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壄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贵、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具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魏征《谏遣使市马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解析标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诸蕃闻之A且不重B中国C但使彼国D安宁E则诸国之马不求F自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B.涂,指道路,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思相同。
C.下,指落后,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下”意思相同。
D.遽,文中是“就”的意思,“遽”与成语“疾言遽色”中的“遽”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皇帝爱好驰骋射猎,司马相如跟随身旁,出于皇帝自身安全的考虑,写了这篇奏疏。
B.材料一从逸材之兽和人之不意两个方面来写射猎的危险,劝谏皇上深察无形之危和隐微之祸,及早防备。
C.材料二魏征认为太宗在可汗封立之前就到各国买马,会让西域各国认为太宗的目的并不是专立可汗。
D.材料二唐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的劝谏,停止买马,并遍施恩惠,说明他善于纳谏,是位贤明的君主。
13.材料一、二同是“劝谏”,但劝谏方式不同,请加以分析。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促织》)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长文,字德俊。父颙,字伯元,犍为太守。长文天姿聪警,高畅敏识,治五经,博综群籍。弱冠,州三辟书佐。丁时兴衰,托疾归家,察孝廉,不就,遂阳愚。尝绛衣绛帽,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刺史胡罴辟从事祭酒,长文阳发狂疾,步担走出门。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著《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约礼记》,除烦举要,凡十篇,皆行于时。
长文才鉴清妙,泛爱广纳,放荡阔达,不以细宜廉介为意,亦不好臧否人物。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元康初,试守江原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冢贼,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群吏惶遽,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将丧去官,民思其政,时人爱而敬之。大将军梁王彤及诸府并辟,长文曰:“吾从其先命者。”遂应肜招,为从事中郎。诸王公卿慕其名,咸与之交。愍怀太子死于许下,博士、中书论虞祔之礼①。长文议:“虞祭宜还东宫,以继太子者为主;配食②于颍川府君。”皆施行。除洛阳令,长文见彤曰:“主者不庶几③,奏长文为洛阳令。”彤笑答曰:“卿乃不庶几,非主者也。”固辞不拜。益州乱,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时年六十四。
(节选自《华阳国志》)
[注]①虞祔之礼:虞祭与祔祭,虞为葬后之祭,祔为合于先祖庙之祭。②配食: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③庶几: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B.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C.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D.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指察举,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察”词义不同。
B.爱,是喜爱之意,与《促织》“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中的“爱”词义相同。
C.博士,文中为官名,是精通并掌管宫廷礼仪的人。后来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
D.卒,去世的意思,与“不幸”“物故”等都是古代对死亡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长文多次拒绝接受征辟,为了逃避做官,他甚至不惜托病和装傻。
B.王长文认为传和经不同,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
C.王长文博爱众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好评论人物。
D.愍怀太子去世后,朝廷采纳并施行了王长文提出的虞祔之礼的建议。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4.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的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而洵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其势将复合为一。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今将往见之矣。富公为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独执事在朝廷间,而其位差不甚贵,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
执事之文章,洵窃以为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话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已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已,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而又不逆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已同列者,皆不胜已,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已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圣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欧阳内翰:即欧阳修,当时他为翰林学士。文中范公、富公、余公、蔡公,分别指范仲淹、富弼、余靖、蔡襄等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员,书信中常用敬称对方,文中指欧阳修,《烛之武退秦师》中指秦穆公。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职责是规劝君主过失并使其改正。讽谏是用婉言隐语劝谏。
