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1页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2页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3页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4页
安徽省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印发安徽省畜牧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皖农牧〔2021〕392号各市、县〔市、区〕农委〔畜牧水产局、畜牧兽医局〕,委属各单位:现将安徽省畜牧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二○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安徽省畜牧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畜牧业升级方案的意见?〔皖政办〔2021〕42号〕和?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开展根底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开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处于以散养为主体的传统畜牧业向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转型时期,先后经受了禽流感、三聚氰胺事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和金融危机等冲击。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先后组织实施了畜牧业富民方案、生猪“462”方案、奶牛跨越式开展等重点工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畜牧业开展取得显著成效。1、畜牧业经济总量显著增长。2021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万吨,比2006年增长21%。其中肉类总产万吨,禽蛋产量119万吨,牛奶产量万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猪、家禽生产稳步开展,牛羊生产企稳上升,奶业超常规开展,现代畜牧业稳步推进。2021年畜牧业总产值8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29.27%,比2006年增长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元。2、养殖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已形成江淮和淮北生猪、江淮和沿江家禽、皖北肉牛肉羊和城郊奶牛等优势区域,2021年规模养殖比重到达55%,比2006年提高30个百分点;畜牧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完成全省44个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新发现黄山黑鸡等4个国家级资源,新培育5个国家级品种〔配套系〕,新增省级种畜禽良种场33个,种畜禽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全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0%。3、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各类龙头企业不断开展壮大,全省现有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占我省龙头企业“国家队〞的近一半,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72家,占省级龙头企业1/4。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319家。年规模加工鲜奶能力100万吨,年加工生猪能力2000万头。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开展,形成了宣城市肉鸡产业集群、合肥市生猪和肉鸡产业集群、阜阳市猪牛羊加工产业集群、淮北市肉猪加工产业集群等一批优势原料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集群开展的重点区域。4、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免疫、综合防治、突出重点、分级负责,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引进新疫苗、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根底设施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动物疫情保持稳定。5、畜产品平安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常年畜产品质量抽检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平安事故,畜产品质量平安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6、畜牧兽医管理效劳能力增强。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从省级到市、县级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督查、技术支撑、技术推广新体系。省级设立高配的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市、县按要求完善了机构,乡镇设立了畜牧兽医站或区域站,村级建立了动物防疫员队伍。2021年全省实有村级防疫员16203人,实行合同化管理,人均补助每年不少于3600元。改革后全省县级机构编制数2291个,实有人数2158人;乡镇级机构编制数2530个,实有人数2188人,初步构筑起由省到市、县、乡、村较完整的动物防疫和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二〕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重大机遇期,加快畜牧业开展,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1、有利条件一是政策环境机遇。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出台一系列扶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皖北地区开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宏观政策,为我省畜牧业开展营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资源本钱优势。我省是产粮大省,饲料饲草资源丰富;淮猪、皖西白鹅、黄山黑鸡等地方畜禽品种生产性能好、风味独特;劳动力丰富且本钱低廉,开展劳动密集型的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条件优厚。三是市场优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善,省内畜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我省已根本实现与“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仅上海每年需从外地调入活猪近千万头,市场空间巨大。四是区位优势。我省毗邻苏浙沪,紧靠长三角,交通便利,苏浙沪已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进行畜牧产业和资金转移,我省正面临着接纳辐射、承接转移、实施东进战略、加快开展的大好时机。