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6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商朝内外服制下,王室与附属国属于同盟关系,二者未必有血缘联系;至西周,分封对象多为宗室子弟,或者以通过联姻形成的甥舅关系作为补充。西周国家治理制度的这一转变()A.强调了同源同祖宗法思想理念 B.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C.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加强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在商朝,王室与附属国之间未必有血缘联系”“在西周,王室与诸侯国基本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结合所学,这样一来,西周可以利用亲情等维护政治统治,有利于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C项正确;周王室加强与诸侯国血缘联系,客观上有利于“同源同祖思想”的形成,但主观上,当时的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会主观上“强调”,排除A项;先秦时期尚未实现“国家大一统”,排除B项;周天子未实现“集权”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了三省六部制,左右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约700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制度是()A.分封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了三省六部制,左右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约700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设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每个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官僚体系,从结构上影响了三省六部制,B项正确;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C项;世卿世禄制是贵族政治,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经历北周武帝灭佛后,隋文帝下诏“复立佛、天尊(道教)像”,并令“敢有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者,以不道论”,同时又多次下诏强调儒学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当时()A.国家治理借助了多元文化 B.佛教实现了中国化C.民间抵制佛道思想的传播 D.儒学得到全面复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隋朝。根据材料,隋文帝复立佛,并且禁止人民毁坏佛像,同时也强调儒学价值,说明隋文帝是儒佛并重治理国家,文化多元,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佛教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民间抵制佛教思想传播,排除C项;材料强调隋文帝治理国家儒佛并重,不能反映儒学得到全面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4.在一夫一妇承担的租额方面,隋朝规定为粟三石。唐初,则变化为“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同时妇女不再作为纳租人口。这一税制变化()A.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B.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有利于促进国家人口的增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初建后,实行减租政策,并将妇女从纳租人群中排除,这有利于降低农民的租税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人口的增长,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妇女政治地位提升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只涉及减租,这适应了当时国家初定、百废待兴的社会现实,而非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宋仁宗统治时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反映出当时()A.藩镇割据局面成为严重社会危害 B.对外扩张战争频繁C.“冗兵”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 D.国家军事实力强大〖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材料反映的宋代因冗兵而带来的财政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C项正确;宋朝藩镇隐患基本消除,排除A项;当时宋朝先后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达成和议,边境较为稳定,排除B项;宋代军事实力较弱,排除D项。故选C项。6.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 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不断压制武将和过度抬高文官地位,所以,“文臣范仲淹……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他淡泊名利,排除A项;BC项与材料及范仲淹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7.金代女真社会某个最基本组织管理制度,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末期,由最初的周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据此可知,该管理制度是指()A.郡国并行制 B.“四等人制” C.南北面官制 D.猛安谋克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金代女真社会某个最基本组织管理制度,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末期,由最初的周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金太祖时期,统一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长官。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此制为女真地区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兵农合一的封建化基层组织,为金的经济发展与军事胜利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排除A项;“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B项;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的中央官制,辽建国后,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排除C项。故选D项。8.史书有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朝实施的这一官制()A.旨在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 B.加剧了各少数民族间的隔阂C.符合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求 D.致使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政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面貌不同的民族与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即以奴隶制统治契丹广大畜牧业产区,以封建制统治汉人农业生产地区。这既有利于契丹的发展壮大,也使具有封建生产方式的地区得到继续发展,有利于缓和矛盾,符合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求,C项正确;辽朝实施这一官制最终目的是为了缓和矛盾,维护统治,并非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排除A项;辽朝实施的这一管制缓和了各少数民族间的隔阂,排除B项;游牧民族地区仍使用传统的治理方式,并非实行汉化,故并不会致使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C项。9.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其结构严谨,这一现象()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表明纺织业空前发达 D.社会风尚根本性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质朴洁净”“清白淡黄”“没有过多的渲染”“结构严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思想形成传播,理学主张个人修养、礼仪规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其影响表现在服饰文化上即服饰朴素简单,结构严谨,注重内涵气韵等,A项正确;宋代服饰的这一特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当时的纺织技术如何,排除B项;仅据该材料不能表明当时社会风尚是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10.观察如图。据此可知,这一路线图展示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因此材料呈现的路线图体现了郑和下西洋,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走陆路,排除A项;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方向不符合,排除B项;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最远可达罗马,排除C项。故选D项。11.雍正时期,奏折除中央的文武大臣外,各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甚至经特许的道员、知府、个别知县以至通判等中下级官吏都可以上奏折,还规定同一部门和同一省区的官员彼此之间不许告知上奏及所得批示的情况。据此可知,奏折制度()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 B.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C.增强了中央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D.有利于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雍正时期,“中央、地方官员都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折”且“彼此之间不许告知”并结合所学,官员可以在奏折里汇报几乎所有事情,包括举报其他官员的违逆行为,而且奏折直接由皇帝批阅,比较机密,举报官员不用害怕遭到报复,这有利于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维护君主专制,D项正确;加强官员间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官员勤政,但是过分监督一定程度上又会使官员畏首畏尾,不利于提升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排除A项;皇帝直接处理奏折,不利于减轻皇帝政务负担,排除B项;当时是专制主义政体,并不是“民主”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内容是清中期安徽县志中关于玉米种植的记载。由此可见,玉米种植的推广()名称概况绩溪县乾隆年间,安庆人携苞芦入境租山垦种。旌德县嘉庆年间,种包芦者,都系福建、江西、浙江暨池州、安庆等府流民,租山赁种。A.伴随人口流动 B.削弱人身依附关系C.加剧土地兼并 D.