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开题报告7200字】_第1页
【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开题报告7200字】_第2页
【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开题报告7200字】_第3页
【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开题报告7200字】_第4页
【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开题报告7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3637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1101531研究背景与意义 138741.1研究背景 1128731.2研究意义 1231172文献综述 249302.1国外研究 2258772.2国内研究 526843研究内容与方法 7222253.1研究内容 7216653.2论文基本框架 710615结语 871863.3研究方法 874504论文工作主要内容及日程安排: 8191785主要参考文献: 815475(一)著作类 83549(二)学位论文类 98894(三)期刊论文类 95930(四)国外文献 101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在城市中,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出租车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出租车罢运事件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法律层面分析,罢运的背后是诸如经营权的有限发放、经营模式的混乱及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政府对于出租车市场管制理念和管制措施的不足。市场存在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缺陷,要克服市场失灵,必须依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因此,政府对于出租车行业市场规制的完善越发凸显其重要性。作为市场规制的“源头活水”,出租车市场准入法律问题的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中国的经济法学已走过一段较长的路程,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辉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其近乎“玄学”的现状致使难以获得国人的普遍认同。例如“缺乏本土化研究,脱离本国国情,沉浸于国外制度的介绍,对本国的问题采取能鸟心态;总论和分论的研究脱离,重总论轻分论;重应然论证缺实证分析;热衷于对经济学结论的注释,与经济政策、经济学高度融合,放弃了法学研究的特质;著作文章的研究结论表现为宏观主张多,具体对策少”。总之,这些态度都不利于我国经济法学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具体制度的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的结论是否能应用于中国,还需要慎重考虑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要重视中国经济立法文件的实证分析,例如国内很多城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层次的《出租车管理条例》,但为什么没有走出行业困局。要加强经济法的个案研究,以归纳合适的经济法理论和规则。出租车行业的问题已困扰政府多年,迫切需要经济法学界做出理论回应。出租车行业的规制研究牵涉到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价格法、环境法、社会保障法、财政法、产业政策法等诸多经济法分支,其涵盖内容不可谓不广。对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无疑将有助于稳固中国经济法学大厦的根基,拓宽经济法学研究的视野。(2)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料及政策法规中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并结合域外地区在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设计上的实践经验,本文尝试提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法律体系,期冀能够为出租车市场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出租车市场的规范化尽一点绵薄之力。2文献综述2.1国外研究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过度干预造成的经济“滞涨”后果日显,波斯纳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在政府管制领域的应用渐成时髦,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泛起,在“要自由、争效率”的口号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放松规制(Deregulationmovement)运动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展开。这样,当时普遍接受管制的出租车行业自然也成了改革的对象。1984年,为平息出租车管制问题的争论(当然,事实上未平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下属的经济工作局向公众发布了一份长达183页的研究报告,题为《出租车行业规制的经济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一、虽然我国有个别城市已经取消了出租车数量、服务价格及服务类型等三个方面的管制,但依然保留了严厉的质量管制。二、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管制其实找不到可令人信服的理由。限制车辆的总数、公司的个数以及最低服务价格限制,纯属浪费资源,而且反而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同样,也找不到限制共乘、电召、小公共汽车等三种服务品种的经济正当理由。三、也必须承认,潜在的市场失灵为某些类型的规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上的理由,这包括:最高价格规制、车辆安全规制以及责任保险。四、由于一种规制而导致的失灵,将为其他规制提供经济上的正当理由。例如,某些地段的运输可能会赔本(或少赚钱),为确保最高价格规制落到实处,就必须禁止司机的拒载行为,并要规定最低运营时间及最低运营的车辆数。五、奥克兰、伯克利等城市实践表明:在电召出租车模式实行自由准入和自由价格竞争,效果良好。但无论如何,在站候和巡游模式必须加强管制。而接下来的研究结论则令呼吁放松管制的学者不安了。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两位学者梯尔、贝格伦德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出租车行业放松管制的影响》的文章。他们发现:在多数情形下,放松管制的倡导者所期待的“服务价格下降、乘客等待时间减少、服务品种创新”等效果并未出现,在有些城市甚至恰恰相反。另外,他们还观察到,机场总是被出租车挤得不堪重负。文章带有嘲讽的味道说:“唯一的好处就是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终于自由了,以前是不让进的,因为数量管制。但现在也是悲喜交加,很多人难以在更激烈的、无管制的环境中生存。即使那些能生存下来的人,其收入和以前相比也明显降低了。”总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未从改革中获得益处。文章认为放松管制的经济学原理并不能有效解释出租车的巡游模式市场,因为存在市场缺陷、以及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经验经济(Economiesofexperience)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很容易用工业组织的概念予以解释。两位学者最后指出,有两种改革办法是可行的,一是准入的数量限制予以废除,但获准入者必须是符合法定最小规模标准的公司,而不是个人或太小的公司。二是废除数量限制,但同时实施最高价格限制。概言之,同时实行准入及价格的自由化将会损害社会福利。第一种方案又要优于第二种方案。文章发表后,美国多个城市决定冻结出租车改革计划。加拿大的卡恩斯和英国的海耶斯,通过建立巡游市场上的搜寻模型来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在取消数量限制后的市场,市场均衡不可能出现,往往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在放松规制的情况下,因为乘客资源的密集度相对降低了,搜寻乘客的成本提髙了,出租车司机的报价呈提高的趋势。