五是开展空间广阔。畜牧业是朝阳产业,兴旺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从国外开展经验看,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而我省目前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较低,畜牧业开展潜力和空间巨大。2、面临挑战一是产业根底较为薄弱。规模养殖仍处于数量快速开展但亟待提高素质的阶段,标准化规模生产比例不高;种畜禽自给能力较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入缺乏,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及畜产品平安监测手段落后,质量平安保障难度加大。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提高产量的技术多,改善质量、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少;外来引进技术多,自主创新技术少;一般性科技成果多,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少;教研推联动机制尚不健全,科技推广效劳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科技进步奉献率与兴旺国家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差距。三是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较大。由于大量活畜禽频繁调运、不当使用抗生素、饲养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原因,新老畜禽传染病不断出现,混合感染病例增多,疫病诊断和防控难度增大。动物疫病防控手段与不断增加的疫病风险不相适应,风险因素不断累积,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四是畜牧业开展外部制约较多。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受市场供求和突发动物疫情、畜产品平安事件冲击大,加之生猪价格大起大落,挫伤了养殖户积极性。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较弱,市场预警体系、价风格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攀升,农村劳动力本钱、交通运输本钱等显著增加,畜牧用地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保护任务繁重,治污减排难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开展的瓶颈,畜牧业开展中的不确定性增多,这些都给畜牧业加速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二、“十二五〞开展思路、目标和原那么〔一〕开展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转型升级、全面开展、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十六字方针,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省畜牧业健康开展。具体思路是:以农民牧业增收为核心,以加快畜牧业开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着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稳定开展生猪、家禽业,加快开展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的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畜产品质量平安、产业化经营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等全面升级,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实现治污减排工作常态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成面向长三角地区、幅射全国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给基地,加速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跨越进程,实现安徽畜牧业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二〕主要目标到2021年,肉蛋奶总产量力争到达63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力争到达40%,规模养殖比重到达7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50%以上;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到达420万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质量平安水平和治污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三〕开展原那么1、坚持市场导向,加强产业指导。发挥市场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加强产业宏观指导,政策跟进,促进畜牧业健康开展。2、坚持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畜禽品种分布现状为依据,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构建优势产业带。3、坚持突出重点,主攻关键环节。以现有畜牧业开展水平为根底,围绕现代畜牧业开展要求,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实施重点突破。4、坚持依靠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强化治污减排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开展水平和核心综合竞争力。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快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省级重点扶持原种场、祖代场,市县级主要建设父母代场、扩繁场和健全人工授精站〔点〕网络体系。落实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和工程,实施主要畜种遗传改进方案,组建省级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开展种猪测定、拍卖和“优良种猪进站点〞活动。实施奶牛品种改进和群体快速扩繁行动,推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加快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振兴肉牛业,稳定和扩大根底母牛群体。加强肉羊良种培育和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肉羊良种化水平。努力培育全国重要的种禽产业集聚区。依法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扶持国家级、省级保护场〔区、库〕建设,鼓励培育畜禽新品种〔系〕。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建立优良种畜登记和推荐制度。生猪、奶牛、家禽等主要品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本满足畜牧业快速开展需要。