuglandisA.2.2症状危害叶片、嫩梢和果实。叶片染病,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前期边缘明显,扩展后边缘不明显,略呈黄绿色至紫色,大小0.4mm~0.8mm,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嫩梢染病,产生黑褐色近椭圆形至不规则凹陷斑,严重时造成梢枯;果实染病,产生小的凹陷斑,多斑融合后果实变黑。A.2.3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开始从皮孔或直接侵入叶片、嫩梢和果实,发病后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8月为发病盛期。A.3白粉病A.3.1病原菌胡桃球针壳PhyllactiniajuglandisA.3.2症状6DB53/TXXXX—2020危害叶片和新梢。叶片感病后,叶背产生灰白色粉状病斑,叶片扭曲皱缩;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叶形变窄,叶缘卷曲,质地硬脆,渐变褐色枯焦,冬季落叶后,病梢呈灰白色。A.3.3发生规律病菌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生长季节,借雨水释放出子囊孢子,随风传播到核桃叶片和嫩梢上,从气孔侵入。5月~6月为发病盛期,发病后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在夏季潜育期约7d~8d,7月以后逐渐停止蔓延。9月~10月开始在白粉层中出现黑色小颗粒,产生闭囊壳,随病落叶越冬。A.4叶斑病A.4.1病原菌胡桃拟茎点霉PhomopsisjuglandisA.4.2症状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褐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干燥后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情严重时多斑融合致叶片焦枯脱落。A.4.3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枝梢、病落叶上越冬。翌年生长期,5月~6月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借雨水、风力进行传播,主要侵染叶片,引起具有明显边缘的圆斑,病斑不易扩大,发病严重时,一个叶片有多个圆形病斑。在病斑中央产生分生孢子器,可进行多次再侵染。A.5溃疡病A.5.1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群生小穴壳DothiorellagregariaA.5.2症状危害树干。多发生在树干基部0.5m~1m处,发病初期树皮表面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大小1cm左右,同时向病部外溢出褐色黏液,浸润病斑四周,使整个病变组织呈水渍状,病健交界不大明显,中部黑褐色,边缘浅褐色。不久病部干缩下陷,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重的皮层上病斑融合,造成整株树枯萎死亡。A.5.3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病部越冬,每年4月初发生,5月~6月进入高峰期,7月~8月停滞,入秋后又有1次发病高峰,10月下旬停止。A.6枝枯病A.6.1病原菌7DB53/TXXXX—2020胡桃拟茎点霉Phomopsisjuglandina、壳梭孢属之一种Fusicoccumsp.A.6.2症状危害枝干。枝条染病先侵染幼嫩的短枝,从顶端开始渐向下扩展直达主干。受害枝条皮层现暗灰色,后变为深灰色至浅红褐色,大枝病部凹陷,病死枝干的木栓层散生很多黑色小粒点,染病枝叶变黄脱落,枝皮干枯开裂,病变绕枝干1周,病干枯死,严重时整株树死亡。A.6.3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等病部越冬。翌年早春,病菌孢子借风力、雨水、昆虫等传播,从机械伤、虫伤、枯枝处或嫩梢侵入,导致树皮枯死开裂,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粒状突起的分生孢子盘。一般5月~6月开始发病,7月~8月为发病盛期,到9月份后停止发病。A.7膏药病A.7.1病原菌茂物隔担耳SeptobasidiumbogorienseA.7.2症状危害枝干。初期在树干或大枝上产生椭圆形、不规则形褐色至灰褐色膏药状病疤,周围现狭灰白色边,外观似丝绒状,衰老后常龟裂或剥落,发病轻的影响核桃树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枝枯。A.7.3发生规律病菌常与介壳虫共生,菌丝体在枝干表面生长发育,逐渐扩大形成膏药状薄膜。菌丝也能侵入寄主皮层吸收营养。担孢子通过介壳虫的爬行进行传播蔓延,以菌膜在树干上越冬。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或林内阴湿,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易发病。A.8细菌性黑斑病A.8.1病原菌核桃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pv.juglandisA.8.2症状危害果实、叶片、嫩梢和枝条。幼果受害后果皮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病斑,无明显边缘,外围有水渍状晕圈,严重时病斑凹陷,深入内果皮,病菌扩展到核仁,导致全果变黑,早期脱落;叶片感病,先在叶脉及叶脉的分叉处出现黑色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外缘有半透明状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扩大,叶片皱缩、枯焦,病部中央变成灰白色,有时呈穿孔状,致使叶片残缺不全,提早脱落;嫩梢受害,在嫩梢上出现长形、褐色并略有凹陷的病斑,当病斑扩展并绕枝干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枯死,造成干梢,叶落。A.8.3发生规律8DB53/TXXXX—2020病原细菌在感病枝条、芽或茎的老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天借雨水和昆虫活动进行传播,从气孔、皮孔、蜜腺及伤口侵入,引起叶、果或嫩枝染病。每年4月~8月发病,反复侵染多次。核桃花期及展叶期易染病,夏季多雨发病重。A.9根腐病A.9.1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A.9.2症状危害核桃根部。