促使主粮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中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伴随玉米的种植,安庆人到绩溪县租山垦种,福建、江西、浙江的流民也到安徽租山种地,由此可知,玉米的种植伴随着人口流动,A项正确;材料是流民为谋生去山里种植玉米,未体现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也未体现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材料也不能反映土地兼并情况,排除BC项;仅从玉米的推广种植,无法得出主粮的变化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王夫之以“公天下”为最高的政治价值标准,强调政治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合理性,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恶有为天下王者自爱而制人,可以宰九州,建千祀者乎”。据此可知,王夫之()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追求国家治理绝对公平C.对理学进行了全面批判 D.主张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材料“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意为不因为一个人自命尊贵就怀疑全天下的人卑贱,不因为一个人当了皇帝就把天下当作自家的私有财产,反映了王夫之对专制皇权提出批判,反对专制统治,A项正确;王夫之强调公正、合理,但“绝对公平”说法与王夫之观点不符,排除B项;材料“公天下”反映了王夫之对政治的设想,材料并未涉及其对理学的批判,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在秦朝便已经建立,王夫之并未表达这一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4.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这反映出当时()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反映了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C项正确;“中体西用”属于洋务运动的思想,而且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排除A项;当时中国仍然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排除B项;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C项。15.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向美国、欧洲分批派遣总计二百余名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后,主要投身于军事工业和近代海陆军,成为海军、船舶制造等领域的骨干力量。这表明洋务运动()A.废除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国防建设C.发展了民用工业 D.实现了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的留学生归国后,为军事工业的创办和近代海军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有利于国防力量的增强,B项正确;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与本题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事工业不是民用工业,排除C项;“实现了”表述不当,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可以推测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项正确;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B项;甲午战后,宗藩体制彻底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材料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答案〗(1)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士阶层的崛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新旧贵族矛盾不断深化的刺激;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求;民族交融促使文化的多样性。(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汉唐时期是开放时代,为一些国家培养了许多方面的人才,推动这些国家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农耕文化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汉唐时期的书法、诗歌、制度等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所学可知,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士阶层的崛起;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和所学可知,社会动荡创造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根据材料“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可知,新旧贵族矛盾不断深化的刺激;根据材料“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可知,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求;根据材料“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可知,民族交融促使文化的多样性。【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可知,开放性;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可知,包容性;根据材料“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可知,创新性。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关于对世界的影响可从培养人才、推动国家进步、助推农业发展及对世界产生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与内地密切联系的一部分,中国边疆亦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古代历代统一王朝对边疆治理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辨其流脉,不外乎两种:一是“因俗而治”,一是边疆内地一体化。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上述两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边疆治理策略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边疆治理政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论题:“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相辅相成。论述:边疆治理是任何一个政权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古代王朝主要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这两种治理模式的实施因不同时期而变化。秦汉时期,以边疆内地一体化为主,兼及“因俗而治”。中央王朝在边疆行政管理体制上更多的是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郡县制,其官吏的选任与地方赋税的征纳基本上归中央统一掌管。从魏晋到清中期的很长时间内,以“因俗而治”为内涵的羁縻政策成为各王朝治理边疆的最主要政策。元朝在内地和边疆实施了行省管理形式,但是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区别。元朝的行省下设土官或元帅府或军民万户府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实质就是宏观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微观羁縻统治,是中央直接管理与地方“因俗而治”的有机结合。从历史发展看,“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政策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作为与内地密切联系的一部分,中国边疆亦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古代历代统一王朝对边疆治理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两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边疆治理策略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可知“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相辅相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边疆治理是任何一个政权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古代王朝主要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这两种治理模式的实施因不同时期而变化。通过不同时期的边疆治理措施进行阐述,如秦汉时期,以边疆内地一体化为主,兼及“因俗而治”。从魏晋到清中期的很长时间内,以“因俗而治”为内涵的羁縻政策成为各王朝治理边疆的最主要政策。所以从历史发展看,“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政策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答案〗(1)特点:活动区域广;经营种类丰富;官商结合;贾而好儒;资本雄厚。(2)原因:封建王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中国江淮地区战乱的影响;徽商经营方式的保守性。〖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可知活动区域广;根据材料一“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可知经营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一“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可知官商结合;根据材料一“见利思义,以义为利”可知贾而好儒;结合所学可知资本雄厚。【小问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知封建王朝的衰落;根据材料二“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根据材料二“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江淮地区战乱的影响;徽商经营方式的保守性。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砌体工程分包合同样本一
- 美食springboot课程设计
- 专题01基础知识综合(原卷版)
- 用户画像课程设计
- 自然课程设计营销推广
- 换热网络课程设计
- 理论课程设计需要考虑
- 湖南省株洲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直播器材培训课程设计
- 汽修行业修理工技能提升总结
- 中国联通动环监控系统C接口-0812
- GB/T 30680-2014氟橡胶板通用技术条件
- 41.胁痛(胆囊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 车间现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参考
- 油藏工程-油藏物质平衡方法-1课件
- 三上书法《撇》教学课件
- 河北省廊坊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三国志导读》章节测试(含答案)
- 简单的个人原因辞职报告(通用17篇)
- 交响曲欣赏-完整版PPT
- 公司软件销售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