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学期七年级目标教学练习册(期末检测)试题卷语文说明:1.本试卷共8页(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满分120分。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别、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21分)(一)饭后放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是时月刚从东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辉斜射chéng()澈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涟漪粼粼,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朗润的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平日也是人迹罕至。若白昼莅()临,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之。可是清夜来此玩月,确不愧为西湖名胜之一。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静的,凄清的,所以与其在歌吹喧阗、灯光辉煌的地方玩月,无宁在静谧无人,幽暗飘缈的所在。平湖秋月的妙处,便是树多。花枝招展的树遮天蔽日,增进幽暗。换句话说,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洁的月色。试想在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不毛之地的地方,望着水似的长空嵌着一轮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莹,水天分外寥廓?我们大家或坐在树下促膝谈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独立小石桥上对月凝思。“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忽然有人凄然的念着,其声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为之颤动了。由平湖秋月登舟,过锦带桥,到断桥泊着。我们都到桥上步月。此时月已到中天,不一霎,湖面贮蓄的万道金光,竟变成一点明珠。回望葛冷,南屏诸山,只能于烟波深处得仿佛,整个西湖都浸在月华中了。1.阅读以上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1)chéng澈() (2)莅临()2.以上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这首诗,你的脑海是否会酝酿出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粹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由来。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的玩具。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万里,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1)纯粹 (2)抖擞4.运用对联知识,请你给下面有关风筝的上联选择下联,将序号填写到横线处。(2分)上联:少年乘风牵线舞 下联:______________①纸鸢载梦逐云飞②万里蓝天一线牵③乘风展志上青天④纸鸢轻巧逐云飞(三)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莎士北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可看出你是否是个爱读书的人。“少年正是读书时”,一篇好文章,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想象到春天的清新;只给你一朵浪花,就能叫你想象到大海的浩渺;只给你一颗星星,就能叫你想象到星空的灿烂。5.下列从以上三个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个小岛,岛上几椽朗润的小楼,破敝得仅蔽风雨,平日也是人迹罕至。B.它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C.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育运动。D.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可看出你是否是个爱读书的人。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壮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窗外肆虐的风雨声,化为陆游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晴空一鹤排云上,②______________”,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诗人③______________(人名)的“④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写尽了少年意气风发,渴望冲破束缚、勇往直前的豪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秋词(其一)》《潼关》乡愁“⑤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了李益及“征人”的思乡情绪。“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归的大雁让王湾浓浓的乡愁有了寄托。马致远的一句“夕阳西下,⑦______________”则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写得肝肠寸断。《夜上受降城闻笛》《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善学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缺点,善于向他人学习,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⑧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节选自郑振铎《猫》)【材料二】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节选自鲁迅《狗·猫·鼠》)7.【材料一】中,对选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之深,生动形象。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这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C.“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这一句是“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对它的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我”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D.多次写猫“对鸟笼凝望着”,暗示“我”和家人认为这只猫有咬芙蓉鸟的企图,为下文“证实”猫的“罪状”埋下伏笔。8.下列对【材料一】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可怜”一词是对这只猫命运的概括,也为下文写这只小猫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B.“若有若无”说明这只猫由于长相不好看,性情忧郁,不讨人喜欢,不被家人重视。C.“似乎”一词说明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D.“悲楚”一词,说明“我”从这只猫的叫声中听出冤枉,听出了不公平。9.阅读【材料二】,说一说儿时的鲁迅仇猫,以猫为敌的原因是什么?那时的他和【材料一】中的“我”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是什么?面对弱小的动物,人类的某些行为值得反思。请谈谈你的感悟。(3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能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伙,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⑪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⑫“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⑬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3分)11.文中农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3分)1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13.本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村,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D.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碣石”“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给人以壮美的感觉。15.