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江西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江西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江西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江西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移动互联时代,“AI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等算命把戏不断变换形式,在网络空间潜滋暗长。与传统形式的

迷信相比,披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外衣的网络迷信,国其打着科学技术的旗号,往往更具有欺骗性、迷惑性,

潜在危害不容小视。更有甚者,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事实上,“AI算命”披着算命的皮,

实则是在“算钱”。此外,用户在算命时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对待不断—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

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相关部门还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

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破除网络迷信,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

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没有

市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宣称改头换面惩治卷土重来

B.宣传改弦更张惩治重蹈覆辙

C.宣称改头换面惩罚重蹈覆辙

D.宣传改弦更张惩罚卷土重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并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B.将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C.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被美化成弘扬传统文化

D.美化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成了弘扬传统文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B.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C.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D.在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世说新语》记

载,他在洛阳做官,西风起即想起家乡菊菜羹和豌鱼脍的美味,便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

菊妒之思。

B.“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语出《师说》。其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

问和技能。

C.初七下九,语出《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

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

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

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

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

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

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

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O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曼延重复层出不穷责无旁贷

B.漫延重复屡见不鲜责无旁贷

C.曼延反复屡见不鲜义不容辞

D.漫延反复层出不穷义不容辞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

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

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

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

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塞堂映雪。常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

流连忘返。

②面对捧场的观众,导演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口耳相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去电影院支持他的电影。

③远远的,一片灯火辉煌,派弟海彩的宫殿映入眼帘,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④战争过后,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尤其广场一带满目疮痍,早已今非黄生,昔日繁华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

⑤中国杯首战,年轻的国足队员在上半场前半段的表现可圈可卓,虽然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进球,但场面仍然占优。

⑥有些地方不是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多的是拿来圈地设卡,建高档宾馆,设度假基地,这种做法无异于装琴李菖,

令人痛心。

A.①③⑥B.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④

5、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捷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②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

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o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妻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巳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青山隔送行,,。(王实甫《长亭送别》)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o(苏洵《六国论》)

(4)寄蜉娜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柔情似水,,忍顾鹊桥归路。,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岔特角的公鹿(节选)

乌热尔图(鄂温克族①)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啾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

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

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

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

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特角,特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

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病一拐地跟在

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

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相角的公鹿,可大啦!

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

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躇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

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

公鹿,它痫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啾啾,撇开鹿群,一病一

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

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躇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喇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椅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

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椅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

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转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精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

传来鹿群的回音。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椅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

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

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

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

枪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

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瘠一拐的身影......

(注)①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

业。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为下文“我”拿着父亲的枪打猎作铺垫,同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

带入小说情境。

B.小说中“我”是孤儿,性格倔强好强,而特吉喜欢喝酒,总是用粗暴的方式教训“我”,“我”与继父之间存在

情感隔阂。

C.公鹿虽然受伤,但坚持保护鹿群,因此我打伤它后感到很愧疚,从“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可

以看出。

D.本文构思十分巧妙,结尾写伤痕累累的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眼前,“我”下意识地摸枪栓,留下的悬念引起读

者深思。

2.文中两次提到“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七岔椅角的公鹿”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

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住一体的“青春教”。“五

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

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

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

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

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

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

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

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

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

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

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

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

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

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

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

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

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

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

《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

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五四”文学运动实现了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学作家除了陈独秀、鲁迅、梁启超年龄稍大,其余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D.“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创作宗旨、作家群体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特征。

B.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

C.文章举李大钊《青春》一文为例,证明了青年人是建设“五四”文化的关键。

D.文章主体段落内部的论证思路清晰严整,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文学以“青春、欢乐、光明”的心态为宗旨,其本质就是在与“老年、自虐、黑暗”的封建落后文学做

斗争。

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

历史。

C.《新青年》杂志赞美青年人,主张“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这体现了“五四”新文化是一种青春型

文化。

D.“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应和,给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影响是深远

的。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逸人论

刘再复

“五四”后,现代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想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文化救国的道路。但从外国深造回来,他们才发

现社会并没有提供施展才能的职业空间,这样,许多人就不得不去寻找“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即革命的道路,