C.宰相,是中国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促织》中“宰”和文中的宰相含义不同。
D.《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与妻书》《与朱元思书》的“书”都是“书信”之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出身平凡,对世道有所感慨,当看到范公、富公、余公、蔡公被派到各地任职,更加确认了这一点。
B.苏洵对欧阳修的文章了解深刻,认为其文章超过了天下很多人,与孟子、韩愈他们的文风同属一个体系。
C.苏洵二十五岁才知读书,但又不能勤奋刻苦付诸行动,当看到和自己同列的人都不如自己,认为自己可以了。
D.常常反省自己,后来把自己旧时的文章烧掉了很多,认真阅读伟人贤士的文章,最终文章有所提升。
13.苏洵为什么称道欧阳修光明盛大的德行?试概括其原因。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齐桓晋文之事》)
(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踰之河北,若坏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遗谋,备饬素修也。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
(节选自桓宽《盐铁论》①)
文本二: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①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是一部政论文集,主要记载了以贤良文学为一方和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展开的辩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君子A进B必以道C退D不失义E高F而勿矜G劳H而不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这里指黄河,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中的“河”含义不同。
B.举,意为攻占,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含义相同。
C.合纵连横,六国联盟抗秦称合纵,秦与诸侯结交称连横,文中偏指合纵。
D.有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桑弘羊大夫认为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贤能的人踏踏实实做事而不只说空话,他认为商鞅是这种贤能的人。
B.文本一中贤良文学举苏秦和桀、纣、尧、舜的事例,意在说明尽管功劳大、名声久的先例很多,但名声流传是很困难的事。
C.文本二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责难逐一辩驳,先立后破,指出在名实相符的前提下,司马光对他的指责没有依据。
D.两则文本均展现了变法引起的争议。文本一就商鞅变法的利弊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文本二是因立场导致的政见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4分)
(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4分)
14.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批评,贤良文学是从哪些角度批评商鞅变法的?请简要概括。(3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①,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②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①注措:措施。②儇:巧佞。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解析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安A石B议C论D高E奇F能G以H辩I博J济K其L说M果N于O自P用Q慨R然S有T矫U世V变W俗X之Y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安石当国”与“惴惴恐不当意”(《促织》)两句中“当”字含义不同。
B.“以母忧去”与“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两句中“忧”字含义相同。
C.“拜参知政事”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拜”字含义不同。
D.“洎复相,岁余罢”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洎”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而且过目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年少时写文章漫不经心,年长后写成的文章受到人们的赞扬。
B.王安石胸怀大志,曾向皇帝献上万言书阐述自己的治国理政措施,他“当国”后采取的措施,很多都来源于这份万言书。
C.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以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作为其施政之先的观点,并设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
D.王安石性格倔强,非常自信,对自己决定了的事从不改变;经常引经据典与朝中大臣们争辩变法事宜,大家都驳不倒他。
13.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14.根据王安石所上“万言书”内容,推测王安石“当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注措”。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端
(明)黄汝亨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官知成都府,为政清简。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坐事贬商州,累迁兼侍御史知杂事。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迁谏议大夫,仍为开封判官。时许王元僖尹开封,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鞠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遂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寻擢户部侍郎、平章事。