请你运用学过的诗歌赏析知识,说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3分)(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意与日去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亦以焦躁故尔温故而知新C.夫君子之行宋之丁氏 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1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B.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珍时这三个条件。D.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影响学习与做事的效果。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2)余固恐弟之焦躁也。(2分)19.找出甲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3分)20.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三、综合(10分)21.为进一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文化风尚,校团委决定本周五下午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调查名著阅读”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班级40名同学必读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分)阅读情况没读只读序言读了部分重点选读专题探究精读与跳读《朝花夕拾》8人3人10667《西游记》2人1人18487关于班级名著阅读情况,你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20字以内)(2)【故事链接】下图是《西游记》里的一幅图,请根据提示,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80字以内。(2分)(3)品人物。在“人物品评”环节中,老师帮我们梳理了名著中的一些人物、事件(如下表),请根据相关信息填补空白。(2分)经典中的勇气内涵人物典型事件名著立志救治国民精神鲁迅①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②______________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4)论方法。有人对“读书方法”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文学巨匠陶渊明曾提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见我们也应该效仿他“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地读书,不应过分追求对词句的理解,只要领会大意就行了。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80以内。(4分)四、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一样连续不断地上演,无一不是生活中平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那温暖的时光,静静地流淌在心灵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请以“那件小事温暖着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500字。2023年秋七年级期末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23年12月一、积累(21分)1.(2分)(1)澄(2)lì2.(3分)人迹罕至花枝招展遮天蔽日不毛之地(写出3个即可)3.(2分)(1)纯粹:纯洁,不含杂质(2)抖擞:振作,振奋。4.(2分)下联:①(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需注意:(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句式一致。(2)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3)上下联的声调要讲平仄。(4)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下联“逐云飞”是“动词+名词+动词”,所以上联应对“牵线舞”;上联“乘风”是“动词+名词”,所以下联应对“载梦”,故选①。)5.(2分)C.(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民俗活动”是“一种娱乐游戏”,是“一项体育运动”,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也……”或“既……又……”。)6.(10分)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②便引诗情到碧霄③谭嗣同④河流大野犹嫌束⑤不知何处吹芦管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断肠人在天涯⑧择其善者而从之二、阅读(39分)7.(2分)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法有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针”,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我”内心极度自责和内疚;故选A。)8.(2分)D.(当时“我”还没有觉得冤枉猫,所以“从这只猫的叫声中听出冤枉,听出了不公平”理解有误。根据倒数第6段“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此时才“开始觉得我是错了”,知道“冤枉”了这只猫;故选D。)9.(3分)①儿时的鲁迅仇猫的原因是他误以为家里的猫吃了他饲养的隐鼠,痛失所爱后,仇视所有的猫。②儿时的鲁迅和【材料一】中的“我”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断,冤枉了猫。③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人类要尊重动物,善待生命。10.(3分)一老农挑种种地时,受一个城里的父亲的恳求,种下瘪种,并从中受到启发,决定给自己失去双腿的儿子安上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11.(3分)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形象。从第⑦段“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可见他是个宽厚友善的人;根据第⑪段“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可见他是个知错能改的人;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他是个对儿子负责的人。(结合文本,每答出一点得1分)12.(3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儿子的眼睛比喻成绿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城里儿子知道要将瘪种子种到地里后的欣喜之情。(2分)13.(4分)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文章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2分);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2分)14.(2分)C.(曹操此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并不是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故选C。)15.(3分)“若”指“好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教育法》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新征程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4第7课时运动的世界课件
-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
- 《玛丽哭了》教案讲解
- 员工灾难救助与重建指导
- 学校地下车库建设合同
- 供水管道维修班组施工合同
- 武汉市足球场租赁合同
- 保安巡逻安全操作手册
-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手册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应用题(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2-国开(ZJ)-参考资料
-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TSG-51-2023)宣贯解读课件
- 职业倦怠量表MBIGS (MBIGeneral Survey)
-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与体质调护课件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建筑装饰工程资料管理培训PPT
- 2022年2022年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 30分钟学会老年家装《漫画老年家装》内容介绍(精编版)
- 修路占地补偿协议书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