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考试本试卷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哺乳动物某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氧合蛋白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改变构型成为还原蛋白,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急剧降低,迅速与氧分离从而为机体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研究不同氧分压时三种人体蛋白氧饱和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胎儿血红蛋白,B为肌红蛋白,C为成人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B.在肝脏毛细血管处,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C.剧烈运动时,肌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肌红蛋白转变,有利于肌肉代谢D.胎儿血红蛋白在氧分压较低时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答案〗C〖祥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低;“蛋白氧饱和度与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意思就是蛋白饱和度越高,蛋白-氧亲和力越高,反之,蛋白氧饱和度越低,氧亲和力也越低。题图可知,在不同氧分压时,B肌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高于A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在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又高于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胎儿和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增加。【详析】A、肺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体内,CO2排出体外;即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浓度高,根据题意,蛋白质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故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A正确;B、在肝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B正确;C、剧烈运动时,机体缺氧,肌红蛋白由氧合向还原型肌红蛋白转变,有利于肌肉代谢,C错误;D、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气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低;分析题图可知,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高于成人血红蛋白,即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亲和力高于成人;由此可以推知,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D正确。故选C。2.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减少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抑郁症,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β受体结合可改变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B.药物甲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5-HT被灭活C.药物乙抑制5-HT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增加5-HT的释放量D.5-HT的释放和回收的运输方式相同〖答案〗B〖祥解〗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详析】A、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减少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说明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β受体结合可改变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A错误;B、药物甲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5-HT被灭活,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数量,B正确;C、药物乙抑制5-HT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增加5-HT的释放量,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数量,C错误;D、5-HT的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通过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的方式回收,D错误。故选B。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电位为动作电位,此时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兴奋传到a时,a点膜内为正电位,由Na+内流所致C.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案〗B〖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详析】A、X受刺激时,a点b点都会产生兴奋,故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电表测的不是动作电位,A错误;B、兴奋传到a时,a点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Na+大量内流导致的,B正确;C、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D、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先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再恢复静息电位K+外流,故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错误。故选B。4.呼吸障碍时,机体内CO2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血液中CO2分压升高、pH下降,患者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呼吸性酸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缺铁可能会导致酸中毒,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肺炎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症状C.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大量碳酸氢钠的方式缓解症状D.机体丢失大量HCO3-,调节能力减弱,容易诱发酸中毒〖答案〗C〖祥解〗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内环境的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详析】A、人体缺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红细胞携带运输氧气的功能,可能会导致酸中毒,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正确;B、肺炎严重患者出现呼吸障碍,机体内CO2不能及时排出,可能进一步导致呼吸性酸中毒,B正确;C、血浆中的H+与HCO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适量的碳酸氢钠的方式缓解症状,但是不可大量注射,会破坏机体的离子浓度分布和渗透压平衡,C错误;D、机体丢失大量HCO3-,与机体产生的酸性物质结合能力减弱,调节能力减弱,容易诱发酸中毒,D正确。故选C。5.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需要多种激素及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其中GLP-1是小肠上皮中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调节胰岛细胞分泌、抑制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降低食欲等多种功能。GLP-1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静脉注射或口服等量葡萄糖后血浆中激素N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激素N为胰岛素,其靶细胞包括肌肉细胞,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B.图中细胞M既有血糖受体也有GLP-1受体,口服比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对激素N分泌的促进作用更明显C.GLP-1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实现的D.若想通过GLP-1相关药物来降低血糖,可研发GLP-1的抑制剂〖答案〗D〖祥解〗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析】A、血糖升高后需降血糖,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因此M细胞为胰岛B细胞,激素N为胰岛素,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正确;B、分析题图1,血糖升高能直接作用于M细胞,GLP-1也能作用于M细胞,故图中细胞M既有血糖受体也有GLP-1受体,分析题图2,口服比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对激素N(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降低血糖的效果更好,B正确;C、GLP-1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需要大脑相关中枢参与,因此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实现的,C正确;D、M为胰岛B细胞,其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若想通过GLP-1相关药物来降低血糖,可研发GLP-1的促进分泌剂而非抑制剂,D错误。故选D。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T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地方②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③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失并出现了症状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D〖祥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其中免疫缺陷病是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即免疫功能不足导致的;而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均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详析】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T细胞成熟的地方,T细胞生成的地方为骨髓,①错误;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②正确;③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失并出现了症状,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敌我不分导致的,③正确;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④正确。