初,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遂决意相之,犹恨任用之晚。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与寇准同列,已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从之。太宗崩,李后与内侍王继恩等谋立楚王元佐,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乃奉太子至福宁庭中。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又以端体洪大,庭阶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加右仆射。卒,年六十六,赠司空,谥正惠。端久居相位,不蓄赀产。卒后子藩等贫匮,又迫婚嫁,因质其居第。真宗时,出内府钱五百万赎还之,又别赐金帛,俾偿宿负。
吕正惠神气凝重,遇事识体,卷帘引视,担荷大事,真大臣也。
(《廉吏传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
B.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
C.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
D.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坐事,因事获罪。坐,因……而犯罪。“因击沛公于坐”的“坐”是通假字,同“座”,座位。
B.尹开封,做开封府的府尹。尹,在文中的用法和“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军”的用法一样。
C.左迁,古人以右为尊,故称贬官为左迁。文中“拜”“充”“迁”“擢”“加”等都是升官之谓。
D.真宗,北宋赵恒的庙号。由庙号取名规则可知《谏太宗十思疏》并非该文的最初篇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吕端处乱不惊。出使高丽途中遭遇暴风,桅杆折断,在急剧摇晃中,吕端依然像在家中书斋般稳坐读书。
B.吕端深受器重。太宗为任吕端为相太晚而感到遗憾,这种遗憾和郑文公对烛之武“吾不能早用子”的“遗憾”不同。
C.吕端得到礼遇。朝堂台阶较高,而吕端身体肥胖,上台阶吃力,宋真宗特命工匠制作了阶高较矮的木阶梯,方便吕端上下。
D.吕端清廉简朴。虽然久居相位,死后却家无余财,其子又被迫婚嫁,无奈质押住宅,朝廷出钱将其赎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宗每见辅臣入对,惟于端肃然拱揖,不名。
②明年,被疾求免,不许。车驾临问,抚慰甚至。
14.宋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吕端“大事不糊涂”表现在哪里。
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壄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贵、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具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魏征《谏遣使市马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解析标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诸蕃闻之A且不重B中国C但使彼国D安宁E则诸国之马不求F自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B.涂,指道路,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思相同。
C.下,指落后,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下”意思相同。
D.遽,文中是“就”的意思,“遽”与成语“疾言遽色”中的“遽”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皇帝爱好驰骋射猎,司马相如跟随身旁,出于皇帝自身安全的考虑,写了这篇奏疏。
B.材料一从逸材之兽和人之不意两个方面来写射猎的危险,劝谏皇上深察无形之危和隐微之祸,及早防备。
C.材料二魏征认为太宗在可汗封立之前就到各国买马,会让西域各国认为太宗的目的并不是专立可汗。
D.材料二唐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的劝谏,停止买马,并遍施恩惠,说明他善于纳谏,是位贤明的君主。
13.材料一、二同是“劝谏”,但劝谏方式不同,请加以分析。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促织》)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10.ACE11.C12.D13.材料一,语气委婉,情辞恳切,把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叙事结合了起来。先从皇上亲自打猎说起,接着还从打猎的实际情况考虑,指出可能发生的其它危险,还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等语谆谆进谏,从而劝皇上以身体和天下为重,不要再亲自打猎。
材料二,直言不讳的劝谏唐太宗,有理有据。魏征先是明确的指出唐太宗不该买马,这样会让西域和少数民族不服,接着魏征又引述古代汉文帝、光武帝,以及苏则劝谏魏文帝的故事。14.(1)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暗合自己的心事,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2)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也会看不起我们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
“诸蕃”为主语,“闻”为谓语,“之”为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A处断;
“中国”作“不重”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断;
“诸国之马”作主语,连词“则”一般用于句首,所以“则”前断句,E处断。
故选ACE。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涂”都指道路。句意:而喜欢奔驰在有万分之一危险的道路上却认为快乐。/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