于是纷纷成了战士。

成了战士自然是好,但有些人确实是书呆,见到剑与火与血就害怕。于是,这些人就想当隐上,也就是“逸人”。

但时代已不允许他们当隐士。那些当战士的知识者指责他们:社会正在大变动,中国人这么苦,你还想当隐士,你的

良心何在?于是当逸人的梦也就纷纷破碎。积极参与“五四”革命运动的周作人,后来就想开辟“自己的园地”,创

造个精神避难所。然而,连他的哥哥鲁迅也指责他。鲁迅认为,谋隐与谋官其实是相通的。他还认为,“古今著作,

足以汗牛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

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要在他们身上赏鉴隐逸气,我敢说,这只能怪自己糊涂”。鲁迅对隐士的批评

有其历史具体性和针对性,而且古来隐士中确有以“隐逸”为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身在山林、心在魏阙的人。但

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就太激进了。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

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隐逸。隐逸不仅为他赢得时间,赢得写作的从容心情,而且使他创造出一种

独特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

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这种境界与平凡生活相连,又超越平凡的生活,不像玄学

佛学般虚幻,又完全不同世俗的琐碎平庸。这种境界使他创造出“平淡”的独到的诗歌风格,给文学史留下了千年来

的永恒诗味。面对的是平常的山野田园,闪射的是“生与死”思索的形而上光辉。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

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

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

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

但他们的书画诗很有成就。弘一大师和苏曼殊,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的艺术多姿多

彩。李白、苏东坡,时而战士,时而逸人,所以他们的作品不落单一,这与我们一些只会“放声歌唱”的诗人大不相

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

“五四”后,能躲进象牙之塔潜心于学术、艺术的知识者太少。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

范。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

(选自《人论二十五种》,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现代知识分子因无救国的职业空间而转向革命,又害怕流血牺牲继而想归隐。

B.鲁迅认为古代很多隐士有的借隐逸来谋官,有的本身是封翁公子,算不上真隐士。

C.隐逸让陶渊明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境界,根植现实又超越世俗,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

D.逸人通过学术、艺术等服务社会,在构筑深远精神生活上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周作人“五四”后的选择,鲁迅持指责态度,作者某种程度上持肯定态度。

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容纳了他的选择,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C.逸人经历使弘一、苏曼殊、李白、苏轼的艺术创造从单一、贫乏走向多姿多彩。

D.莫奈与陶渊明的事例说明创造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伟大作品必须回归山野田园。

3.作者对“时代与知识者的关系”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也,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

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目:"非什一而取,

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威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利郑州,燕山兵

起,以永为其举■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

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贵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日:"朝廷负将军手?”药师惊日:

“何谓也?"永日前日将军校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

纵部曲戕民不禁平房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日:“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

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

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

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

为人。(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口:“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

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充大惭。

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②叩带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

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节选自《宋史•忠义》)

注:①靳:讥笑,奚落。②两宫:指宋徽宗、宋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

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

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C.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

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

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一,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农民向官府缴纳的土地税,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叫做“什一之税”。

B.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之责。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类似于现在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文中的“路”意义相同。

D.北狩,指到北方打猎,这里运用了春秋笔法,实际指的是两宫因金人再犯京师而被迫向北撤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永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他任丹州司法参军时,太守贪图私利无所顾忌,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凶神

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为所动。

B.郭永体恤民情,反对腐败。面对太原主帅对大谷县的严重的掠取,他写信给幕府反对,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应允,

将呈递弹劾自己的文书而弃官回家。

C.郭永喜爱藏书,仰慕贤者。他得到钱就买书,家藏书万卷,写文章不求别人知道;读到有名节的古人,常常掩卷

感慨,叹息终日。

D.郭永足智多谋,忠于朝廷。他取消了捕鱼的禁令,百姓捕鱼,池不冰结,阻止了金人登城;听到两宫北狩的消息

时,号哭气绝,从此重疾不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2)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

5.文中杜充为什么大惭?这反映了郭永怎样的性格?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术鲁钟,字子晕,其先隆安人。附稍长,即勤学。父殁,家事渐落,耕不恤,而为学益力。大德十一年,会修《世皇实

录》,燧首以耕荐。延祐二年,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监察御史。时英皇未出明,耕言:“宜

择正人以辅导。”帝嘉纳之。寻劲奏史在议元典普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钟巡按辽阳,还往淮东

核宪司官声迹,淮东宪臣,惟尚刑,多置狱具,耕日:“国家所以立风纪,盖将肃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狱具焚之。时

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粉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

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

泰定元年,迁国子司业。明年,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贤佐矣。”钟日:“世祖立国,成宪具在,

