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隔振、保温设计技术措施_第1页
消声、隔振、保温设计技术措施_第2页
消声、隔振、保温设计技术措施_第3页
消声、隔振、保温设计技术措施_第4页
消声、隔振、保温设计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间类别允许噪声级[dB(A)]一级二级卧室房间类别允许噪声级[dB(A)]一级二级客房多用途大厅 办公室房间类别允许噪声级[dB(A)]一级二级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房间类别允许噪声级[dB(A)]一级二级门诊室表24-1.3一般建筑的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参考值建筑类别允许噪声标准(dB)宾馆门诊审判厅图书馆阅览室办公礼拜堂多功能剧院室内乐、演唱厅交响乐大厅管风琴演奏厅电影院普通影院(35mm片)宽银幕立体声影院70mm片四声道立体声影院田径、体操、击剑、拳击多功能体育馆宴会厅建筑类别允许噪声标准(dB)音乐多声轨强吸声自然混响、多功能对白同期录音摄影棚混合录音监听监听控制注:PNC评价曲线与NC评价曲线的关系,可参见电子部十院主编的《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P57类别适用范围昼间LAeg[dB(A)]0疗养、高级别墅、高级宾馆区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工业区4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注:1摘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LAeq为等效声级,是A计权声级能量在整个测量周期上平均的声A、按建筑用途区分:隔离固体声的要求建筑类别医院、影剧院、旅馆、学校、高层公寓、办公室、多功能体育馆、餐厅、商店要求不高或不考虑工厂、地下室、车库、仓库B、按设备种类区分:楼层建筑(两层以上)泵空气调节设备C、按设备功率区分:设备功率(kw)两层以上(重型结构)两层以上(轻型结构) 2必要时冷水机组可选用噪声较低的封闭式电机3通风机与电动机宜采用直联传动。4风机、水泵、冷水机组等有振动的机器设备与基1制冷机及水泵的进出口处应配置柔性接3风机进出口与风管之间应加柔性短管,其长度L可1)管内压力、流速均应按规定选用,防止因压力过大、流速过快而引发噪声。2)管道不宜穿过有较高安静要求的房间。3)管道穿楼板和隔墙处,管道外壁与洞口之间应填充弹性材料。2噪声要求严格的房间(如演播室等),所有空调设备都不应设于该房间之中的任何地点。声标准,按各倍频带中心频率,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噪声控制6消声器内空气流速宜小于6m/s,确有困难时,不应超过8m/s。2经消声处理后的风道,不宜穿过空调机房或高噪声的房间;当必须穿过时,应对风管采3对消声要求较高的房间,应在进入该房间支风道处(风口之前)设置消声装置。有较高要求时,宜在每个房间的送、回风及排风支管上进行消声处理噪声级[dB(A)]干管风速(m/s)支管风速(m/s)注: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2设备机房不宜靠近有较高防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分散系统的空调机房,必须布置在空调房间附近时,所有产生振动的设备都应作隔振处理,且周围应布置3设置通风空调设备的设备层,不宜布置在有较严防振要求房间的上下层;消声隔振要求4机房内工作人员操作位置的8小时等效连续声级,不宜超过85dB(A),最大不得超过冷却塔水量(t/h)噪声限值[dB(A)]求。冷却塔噪声的空间衰减,可按距离每增大一倍,噪声衰减5dB计算24-4隔振设计1当fo<5Hz时,应采用金属弹簧隔振器(预应力阻尼型)或空气弹簧隔振器。2当5Hz≤fo<12Hz时,宜采用金属弹簧隔振器(预应力阻尼型)、空气弹簧隔振器或橡3当fo≥12Hz时,可采用金属弹簧隔振器(预应力阻尼型)、空气弹簧隔振器、橡胶剪切2)>1500r/min时,可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的3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5橡胶隔振器与基础之间宜加一定厚度的弹性隔振垫,且应避免太阳直接辐射或与油类接24.4.5每个设备的隔振器设置数量宜为4个,最多不应超过6个,且每个隔振器的受力及变形1隔振台座的重量不宜小于设备重量(包括电机)的3倍(随设备自带的隔振台座除外)。2数吨以上重量较大的设备(如冷水机组等),可以不设隔振台座,设备可直接设于隔振器1)当设备重心偏高时;2)当设备重心偏离中心较大,且不易调整时;3)当隔振要求严格时。3当管道通过要求参数严格的空调房间,管道散出的冷热量会对室内参数有不利影响;4防止设备及管道的冷表面结露;5管道敷设在管沟、管井、不采暖房间、技术夹层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地方;6温度高于100℃且敷设在容易使人烫伤的地方或防止管道热表面造成可燃物燃烧的地方;7供热介质高于50℃的室外管道及附件均应保温。24.5.2保温应选用平均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值不大于0.12W/(m·℃)、密度不大于400kg/m³、抗压强度不小于0.3MPa、吸水性小的憎水性材料,同时应考虑就地取材、施工方便。1在保冷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均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比热容较大、耐低温性能好的材料。2冰蓄冷系统除上述要求外,应采用闭孔型、对保异型部位保冷简便的材料。3保冷材料及其粘结剂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24.5.4空调系统中,需防止冷量损失和产生冷凝水的设备、管道、管件、阀门等部位的保冷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冷凝水;2非闭孔保冷材料的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3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体或楼板处,应采用防止“冷桥”的措施;4应根据保冷材料的种类和结构、使用环境,确定隔汽层、保护层的设置及材料。24.5.5建筑物内采暖和空气调节热水管道和设备的绝热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确定,冷水和冷热水合用管道设备应按经济厚度和防止表面凝露的保冷厚度中的较大值确定。24.5.6建筑物内采暖和空气调节冷、热水管道和设备的经济绝热层厚度可按表24.5.6选用;生活热水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保温可参考表中冷热水合用管道设计。。管道类型离心玻璃棉厚度mm(5℃≤管内介质温度≤60℃)冷管道(0℃≤管内介质温度<5℃)热管道(60℃<管内介质温度≤95℃)热管道不适宜使用δmin——表中最小保温厚度(mm);λm——表中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热系数[W/(m-℃)]。24.5.7空调水系统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及防结露最小厚度可按表24.5.7-1~3选用。I区I区厚度厚度厚度厚度室内吊顶内地下室机房室外I区I区空调房间吊顶内69非空调房间内9表24.5.7-3蓄冰系统管道最小保冷厚度(介质温度≥-10℃)(mm)聚氨酯发泡I区I区机房、室内管道 蓄冰罐、槽室外管道蓄冰罐、槽注:1表24.5.7-1~24.5.7-3摘自《采暖通风与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