即认为通过某种规制来维持适度竞争,本质上是符合供需双方的利益的。英国的托勒认真研究了本国的规制政策。他认为,通过不同的规制手段的运用,可以确定产业结构、技术、产品、服务价格以及服务提供者。规制的目的应该是公共安全、消费者保护、城市拥挤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经济效率以及公共秩序。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紐制,例如巡游模式市场。托勒特别强调,评价某种规制措施是否恰当的标准有三:社会的承受度、利益均衡性、明确的目标性(实质合目的性)。管制措施应该依照客观情况灵活而变,釆取某种规制措施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而且所有的规制程序都必须是对社会透明的。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先生在其专著《微观规制经济学》中也多次谈到出租车规制的问题。他认为,日本在放松准入规制的同时,还必须修订收费规制。如果完全取消出租汽车的收费规制,那么就有可能在不同利用者之间产生价格差别,并在特定地区会产生不正当高价的危险,所以断定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收费规制。2007年,出租车的规制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交通部长联合会(ECMT)在法国巴黎召第133次圆桌会议,主题为“出租车服务的规制与竞争”。来自多个国家的32名经济学家、法学家交流了规制经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国际官方间组织举办的专题国际研讨会。会议由部长联合会下属的联合交通研究中心承办。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柯普博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第一、过去的准入管制过于严厉。准入管制的放松在许多国家已经产生良好效果,如乘客等待时间明显减少。但实践表明,在放松准入管制时,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管制。出租车行业的市场结构优化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才会实现:即准入过程不能是个人主义的、原子式的分散倾向,而是以符合法定的最低门槛的公司舰队形式进入。第二、价格管制很有必要保留,因为消费者处于交易弱者地位,并且有搜寻和转换(指换下一辆车)成本存在。价格的放松管制并不必然导致价格下降,因为争夺客源的竞争(非价格竞争)更激烈了。但电召模式市场一般不需要价格管制。第三、准入管制放松后的车辆激增现象,往往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而不是上升,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更严厉的服务质量标准管制。但这样的质量标准管制也容易产生“管制俘虏”现象,在某些国家,其成本上往往等同于准入管制的恢复。第四、国家有必要支持某些专门面向弱势群体消费的出租车服务,这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第五、如果出租车已经在公共交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应该获得大量的财政预算支持。纽约学者布鲁斯沙勒于2007年对美国、加拿大的43个城市出租车准入制度就行了比较研究,他发现:准入控制在电召市场,以及站侯、巡游市场具有不同的影响。如果没有准入控制制度,站候和巡游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出租车服务的过度供应,并导致车辆质量及驾驶员服务质量的恶化。在大城市,准入数量限制可能会导致市郊或城市某些区域的供给短缺,为保障市民出行权,有必要由政府出面细分市场,例如实行划片经营(即割据,各经营各的地盘)。对电召市场而言,准入限制通常会导致较低的出租车服务利用率。政府应采取鼓励措施,促成电召市场的公司化运营,这有助于提高效率。一句话,政府的干预是必须的,但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必须实行专家决策程序。总之,关于是否保留准入数量限制,国外学界还存有一定争议。但对质量和价格规制方面,都呼吁要进一步加强。要尽可能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出租车市场的效率。至于赞成和反对出租车放松规制的经济学家各占多大比例,美国洛杉矶市学者穆尔和布拉克还为此撰写了一篇名为《经济学家们从出租车放松规制中得到了结论吗》的文章,对近欧美学界三十年来出租车规制的研究就行了总结。文章指出,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认为出租车市场的放松规制是有益的。只要放松规制的改革措施恰当,还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他们警告说,在那些未放松规制的城市,寻租的、自私的官僚集团正在支配着出租车市场政策的制定过程。2.2国内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出租车市场规制做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国内学者对于出租车市场规制的研究主要涉及政府管制措施、出租车经营模式、经营牌照发放等问题。法学界的观点。行政法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趋建议现阶段保留数量限制政策,呼吁政府谨慎对待自由主义者的放松规制主张,避免重走历史老路。他认为,关键是要建构各方利益代表真正参与的政府决策过程。决策结构和过程应该是:(1)经过精心准备的;(2)事先将拟定的方案详细告知各方利益主体的;(3)允许各方利益自我组织和聘请专家的;(4)在时间跨度和会议次数上确保各方充分协商的;(5)有媒体给予公开报道从而促进社会讨论的;(6)最后结果是提供充足理由的。”行政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高家伟认为政府规制行为应因时而异。出租车市场在培育过程中,政府必须干预、管制,即控制许可数量。出租车行业具备相应规模后,政府应该适当降低管制,引入自律性监管机制,培养行业协会的监管能力,让行业在更加专业有序的理念下运行,减轻政府的监管负担。行政法学者、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认为,公法的供应不足是中国出租车困局的重要原因。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公法制度建设,消除公权滥用和特权现象,使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得到合理配置。?宪法学者、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建议:一、全国人大要迅速出台一部法律位阶的《城市出租车管理法》,以抵御地方利益集团的压力。二、要保障公民申领牌照的权利,废除对个体的歧视性规定。三、现行数量管制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但要从决策程序上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管制机构。法理学者、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桑本谦则从分析“上海运管部门钓鱼执法事件”入手,呼吁政府严格监控出租车公司的利润水平,以消除黑车的生存空间。经济法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常健建议,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采用激励性、协商性的管制方式,对管制内容进行调整。韩彪(2011)对出租车经营牌照的发放形式、发放数量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杨帆(2012)总结了目前我国出租车行业的三种经营模式,即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温州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出租车行业发展改革和政府监管改革的方向;汪亚军(2013)比较了各种经营模式的利弊,从而提出了出租车市场的最优营运模式。从现有的文献看,由于市场规制的内容较为庞杂,国内学者对于出租车市场规制的探讨往往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不成体系,也缺乏对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专门性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出租车市场准入的主体、对象及手段等方面的分析,形成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完整体系,再结合域外先进经验,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移植,力求使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研究走向体系化、制度化。