综上,②③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7.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光照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AC浓度和水稻种子的种类,因变量是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和主根相对长度B.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C.图中PAC各浓度处理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小于10-5mol/L时对主根生长有促进作用D.在一定PAC浓度范围内,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答案〗B〖祥解〗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信号传导的结构基础是光敏色素,本质是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2、生物学探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其他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析】A、生物学探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AC浓度和水稻种子的种类,因变量是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和主根相对长度,A正确;B、根据图一分析可知,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水稻种子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变化一致,说明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B错误;C、分析题图一可知,图中PAC各浓度处理时,地上部分相对长度都比空白对照组低,说明图中PAC各浓度处理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分析题图二可知,浓度小于10-5mol/LPAC处理时,三种水稻主根相对长度都比空白对照组高,说明PAC浓度小于10-5mol/L时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C正确;D、根据曲线图二分析可知,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比其他两组主根相对长度较大,说明没有光敏色素B,主根生长更快,即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B。8.科研人员对长江江豚在三类岸线的栖息地进行了评估,以了解江豚对不同岸线类型的偏好。甲组:自然泥沙岸线+自然岩石质岸线(自然岸线);乙组:自然岸线+抛石(或水泥)护坡(半自然岸线);丙组:抛石(或水泥)护坡(固化岸线)。长江江豚的期望和观测频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河岸的开发和固化使自然岸线碎片化,影响了江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B.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即保护长江物种多样性C.甲组的观测频数高于期望值,乙组和丙组观测频数均低于期望值D.在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答案〗B〖祥解〗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析】A、根据数据分析,河岸的开发、固化使自然岸线碎片化,会减少江豚及鱼类的栖息地,鱼类资源的减少也会导致江豚的食物减少,影响江豚在该区域的分布,A正确;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护物种多样性,B错误;C、据柱状图分析,江豚在甲组观测频数显著高于期望值,而在乙组和丙组观测频数均低于各自的期望值,C正确;D、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故在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正确。故选B。9.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一个群落达到稳定状态后,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不会同时达到K值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C.尽管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但它们得到的环境资源是相同的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也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A〖祥解〗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析】A、当一个群落达到稳定状态后,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并不一定同时达到K值,A正确;B、两次捕捉时间间隔长短对调查结果有影响,如时间太长导致部分标记物脱落等,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B错误;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它们得到的环境资源也是不相同的,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利用,C错误;D、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A。10.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下图为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海水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B.图中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9842kJ/(m2·a)C.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使牡蛎的产量降低D.能量从M流向N时的传递效率约为11.76%〖答案〗D〖祥解〗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详析】A、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A正确;B、图中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281+6561=9842kJ/(m2·a),B正确;C、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海带与浮游植物是种间竞争关系,若增加海带养殖量,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则牡蛎产量降低,C正确;D、能量从M流向N的传递效率约为386÷(3281+2826)×100%≈6.3%,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B.生态工程建设会增加生态足迹,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C.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小于直接价值〖答案〗C〖祥解〗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详析】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A错误;B、生态工程建设会减小生态足迹,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B错误;C、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且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C。12.“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像样”,这里的“腊子”“象”“黄排”代表的就是长江里的三种珍稀鱼类:中华鲟、白鲟、胭脂鱼。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中,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风险。因此,要加大力度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中的中华鲟、白鲟、胭脂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白鲟的灭绝说明了长江生态系统已经丧失了自我调节能力C.定期投放外来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措施之一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祥解〗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析】A、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长江中的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白鲟的灭绝说明了长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而非丧失了,B错误;C、外来鱼类作为外来物种,可能威胁长江流域物种多样性,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措施之一,C错误;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正确的是()A.当外界环境条件被破坏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也会发生改变B.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其增长速率随之达到最大C.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D.环境容纳量会随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改变而改变〖答案〗A〖祥解〗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详析】A、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K值会下降,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其增长速率极小几近于0,B错误;C、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错误;D、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空间大小、食物资源等有关,D错误。故选A。14.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图1中曲线I和曲线Ⅱ之间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图3的i点,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曲线Ⅱ的cd段酒精可能大量积累D.图2中O-h之间,h点种内竞争最激烈〖答案〗B〖祥解〗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这种类型的增长称为“S”形增长。“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2、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会随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可能会上升。在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详析】A、图1中,曲线Ⅰ表示理想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Ⅱ表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曲线I和曲线Ⅱ之间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A正确;B、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因此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B错误;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曲线Ⅱ的cd