〔二〕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力开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健康养殖,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和创立活动,扶持建设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县。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提高江淮和淮北生猪、江淮和沿江家〔水〕禽、皖北肉牛、肉羊和城郊奶牛等优势区域生产供给能力。依法全面实行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建立养殖档案。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饲草、秸秆等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合肥、马鞍山等奶牛核心养殖区青饲牧草基地建设。全省畜牧业优势区域布局根本形成,示范县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提升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动物标识、监督监测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饲料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建立兽药、饲料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和监管工作,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实施“百场千村万户〞监测方案,加快建立主要畜禽生产省级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省级畜牧信息监测水平,强化市、县畜牧统计监测和预警功能,建立数据采集报送与智能分析的电子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效劳和监测预警能力,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根本完善。〔四〕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引进和扶持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形成一批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扶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借助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平台,促进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进一步提高,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省食品工业重要支撑产业。〔五〕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养殖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提升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完善以政府公益性效劳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规模养殖场等多种形式动物防疫效劳组织。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警和应急体系。推行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免疫、农户分散饲养集中免疫与补栏补免制度。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示范创立活动。建立病死及扑杀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偿制度。启动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培训,全面构建起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四、重点产业布局根据开展现状、资源条件、结构调整需求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确立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域,稳定开展生猪、家禽业,加快开展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一〕生猪区域布局。我省皖北和江淮地区是全国中部生猪优势区,具有传统养殖优势;大中城市郊区那么集中分布有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种猪质量和养殖水平高,环保设施健全配套,具有品牌和质量优势;皖西南山区具有天然的环境优势和特色地方品种优势。为此,在皖北、江淮地区及大中城市中,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合肥、六安、滁州市,在皖西南山区地区选择宣城、安庆、黄山市,共计11个市,作为我省生猪优势开展区域。〔二〕肉禽区域布局。肉禽是我省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竞争力较强的产业,拥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培育出4个国家级新品种。其中,江淮和沿江地区生产优势明显,宣城市肉禽产业集群根本形成,合肥禽产品加工基地初具规模。为此,在江淮和沿江地区选择宣城、合肥、安庆、六安、滁州、芜湖等6个市,作为我省肉禽优势开展区域。〔三〕奶牛区域布局。“十一五〞期间,全省奶牛业得到了快速开展。长三角地区巨大的消费市场、本省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全国乳品加工大型龙头企业陆续进驻,使得我省开展奶牛业具有加快开展的良好根底和有利条件,在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为此,选择合肥、马鞍山、淮南、滁州、六安、蚌埠、淮北、亳州、芜湖9个市,作为我省奶牛优势开展区域。〔四〕肉牛肉羊区域布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牛、羊肉消费的不断增加,牛、羊养殖业开展有着广阔空间。皖北地区是全国中原肉牛、肉羊优势区,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为此,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淮南、六安7个市,作为我省肉牛、肉羊优势开展区域。积极推进江淮和皖南山区肉牛、肉羊养殖业开展。〔五〕蜂业区域布局。我省是蜂产品生产大省,蜂群数量、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需要进一步提高蜂产品质量水平,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根据现有开展根底和资源条件,在皖南山区选择黄山、宣城和沿江蜜源地的合肥、芜湖市等4个市,作为我省蜂产品优势开展区域。五、“十二五〞畜牧业开展重点工程工程围绕“十二五〞畜牧业开展目标任务,重点组织实施八项工程,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推广和开展效劳手段,夯实畜牧业开展根底,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为建设畜牧业强省奠定坚实根底。〔一〕畜禽良种化推进工程1、原良种场建设工程。以原种场建设为重点,完善扩繁场和改进站点的建设,形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结合的宝塔式种畜禽生产结构。