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也。”期乃开塞除弊,省务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道廉访便,晋州达鲁花

赤有罪就逮,而本里客加以印帖征之,欲缓其事,耕发其奸,奉使因遁去。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诸生素已望耕,至

是,私相欢贺。钟以古者教育有业,退必有居。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钟日:“与其腰口腹,孰若

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搏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作屋四区,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替举者,神至,皆使就

试而官之。迁礼部尚书。有大官妻无子而妾有子者,其妻以田尽入于僧寺,其子讼之,辨召其妻诘之曰:“汝为人妻,不以

资产遗其子,他日何面目见汝夫于地下!”卒反其田。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狮/

B.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狮/

C.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狮/

D.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狮/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古时也叫“出闺”,俗称“即发女子”“女子出嫁”“女子出门”等.

B.巡按,派官巡视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始于唐。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号称代天子巡狩。

C.奉使宣抚,官名。元代,朝廷常临时派遣官员至各地视察,以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任此视察官者称“奉使宣

抚”。

D.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文中喻指始任官职。“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中的“释褐”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鲁狮刻苦自励,屡获升迁。他自幼勤奋好学,得到姚燧的举荐获得官职,后来又逐步得到提拔,担任了监察御

史、礼部尚书等官职。

B.学术鲁洲重视教育,兴资办学。他建议皇上请正直的学者教导英皇,还将学生人学时应缴纳的拜师礼集中起来,

建造宿舍,供学生使用。

C.学术鲁娜不畏强权,敢于直谏。在淮东巡查时阻止官员对百姓滥施刑罚,还公正对待凭吏员身份进用的人,最终

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赞扬。

D.学术鲁卿坚持道义,以理服人。有个大官的妻子没有儿子,她不把田产留给小妾的儿子,而要捐给僧寺,但在鲁钟

义正辞严的责问下得以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殁,家事渐落,辨不恤,而为学益力。

(2)旧制,弟子员初人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727年3月28日,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牛顿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作为科学家,牛顿是享此殊荣的第

一人。当时目睹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

态度。”

参考答案

1、1.A

2.B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

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的意思。宣传: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第一空说有人公开

表示“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应用“宣称”。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

或变更做法。此处强调网络迷信换汤不换药,应用“改头换面”。

惩治:惩办。惩罚:处罚。此处说的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治理,用“惩治”更合适。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这里是说防止封建迷信活动再重新恢复,应用“卷土重来”。

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

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

中心思想。

括号前是说有人宣称“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为了保持话题一致,括号内句子的主语仍然应当是这类行

为,而CD项主语是“行为",排除CD项;A项"重拾……行为并美化为……”表达不准确,应当是“将……行为

美化为...”。

故选B。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应该“先打击违规,然后弘扬理念,倡导精神”;二是“发扬……理念”搭配不

当,改为“弘扬……理念”。两处都改对的是C项。

故选C.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

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

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

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

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B项,“其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错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故选B。

3、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

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描述的是一种线性的扩展。漫延,原意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可泛指事物向四周扩散。根

据语境“漫延”正确。

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语境

强调“再一次利用",“重复”正确。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强调这种现象很常见,“屡见不鲜”

正确。

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是强调责任,后者是道义,前者是不能推脱的,而后者则是自己感觉道义上不能不这样做。

语境强调“责任”,“责无旁贷”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

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

结合前后文,确定选填句子的主语应是“垃圾分类”的内容。再根据后文的照应关系,先讲“分类投放”再讲"分类

的目标、途径、处理”,选填句子应先说“分类投放”,再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句意衔接更

紧密。

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

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通读画线句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加快和提

高”,陈述不完整就更换了主语,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选项A和C,介词“随着"位置不当,依然存在“中途

易辙”的语病,排除AC;“生活的垃圾总量”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为“生活垃圾的总量”,排

除BC«

故选D。

4、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此处望文生义。②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此处对象语境不合。③流光溢彩,流光:流动、闪烁的光彩,溢

彩:色彩象要溢出来。多用于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④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

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处不合语境。⑤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

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⑥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5、1.B

2.①与“永夜揽貂裘”构成对仗,合乎律诗颔联对仗的要求;②承接首联,通过描写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具体表现

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③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寓意时局动荡不定,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

国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赏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需要考生具有理解重点词语或意象、揣悟诗句大意、把握艺术手法、理解