段酵母菌数量大幅度减少,可能是酵母菌代谢废物酒精大量积累导致的,C正确;D、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激烈,图2中O-h之间,h点种群数量最多,h点种内竞争最激烈,D正确。故选B。15.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够自给自足的系统C.对森林群落的计划火烧,是人类科学地对群落演替的控制D.可通过合理引种吸收N和P能力强的植物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答案〗B〖祥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详析】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能够自给自足的系统,但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森林群落的计划火烧,是人类科学地对群落演替的控制,C正确;D、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中N和P的含量过高而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可通过合理引种吸收N和P能力强的植物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CO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2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和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析柱状图可知,长日照时种子相对较大,所以拟南芥是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能够抑制拟南芥体内AP2的表达,而CO的表达不受影响C.AP2的表达产物可能会促进拟南芥种子的生长D.光照通过激活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特异性变化〖答案〗AD〖祥解〗光是一种信号,光照通过激活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特异信号,使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特定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由左图可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在长日照、短日照时,种子大小没有变化,故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根据左右图结果可知,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短日照会抑制CO表达,从而AP2表达不受影响,AP2表达产物会抑制种子发育,短日照时,种子变小。长日照会促进CO表达,CO表达产物会抑制AP2表达,从而解除AP2表达产物对种子发育的抑制,长日照时,种子变大。【详析】A、由图可知,长日照时种子相对较小,拟南芥在短日照时种子变小,故拟南芥属于长日照植物,A正确;B、由图可知,短日照后野生型AP2相对表达量增加,所以短日照能够促进拟南芥体内AP2的表达,而CO的表达不受影响,B错误;C、短日照会抑制CO表达,而AP2表达不受影响,AP2表达产物会抑制种子发育,短日照时,种子变小,C错误;D、光是一种信号,光照通过激活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特异信号,使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特定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学效应,D正确。故选AD。17.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1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B.破伤风疫苗注射的是破伤风类毒素,相当于图中物质aC.细胞2除能分泌细胞因子外,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会发生变化并与细胞3结合D.细胞5再接触破伤风杆菌外毒素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答案〗ABD〖祥解〗体液免疫: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析】A、题图分析,细胞1是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可识别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物质a为抗体,破伤风疫苗注射的是破伤风类毒素,是抗原,B错误;C、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2除能分泌细胞因子外,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会发生变化并与细胞3(B细胞)结合,C正确;D、细胞5是记忆细胞,细胞5再接触破伤风杆菌外毒素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ABD。18.图1是某种农业害虫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b-c时期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B.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C.由图1可知此农业害虫迁入这个新环境后是以“S”型曲线增长D.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图1为某种农业害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详析】A、图1中t1~t2时期,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且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2中,b~c时期,λ<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B、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t2点对应K/2,对应的增长速率最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正确;C、图1为某种农业害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C正确;D、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即保持相对不变,D正确。故选A。19.古籍中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记载,《救荒简易书》中记载:“冬葵菜苗壮大,笼罩一切,种于草中,草不能为之害也”;东汉王充的《论衡》:“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诗经》中记载:“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清末的《蒲圻县乡土志》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葵菜苗壮大,草不能为之害也”,说明冬葵菜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占优势B.“烈日乾暴,则虫不生”,说明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C.“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明利用趋光性消灭害虫,属于生物防治D.“捕得蝗,痘毒传染,其种自灭”,说明病毒与蝗虫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在蝗虫数量达到K/2之后接种病毒进行防治〖答案〗BD〖祥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析】A、“冬葵菜苗壮大,草不能为之害也”,说明冬葵菜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占优势,不被杂草影响,A正确;B、“烈日乾暴,则虫不生”,说明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温度影响,即种群数量变化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B错误;C、“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明利用趋光性消灭害虫,这是属于利用生物的特性进行设计的防治方法,因而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进行蝗虫防治,可在蝗虫数量达到K/2之前接种病毒进行防治,D错误。故选BD。20.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有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B.生物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C.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鹰占有4个营养级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中只体现了2种成分〖答案〗AB〖祥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食物网中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止于消费者。【详析】A、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其中的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有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A错误;B、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B错误;C、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鹰、食虫鸟、青蛙、蛇),鹰占有4个营养级(第三、四、五、六营养级),C正确;D、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腺活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图为下丘脑参与人体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_______兴奋,在_______产生冷觉。腺体A分泌相应的激素,促进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产热,若腺体A受下丘脑经b途径控制,则其分泌的激素为_______;若腺体A受下丘脑经垂体控制,则其分泌的激素为_______,调节方式为_______。(2)渗透压感受器位于_______;高温作业的人大量出汗后,肾上腺皮质增加了_______的分泌,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对_______的重吸收。(3)血糖浓度若低于正常值时,引起下丘脑血糖感受器兴奋,传导至胰岛_______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血糖上升,另外,还可以有_______(写2个)激素来调节血糖含量。〖答案〗(1)①.冷觉感受器②.大脑皮层③.肾上腺素④.甲状腺激素⑤.神经-体液调节(2)①.下丘脑②.醛固酮③.Na+(3)①.A②.促进肝糖原分解③.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祥解〗分析题图:腺体A表示甲状腺或肾上腺,下丘脑可以通过b过程直接刺激两种腺体分泌相关激素,参与体温调节;d过程是感受到血糖浓度变化后,下丘脑直接控制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血糖调节;c、a过程表示下丘脑感受到渗透压改变后,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腺体A分泌相应的激素,促进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产热,若腺体A受下丘脑经b途径控制,则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中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相关激素的参与,故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2)下丘脑是水盐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高温作业的人大量出汗后,丢失水分的同时丢失钠离子,此时肾上腺皮质增加了醛固酮的分泌,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3)能够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是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升高血糖;此外,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22.