进一步加强高代次种畜禽场的生产许可审批管理,其中新建原种猪场、祖代种禽场等,必须事先根据全省统一布局规划进行布点,防止盲目重复建设。省里重点推进原种场和高代次种畜禽场建设,重点扶持外来主导品种原种猪场,新建5个,力争“十二五〞末加上原有的共形成10家左右原种猪场,根本实现“布局合理、规模较大、满足需求、品质优良〞的原种猪群,实现种源自给有余的格局;改扩建省种公牛站、省优质肉牛原种场、省奶牛种公牛站各1个;新建曾祖代种鸡场3个,改扩建祖代肉鸡场6个、祖代蛋鸡场3个、祖代肉鸭场3个、种鹅场5个;改扩建种羊场5个、种兔场2个、种蜂场3个。同时,改扩建一级扩繁种猪场30个、二级扩繁种猪场100个,肉母牛繁育场20个,奶牛良种场25个,家禽父母代场120个。2、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大力推进生猪改进体系建设。利用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良种补贴工程等资金,重点扶持15-20个省级种公猪站,实行省级挂牌管理;推进60-80个县级种公猪站建设,存栏能繁母猪1万头以上的县区都要建设县级种公猪站,种猪主要来源于原种猪场;年存栏能繁母猪2万头以上或年出栏40万头以上养猪大县,逐步建成以种公猪站为核心、以乡镇效劳站为重点、以村级生猪人工授精员为根底的生猪人工授精效劳体系;争取3-4家原种猪场进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行列。循序渐进引导原种场间开展遗传交流与集中遗传评估,推进纯种猪间选育工作,不断提高种猪生产性能。二是实施奶〔肉〕牛扩繁行动。推广性控冻精技术,利用省级奶牛财政扶持资金,在较大规模、奶牛性状参数较高的奶牛场中进行,提高产母犊比重和遗传品质;落实国家奶〔肉〕牛冻精补贴工程,普及人工授精技术,主要在实施性控冻精以外的中小奶牛场中进行,力争实现全省全覆盖。三是推进家禽良繁体系建设。以规模企业为载体,利用现代农业开展资金等工程,做大做强以龙头企业自主开展为主体的禽业繁育体系。四是提升基层良种推广效劳手段。扶持改造基层畜禽品种改进站点〔畜牧技术推广站〕实验、培训和推广根底设施,推行家畜繁殖员等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依法实行持证上岗。3、种畜禽质量检测监测工程。以省级生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为龙头,扶持良种企业开展场内测定,形成场内测定为主,中心测定为辅的测定体系。一是推行中心集中测定。加快省级生猪、奶牛性能测定中心建设,以公益性为主。省种猪测定中心主要选择省内原种猪场和一级扩繁场,重点测定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和杜洛克猪以及其它地方品种良种公猪,测定后的优质公猪应成为省内种公猪站和扩繁场种猪供给的主要来源。测定中心每年开展1-2次种猪测定。成立种猪测定专家团队,建立测定数据档案,组织学术研究与交流,开展种猪拍卖,围绕种猪测定组织形式多样的促进生猪产业开展的相关活动,推进全省“优良种猪进站场〞活动。省奶牛DHI实验室选择规模奶牛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积极推广测定技术,开展学术交流。二是引导企业场内测定。加快推进种猪、奶牛场内测定进程,标准测定程序,建立测定数据档案,推进场际之间联系,协调实现优质资源交换和共享。省内原种猪场和一级扩繁场应率先开展场内测定工作;力争现代牧业、伊利、益益、白帝等较大规模的奶牛企业全部开展测定,鼓励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小区〕开展测定。对开展场内测定的养殖场在工程扶持等政策上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开展种畜禽质量平安监督检验工作。依托部级、省级测定中心,开展种牛、种猪精液质量检测并依法公布结果,进行种畜A级企业评定。加强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确保商品畜禽质量平安。建立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制度,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4、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工程。制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围绕全省44个畜禽品种资源,活体保种和基因保存相结合,突出保护、监测和利用三个重点环节,建设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三类主体。一是推进畜禽资源保护场建设。以国家、省级保护目录为重点,建设50个资源保护场,多方争取工程投入,实行多点保护。二是加快设立资源保护区。划分和设立20个省级重点保护区,加强监测,给予财政经费补贴和工程扶持。三是新建畜禽资源基因库。采取活体保护和生物技术保种相结合,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基因库。四是筹建省级遗传资源管理平台。保存重点畜禽基因物质材料,建设信息平台和电子管理网络系统。五是积极培育畜禽新品种〔系〕。力争培育出3-5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系〕,打造畜牧业核心竞争力。六是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省科技厅批准的“安徽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生物育种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深入系统研究畜禽种质特性,指导种畜禽生产企业提高育种水平。〔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工程扶持和技术指导,支持建设3万个规模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小区〕,其中重点建设省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五类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进一步提升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形成推进现代畜牧业开展的主体力量。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以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开展,推进治污减排,提高质量平安,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目标,主要抓好四方面工程建设。一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落实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立活动,实施?安徽省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和奖励方法?,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二是探索适度规模养殖新模式。总结推广生猪生态发酵床养殖和“336”生猪循环养殖模式。三是建立养殖总量预警体系。实施?安徽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实施细那么〔暂行〕?,跟踪猪粮比价波动,监测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和月环比母猪存栏量下降比例等三项核心指标,分析动态,调控总量,指导生产,建立和完善生猪生产统计监测预警体系,为实现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目标,当好政府决策参谋。