核桃苗感病后,根部变黑,先从侧根的皮层腐烂,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叶缘变黑,叶片脱落;大树受害先从须根开始,围绕须根的基部形成红褐色圆斑,病斑进一步扩大汇合深达木质部,致使整段根变黑死亡。A.9.3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病根中越冬。随着农事操作耕地、除草或浇水等接触到核桃根部,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当核桃根系衰弱时易遭受病菌的侵染而致病,该病地上症状一般在4月~5月显现。9DB53/TXXXX—2020B(资料性附录)核桃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B.1天牛类主要有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橙斑白条天牛B.davidis、密点白条天牛B.lineolata、二斑突尾天牛Stheniasgracilicornis。B.1.1危害特点成虫主要取食嫩枝皮;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削弱树势,重者枯死。B.1.2发生规律多数种类2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6月间咬羽化孔钻出树干,经10多天取食,开始交配产卵。成虫寿命约一个月,卵期10d~15d,6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初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致树皮外胀纵裂,后蛀入木质部。第1年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春继续为害,幼虫期长达12个月~14个月,第2年8月老熟幼虫在虫道顶端作椭圆形蛹室化蛹,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留在蛹室内越冬。第3年核桃发枝后,成虫从羽化孔爬出上树为害。B.2木蠹蛾类主要有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leuconotum、多斑豹蠹蛾Z.multistrigata、咖啡豹蠹蛾Z.cofeae。B.2.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食1年~5年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使受害枝枯死,树势衰弱,树冠逐年缩小,造成严重减产,受害严重时可引起全株死亡。B.2.2发生规律多数种类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翌年核桃树春梢抽出后,即从越冬枯枝内钻出,转梢继续为害。幼虫多从枝条基部蛀入,先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绕枝条蛀食1周,然后沿髓部向上蛀成纵直隧道,每隔10cm~20cm向外咬一排粪孔,致被害枝梢上部枯萎,然后又再次转梢。4月~5月幼虫老熟,向外咬一圆形羽化孔,在虫道内做薄茧化蛹。5月~6月成虫羽化,产卵于枝干的芽腋或皮缝里。幼虫孵化后多从顶叶主脉蛀入叶柄,再由叶柄蛀入枝条髓部,逐渐向下蛀食为害。6月为幼虫危害初期,7月~8月幼虫爬出蛀道转害其它枝条。秋后,幼虫在蛀道内越冬。B.3金龟类主要有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titanis、黄褐丽金龟Anomalaexoleta、铜绿异丽金龟A.corpulenta、斑喙丽金龟Adoretustenuimaculatus、灰胸突鳃金龟Hoplosternusincanus。B.3.1危害特点DB53/TXXXX—2020幼虫危害根系,成虫取食叶片、嫩枝、嫩芽和花柄,影响树势及产量。B.3.2发生规律多数种类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5月,越冬幼虫开始上升移动,取食核桃根部,然后作土室化蛹。6月初成虫开始出土,为害严重期集中在6月~7月上旬。成虫于6月中旬产卵于核桃树下的土壤内,7月间出现新一代幼虫,取食寄主植物根部,10月中上旬幼虫在土中开始下迁越冬。B.4刺蛾类主要种类有黄刺蛾Monenaflavescens、中国绿刺蛾Parasasinica、褐边绿刺蛾P.consocia、扁刺蛾Thoseasinensis。B.4.1危害特点低龄幼虫啃食叶肉,致叶片产生透明枯斑,3龄以后幼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只残留主脉和叶柄。幼虫体上有毒毛,触及皮肤会引起刺痛。B.4.2发生规律多数种类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枝杈、主侧枝或树干粗皮上越冬。翌年6月化蛹,6月下旬羽化为成虫,7月上旬幼虫危害,严重危害期在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白天藏在叶背,夜晚交尾。喜把卵产在叶背,初孵幼虫集聚时间不长即分散为害。B.5核桃长足象AlcidodesjuglansB.5.1危害特点新羽化成虫蛀食果皮和幼芽,翌年成虫将卵产于果内,幼虫孵化后在果内取食种仁,果实未长大即脱落,受害轻的落果20%左右,严重时大幅减产甚至绝收。B.5.2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粗皮裂缝、杂草或土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嫩梢、嫩叶及幼果皮。5月中旬开始在果面产卵,多数每果产卵1粒,卵期3d~8d。幼虫孵出后蛀入果内,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为害顶芽,11月开始寻找场所越冬。B.6蚧虫类主要种类有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康氏粉蚧Pseudoco-ccuscomstocki。B.6.1危害特点以若虫和雌成虫聚集在幼芽、嫩枝上吸食树液,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枯死,影响产量。B.6.2发生规律DB53/TXXXX—2020草履蚧1年发生1代,桑白盾蚧和康氏粉蚧1年发生多代。草履蚧和粉蚧以卵在树干、枝条缝隙处、落叶层及石块下越冬;桑白盾蚧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草履蚧若虫开始出现,3月为越冬成虫产卵盛期;桑白盾蚧若虫孵化盛期为2月底至3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初;康氏粉蚧若虫孵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