C.“‘下’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下”,落后;降低身份或自取下策。句意:怎么在这件事情上的见识,还不如汉文帝、汉光武帝呢?/却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D.正确。“遽”,就/惊慌。句意:太宗就下令停办了这件事。/说话急躁,神色慌乱。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并遍施恩惠”错误。由原文“太宗遽令止之”可知,唐太宗最终只是停止了买马,并没有“遍施恩惠”。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从古到今,规劝别人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规劝皇帝。但由于把自己的说辞操作得语气委婉,情辞恳切,把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叙事结合了起来,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的意思虽然很简单明白,但他说得极为婉转。尽管只是为了劝皇上不要打猎,但他先从皇上亲自打猎说起,然后说野兽中可能会有极其凶猛的,而皇上猝不及防,就很可能遇上危险,并把这种危险比作胡、越、羌、夷袭击皇上的车驾,从而把打猎与国家的安危联系了起来。因此,他认为皇上不应该亲自打猎。接着,还从打猎的实际情况考虑,指出它还可能发生的其它危险。还以“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等语谆谆进谏,希望皇上看到打猎所隐藏的各种祸患,从而劝皇上以身体和天下为重,不要再亲自打猎。本文虽是进谏,但说理生动、恳切,有委婉动人的效果。
材料二,直言不讳的劝谏唐太宗,有理有据。结合“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具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可知,魏征先是明确的指出唐太宗不该买马,这样会让西域和少数民族不服;结合“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可知,接着魏征又引述古代汉文帝、光武帝,以及苏则劝谏魏文帝的故事。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然”,但是;“隐”,暗;“中”,合;“胸怀”,自己的心事;“藏”,装起来;“示”,给……看。
(2)“秋毫”,一点东西;“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府库”,仓库;“待”,等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司马相如跟随皇上到长杨一带打猎,这时候天子正喜欢亲自射击狗熊和野猪,驾着车追击野兽。相如因而上书规劝说:“臣听说,有些事物虽然同类而能力不同,所以同是武士,论力气要数乌获,论敏捷要算庆忌,论勇敢必定是孟贲和夏育。以臣的愚陋之见,内心以为人类诚然有这种情况,野兽也应该是这样。如今陛下喜好涉足险境,射击猛兽,万一突然遇上凶猛异常的野兽,它在不能存身的地方惊骇起来,朝着皇上随从车辆扬起的尘土猛扑过来,车子来不及调转车辕,人来不及施展武艺。这时,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艺都用不上,连枯木朽株都成了防身的障碍了。这就像胡、越起兵于皇上的车驾之下,而羌、夷逼近车厢一样,难道不危险吗即使预备周全而万无一失,那种地方也不是身为天子者所应该靠近的。再说,纵然派人先开路而后出行,在大路中间奔驰,尚且不时可能发生脱衔断橛的变故,更何况涉足于荒林草莽之中,驰骋于丘陵山野之上,眼前只顾猎取禽兽的快乐,而内心却没有防备意外的警惕,这种情况下发生灾祸恐怕是很难避免的了。忽视天子的尊贵地位,却不能认为安全,而喜欢奔驰在有万分之一危险的道路上却认为快乐,我私自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大凡英明的人能在事情尚未萌发之前就早已预见,智慧的人能在危险尚未形成之时便设法避免,灾祸往往潜伏在隐微的地方,发生于人们疏忽大意的时候。所以俗话说:‘家有千金财,不坐屋檐下。’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说明大道理。臣衷心希望陛下留意明察这一点。”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有回来,太宗又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魏征劝谏说:“现在派遣的使者是以封立可汗为名义的,可汗尚未封立,就到各国去买马。突厥人一定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买马,而不是专程去封立可汗。这样,可汗虽然被封立了,他也不会对陛下感恩;立不成的话,就会产生很深的怨恨。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也会看不起我们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从前汉文帝时,有人献千里马。文帝说:‘我巡幸时每天行进三十里,打仗时每天行进五十里,仪仗走在我的前面,副车跟在我的后面,我单独骑一匹千里马,能走到哪里去呢?’于是给了献马人一些路费,让他回去了。汉光武帝时,有人献千里马和宝剑,光武帝让千里马拉装载战鼓的车,宝剑赐给手下的骑士。今天陛下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怎么在这件事情上的见识,还不如汉文帝、汉光武帝呢?”还有,魏文帝想寻找西域的大珍珠,苏则说:‘如果陛下恩惠遍及天下,那(珍珠)不找也会自己来,寻找得来的珍珠是不值得珍贵的。’陛下就算不能仰慕汉文帝高尚的德行,能不害怕苏则正直的话吗?”太宗就下令停办了这件事。
(魏征《谏遣使市马疏》)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长文,字德俊。父颙,字伯元,犍为太守。长文天姿聪警,高畅敏识,治五经,博综群籍。弱冠,州三辟书佐。丁时兴衰,托疾归家,察孝廉,不就,遂阳愚。尝绛衣绛帽,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刺史胡罴辟从事祭酒,长文阳发狂疾,步担走出门。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著《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约礼记》,除烦举要,凡十篇,皆行于时。
长文才鉴清妙,泛爱广纳,放荡阔达,不以细宜廉介为意,亦不好臧否人物。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元康初,试守江原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冢贼,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群吏惶遽,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将丧去官,民思其政,时人爱而敬之。大将军梁王彤及诸府并辟,长文曰:“吾从其先命者。”遂应肜招,为从事中郎。诸王公卿慕其名,咸与之交。愍怀太子死于许下,博士、中书论虞祔之礼①。长文议:“虞祭宜还东宫,以继太子者为主;配食②于颍川府君。”皆施行。除洛阳令,长文见彤曰:“主者不庶几③,奏长文为洛阳令。”彤笑答曰:“卿乃不庶几,非主者也。”固辞不拜。益州乱,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时年六十四。
(节选自《华阳国志》)
[注]①虞祔之礼:虞祭与祔祭,虞为葬后之祭,祔为合于先祖庙之祭。②配食: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③庶几: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B.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C.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D.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指察举,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察”词义不同。