四是探索推进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探索生猪电子商务,研究生猪电子商务开展战略与开展规划,推进我省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到2021年,全省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猪场3500个,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5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5%以上。2、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继续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奶牛业开展的意见?〔皖政办〔2007〕42号〕精神,以合肥、马鞍山、淮南等万头养殖基地为核心区,六安、蚌埠、滁州、淮北、亳州、芜湖等千头规模养殖小区为示范区,阜阳、宿州等中型规模养殖场为辐射带动区,其他地区适度规模养殖为补充的奶牛养殖集群,重点扶持开展集中养殖1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小区〕,实现全省奶牛业的跨越式开展。标准奶畜养殖场养殖档案建设,进一步完善生鲜乳质量平安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快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强化生鲜乳质量标准体系、检测监管体系、疫病防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奶牛饲养标准化体系,推进奶牛业饲养管理和效益到达新水平。全省扶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10个,全省奶牛存栏量到达15-20万头,良种覆盖率达100%,奶牛平均单产水平5吨以上。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占养殖场〔小区〕总数到达80%,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80%以上。3、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以打造宣城中国禽业强市、加快开展合肥肉禽加工基地和皖西南地方优质家禽基地为重点,带动家禽规模养殖,形成龙头企业连接基地,带动周边养殖户的紧密养殖利益共同体,形成家禽养殖加工产业圈,初步实现全国家禽养殖加工大省目标。全省扶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800个,蛋鸡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扶持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60个,肉鸡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4、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充分利用皖北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大别山、皖南山区草场和品种资源,开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以阜阳、亳州、宿州为中心,淮北及沿淮地区为主产区,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为特色基地,力争其饲养量占全省80%以上。同时,鼓励利用青饲料、秸秆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其他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全省扶持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50个,规模养殖比重到达70%以上。优势区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分别到达90%、80%,60%的规模养殖户参与产业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品牌不断开展壮大,采用部位分割和冷链运输的牛、羊肉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三〕畜产品质量平安工程1、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个省级,合肥、阜阳、宿州、芜湖4个市级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中心。建设1个全省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数据处理平台,90个畜产品及其投入品定点监测数据录入点,构建风险评估根底数据库群,对畜产品平安信息进行分析监测,切实提高检打联动时效。建立省级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制定风险评估技术准那么和工作程序,研究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政策与措施,开展国内外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交流及合作。2、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工程。系统修制定我省畜产品质量平安标准,形成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核心,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为配套的畜产品质量平安标准体系,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农产品、畜牧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制修订标准和技术标准200项;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00个;每年养殖业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PACCP或ISO9000认证5-10个;兽药GMP认证率100%,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率100%、获证饲料企业年度备案审查率100%。3、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程。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建设1个省级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中心,11个省级区域性质检中心和90个县级质检站。省级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中心和区域性质检中心,主要配置用于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和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分析测试仪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设备;县级主要配备保障本地畜产品、投入品和生态环境检测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快速检测仪器设备。4、全程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各级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监测检查共建制度,每年开展4次例行监测和1次普查。市、县根据监管要求,开展4次以上监督监测。加强准入制度建设,争取工程资金扶持,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试点企业,引导建立诚信经营气氛。