腺病毒肺炎是儿童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一般伴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等腺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研究人员以有无胸腔积液作为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指标无胸腔积液有胸腔积液年龄(月)26.2444.22发热天数(d)5.2911.64淋巴细胞(×109/L)7.091.8CD4+T细胞(×109/L)270.8867.14CD8+T细胞(×109/L)173.2241.45(1)患儿在发热过程中,某一天的体温基本维持在38.5℃,这段时间内机体产热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2)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组成,抗体是由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鼻咽拭子抗体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3)胸腔中的积液属于内环境组成中的_______(成分)。表中数据显示,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发热天数长,病情更为严重,这与宿主的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理由是_______。(4)CD4+T细胞等辅助性T细胞在_______免疫和_______免疫中均起关键作用,CD8+T细胞受腺病毒刺激后分裂并分化,形成_______。〖答案〗(1)等于(2)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②.B细胞或记忆(B)细胞③.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①.组织液②.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少于无胸腔积液组(4)①.体液②.细胞③.(新的)细胞毒性(CD8+)T细胞和记忆(T)细胞〖祥解〗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细胞外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1)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实质是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患儿在发热过程中,某一天的体温基本维持在38.5℃,这段时间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抗体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抗原和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结合,鼻咽拭子抗体检测的原理是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胸腔中的积液属于内环境组成中的组织液,积液的形成与炎症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表中数据显示,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少于无胸腔积液组,因此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较重与宿主的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4)CD4+T细胞等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接触抗原后其表面发生改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CD8+T细胞受腺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CD8+)T细胞和记忆T细胞。23.仔细观察下列四个图,图一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情况;图三示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植株;图四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向_______生长,若将其顶端切除,切面上放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其他条件不变,则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_______生长。(2)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2侧比根1侧生长速度_______,原因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_______,根2侧细胞生长_______。玉米幼苗茎_______生长。(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__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4)图四中CD段的含义是_______。〖答案〗(1)①.光(M侧、左侧)②.直立(2)①.慢②.高(强)③.受到抑制④.背地(向上)(3)①.顶芽1②.顶芽1的生长素合成后向侧芽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4)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抑制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祥解〗生长素:(1)产生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在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3)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1)分析图一可知,由于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在其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若将其顶端切除,切面上放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其他条件不变,则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2)分析图二可知,将玉米幼苗横放,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导致根2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1,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根2的生长受到抑制,根2生长速度小于根1,根向地生长。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由于重力作用,茎2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速度快,而茎1处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没有近地侧快,导致玉米幼苗茎背地生长。(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顶芽1合成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导致顶芽1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而生长素都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出现顶端优势。(4)分析图四可知,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CD段的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抑制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24.“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的过程,图中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_______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退耕还林”之后该林地多了很多动物,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取决于_______。(3)调查发现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图示演替达到最终平衡状态的时间将_______(填“≥”或“≤”)19年。若在退耕还林的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适宜的灌木和乔木,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填“提前”或“延迟”),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进行。(4)“退耕还林”是一种效果非常良好生态保护措施,但是在自然环境不改变的条件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却很难演替为森林,起决定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答案〗(1)①.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②.次生(2)①.(群落)外貌②.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③.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3)①.群落②.≥③.提前④.速度(4)水〖祥解〗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年人脸识别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物流金融产业创新模式分析及发展展望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煤矿运输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烟碱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消防安装和维保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创新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海南酒店行业经营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活性染料行业未来发展策略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污水处理MBR技术行业发展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消毒试剂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建设趋势分析及投资规模研究报告版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单元教材解读
- 2022湖北汉江王甫洲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9新人教必修1unit2Travelling-Around整单元完整教案
- 大学生辩论赛评分标准表
- 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60111》形成性考核作业2-实践性环节(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30%)参考答案
- 《我是班级的主人翁》的主题班会
- 酒店安全设施及安全制度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作业设计
- 租赁机械设备施工方案
- 二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