B.爱,是喜爱之意,与《促织》“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中的“爱”词义相同。
C.博士,文中为官名,是精通并掌管宫廷礼仪的人。后来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
D.卒,去世的意思,与“不幸”“物故”等都是古代对死亡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长文多次拒绝接受征辟,为了逃避做官,他甚至不惜托病和装傻。
B.王长文认为传和经不同,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
C.王长文博爱众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好评论人物。
D.愍怀太子去世后,朝廷采纳并施行了王长文提出的虞祔之礼的建议。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4.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的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C11.B12.B13.(1)不久有了减免罪刑的命令,被宽恕的人没有不心怀感恩的,都停止作恶,说:“不能辜负了王长文。”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14.(1)为孝子立表,弘扬孝道。(2)佳节时释放囚犯归家相聚,使其改过自新。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郡里的长官刚到任的时候,到王长文家表述敬意,到了里巷大门,他就跑出去了,请他回来,最终也没回来。
“初”修饰“至”,是状语,与中心词“至”不可断开,排查AD;
“走出”的主语是“王长文”,“请”的主语应是“郡守”,“终不还”的主语是“王长文”,主语不一致,各自断开,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察”,察举;明察,知晓,也可译为“谅解”。句意:郡里察举他为孝廉/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
B.“词义相同”错误,词义不同。“爱”,喜爱;爱护。句意:当时的人都喜爱并敬重他。/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
C.正确。
D.正确。句意:突然得病去世。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错误,文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意思是“认为《春秋》有三传,且传和经是不同的,每当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就依据经书,指摘传文”,句中的“生”意思是“产生”“出现”,“讼议”是“争议矛盾的地方”,“据经摭传”是“依据经书,指摘传文”,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寻”,不久;“宥”,宽恕;“辍”,停止;“为恶”,作恶;“负”,辜负。
(2)“虽”,即使;“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董”,督责,督察,“振”通“震”,震慑,威吓;“貌”,表面上。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的具体内容,并进行概括。结合“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可知,对于事亲至孝的孝子罗偶,王长文为其立表进行表彰,以此弘扬孝道。
结合“县收得盗马贱及发冢贱,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可知,对于这些盗贼,王长文在佳节之时放他们归家,让他们节后再回来,以此对他们进行教化,让他们能够改过自新。
参考译文:
王长文,字德俊。父亲王颙,字伯元,是键为太守。长文天性聪明机警,为人通达精明能干,研究五经,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二十岁时,州里多次推举他任书佐。适逢时局衰败,托病回到家中,被察举为孝廉,不接受,就装傻。王长文曾经穿着红衣戴着红帽,牵着猪到集市中乞讨,别人与他说话,他假装听不到。郡里的长官刚到任的时候到王长文家表述敬意,到了里巷大门,他就跑出去了,请他回来,最终也没回来。刺史胡罴征召他做从事祭酒,长文假装发狂生病,徒步挑担跑出家门。胡罴多次派人请他回来,最终也没回来。回到家中奉养母亲,一心研习学问。著有《无名子》十二篇,都是依据效法《论语》。认为《春秋》有三传,且传和经是不同的,每当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就依据经书,指摘传文,著有《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写了《约礼记》,除掉烦言列举纲要,总共十篇,都在当时流行。
长文才华清新美妙,心胸博爱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把周到详尽和清廉耿介放在心上,也不喜欢褒贬人物。有个孝子叫罗偶,侍奉父母非常孝顺,郡里察举他为孝廉,王长文把他立为榜样来表彰他。元康初年,试行代理江原令的职务。县里收捕盗马贼和盗墓贼,长文接见并劝导抚慰。当时正逢腊月的最后一天,都遣送回家。牢狱中有以前的囚犯,也遣送回家,说:“教育感化不够,让你们这些人到了这种地步,是长官们的过错。腊祭会饮是庆祝祈福的节日,回去之后和家人欢乐相聚,过完节后再回来。”群吏惶恐,争相请求不要这样做,没有应允。不久有了减免罪刑的命令,被宽恕的人没有不心怀感恩的,都停止作恶,说:“不能辜负了王君。”王长文因为丧事将要离官,百姓都感念他的政绩,当时的人都爱戴并敬重他。大将军梁王司马彤和诸府都征召他,王长文说:“我听从最先发布命令的。”于是答应了司马彤的征召,担任从事中郎。诸王公卿仰慕他的名声,都和他结交。愍怀太子死在许下,博士、中书一起讨论虞祭与祔祭之礼。长文说:“虞祭之礼应该回太子东宫举行,由继太子主要负责;以颍川府君的身份接受祭。”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施行。被授予洛阳令的官职,王长文拜见司马彤说:“主事的人不是贤人,保奏我担任洛阳令。”司马形笑着回答说:“你不是贤人,不是主事的人不是贤人。”王长文坚决辞谢不接受。益州发生祸乱,被授予蜀郡太守的官职,突然得病去世。当时的年龄是六十四岁。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而洵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其势将复合为一。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今将往见之矣。富公为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独执事在朝廷间,而其位差不甚贵,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