建设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平安实时监控及质量追溯管理平台软件,覆盖全省市县监测站点和所有获证兽药、饲料和生鲜乳奶站,对畜产品及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实施实时监测和源头监控。逐步建立适合省情又能与国际规那么接轨的畜产品编码标准和产品标签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畜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跟踪、伪劣产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全省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体系。〔四〕畜牧产业化提升工程1、建设畜牧产业化示范区。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群,以县域产业园区为依托,采取政策倾斜扶持、资金奖励、协调解决用地、贷款等多种措施和方法,促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方案,着力推进16个超50亿元畜牧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其中,以淮北宝迪二期5000万只鸡屠宰及深加工工程为依托,通过“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示范点和农户的标准化饲养,推进安徽宝迪肉食品产业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和诚、雨润、温氏、长风、肥西老母鸡等养殖企业的示范带动,加快合肥市畜禽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桐城大关蛋鸭养殖基地建设,联合安徽鸿润集团、霞珍集团等加工企业,建设桐城市水禽羽绒产业化示范区;以和威公司、华卫集团、立大集团、荣达等公司为龙头,建设宣城市家禽产业化示范区;在太湖县,以兴牧公司、花亭湖食品及福润等公司为依托,通过公司加农户等方式,带动当地养殖业开展,促进畜禽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发挥霍邱县生猪调出大县的养猪优势,建设霍邱福润200万头肉类加工工程,延长生猪产业链,促进霍邱县粮食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在淮南市,依托安徽益益乳业,围绕淮南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奶牛业;依托安徽福润、猛牛食品、麦德发食品等企业,开展生猪、肉牛标准化规模生产,合力推进阜阳市颍东食品工业园建设;在临泉县食品加工产业化示范区,以山羊集团为核心,以加工业带动周边养羊业;在滁州市,通过志成畜牧、美国嘉吉士〔安徽〕公司、天叶食品等企业带动,开展肉禽生产,促进滁州市肉禽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以蒙牛乳业、雨润食品等企业为核心,建设马鞍山食品加工产业化示范区;以灵璧瀚森荷金来为龙头,示范带动周边地区肉牛业开展,推进灵璧县畜禽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以安徽东升、雨润宏健、安徽恒盛、康楼禽业等为依托,建设亳州市畜产品产业化示范区;培育伊利、现代牧业、新希望白帝、百氏情缘等企业,建设合肥市乳业产业化示范区;以新希望、通威、大北农、华仁、正大、温氏等为核心,建设合肥市饲料加工产业化示范区;依托宁国市南山食品产业园,加快建设以五星、太阳禽业等企业为核心的畜产品加工示范场。2、开展畜产品加工业。〔1〕肉制品。大力开展肉类加工产业集群,开展关键配套产业,支持企业开展重点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通过HACCP、GMP等认证,实现肉制品的洁净化加工和平安可追溯。大力开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研究开发安徽地方传统畜禽制品现代化加工过程中的工业化冷风技术、发酵增香技术、风味稳定化技术等。其中,安徽北部,主要在阜阳、宿州、淮北、蚌埠、亳州市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开展屠宰及肉产品深加工工程。安徽中部,重点在合肥市开展生猪、家禽屠宰及深加工工程。安徽南部,重点在宣城、安庆市开展家禽屠宰、分割、熟食等系列深加工工程。〔2〕蛋制品。区域布局上,安徽南部,以宣城市为中心开展蛋制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分布在宣州区及广德、郎溪,以及铜陵市、芜湖南陵县,以分级鲜蛋为主。安徽中部,重点分布在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加工生产各种以蛋为原料的食品。开展重点上,支持在安徽南部开展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蛋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并建立1-2个加工园区。在产业链中引进世界一流的加工技术,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继续加强禽蛋保鲜、强化营养蛋生产、蛋有效活性物质提取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培育安徽省专业性蛋制品品牌。〔3〕乳制品。强化乳源基地建设与饲料基地建设,加强乳制品技术攻关,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大力开展新型乳制品加工技术、乳牛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优质乳牛育种技术、乳制品精深加工技术。培育乳制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主要布局在马鞍山、合肥、淮南和六安市,其效劳市场是合肥经济圈以及辐射长三角地区。3、完善市场效劳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实施“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那么,按照“加快培育一批、积极改造一批、迅速标准一批、努力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多主体培育以农户为根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畜牧行业排头兵企业为依托,瞄准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和知名品牌,利用政府资源,集中整合、培育、扶持、推介一批“皖〞字号畜产品品牌,每个畜种培育1-2个全国知名品牌。提升安徽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增强名牌意识,争创中国知名品牌,积极培育著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按照注册一批、扶持一批、储藏一批的要求,指导龙头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加大对畜产品商标和地理商标运用、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指导力度,推行“龙头企业+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运用畜产品商标和地理商标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构筑安徽畜产品名特优交易平台。整合资源,加快仓储设施建设,重点在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立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安徽农网、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业产业化网和各地区农业部门的信息平台,支持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网上贸易。