思想情感等基本功。本题四个选项涉及的角度比较单纯,主要是解释词语、理解诗句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情感,另外就

是写作特点。只要细致分析选项和原文的出入点,不难。但一定要逐字推敲,设错处往往在细枝末节。

B项,“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理解不正确。对诗

句的理解表面化,“永夜”暗示诗人因忧虑国事难以人眠,因而感觉夜长。根据注释,“揽貂裘”代指指渴望为国效力。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赏析句子的答题模式:翻译句意+明确手法+结构思路+对情感的作用。

题干为“'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用”题一般涉及内容主旨、语言修辞、结构

思路三大方面;这里“简要分析”的意思是要结合诗句理解。

答案①与“永夜揽貂裘”构成对仗,上联第一个词“高风”对应下联“永夜”词性相同意思相关,从客观自然角度选;

“下”对应“揽”同为动词;“木叶”对应“貂裘”,同为名词。末尾字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可见合乎律诗颔联对

仗的要求,这是语言表达方面的作用。

答案②承接首联“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通过描写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具体表现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照

应首联中“多雨”“萧萧”“秋”等节令气候词语,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这是结构思路上的作用。

答案③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寓意时局动荡不定,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国之情,与颈联”勋业频看镜”尾联“时危思

报主,衰谢不能休”紧相照应。这是对情感表达的效果。

【点睛】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

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侄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

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

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

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

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

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押韵严格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

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

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折叠讲究平仄

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失粘“,就是违反后联

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

6、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渺沧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

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

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

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

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幽

愁”“乍破”“水浆迸”“疏林”“暮霭”“赂秦”“渺”“沧海”“粟”“须臾”“佳期”“久长”(不要写成

“长久”)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

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

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7、1.C

2.①第一次是特吉用这句话来教训“我”,他认为“我”碰一下就哭,不够坚强,比不上公鹿,表现了特吉对“我”

的鄙视和不满,也为后文写公鹿与狼的搏斗做了铺垫;②第二次是我在看见公鹿战胜狼以后想起特吉的这句话,表现

了我对公鹿为了保卫鹿群而勇敢与狼搏斗的赞美;③两次提到这句话,相互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同时从侧面

表现公鹿的勇敢形象,小说主旨更加突出。

3.①以“七岔椅角的公鹿”为标题,点明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联想;②“七岔椅角

的公鹿”是智慧、勇敢的象征,以“七岔椅角的公鹿”为标题,寄托作者对“七岔椅角的公鹿”的赞美之情,突出了

小说的主题;③在结构上“七岔将角的公鹿”的故事作为文章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

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从'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可以看出”错误,依据前文“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

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后文“我

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可知,“不安的火苗”是“我”担心特吉对“我”不

能打到猎物的态度。

故选Co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及作用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要从语段的内容出发,结合文章语境和主旨理解句子

含意;从情节结构、内容主旨、人物塑造、手法效果等方面分析句子作用。

依据“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

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可知,这次是特吉将“我”和“公鹿”

进行对比,体现特吉对我爱哭,不坚强的鄙视与不满,对“公鹿”坚强、不屈、勇敢的赞美。这就为后文写公鹿即使

受伤了,也勇敢地与狼搏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做了铺垫。

依据“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椅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

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

屈服。'”可知,这次是“我”看完“公鹿”与狼搏斗后情不自禁地想起特吉赞美“公鹿”的话,表现了“我”对公

鹿为了保卫鹿群而勇敢与狼搏斗的赞美。同时与第一次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同时通过我及特吉的赞美,侧面

突出了表现公鹿的勇敢形象

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

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

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

境分析即可。

内容方面,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就是“七岔椅角的公鹿”,先写“公鹿”被我打伤,紧接着写第二天,我看见带伤的

“公鹿”为了保护鹿群引开“狼”,并与狼进行殊死搏斗,从中我被“公鹿”智慧勇敢、坚强不屈的精神震撼。所以

标题指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主题方面,小说是借对“七岔椅角的公鹿”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智慧勇敢、坚强不屈的精神,”七岔椅角的公鹿”

就是智慧、勇敢的象征,所以标题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结构方面,小说写了猎鹿、追鹿、看鹿与狼搏斗等内容,“七岔椅角的公鹿”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文

章结构严谨。

效果方面,以“七岔椅角的公鹿”为题,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

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

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

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

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8、1.B

2.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错误,由原文“'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

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