执事之文章,洵窃以为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话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已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已,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而又不逆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已同列者,皆不胜已,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已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圣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欧阳内翰:即欧阳修,当时他为翰林学士。文中范公、富公、余公、蔡公,分别指范仲淹、富弼、余靖、蔡襄等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员,书信中常用敬称对方,文中指欧阳修,《烛之武退秦师》中指秦穆公。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职责是规劝君主过失并使其改正。讽谏是用婉言隐语劝谏。
C.宰相,是中国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促织》中“宰”和文中的宰相含义不同。
D.《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与妻书》《与朱元思书》的“书”都是“书信”之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出身平凡,对世道有所感慨,当看到范公、富公、余公、蔡公被派到各地任职,更加确认了这一点。
B.苏洵对欧阳修的文章了解深刻,认为其文章超过了天下很多人,与孟子、韩愈他们的文风同属一个体系。
C.苏洵二十五岁才知读书,但又不能勤奋刻苦付诸行动,当看到和自己同列的人都不如自己,认为自己可以了。
D.常常反省自己,后来把自己旧时的文章烧掉了很多,认真阅读伟人贤士的文章,最终文章有所提升。
13.苏洵为什么称道欧阳修光明盛大的德行?试概括其原因。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齐桓晋文之事》)
(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10.AFH11.D12.B13.(1)欧阳修为人正直。
(2)欧阳修为官贤明。
(3)欧阳修为文自成一家。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感到写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就拿古人的文章来读,开始觉得古人所发言论,与自己的有很大的不同。
“困益甚”是主谓结构,意思是写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中间不宜断开,应在“甚”后断开,因此选A;
“然后”作状语,“取古人之文而读之”是连动结构,意思是拿古人的文章来读,中间不宜断开,应在“之”后断开,因此选F;
“觉”作谓语,“其出言用意”作宾语,是动宾结构,意思是觉得古人所发言论,中间不宜断开,应在“意”后断开,因此选H。
故选AFH。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谏逐客书》……的‘书’都是‘书信’之意”错。《谏逐客书》的书不是书信而是奏疏。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与孟子、韩愈他们的文风同属一个体系”错。原文“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可看出认为欧阳修的文章与孟子、韩愈他们不同,自成一家。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原文“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而洵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据此看出,欧阳修为人正直。
(2)原文“夫誉人以求其悦已,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
据此看出,欧阳修为官贤明。
(3)原文“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据此看出,欧阳修为文自成一家。
参考译文:
我本是平民百姓生活贫困,常常私下里感叹,认为天下的人,不可能都是贤明的,不可能全都是不贤明的,因此正直的贤人君子活在世上,有聚合就一定有分离,有分离就一定有聚合。以前天子有意把国家治理好的时候,范公任宰相,富公作枢密副使,您和余公、蔡公当谏官,可是我估量自己是一个愚钝鲁莽没有用处的人,不能和他们一道发奋出力,于是就退下来修养身心,希望自己在道德学问方面有所成就。不幸的是道德学问未修成,而范公向就被贬谪到西边,富公被贬谪到北边,您和余公、蔡公被贬到各地。我当时在京师,亲见这个事,神情恍惚地经常仰天叹息。后来又多次自思,想到以前众多君子能够被朝廷任用,开始一定有好人推荐;现在,也一定有小人离间他们。当今世上再也没有好人也就罢了。如果不是这样,我担忧什么呢?暂且修好我的心性,使自己道德学问有所成就,等待任用的日子,又有什么妨碍呢?退下来又过了十年,虽不敢说道已有所成,但是胸中自有一股浩浩荡荡之气,好像与过去不一样了。而余靖公正好在南方有所成功,执事您和蔡襄公又相继登上了朝廷,富弼公又从外任调入朝廷当宰相,这样的形势又可合成一股力量了。真让人高兴而自我祝贺,以为道德学问已经略有成绩,并且真将有施展的机会了,现在将能去见见他们了。富弼公又出任了天子的宰相,边远地方的贫寒之士,没能马上在他面前说上话;而余靖公、蔡襄公,远的还在万里之外,只有执事您身在朝廷,您的地位还不是最高贵,正可以叫得应、拉得着、听得见我的话。
执事您的文章,但我苏洵自以为我知道得特别深刻,超过了天下之人。为什么这样说?孟子的文章,语言简约而意思详尽,然而话的锋芒却谁也不敢侵犯。韩愈的文章,好比长江黄河,浑然浩荡奔流宛转。而执事您的文章,委婉详备,来来回回多曲折变化,却条理清晰通达,疏阔而畅适,无间隔,不折断;气势造极而语言净尽,从没有艰苦费力的表现。上述这三点,都足以断然使您自成一家。乐于称道人善良而不谄媚于别人,是因为他的为人确实经得起这样的称道;那些不知情的人,则认为赞誉人是为了求得别人的欢欣。赞誉人以求人喜欢的事,我苏洵是不会做的;之所以情不自禁要称道执事您的光明盛大的德行,也是为了想让执事您知晓我是了解您的。
我年轻时不好好学习,活到二十五岁,才知道要读书,又未能刻苦磨砺意志、付诸行动,期望自己效仿古人,但看到和自己同列的等辈,又都不如自己,于是觉得自己可以了。后来感到写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就拿古人的文章来读,开始觉得古人所发言论,与自己的有很大的不同。常常反省自己,觉得自己文章的水平,似乎不应该只停留在目前这种状态。于是我把旧时所写的文章几百篇悉数烧掉,而拿起《论语》《孟子》、韩愈以及其他伟人贤士的文章,正襟危坐,整天都阅读它们,花了有七八年时间。刚开始,读进去的内容只觉惶惶然,接着广泛地考察这些文章外在的表述方式,则又害怕得惊叫起来。时间长了,读得也更精细,胸中豁然开朗似的明白了,好像人家的话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但我还是不敢提笔也这样写。时间更久了,胸中想说的话更多了,不能克制自己,便试着把它们写出来。以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它们,只觉得文思泉涌,好像写出来是很容易的,然而还不敢自以为是啊。近日所作的《洪范论》《史论》等一共七篇,执事您看看,究竟写得怎样?啊!区区个人的一点感想,不明白的人又会把它看做是我在自我赞誉,以求得别人来了解自己。我只期望执事您会念在我十年来对您的倾慕敬仰和努力求学的用心,从而明察我并不是偶然才这样做的。