3研究内容与方法3.1研究内容第一,通过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的一般分析,首先介绍出租车的基本属性并简单叙述了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概念;其次分析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管制的理论基础,指出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是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的拉锯战,并且市场调节之手应该起到主要作用。第二,分析我国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回顾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立法状况,并从经营模式、数量控制和车辆管制三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践状况;然后就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管制的实际效应进行了阐述,得出过于严苛的准入管制使得各方利益失衡的结论;最后,指出了我国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原因作了分析。第三,概述国外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践。首先概述国外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其次重点介绍部分国家放松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的改革情况,最后在分析国外改革的经验上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第四:提出我国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的若干改革建议。这部分在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坚持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并提出一些具体改革建议:首先,在准入制度设计方面,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合理控制准入数量;其次,在经营主体上取消准入歧视,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再次,以增强消费者集团的博弈能力为重点,完善准入决策的程序。最后,加强出租车行业协会的管理以维护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使各方利益得到平衡,促进出租车行业公平健康的竞争秩序。3.2论文基本框架引言一、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概述(一)市场准入制度的内涵(二)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出租车市场准入的必要性二、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管制主体(二)经营主体(三)经营模式(四)数量管制(五)租价管制三、域外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经验及启示(一)域外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经验(二)域外经验对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管制的启示四、完善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对策建议(一)完善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推进出租车行业协会的发展(三)改革和完善公司化经营模式(四)实行适度的数量管制(五)实行必要的价格管控(六)完善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体系结语参考文献3.3研究方法本文在借鉴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历史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市场准入制度的一般理论以及我国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践状况,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在结合国外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以期能为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尽一丝力量。4论文工作主要内容及日程安排:1.2016年5月,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2.2016年6月,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开题报告。3.2016年11月,向论文指导教师提交论文初稿。4.2016年12月,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提交论文二稿。5.2017年1月,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提交论文三稿(基本定稿)。5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行政管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郑曙光、汪海军主编:《市场管理法新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4]李东方主编:《市场管理法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6]单飞跃、卢代富等著:《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7]王建伟、颜飞:《公路运输经济管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二)学位论文类[1]李楠楠:“铁路运输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2]孙会海:“论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立法完善”,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9月。[3]戴霞:“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3月。[4]钟展:“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权问题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5]蒋东阳:“出租车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3月。[6]周璨:“出租车市场政府管制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3月。[7]王俊:“城市出租车市场规制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三)期刊论文类[1]陈明艺:“国外出租车市场规制研究综述及其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8期。[2]李晓峰:“国内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的演进”,《运输世界经济》,2007年第5期。[3]杨仁法、杨铭:“基于服务质量招投标的出租车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4]姜爱林:“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改革初探”,《决策导刊》,2009年第3期。[5]章亮亮:“对出租车行业特许模式的经济学和行政法学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6]邓经国:“关于改革出租车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新重庆》,2008年第12期。[7]韩彪:“出租车市场供给控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8]杨帆:“我国出租车行业当前的经营监管模式及其未来发展思路的思考”,《城市》,2007年第11期。[9]汪亚军:“出租车市场相关主体利益及其最优运营模式”,《探索》,2009年第1期。[10]曾繁华、程金亮等:“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市场产权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