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一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版一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版一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版一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版一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版一班级数学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同学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同学综合、概括的技能.

3.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觉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依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索.

投影出示思索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索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争论.

集体争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约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到底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分: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情愿帮忙吗?

假如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同学表达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争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留意区分,要仔细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假如在花坛的四四周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假如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假如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最新版一班级数学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同学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同学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强化同学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定联系。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同学填写表格。

年()个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需要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想: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老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同学依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爱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同学拿出预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同学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查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同学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查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同学认真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分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最新版一班级数学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控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详细情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分,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同学获得肯定的评判技能,进一步进展其数学应用技能。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求真的科学立场。

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同学小组合作探究)

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常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

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果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知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果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状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同学开展争论,作出评判:

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果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着是不属实的。缘由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涌现了偏差。

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20分钟,老师点拨,同学合作解决,全班沟通)

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

月工资/元6000400017001300120221001100110050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究竟怎样呢?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同学四人小组争论,沟通自己的看法,老师对表现积极的同学予以鼓舞。

在同学争论沟通的基础上,老师进行点拨:

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状况:

(1)月平均工资20--元,指全部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

(2)职员C的工资是1200元,恰好居于全部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2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涌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让同学争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起:用中位数1200元或众数11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由于平均数2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次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

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涌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老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同学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说明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果的问题。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10分钟,同学独立完成,全班沟通)

内容:1.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答案:A

2.20--—20--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本213页)

3.(1)你前所调查的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第四环节:堂小结(5分钟,同学思索问题,回顾)

内容: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同学争论沟通,师生共同特征:

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牢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

2.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牢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全部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牢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涌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怀的一种统计量。

要依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本习题8.3。

最新版一班级数学教案范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受探究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育同学初步的试商技能。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需要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24637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日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如

引导同学观测: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同学思索后,回答。

老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同学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同学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老师: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同学思索,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需要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同学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同学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测竖式,引导同学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缘由,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同学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做练习本上。提示同学留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阅历。

最新版一班级数学教案范文5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援助同学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同学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控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技能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同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同学解决问题技能的培育。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同学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控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