14.(1)因此说,贤明的君王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让(产业)向上足够用来赡养父母,向下足够来养活妻子儿女。
(2)请你用舞剑(祝寿),趁机在座席中击杀刘邦,如果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3)假使四位君王辞却客卿不接纳,疏远士人不任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强有利的实利,秦国没有强盛的名声。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故”,所以;“制”,规定;“事”,赡养;“畜”,养活;“妻子”,妻子儿女。
(2)“因”,趁机;“坐”,通“座”;“不”,通“否”,不;“若属”,你们这些人;“为所”,被动句式。
(3)“向使”,假使;“却”,辞却;“内”,接纳;“是……也”,判断句式。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踰之河北,若坏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遗谋,备饬素修也。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
(节选自桓宽《盐铁论》①)
文本二: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①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是一部政论文集,主要记载了以贤良文学为一方和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展开的辩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君子A进B必以道C退D不失义E高F而勿矜G劳H而不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这里指黄河,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中的“河”含义不同。
B.举,意为攻占,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含义相同。
C.合纵连横,六国联盟抗秦称合纵,秦与诸侯结交称连横,文中偏指合纵。
D.有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桑弘羊大夫认为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贤能的人踏踏实实做事而不只说空话,他认为商鞅是这种贤能的人。
B.文本一中贤良文学举苏秦和桀、纣、尧、舜的事例,意在说明尽管功劳大、名声久的先例很多,但名声流传是很困难的事。
C.文本二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责难逐一辩驳,先立后破,指出在名实相符的前提下,司马光对他的指责没有依据。
D.两则文本均展现了变法引起的争议。文本一就商鞅变法的利弊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文本二是因立场导致的政见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4分)
(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4分)
14.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批评,贤良文学是从哪些角度批评商鞅变法的?请简要概括。(3分)
10.CEG(3分。原句为“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
11.B(3分。“举而有利,动而有功”中的“举”是“动”的意思)
12.B(3分。举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做坏事的人得不到尊重,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也不是随便流传的)
13.(1)昔日商鞅作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了政令和教化,奸伪没有地方被容纳。(4分。“相”“饬”“无所容”各1分,整体通顺1分)
(2)替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辩的小人,不算是拒绝别人的意见。(4分。“不为”“辟”“难壬人”各1分,整体通顺1分)
14.①刑罚本已严酷,又滥增刑罚和罪名。②赋税繁重,禁止开发资源。③重利、轻义、尚武。(3分。每个要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桑弘羊大夫说:昔日商鞅作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了政令和教化,奸伪没有地方被容纳。对外采取了许多增加国家收入的措施,向开发山川湖泽的事业征税,因而国富民强,农具和兵器完备,物资储备充足有余,因此去征服敌人,攻打敌国,夺取土地,开疆拓土,不必向百姓征收赋税而军队的给养就很充足。由于财物用不完而百姓不知道(困难),把国土扩大到黄河以西,百姓也不觉得劳苦。说起来不难,做起来才难。所以,有才能的人是踏踏实实地建立功勋,而不是只说空话。昔日商君(商鞅)懂得开疆拓土的策略,凭借当时秦孝公给他的权力,为秦国增长财利,成就伟业,因此才能一打仗就胜利,一进攻就占领,并吞邻国,消灭远国,战胜燕、赵,打败齐、楚,使各国诸侯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归顺西面的秦国。后来蒙恬以摧枯拉朽之势征讨匈奴,开拓了千里土地,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继承了商鞅遗留下来的谋略,平时加以整顿,有所准备的结果。所以一举就能收到利益,一动就能得到成功。贤良文学说:善于凿井的人建成圆形的井壁而不会动摇,善于打地基的人建成高楼而不会倒塌。伊尹用尧舜的治国之道作为商朝治国的基础,因此子孙继承王位,经过一百代没有断绝。商鞅用严酷的法律作为秦国统治的基础,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刑罚已经很严峻了,商鞅又制定了连坐法,定了“诽谤”罪,增加了肉刑,弄得老百姓胆战心惊,手脚不知所措。征收的赋税已经很繁重了,还要禁止人民开发山林湖泊的资源,把巨额利润收归国有,使得人民没有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财利而轻视礼义,提倡武力而奖励军功,这并不是不能扩充领土,增加地盘,但这就好像人得了水肿病一样,喝水越多病就越重。君子做官时必须依靠道德,辞官后也不失掉礼义,才能很高但不骄傲,有功劳也不自夸,地位尊贵而举止谦逊,功劳大但通情达理,所以世人就不会憎恶他的才能,不会嫉妒他的功业。现在商鞅抛弃仁义而玩弄权术,废除仁德而依靠暴力,提倡严刑峻法,以暴虐为习惯,用欺骗老朋友的手段立功,以对宫室贵族施加刑罚建立威势,虽然他以此建立功劳,获得封地,但这就像吃了有毒的肉一样,吃得越饱就越是遭殃。苏秦合纵,统理六国,功业不能说不大。桀、纣和尧、舜的名声同时流传到现在,不算不长远。然而干坏事的人永远不会被尊重。所以,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也不是随便流传的。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①,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②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①注措:措施。②儇:巧佞。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解析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安A石B议C论D高E奇F能G以H辩I博J济K其L说M果N于O自P用Q慨R然S有T矫U世V变W俗X之Y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安石当国”与“惴惴恐不当意”(《促织》)两句中“当”字含义不同。
