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_第1页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_第2页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_第3页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_第4页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以贵州省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例摘要: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多种资源的平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合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发展各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本文以贵州省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研究主体,综合地对当地的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居民和外来游客进行深入调查。围绕珠市彝族乡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三大主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就珠市彝族乡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等方面,认真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本文还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辩证地提出了一些关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关键词:珠市彝族乡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普遍落后,但基本上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中,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更是吸引着广大的外来游客。因此,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其民族特色,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没有做好开发过程中的保护,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民族传统文化日渐变质和消亡。贵州省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也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在自身不合理开发和外来文化冲击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因此,抢救、保护其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一、珠市彝族乡主要旅游资源概况珠市彝族乡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有一个省级风景区——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韭菜坪景区主要分为小韭菜坪风景区和石林风景区,小韭菜坪的山高丛入云,雄伟壮丽,石林的石星罗棋布,千姿百态。除了有奇异的自然景观之外,珠市彝族乡还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其中,以彝族的民风民俗最为原始、纯朴、多彩和绚丽。每逢民间盛大节日,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便来珠市彝族乡举行各种活动,欢度节日。1.“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景区:小韭菜坪是横亘于滇黔两省之间的乌蒙山的主峰,海拔2900.6米,是贵州省山岭的最高峰,人称“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海拔较高、污染少、破坏小、植被覆盖率高,故夏季温度适中,天高气爽,极少有30°以上高温天气。加上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在2008年、2009年的香港城市研究院组织专家评比中,连续入围“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景区以“全球变暖,我自清凉”为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打造“阿西里西”文化旅游品牌。2.“喀斯特迷宫”石林景区:石林景区由盆景石林和迷宫石林两部分组成,景区各式各样的石头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是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国主要的喀斯特地貌区。盆景石林处于较潮湿地区,石林上灌木、藤蔓丛生,形成了一片石上长树,树丛冒石,藤缠于石,树石相依的盆景式石林。盆景石林附近,由于白云岩溶解性较弱,石林的发育程度较差,形成了一片连座石林。石间灌木丛生,藤萝缠绕,人在石缝中穿行,容易迷路,故人们把这片石林又称为“迷宫石林”。3.彝族语言、文字、服饰、建筑文化:珠市彝族乡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支东部方言恒可土语。一字一音,语轻文雅,全乡的彝族人基本都会说彝语。文字多为象形和会意,一般由布耄(类似于巫师)传授。彝文献均为五言体,以三段式和铺叙式较多,手法常以物为喻,用歇后语衬托文采。彝族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欢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花边、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服装的花纹、花边,含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彝族建造房屋是一种龙图腾文化的象征,嗜究风水,常以山脉称为“龙”,山脉的支系称为“龙筋”。山脊顺沿而下的山脚,是建宅的最佳地,表示刚好接着“龙筋”。4.彝族歌曲舞蹈:珠市彝族乡彝族歌曲,按其表演场合的曲调进行分类,有出嫁歌曲、悼念歌曲、酒礼歌曲、道喜歌曲、爱情歌曲、四句山歌调子等类别。其中以四句山歌曲调最为丰富,一曲一调,约有170多个调子。舞蹈有酒礼舞、铃铛舞、敬酒舞、燕麦舞、琴弦舞撒麻舞等,其中,以铃铛舞最为出名。铃铛舞,又称“跳脚”、“抄子舞”,彝语称“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此舞在珠市彝族乡保留得最完整,铃铛舞无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只作间隙的吹奏,其所表现的内容为彝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5.彝族节日文化: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节日期间,家家饮酒、吃坨坨肉、杀牲祭祖。人们穿上民族装,参加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三天晚上,人们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除火把节外,彝年也是彝族的重要节日。彝年也就是彝族年,现在多以农历十月初一,以前由布髦占卜而定。节日期间,中年男子们三五成群,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妇女不出门留在家中招持客人。人们除唱歌跳舞外,还举行磨秋、赛马、射箭等竞技活动。6.民风民俗:珠市彝族乡因为坐落在偏远的西部山区,自古交通闭塞,对外交流极少,内迁和外迁人口都不多,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并不断被继承下来。如崇拜山神、灵魂、图腾,喜食包谷饭(玉米饭)、荞麦饭、坨坨肉、羊肉、烧洋芋(土豆),好酒好客等。另外,还有一些相亲、婚嫁、待客等习俗极具趣味性和神秘性。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珠市彝族乡“把享受韭菜坪清凉夏季”和“体验阿西里西民族文化”相结合,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珠市彝族乡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不合理开发,不重视保护,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民族传统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可再生性影响,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1.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彝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山区,从事艰苦的农耕生活,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利用自然,就必须保护自然、善待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珠市彝族乡广泛流传的谚语,而世代与高山峻岭为伴,更增加了他们对山的敬畏,故当地彝族人民皆崇拜山神。他们觉得要想永远有山“吃”,就得合理利用,加以保护。然而,在旅游业可观的回报的诱惑下,政府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导致基础设施、游客承载量、环境自净能力等相矛盾。如大量的游客涌入,使主要景点区的草坪、景观等受破坏;管理不到位,数民族的装饰品等,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如果将这些手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有较大的市场和开发领域,但生产此类手工艺品时,一定要避免机械化批量生产,粗制滥造。少数民族种植的传统作物,如彝族人的苦荞,经加工后可作为健康饮品、点心,苦荞皮更可做枕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彝族人种植苦荞,既可保留他们的生产方式,又可转化为旅游商品。民族文化中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重大节日、服饰、饮食、手工艺品、建筑、文物古迹等,我们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途径,将它们选好并集中开发出来,既能保留传统的精神又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5.把文化开发与文学及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形式相结合发掘更多的少数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原生态音乐、舞蹈等,制成电影、电视等产品,出版更多有关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书籍、刊物、杂志。利用文学艺术的吸引力、歌舞的流行性、音像制品的生动性,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至使更多的人支持甚至投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激发他们对自己文化的热爱,积极参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保护,让民族文化更好地得到发展。6.应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采用不同保护方式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针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但少数民族文化浩繁庞杂,丰富多彩,前人所抢救和整理的材料与整个民间文化蕴藏量相比,仍显不足,许多民间文化至今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面临消亡。因此,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急需采用合理保护方式。对这些文化资源先挖掘、整理,然后开发与保护并重,形成开发式保护模式。7.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有许多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在开发前要有科学有序的规划方案,突出其精华,因地制宜。首先,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品为中心,提高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积极倡导生态旅游,贯彻“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和“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并举”的指导思想,坚决制止破坏性开发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要协调旅游开发中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及旅游开发规模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旅游发展模式或旅游开发策略,引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束语:面对少数民族地区丰富民族文化的损毁、流失、消失的现状,我们不能再等闲视之,必须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加以行之有效的保护。否则,消失的不仅只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灵魂、精神与民族自身。总之科学地、合理地把握好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蕴涵了社会的时代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得以体现的根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开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