到2021年培育畜禽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500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增加到390个。〔五〕动物疫病防控工程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程。由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当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和诊断等任务,指导和协调突发动物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响行动,形成动物疫情信息处理、预警预报、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平安和动物疫情追溯体系。主要建设内容:一是网络系统建设。建设动物疫情信息网络系统,完善疫情报告网络。二是冷链系统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设1个省级中心疫苗储藏库、16个市级分中心疫苗储藏库、105个县级疫苗储藏库和所有乡镇及村冷链设施;三是追溯系统建设。建设1个省级中心数据库,16个市级分中心数据库,105个县级数据采集终端。四是防疫物资储藏库建设。建设1个省级、16个市级、105个县级设施配套、性能先进的动物防疫物资储藏库,用于防疫物资的储藏、供给。2、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工程。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及技术开展的重要平台。健全完善以省级兽医实验室为核心、区域性兽医实验室为重点、市县级兽医实验室为根底的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体系,实现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规模标准化、监〔检〕测程序标准化、专业队伍年轻化、技术支撑权威化。一是强化省级中心兽医实验室建设。结合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程,建设省级中心兽医生物平安三级实验室,通过国家考核,使省级中心兽医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二是建立区域性中心兽医实验室。根据区域位置,统筹现有资源,结合我省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建设,在全省建立9个省级挂牌区域性重点兽医实验室,到达生物平安二级标准;三是完善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结合国家动物防疫工程,加强和完善16个市105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四是强化兽医实验室专家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建立一支政治可靠、技术权威、效劳标准的兽医实验室专家队伍,同时,根本实现一县一名兽医实验室诊断技术权威专家,一乡镇一名动物防疫临床专业技术骨干。3、区域性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工程。在畜禽饲养量集中的重点区域,以合肥、宣城、阜阳、宿州、滁州、安庆市为中心,建立6个区域性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用于消毒灭源,有效控制动物疫病扩散和传播。4、省级兽医微生物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检测设备先进、检测方法和技术到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动物病原生物中心,承当全省兽医微生物菌〔毒、虫〕种的收集、繁殖、别离、鉴定和管理任务。5、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程。建立省、市、县、区域所四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办公、办案、档案、信息等设施,配备执法用车、取证设备、防护服装等,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六〕治污减排推进工程1、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工程。根据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粪污排放量大,集中处理难度大的情况,鼓励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工程,利用沼气发电,满足场内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沼液通过梯级净化,达标排放。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实现资源化利用。整合农村能源、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资金,支持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开展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全省预计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60处,力争实现万头猪场或者同等排放强度的其他养殖场均建设大型沼气工程。2、发酵床生态养殖建设工程。鼓励适度规模养殖企业因地制宜新建或者改扩建发酵床养殖,改善养殖环境,到达治污减排,实现零污染排放的目标。积极开展发酵床适应性研究,集成组装配套发酵床养殖新模式,建设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示范场,加快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工程和生猪调出大县奖补资金等扶持企业建设发酵床,实现生态养殖。3、336循环养殖建设工程。在适度规模养殖场中推广“336循环养殖模式〞。鼓励存栏母猪30头左右的养殖场户,通过兴建3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年均养殖收入到达6万元以上,以沼气为纽带,通过沼气池处理污染物,沼液、沼渣通过沼气效劳〔七〕饲料饲草开发工程1、饲料转化率提升方案。一是建设饲料饲养效果评价基地。对符合条件的饲养试验基地进行认定,增添必要的饲料报酬测定设施,参照国家标准制订饲养试验规程;二是制订和实施饲料生物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制订?饲料生物学评价饲养试验监督管理方法?,全面科学地反映各类饲料产品在不同饲喂对象、阶段、畜产品品质、经济效果和环境污染情况;三是定期发布饲养信息。定期发布区域内饲料产品饲喂效果技术报告和畜禽生产经济技术形势报告,推广、指导适合本地饲料的原料、配方、畜禽生产方法等,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引导。四是强化效劳功能。加大畜禽养殖单位自配料的技术效劳,宣传饲料平安、环保价值观,营造行业饲料平安气氛;五是推进高效平安环保饲料。推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生物酶制剂、中草药和微生态等饲料添加剂品种和应用技术。2、饲料监管工程。一是标准饲料生产管理。出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方法实施细那么?,打击无证和游动式销售违禁添加剂产品;出台?饲料投入品监管方法?,实施饲料原料台账申报制度,加强对饲料、养殖企业的饲料投入品监管。二是完善饲料根底体系建设。