B.“以母忧去”与“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两句中“忧”字含义相同。
C.“拜参知政事”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拜”字含义不同。
D.“洎复相,岁余罢”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洎”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而且过目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年少时写文章漫不经心,年长后写成的文章受到人们的赞扬。
B.王安石胸怀大志,曾向皇帝献上万言书阐述自己的治国理政措施,他“当国”后采取的措施,很多都来源于这份万言书。
C.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以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作为其施政之先的观点,并设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
D.王安石性格倔强,非常自信,对自己决定了的事从不改变;经常引经据典与朝中大臣们争辩变法事宜,大家都驳不倒他。
13.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14.根据王安石所上“万言书”内容,推测王安石“当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注措”。
10.FMQ
11.BA.正确。执掌,掌管;适合。含义不同。句意: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B.错误。指父母的丧事;忧伤,忧愁。含义不同。句意: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C.正确。授予官职;跪拜。含义不同。句意: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两拜献给大王您。D.正确。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等到李牧因谗言被诛杀。
12.A“年少时写文章漫不经心,年长后写成的文章受到人们的赞扬”错
13.(1)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都遗憾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任他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
(2)虽然想要(向您)勉强解释,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只是简略地给您写了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
14.①征收财富改变财力困窘;②效法先王法度精神推行改革;③广纳治财贤才;④督察朝政苟且因循弊端,诏令大臣整治弊病。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曾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心,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任他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问:“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王安石让他的亲信吕惠卿参与管理事务。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端
(明)黄汝亨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官知成都府,为政清简。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坐事贬商州,累迁兼侍御史知杂事。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迁谏议大夫,仍为开封判官。时许王元僖尹开封,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鞠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遂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寻擢户部侍郎、平章事。
初,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遂决意相之,犹恨任用之晚。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与寇准同列,已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年终工作总结
- 药品销售人员工作总结
- 关于教师辞职申请书合集六篇
- 旅游社实习报告范文集合8篇
- 名著《儒林外史》读后感简短5篇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法规知识精讲3篇
- 信息技术(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产品研发项目总结报告 - XXXX年 - 项目名称 - 子项目名称
-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附答案
- 《百事可乐返利政策》课件
- 健康医疗公司经营范围(10个范本)
- XXX中学国旗班队员选拔方案
- 四位数乘四位数乘法题500道
- 中国当代文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泰山学院
- 酒店项目消防工程招标文件
- 医院食堂经营方案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三年级道法上册知识点复习题讲课教案
-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黑龙江人文景观介绍
-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
- JJG 349-2014通用计数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