建立安徽省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包括饲料原料管理标准、饲料生产卫生管理标准、饲料产品检测标准和饲料产品标准等;建立饲料产品可追溯管理系统,开发电子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录入备案饲料产品和企业申报信息,与饲料检测单位、市县畜牧主管部门、登记的饲料企业、畜禽养殖单位连接,监控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采购、销售、使用等全过程;增添饲料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开展平安卫生检测;研究和制订我省饲料卫生质量迫切需要的检测方法标准,提高检测有效性;三是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推进市县饲料管理职能建设,明确辖区责任,探索设立市县级饲料与畜产品平安督察员制度。推进省内外饲料产品和企业全面进行登记、标准登记备案、审查和执法工作。3、饲料产业效劳平台工程。在饲料养殖集中区域设立5个饲料企业效劳平台,其中4个建在企业,1个直属省级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实施饲料检测、人才培训、信息、产品与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效劳。在企业建设的效劳平台,以省内大型企业为主要支持和扶持对象,为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升级效劳。省级效劳平台主要发挥公益性技术研发与推广作用,监督、评价、考核企业平台作用。鼓励引导养殖业与饲料企业联合,在良种推广测定、标准化养殖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中,研究实施13类饲料技术,促进饲料产品调整结构。4、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一是抓好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继续争取农业部对我省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的投入,再建或扩建4个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建立和完善省级牧草种子质量检验监督体系,加强牧草种子的质量管理。二是抓好种草养畜试验示范。以种草养畜工程为抓手,抓好省级种草养畜示范点建设;总结蚌埠和平乳业、肥东白龙现代牧业科技示范园等种草养奶牛经验,大力推进规模化种草养〔奶〕牛;总结利用长江、淮河和巢湖堤坝等土地资源开展牧草种植的经验,适度开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三是推进种草养畜。认真规划,分类指导。把江淮分水岭地区、草食畜禽密集饲养区及冬闲田、抛荒地种草作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因畜制宜的原那么,开展种草养牛〔奶、肉牛〕。适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皖西南山区草山草坡。在沿江、沿淮地区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引进、培育牧草新品种,推广种草养禽和种草养渔。鼓励牧草种植专业化生产,积极扶持牧草加工产业。四是完成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争取农业部在我省建设2个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列入全国草原监测体系,争取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投入。重点对我省山地丘陵草丛类、山地丘陵疏林草丛类二类型进行长期固定监测。〔八〕畜牧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工程1、畜牧科技创新工程。围绕制约畜牧业开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一是良种繁育领域。集中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评估、畜禽新品种〔系〕或配套系的培育、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争取有5个畜禽新品种或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二是养殖领域。围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清洁化运行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应用。研究提出各类畜禽饲养密度控制标准和养殖场选址布局原那么,着力推进低碳畜牧业开展,制定各类畜禽养殖场污物处理、环境控制技术规程。三是防疫领域。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实现畜禽疫病由疫病防治向综合防控的转变。围绕提高疫病诊断速度和准确性,开展疫病诊断新技术及辅助诊断专家系统研究,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四是畜产品质量平安领域。以严重危害人体和畜禽健康的疫病产地活体检测及产品疫病检测为主攻方向,研制简便、快速、多用、智能、价廉的速测方法。加快生物、信息、自动化、新材料技术等在畜产品加工业中的研究应用,提升科技水平。五是饲草饲料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节粮型畜牧业的开展。加强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新型平安添加剂生产、配合饲料推广应用,推动优质、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牧草种植技术的研究,提升加工、贮运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大力开发非常规性饲料蛋白资源。六是生产管理领域。面向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调控监管水平,组织开展数字生产、信息管理、质量追溯、预警预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畜牧业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准的转变。2、体系建设工程。一是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取新成立假设干个畜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对接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做好5个省级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科研、推广相结合的新路子。三是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强化以县域为单位的高效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畜牧业技术推广中的主渠道作用,依托农技推广建设示范县工程,选择20个县开展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四是建立养殖户科技需求表达与反响机制。深入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调查了解养殖户科技需求,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2000名畜牧兽医技术专家,结对帮扶规模养殖场,建立岗位责任制、人员动态管理制和工作考核评价制,加强跟踪、检查、评估和表彰。五是完善畜牧兽医信息化平台建设。包括政务信息网站系统、生产统计监测、养殖档案管理、重大突发动物疫病应急指挥、动物疫情监测、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系统等内容。3、标准化科技示范工程。组织专家研究确定年度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